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1号案

第44章


     
  基于目前的侦查工作的现状,他认为,作为侦查指挥员我们要有耐性,现在我  们正在布置,还没收网。重点工作重点区域是根据犯罪分子特殊的作案条件划定的,  既定方针不能改变,对147团要有信心。出现了新情况(天池尸体)要把新条件加  进去,尸源的调查也要围绕着我们确定的重点区域展开。运用好新的物证,案件就  有可能买现突破。     
  杨德禄厅长对这次会议感到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案子通阻,你认为应  该出线索可线索迟迟冒不上来,大家都有点犯急性病。这个时候就要坐下来,把思  路捋一把,像温课一样讨论一下案件的已有条件和未知条件,这样有好处,可以使  大家重新得到共识。     
  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还是那样几条:工作力度问题,死角问题,寻找尸源问题,  四大监狱的摸排问题,寻找撬杠打造人问题……不能怕繁琐,更不能悲观动摇,指  挥员坚定了信心,工作面貌就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五、撬杠――水落石出     
  为调查撬杠的来源,江援朝带领着物证组找遍了下野地、莫索湾所有有汽锤的  地方,足迹踏及各团场、各营、地方乡镇所属的加工站、修理厂、私人维修点……  自8月30日在白榆林带草丛里发现撬杠起,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五个昼夜了。     
  9月4日,江援朝来到148团的一家修造厂。     
  这是一个土院,里边一个敞棚,一排平房,敞棚内设有烘炉,有锻打铁活的汽  锤。     
  江援朝把撬杠拿给锻工师傅看,锻工师傅接过去摆弄一阵,说:“这像是我打  的。”江援朝说:“你再看看,会不会弄错?”锻工师傅口气坚定地说:“我打的  东西我知道,不会弄错,”     
  江援朝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跟对方拉呱一阵,锻工姓王,叫王善华。     
  王师傅回忆说:“来打撬杠的是两个男青年,30多岁吧,时间我记得是5月底。”     
  江援朝问:“王师傅认不认识这两个人?”     
  王师傅摇头说:“没见过,是生人,找到修造厂来的。”     
  江援朝问:“他们说话是什么口音?”     
  王师傅说,“一个是咱本地人,另一个像外地的,哪儿的口音记不清了。”     
  江援朝又问:“这两个人有多高?”     
  王师傅说:“外地的那个有一米八的个头,还要猛点,另一个也有一米七的样  子。”     
  江援朝问:“有那么高吗?”他这样问,是因为在专家论证会上,依据足迹等  线索综合分析,高个子的身高被定为1.74米。     
  “有。”王师傅比划着说,“有这么高。”     
  撬杠认上了,两个人来打制对上了,一高一矮,一本地人一外地人也对上了,  应该说,确认三师傅就是撬杠打制人,没什么问题。王师傅再次反映出,大个子的  身高超过一米八0。     
  江援朝打电话向杨德禄厅长报告,立刻赶回指挥部。杨厅长听完汇报很高兴,  派重点线索组单笑夏与江援朝一道,再次前往148团,查证与犯罪嫌疑人有关的线  索。     
  单笑夏和江科长来到修造厂,先见到修造厂门卫马永福。     
  马永福50多岁,他回忆说:“大约在5月份,有两个人,一高一矮,找到修造  厂。我拦住他们,问他们找谁?他们说,想打两根撬棍。我说锻工还没来,你们等  一等。两人在大门口站了一阵,王师傅来了,我带他们到锻工房,给他们联系上,  就回来了。”     
  马水福没反映出其他情况。     
  两人再次找锻工王善华,     
  王善华四川人,也有50岁。他说:“那天马师傅带来两个人,要打撬棍。我问  他们打撬棍干什么?他们说拖车上用。我就给他们打了两根。一根80多公分,另一  根更短些。”     
  单笑夏问:“六棱钢是他们带来的,还是厂里的?”     
  王善华说:“材料是马师傅帮他们找的,我为他们做加工。撬棍打好后,他们  付给马师傅15元,付给我10元。”     
  单笑夏问:“你以前见过这两个人吗?”     
