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上人衣来

第12章


大夫人接着道:“礼嬷嬷,使人告诉声二爷,今晚就办桌酒席,抬了紫儿,紫儿原姓王,便使了我房里几个二等丫头去伺候王姨娘罢。”
  吴姨娘此刻恨不能上前撕了大夫人的脸,气愤的喘不过气来,低头泪如雨珠,楚楚可怜,可惜二爷此刻并不在这,不若,也要让这这小狐狸精招了魂去。
  “至于你,好好到佛堂前扫两个月地,未得我准许不许踏出内院,不许任何人探望,省得你又起什么花花肠子!”大夫人说完,携着大姑娘,二姑娘等人告退,吴姨娘已经哭得双目红肿,由自个丫鬟扶回房间,片刻,院子里的大小嬷嬷丫鬟们走了大半,只留下三夫人与陆优。
  “优儿,来,方才吓到你了罢?”三夫人摸着女儿的头发,细细的毛发,身上一阵阵奶香味,又见吴姨娘受罚,心情一阵大好。
  “母亲,女儿无事,女儿只是觉得从今往后要行规矩步,事事多想多斟酌,不然就像四姐姐一样,说错了一句话,就受罚。”陆优乖巧的答。
  大夫人笑眯眯的问:“那你觉得罚的对不对?”
  陆优歪着头想了一会,心里打着鼓般的想说辞,“我觉得四姐姐说的话不好,所以要罚,但是吴姨娘为什么也要罚呢?”
  大夫人似乎很满意陆优的回答,点点头。
  “因为四姑娘是放在吴姨娘身边管教的,一般人家不论嫡庶,身边都有专门的管教嬷嬷,大丫鬟,二等丫鬟等,年纪小些的时候可随生母同住一个院子,大了便要搬到别的院子独住,身边的嬷嬷丫鬟也随同带过去,若是主子犯了错,身边的丫鬟们也要连坐惩罚,四姑娘本身放在吴姨娘身边就不合规矩,吴姨娘到底是个姨娘,是上不得台面的,她是不能帮四姑娘说亲事的…瞧我,说着说着就说岔道了,总而言之,若是你犯了错,小错小罚,若是大错,便是连带陈嬷嬷,琪心她们都要受罚,你可明白了?”
  陆优恍然大悟的点点头,心里却松了一口气,原来母亲是在举例教育,扬起小脸蛋,笑得甜甜的:“母亲,我明白了,以后我尽量少犯错,多学大姐姐。”
  “你大姐姐是个好闺女,可惜了她的父亲…你以后要多多孝敬老太爷还有舅母,知道吗?”
  “那大夫人呢?”陆优单纯的问。
  “大夫人疼你,但是她有大姐姐二姐姐要照顾,如今多了你四姐姐还有刘妹妹,四位姑娘恐怕她暂时照顾不到你,咱们暂时替四姐姐向老太爷还有舅母尽尽孝道,好不好啊?”大夫人哄着陆优,其用意不言而明。
☆、第十二章
  王姨娘的宴席,其实只是两桌小酒席,只有三三两两的丫鬟嬷嬷们来道贺,多数是大房的人。礼嬷嬷代表大夫人房中的人,当然留下吃酒,三夫人也送了份厚礼过去,派几位嬷嬷同去道贺,自己窝在屋子里教女儿识字。
  如今的的陆优,已经习得大半本书的字了,书也不过是三字经与千字文,见女儿习字习的有丝倦意,三夫人便给女儿讲讲诗句。陆优此刻有些不耐烦,总想着陆家二爷若是得知自己被纳妾,不知心里该怎么想。三夫人见女儿游神,也不生气,打趣道:
  “优儿再想什么呢?”
