穿越嫡女庶媳

第84章


忽然间,帐帘又被挑起来,清歌从里面露出头来,对曾齐越大声道:“二少爷,我们只是去东北看看药,转天就回来,二少爷且不必为大小姐担心,我在大小姐身边,会好好照顾大小姐的。我们大小姐也说了,多谢二少爷的照顾和惦记,待等回来,再亲自去府上登门道谢。二少爷多多保重!”
小丫头的声音,远远地传出颂安街,马车竟就这么滚滚地拐过了街角,消失去了。
曾齐越站在街头,只听着清歌传出来的话,别管那是不是出自知妙的口,但至少他的心里也略微好受了些。只是看着她就这么远远地去了,他的心头真的甚不是滋味。但他深知父母之命难违,有她留下的这几句话,便也够了。
望着远处朝阳渐升,想着将来时日难捱,曾齐越只默默地回身,一个人静静地走回曾府去。
妙儿,我且会等着,你归来的那一天……
车轮,出了京都东门,踏上了迢迢官道,顺着官道一路向东再向北,坐马车,转水路,上旱路,路上打尖住店,风餐露宿,一路遥遥迢迢,直走了月余,终于觉得寒风渐深,地广人稀,京城已是春暖花开,这里还是春寒刚起,眼看着田野里尚未化去的皑皑白雪,又从马车上换乘了四抬轿子。
终于终于,有人在轿外喊了一声:“楚家山庄到了,落轿,请小姐们进门。”
知妙和清歌从来没有经过这么远的路途,这一路上也甚是辛苦。但好在终于赶到了,在轿里强打了精神,整了整身上的衣服,这才经过打起的轿帘,慢慢地走了出来。
蒋嬷嬷早已经在外头等候,扶了知妙的手。
知妙昨儿是在城外官路上的店住下的,一早梳洗打扮了才过来。因为这东北甚冷,她又换上了冬装。里头穿的对襟小袄长襦裙,外头披了一件镶雪花狐狸毛的绯色拖地长披风,绯红的缎子面上用金丝线绣了单枝的腊梅花,和着地上还没化去的薄雪,相映生辉。头上戴的是及笄后阮氏给她打的小金钗,头上梳了分肖垂髻,发尾上缀了小排穗的掐丝宝蓝的璎络。即不张扬,又不素气,平淡中有一点点光芒,很是清秀端正。
这边蒋嬷嬷扶着她下轿,那边也早有两个老嬷嬷迎上来,身上具穿着东北特有的大厚夹袄比甲,下头也是夹棉的长裙,头上挽着很利落的发髻,只用头巾包着,也不像京城里的妈妈们还钗金戴银的,朴素又干净利落。
知妙被她们扶了,她也友好地点了点头。
这时从楚家山庄的大门洞下传一声问候:“章大小姐可是到了,前几日得了老爷的信儿,家里就在巴巴地等着了,今儿终于把你们给盼来了。快别在这里站着了,扶大小姐进屋罢。”
这话说的很是体贴又朴卓,比起她们家里那些人说话都话里有话的样,可是亲切了不少。
知妙这只抬起头来,看到楚家这个庄园正是建在一处背山面城的半山坡上,占地广大却非常清落,围墙是东北特有的黑土砖,搭了翠绿色的琉璃瓦,到是看起来非常的相映成趣。楚家的大门也不像京城里的府院那么宽阔,不过是门口两头石狮子,一个飞挑檐,檐下两扇黑漆如意门,门角上雕刻了很精致而祈福的如意花纹,虽然不如京城里的人家宽阔气派,却自有一番场面,令人赏心悦目。
又但见这如意门下站了一地的丫鬟仆人,中间三四个贵妇,皆挽头上钗,穿着各色各水的大袄夹衫,显是这家的媳妇。中间一位穿了褚石色的大衫
56、知妙远行 ...
贵妇太太,外头披了马棕色的厚披风,披风内镶补的是昂贵的花貂皮毛,脸色圆润,气定神闲,非常的优雅高贵,脾性看起来也是分外的淡然。想起生活安定顺意,没有任何心事的结果。
知妙见了这个珠圆玉润的女人心想,这便是楚家掌门的太太无疑了,便也是楚墨予的亲生母亲,楚老太太罢。
立时由蒋嬷嬷扶着上前行礼道:“请叔祖母安。”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是元宵节,给大家送碗元宵,祝各位亲都全家团团圆圆,幸福永远!