  王善华说,“没见过。马师傅也不认识他们,那两人不是148团的,骑摩托车  来这儿干加工活。”     
  打撬棍的锻工找到了,打制过程也调查清楚,结果却令人失望。他们反映的情  况我们大都已经知道,有所推进的只是:一、打撬杠的时间在5月份,他们在石河  子活动的时间又可推前一个月;二、两人均反映大个子的身高要更高一些,王善华  坚决认为要超过一米八0。     
  回到石河子总部汇报,又一个重要线索被查否了,气氛显得沉闷。     
  单笑夏和刘晓辉处长站在石河子垦区的地图前,看着地图上141团、149团、147  团及148团的标记,脑海里翻腾着犯罪嫌疑人活动的区域。这巴掌大的地方都快翻  个底朝天了,犯罪嫌疑人究竟藏在哪里?     
  单笑夏指着地图说:“我看,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应该分布在147团以南至  石河子以北一带,也就是146团附近。146团在石英公路、乌克公路的交汇点上,交  通方便。与141团、149团距离对等,与147团又很接近……”     
  道理是有些道理,但这又是一个“猜想”。     
  拿着石河子垦区地图潜心研究的还大有人在。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是一个大话  题,人人都在开动脑筋,冥思苦想。     
  石河子刑警大队长龚兴亡让手下草画了一张“白描地图”,有一开纸那么大,  平时折起,一有工夫就铺在地上,拿着铅笔,敲着脑袋反复琢磨――地图上圈圈点  点,许多地方都戳破了。     
  这是个不解的谜团,线索掌握了这么多,侦查范围越缩越小,从哪个角度分析,  犯罪嫌疑人也应该在我们的罗网之内,下面的侦察员都在紧张的工作着,几乎就剩  下一层窗户纸了,该出的情况仍然没有出。     
  这几天,似乎各方面都很“安静”,像午后的大漠,太阳直射着,却没有一丝  风,大家都在忍受着这寂静的煎熬。     
  其实不然,在这寂静的背后,在这迟迟没有情况出现的令人焦虑的三天里,一  些极有价值的线索,正在一层层地反映上来。刘晓辉说得对,我们布置了下去,还  没有收网。既然我们的分析是有充足依据的,侦查部署也是正确的,那么,还需要  一个条件,那就是一定的时间。那些线索正在一步步“挤”上来,所谓水到渠成,  的确到了案件该成熟的时候了。  第十六章     
  一、线索,线索,线索     
  破获这一案件的最重要的线索来源,应该说来自兵团系统的一次高级会议。     
  97系列枪案不仅在公安系统被列为头等大事,同时也得到自治区党委和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     
  为了在秋收大忙季节进一步发动群众,克服困难,配合公安部门共同破获这一  震动全国的要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政法委书记王汉儒亲自主持召开了  “兵团部署97系列枪案调查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兵团政法委副书记邵纪良、兵团监狱管理局长乔西安、兵团公  安局副局长杨海峰,兵团军事部部长高雷、兵团武警指挥部副政委王广彬、农八师  公安处长张万顺(石河子市公安局长)、农八师政委马荣(石河子市长)、副政委  张祖树、农六帅副政委岳有堂等。     
  受自治区公安厅长张秀明委托,公安厅副厅长杨德禄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上,兵团公安局副局长杨海峰通报了1996北京“3・31、“4・7”、“4・8”、  “4・22”、“12・16”案,河北“7・27”案,以及1997新疆农八师(石河子)  “7・5”、“8・8”案,乌鲁木齐“8・19”案等9起恶性涉枪案件的案情,传达了  公安部“京冀新系列枪案并案侦查工作协调会”的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兵团所  属公安。武警、监狱、武装部各系统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  负责的精神,积极配合,发动群众,作好各项调查工作。会议严肃地提出,对有功  人员要给予重奖,贻误战机者,要追究责任。     
  区厅杨德禄副厅长通报了“8・27”天池风景区无名尸案的情况,至此,系列  枪案已发生第十案。他指出,公安部已将这一系列案件定为全国一号大案,而其中  新疆发案4起,死人最多,损失最大,获取的证据和目击者也最多。他再次强调了  新疆要出情况,兵团要出情况,石河子要出情况的指导思想。     
  王汉儒副司令员讲话指出,京、冀、新系列枪案案情特别重大,危害非常严重,  如不尽快破案,将会造成更大损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