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牌纵览

第1章


世界名牌纵览   
< 迪奥风华五十一年  
< Esprit,对时尚负责 
< 绽放的前卫--Calvin Klein 
< EVELYN LAUDER雅诗兰黛  
< 舒适时尚Episode 
< 兰蔻,玫瑰情话  
< 娇兰令你娇媚  
< 永远的夏奈尔 
< 执著于优雅的品位:纪梵希(GIVENCHY) 
< 欧莱雅--二十世纪的神话(一) 
< 巴黎欧莱雅--群星闪耀在美的殿堂(二) 
< 拥有至少一件"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 香氛飘香50年--世界名牌香水纪念专集 
< 时尚帝国范思哲 
< 卡地亚--珠宝商的皇帝,皇帝的珠宝商  
< GUESS? 性感的冒险原创 
< ZIPPO:经久不衰男士至爱 
< 购买大牌的品味--世界顶级品牌男装精选 
< 宝姿:怀念优雅 
< 不打马球亦Polo 
< 活力动感先锋--BESTSELLER 的ONLY 
< 欧米茄的无数第一之外 
< 日本人气男服Balance 
< 圣大保罗 
< 唯美主义的资生堂 
< SWATCH--曾经的second watch 
< 阿桑娜春夏新装闪亮登场 
< 突破极限AZONA(阿桑娜) 
< 真正价值罗马表 
< GUCCI 的 性 感(一) 
< 身份、财富象征--古奇(Gucci)(二) 
< 时尚必备:GUCCI(三)                         
迪奥风华五十一年   
  提起Christian Dior,在脑海中浮现其著名的黑白千鸟格图案的同时,也会想起出现在每一本服装相关书籍里,那张早已成为经典的黑白照片一名站在塞那河畔人行步道边缘的女子,戴着手套的双手摆出好看的Pose,身后看不见尽头的石板路,仿佛喻意着流行的漫漫长路。从1947年的这张照片发表以来,迪奥已走了五十年的时尚路途了。今年春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迪奥五十周年纪念的特别展览,也纪录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流行旅程。 
  从诺曼地到蒙田大道 
  水瓶座的迪奥在西元1905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地格兰威尔一个富裕的企业家族中。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毕卡索、马蒂斯等大师的作品,养成他对艺术和设计的品味及喜好。 
  迪奥在1927年服完义务兵役后,因为对于艺术怀抱的浓厚兴趣,他于次年和朋友Jacques Bonjean合开了一家小艺廊。1931年,迪奥的家庭发生财务危机,同年在他赴苏俄远行回来后,发现连和他合伙的朋友也破产了,只好结束艺廊的经营。 
  1934年,迪奥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离开巴黎到西班牙静养。当时他感觉到隐藏在体内的创作欲望,开始学习织绣的技术。他在1935年回到巴黎那时他已经三十岁了,由于工作不易,他替人画些设计的零稿,并且为一些如费加洛的流行刊物绘制服装画。他的第一张画以二十块法郎的价格售出。 
  经过两年的奋斗,他吸引了设计师Rober Piguet的注意,启用许多他的设计稿,并在次年雇用他为设计师,使迪奥有机会跟Piguet学习服装设计。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又起,他被徵召到法国南部从军。当迪奥在1941年底回巴黎时,原来的设计职位已被其他人占走了。 
  不过,有才华的人不是会被埋没太久的。在1945年,一位经营织品生产的商业巨子Marcel boussac邀请迪奥与其合作,展开高级时装业务。迪奥在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在巴黎著名的高级时装街Montaigne大道开设了个人服装店,专心经营自己的事业。  
  新风貌  
  1947年2月12日,迪奥推出了震撼性的创作。他首席推出的系列作品,具有柔和的肩线,纤瘦的袖型,以束腰构架出的细腰强调出胸部曲线的对比,长及小腿的宽阔裙摆,使用了大量的布料来塑造圆润的流畅线条,并且以圆形帽子、长手套、肤色丝袜与细跟高跟鞋等饰品衬托整体气氛;种种不同的奥微细节,组合出极其纤美的女性气氛。 
  如此幻梦一般的服装,让饱受战火摧残的女性,在华美的服装里唤醒了战前的温柔回忆这种充满新鲜意象的轮廓,被惊喜的媒体界称为[New Look],因为它的轮廓与细节,和二次大战之前流行的垫肩外套、直筒窄裙完全不同,也和在二次大战其间因为物资缺乏,被设计师应用最少布料的军装风貌女装截然相异;[New Look]绝对女性的美感,给予所有人新奇的视觉刺激。 