57
正文 楚药庄园
“快坐。”
知妙被拉到热乎乎的炕上坐下。
炕上虽然不是铺得像家里的锦缎绣被,却是毛绒绒很温暖的狗皮褥子,溜光水滑的毛草,坐在身下暖和和的。再加上烧着的炕火,哄得屋子里热气腾腾,不像京城人家的那样华丽,却也干净利落,清爽温暖,透着一股那么家样的味道。
“我们这地方冷,比不得京里那么和煦,平日里便都是坐这火炕,要委屈大小姐习惯习惯了,不然这春日里还常常下雪,太冷了对身子不好。但大小姐在这里也不必拘束,只当和到了家里一样,有什么想要的,想吃的,只管和嬷嬷们说,我们家里的手艺虽然比不得大小姐府上的厨娘们那般精细,但是只要大小姐提了,我叫她们一定尽力做到。再不然还有我几个媳妇,只让她们做给你吃。”
楚家老太太对知妙特别热情,白晰圆润的脸盘上,盛满了那样暖洋洋的笑容。知妙甚至觉得她笑起来很像是刚刚出笼的白面包子上的褶子,那么舒展而热气腾腾,浑身充满了让人温暖的感觉。
这楚家老太太一看就是生活顺风顺意,儿慈媳孝,没有任何事操心的那种富贵太太,日子过得舒心,人也显得年轻许多。更难得的是对人非常亲切热情,充满了东北这块土地上特有的真挚,自打她进了门,没有感觉到一丝勾心斗角的气味,也没有一点点假装出来的情分。这些围在她身边的女人都对她微笑浅笑,带着这屋中特别暖洋洋的感觉。
知妙到了这里,仿佛就像是又穿越了一个时空,人突然都变得这么真诚而温暖了,不由得她自己也笑得很灿烂:“我来这里,本就是叨扰了,叔祖母和各位婶婶又是这样爱护体贴,我自感激也来不及,怎么好再提什么要求。虽然我是初次来,但这里人土风情热烈温暖,让我就感觉真的到了家一样,且比在京里还自在些呢。”
楚太太听了这话,立时把她的手一握:“好孩子,你说了这话,我就放心了。”
知妙微笑着低头。
楚太太又叫旁边站着了三个贵妇过来:“你们还站着干什么,快来见见章家的大小姐。她可是章老爷的嫡长女,懂事又知书达礼,你们也不该失了礼数。”
立时那三个贵妇都走过来,按辈是不能和知妙行礼,但都热络地上前来拉她的手,并命身边的丫鬟们拿了小礼物递给知妙。知妙慌得连忙站起身来,回福道:“我辈份少,各位都是婶婶,不敢让婶婶们劳动。”
楚老太太只说:“大小姐且收下,这也是她们的一片心。虽然按辈份上我们家是高了一点,但因着是上头传代传的晚,才比大小姐高一些。但我们楚家从宗上便是受了章家的支援,才有了这一点点的家业,这些年又亏得章老爷的铺子关照,我们这些山货山参,才能在京里卖的好。章家对我们有恩,你到了这里便也是我们家的贵客,她们招待你,便也是应该的。你且收下,不要拘礼。只把这里当作家里就好了。”
知妙听了这话,这才收下这几件小礼物,又对各位小婶子道了谢。
楚老太太这才转过头对大丫头说:“去屋里看看老爷换好衣服没有,就说远道来大小姐也累了,叫厨房里早开了饭,好让大小姐也回厢房梳洗休息。”
有大丫头立时应到:“是。”
“等一下。”楚老太太又问道:“大少爷回来没有?”
旁边有个看起来是二媳妇样的女人回道:“婆婆,刚刚相公还和我说,跟大少爷的小仆从居州先赶回来了,说大少爷被担搁在居州铺子里,有些帐目没对清,可能还要三几日才能赶回来。大少爷特别嘱咐我们不必多等他,只要待好贵客便是了。”
楚老太太听这话,才点了点头:“哦,是这样。那就先叫开饭罢。”
大丫头连忙转身去了。
知妙坐在那里,和几个小婶子陪着,脸上也挂着淡淡的笑,但是她的心头,却不知已经缠绕到哪里去了。
饭毕,楚老太太命二长媳带她去了偏西院子里,打扫了三间很干净敞亮的厢房与她住。屋子里照样有火炕,有雕床,还有一件特别置办来的罗汉榻,只是楚老太太听说她们在京里都坐这样的床,而特别给知妙添置的。这让知妙又是有些感动。且交谈中她知道这位小二婶子是楚墨予同父同母的嫡亲弟弟楚墨宁的正妻,虽然楚墨予一直没有娶亲,但二弟与这位乔小姐从小青梅竹马,再加上乔家希望他们早日成亲,就越了楚墨予的次序,先成了亲。并且这位二弟并无房里丫头与妾室,小两口和和美美的,很是惬意。刚刚站在厅里的另两个,一个是庶出三弟的正妻,一个是三弟的侧室;原这里并不像京里人家规矩那么大,虽然是侧室,也是一并优待的,庶三弟的两个妻子也以姐妹相称,且侧室先生了个儿子,是楚家的第一孙,人人都喜欢这个孩子,便也待她不错。
知妙听小二婶子介绍完楚家的上上下下,回想起自己家里的那些妾室,只觉得这里果真像知秀所说的一样,虽然不是富可敌国,小门小户,却家道清净,老太太治家又不严厉,却人睦和美,实在是比自己家那个大府更像是个家。
到了晚上,清歌伺候她梳洗,一边帮她下钗,一边拿了牛角梳子帮她梳头,五年来知妙的头发长得乌黑顺长,一到了晚上放下发髻,长长地披在背后,便有种说不出的温顺美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