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阁

第1章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才女出阁  丹菁
 第1 章南宋宁宗年间天才刚破晓,住在临安城西的王媒婆却已经起床梳妆打
扮,嘴里还不住哼着小曲儿,心情显得愉快极了。
 王媒婆,临安首屈一指的媒婆,提起作媒娶亲,临安城上下所有人都会想到
她,听说她做过的媒,上从贵族、官家,下至商贾、平民,没有千对也有百对,
连当今宰相千金的婚事都少不了她呢!
 虽然王媒婆做了这么多媒,成就了无数好姻缘,但有件事却一直让她此以为
憾,那就是没能替鼎鼎大名的江南四公子作媒。
 何谓江南四公子?
 没听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有孟尝今有江南”,这江南可不是鱼米江
南,而是指江南四公子。
 众所皆知江南有四大家:执全江南、乃至江北点心牛耳的玉家“玉品斋”,
后钦赐为“御品斋”;总湘绣大成的练家“湘坊”;统天下书籍典藏、纸品之
最的文家“紫宣堂”,以及理古今音律之谱的乐家“扬音阁”。所谓四公子,
正是“玉品斋”的玉穆,“湘坊”的练锦、“紫宣堂”的文昊和“扬音阁”的
乐扬。
 这四公子论相貌自是不必谈了,个个风流倜傥,卓尔不群;论学问,四人皆
是两榜进士出身,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论家世,
江南四大家还不够瞧吗?有人这么说,“娶妻当娶五姓女,选婿当选四公子”。
几乎所有江南的名门淑女、公侯千金,无不以嫁四公子为生平大愿,而放眼大
江南北的王侯商贾,莫不视四公子为乘龙快婿,所以每天到四大家提亲的媒婆
络绎不绝,甚至踩坏了好几个门槛,但迄今仍无人能谈成亲事,这当中自然包
括王媒婆在内,为此,王媒婆在经过月老庙时总不够嘀哺咕咕,抱怨上好半天。
 但或许是月下老人听到了王媒婆的哺咕,也或许是王媒婆的名号实在太响亮,
那四大家竟然不约而同找上门来了,而算算时间,今天应该就可以将四大家的
亲事说定,这怎么能不让她高兴呢?
 想着,王媒婆又哼起小曲儿,一面穿上紫背子。提到紫背子,王媒婆可神气
了,这全京城,可只有她王媒婆一人够得上格穿紫背子,至于其他二流、三流
乃至不入流的媒婆,可只能拿着青凉伞遮遮风避避雨,想穿紫背子……哼!等
下下下辈子吧!
 眼看时辰将届,王媒婆趾高气扬地坐上软轿往“玉品斋”方向而去,临走前
不忘绕进素有媒人巷之称的西小衙,让那些闲得猛嗑牙的媒婆瞧瞧,她王媒婆
可正要给江南四公子作媒哪!
 轿子摇摇晃晃走着,还没到“玉品斋”,王媒婆大老远便看见了那斗大的钦
赐“御品斋”三字,因为这是皇帝老爷吃了玉品斋的糕点,连声赞好,特赐名
“御品斋”,并令玉品斋按时进贡、差人进御膳房做事,让玉品斋本就响亮的
名号更加如日中天。
 王媒婆大摇大摆进了玉府,见着了正在大厅里走来走去的玉老爷子。
 “老爷子万福,王媒婆给您请安来了!”
 乍见王媒婆,玉老爷子脸上的不耐烦顿时化成着急,“如何?那苏老头儿的
意思如何?”
 王媒婆笑得嘴都合不扰,“当然是一个字,好!好!好!老爷子肯娶他闺女
当媳妇儿,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他还有什么不好的?”
 “那苏家闺女的意思呢?”
 “正如同老爷子那天所见,苏家恬儿姑娘孝顺、乖巧,除了有一手好厨艺外,
更是生得沉鱼落雁,我见犹怜,她爹亲口允诺的事,她怎么会有意见?”
 玉老爷子大喜过望,心想不但讨了房手艺精湛的媳妇,还能得到苏家饼铺糕
点的祖传秘方,连忙命人捧来一支翡翠玉钗、一份细贴子,还有一锭金元宝,
“这玉钗是送给苏家闺女的定礼,这份细贴子烦你替我拿给亲家翁,至于这元
宝就是你的谢礼。当然,等亲事办妥后,另有重赏!”
 王媒婆千恩万谢,领了元宝拿了细贴子和定礼出门,直往苏家饼铺回礼后,
再转往练家“湘坊”。
 “练老爷子万福,王媒婆给您请安了!”
 练老爷子看也不看王媒婆一眼,迳自端起参茶边喝边说:“杨家那边怎么说?”
 “杨老爷高兴极了,您瞧,这是杨家回的细贴子。”王媒婆急忙递上城北杨
家的细贴子。
 练老爷子接过贴子,却直接往旁边一扔,似乎不屑一瞧,“若不是英儿不长
进,堂堂练家怎么会去娶穷酸户的女儿做媳妇?”