  这组服装虽然强调女人味与浪漫风情,却又同时掌握了摩登的时代感与俐落线条,凝聚了历劫万生、渴望升平的战后气氛。迪奥成功地塑造出一种完全属于他的时代特性,其普及性影响了同辈的设计师,终而树立起整个五十年代的内敛高尚的品味。 
  为了塑架出优雅的女性轮廓,需要以特殊胸罩、束腰、束腹等内衣,来烘托华丽的外衣。除此,[New Look]的奢华感,主要来自于大量布料的耗费与应用,有时制作一件衣服可以用到五十码布之多;这两个原因连带地兴盛了内衣与布料市场的蓬勃发展。迪奥除了在感性的层面影响到当代的审美价值,对于战后工业经济的复兴也功不可没。 
  在战争之后推出的这种女性化风貌受到历史性的疯狂欢迎,也使巴黎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成为世界流行重地。[New Look]所代表的已经不只是那套在石板路上拍的服装本身,甚至成为战后文化里,最具有象徵意味的一部份。照片中那位婀娜多姿的模特儿,化身为战后的女性标记,引发人们对于太平盛世阔气富裕的联想。                        
Esprit ,对时尚负责   
  在80年代,零售商花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来说服我们:买衣裳,买的不光是衣服,还有生活时尚。设计师努力的目标是,让顾客都有心爱的品牌来照顾。 但在市场促销策略层出不穷的90年代,顾客们都倍加谨慎。零售商对自己宣传的生活时尚要有坚强的信念并尽力维持才能赢得顾客的信任、尊重及支持。 
  60年代后期,Esprit在美国加洲创立时,正是甲壳虫乐队的爱与理想之歌和伍德斯托音乐节之风气流行的时代,而Esprit则坚守自己对生活时尚这个概念的了解。在那个年代最纯洁的理想是世界和平和自我表现,迄今,它仍是这家公司的主要宗旨,一直由创始人Doug和Susie Tompkins坚持下来的。 Esprit设计出经受得住考验的产品,并创造售卖空间给这些产品,鼓励顾客发展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为消费而消费。但是他们怎样在顾客天天不同的欲望及不安的情绪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Machael Ying是Esprit远东发展的主导人,他认为一切都以不影响顾客的价值观为前题,这样既可满足顾客的愿望,又能将公司的信念带到亚洲去。 这样的路,看来很容易的走,其实不然,Esprit只有全心全意拿出勇气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及远见去拥抱这信念才行。所以,当其他公司的促销还仅仅流于形式时,Esprit却强调时装界必须对社会及生活时尚都要负责。Esprit踊跃参与地球日的宣传活动。地球日每年都举行一次,目的是引起公众对环境生态的关注。Esprit便把印有“绿色环保”口号的T-Shirt给他们的职员穿着;在店内张贴环保海报,又鼓励顾客在市区种植树木及进行清扫活动。 
  继环保日后,Esprit再跨进一步,他们把“大自然”引入店内。春天它在亚洲的各分店中都洋溢着花园的气息,店内放置着很多人工植物、盆栽、水桶以及搁在零售架旁的手推车等。夏季,则是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手,他们在海报中用了一句老话:“每天一苹果,大夫远离我”。职员开怀大嚼水果,仿佛在说:Esprit多注意健康。 
  过季减价的日子里,Esprit将所有旧的陈列道具都扫上一层白油,或者盖上净色的棉布,此举给顾客以Esprit是沙漠中的绿洲的感觉,使它在乱哄哄的场面里既做了生意又似乎独享安逸,这也是一种循环艺术的敬意和理解。 Esprit的室内陈列当然以宣传为主,但它们注意宣传人的价值。在它们的印刷广告中出现了一系列摄影师的形象,意欲告诉读者,这些都是真人真事。早期他们的广告是以大胆的平面设计来刺激顾客,后来Esprit很快就改变了广告方向,转为提醒顾客在穿着时也不忘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Esprit问:“你会做些什么来改变世界?” 一个手持拐杖的女孩子这样说:“我希望人家去评定我之所能而不是我的不能。”在这项运动中,Esprit除了上述口号,还用了“所有国家应该归还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及“在每个人决定要孩子之前,先上一项为人父母的课程为好”这样能征服人心的词句。 
  强调个人的选择和言论自由自然是Esprit的精神之一,Esprit相信可以集中群众的力量去关心及帮助解决世界的忧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