 王媒婆知道这练老爷子素来脾气不太好,为了儿子、女儿的事也大伤脑筋,
因此只有陪着笑脸说道:“那杨家绣坊纱织姑娘的相貌和品行是老爷亲眼看到
的,而且她绣工独步江南,听说连皇后娘娘都爱不释手,如果老爷子能娶到这
一房媳妇儿,相信对老爷子和少爷的事业,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练老爷子冷冷一哼,脸上仍旧没有一丝欢喜之意,“这是细贴子和白玉簪,
你拿去给杨家作回礼,至于这袋银子是给你的。”
 王媒婆勉强挤出一脸笑意,领了东西后,便一溜烟往外走,仿佛那金碧辉煌
的练家是会吃人的鬼屋似的。
 办好了练家的亲事,王媒婆一声吆喝来到“紫宣堂”文家。
 “老爷子、夫人万福,王媒婆给您请安了!”
 文老爷子略略一颔首,“托你办的事如何了?那天见过唐家闺女后,我家夫
人非常喜欢,希望能早点将亲事定下,只是不知唐家意向如何?”
 “没问题,唐家经营书铺,以文结亲,怎么会反对呢?只是……”
 “只是什么?”文夫人急忙问道。
 “只是唐家诗意小姐希望少爷先对上这对联再谈亲事。”
 文夫人闻言松了一口气,“这有什么难的?来人,把对联拿去给少爷看。”
 不一会儿,仆人拿着那副对联回来。
 王媒体接过对联,满意得直点头,“少爷果然才高八斗,居然一下子就对出
来了。我这就去回礼,请老爷子和夫人等着。”
 王媒婆急急忙忙来到唐家呈上对联,并交换细贴子,算是完成文、唐两家的
亲事。
 最后王媒婆风尘仆仆来到“扬音阁”。
 “老爷子万福,王媒婆给您请安了。”
 乐老爷子从一排古筝里抬起头,“等你好久了,柳家怎么说呢?”
 王媒婆推出一脸笑,“柳老爷说不敢高攀。”
 乐老爷不禁皱起眉头,“怎么?柳家回绝了?”
 “也不是回绝,只是老爷觉得乐、柳两家差若云泥,柳家经营的是客栈这种
庸俗生意,实在不敢……”
 “什么门弟高攀的?柳老爷怎么会有这么迂腐的想法?难道我是那种眼高于
顶、只重门弟、不问儿女幸福的人吗?回去告诉柳家,就说我很喜欢那柳家千
金,希望她能来当我的媳妇儿,继承乐家的事业。”
 那柳家千金的琴艺可是江南皆知,上过柳家客栈的人谁能不知那位隔帘抚琴、
乐音动人的操琴者正是瑶琴姑娘本人?
 王媒婆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又是鞠躬又是哈腰,取了定礼到柳家算是定下这
门亲事。
 黄昏时分,王媒婆疲累地回到家,但眉宇间的得意却是怎么样也抹不去,她
小心翼翼将四大家的亲事写在纸条上,免得自己老眼昏花,脑筋一时糊涂弄错。
 这时,一群昔日姊妹淘提着香鸡酒菜上门,开门见山便是道喜:“姐姐,恭
喜了,听说你做了四大家的媒?”
 王媒婆好不得意,扬了扬手中的纸条和满桌子的元宝银子,“可不是,你瞧
瞧,王家配苏家、练家配杨家、文家配唐家、乐家配柳家,这四门亲事,简直
是天作之合,天作之合。”
 “正是天作之合,但没了姐姐,这天也不能合了。姐姐,我们几个姐妹敬你
一杯,恭贺姐姐终于了却平生大愿。”
 王媒婆不疑有他,接过酒杯便一饮而尽,接下来,众人又说了许多恭贺之词,
捧得王媒婆飘飘欲仙,直忘了今夕是何夕,很快的便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 一个月后,江南四大家同时娶亲。天还没亮,王媒婆便起床忙碌。
 她先到四家走动走动,又到女方家活络活络,还不时叮嘱轿夫仔细小心注意
仪节,最后她拿出那张一个月前就写好的纸条,看也不看就递给众位轿夫,
“一会儿你们就照纸条上写的去迎亲,千万别弄错。”
 王媒婆心中好不得意,却未曾发觉纸条上的嫁娶婚配离了谱……
 *** 临安城里正值繁荣春色,旖旎花雨层层叠叠落在人来人往的生产者,浓
郁的花香随风飘荡在瓦子尾巷里的文卷小铺西厢房。
 这文卷小铺可不简单,唐老头子当年也是进士一名,曾任官职,晚年之后才
在这熙熙攘攘的瓦子尾巷里开了间小铺子,卖卖书卷墨画,日子倒也是充实得
紧,不过……
 这里头最不简单的,并非这唐老头子。
 话说唐老头子晚年得女,此女秀色如画、无双无俦,四岁时便博览经史,五
岁时便能吟诗作对,其聪颖天资令人赞叹,更让唐老头子当场愣住,愀然良久,
不禁斥曰:“此女聪黠非凡,必为失行荡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