  “母亲,女儿是在想,那位紫儿姑娘,哦不,王姨娘,不知道二爷会不会讨厌王姨娘呢,毕竟二爷不是发誓不愿再娶吗?”陆优坐在椅子上,双脚腾空,摇着小脚,半撒娇半希翼的问。
  “傻女儿,不愿再娶,可是二老爷也没娶啊,他那是纳妾,算不得是娶。”三夫人无可奈何女儿撒娇,耐心的解释道:“王姨娘是二爷自个找大夫人说要纳进房门,只是日子一直没定下而已。”
  陆优心里大大的被震撼了一把,原来这样也行?遥想当年看武侠电视剧中,总会有一两个深情的男主角对着死去妻子的坟墓说“今生今世永不再娶”,当时着实的被感动了一把,今天想来,若是那些男主角一转身就纳妾,亡妻也不能从坟墓里跳出来道“好你个负心汉~~~”云云吧,毕竟人家是纳妾,于是发现,古人可以发誓终不再娶,但是依然可以纳N多妾…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的元稹,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对亡妻写下悼亡诗,两年后,却纳了妾,流芳百世《莺莺传》便是因元稹31岁时,认识了薛涛,而写作出来的,后被改成《西厢记》。离开薛涛儿后又做了乘龙婿的元稹,这个男人的一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走门阀路线攀龙附凤娶贵族之妻的婚史,一条是在宦游途中与各地风流才女谈情说爱的情史。陆优常常想,这个男人纵使在吟诗的那一刻,如此才情,不过几句空言,哪里长得过一生的蹉跎岁月。世间的王维又有几个?这样的男人,太薄情了。张小娴有言“女人有两种命运,担演男人的母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背上沉重的包袱,等他长大,是很遥远的事,担演男人的女儿,比较轻松,他不断地付出,她接收,理所当然,他等她长大,也是很遥远的事,也许,她并不想她长大。”也许吴姨娘本来是女儿的角色,随着岁月飞逝,物是人非,不知不觉,她已经要担演母亲的角色。
  作为深宅大院的女人,无论站在哪一个地位,日子都太苦了,唯有多多找找寄托。
  于是,陆优在对于二爷纳了王姨娘,只见新人笑的唏嘘中伴着学习完启蒙学的目标,度过了一年里最寒冷的季节…
  “嘻嘻,五姑娘如今的针线还是歪歪扭扭的,看起来像是一条小蜈蚣。”丫鬟琪心调笑着陆优,陆优自己也懊恼,前些日子心血来潮缠着礼嬷嬷教女红,嬷嬷说学女红很累哦,陆优扭着脑袋说我不怕累!嬷嬷说学女红针常常扎到手上,会痛的哦,陆优迟疑了一会儿说没关系我有嬷嬷给我呼呼!嬷嬷说学女红前先要打扎实了基本功,很枯燥的哦,陆优皱着眉头说那嬷嬷就陪我说话罢!乐的礼嬷嬷把陆优搂在怀里好一会儿才放开。
  但是,陆优的学女红之路心酸程度比天天临摹字帖难上一百倍,每天练字,无趣时可以告诉自己,这是古代的必备生活技能,就想二十一世纪不懂电脑一样,于是强制自己练下去,可是女红,作为一个四五岁的女娃娃,首先拿起针来就颇为困难,还要缝出细细长长大小一致的线迹,真想念那会儿的缝纫机。
  就这样,再过了两个月后,也就是吴姨娘在佛堂扫地日子开始倒计时的时候,期间,陆府中发生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第一件事是舅母搬离了陆家,在汴京找了一处府邸,安了家,等待大舅舅回京。第二件事,便是老太爷师门下的几位至交家的公子们今年到汴京游学,暂住在外院中。
  陆优盼着年关到来的兴奋劲,与大姑娘眼见及笄逼近的不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陆优偶尔穿着小披风,在雪地里,与体弱多病长年养在闺阁的六妹妹打滚,玩耍,鞋袜都湿了,大姑娘才发现道:“怎么这么不小心”之类的,然后便继续发呆…陆优见者也感叹,自己若是大姐姐,恐怕早就挨不过去了罢。
  这边的大夫人最近可乐坏了,屡屡妇人们的宴席,都要带上大姑娘与二姑娘去,有时候只带了大姑娘,想是真心要为大姑娘选人家了,舅母听到后也满意,开始着手与娘家嫂子书信,两位媒婆就此事互相交流了个把月,乐不亦乎。
  吴姨娘出来后,按照往常去大夫人房中行大礼,其流程如下,跪拜,道谢,表决心,下狠心,礼毕,起身拍马屁。大夫人的乘龙女婿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故此也不为难吴姨娘,只要把吴姨娘挡在外头,挡几个月,让她没办法破坏自己的好事就好,见好就收是大夫人一向的为人处事的关键词,而二爷两个多月来夜夜宿在王姨娘那儿,未曾去看吴姨娘一眼,想也是先该把男人的心笼络住,等到吴姨娘笼络完了,这边二姑娘的事也定下了,所以,大夫人不仅不为难吴姨娘,还解了吴姨娘的禁,允许别人来探望吴姨娘,并且恢复还有补上了吴姨娘的份例。
  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过年时的饺子通常都很好吃,至于为什么好吃,陆优觉得大概是众人齐聚一堂,一起欢声笑语时吃的胃口最好,所以是最好吃的。当然,少了四姑娘也不见得有多萧瑟,除了吴姨娘外,其他人并没什么感觉,似乎府中并未有四姑娘这个人。府中上下老太爷,大老爷,二老爷,大夫人,三夫人,还有李太姨娘与吴姨娘,一齐坐在主厅中饮酒,吃饺子。而几位姑娘则由嬷嬷们伺候着安排在小偏厅中,陆优坏坏的承认,没了四姑娘的桌席总是格外的温馨。
  “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大老爷吟完诗,端起一杯酒下腹,众人拍手道好。除夕夜里,小孩们领了红包,便各自坐着谈天说笑,守岁,等着五更来临之时的爆竹。起先,从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其中,飞上天空才爆响的二踢脚爆竹。
  王安石《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拜天地,祭祖先,同僚亲朋之间拜年互贺新春。
  没有春晚,没有微博,也没能和前世家人团聚,总是特别遗憾的,好在袖子里那红包鼓鼓的,给陆优格外安慰。古代的除夕夜有民间表演、放烟火、赏灯等许多娱乐活动,热闹非凡。老太爷年纪大了身体容易乏,早早的歇息下了,六姑娘也困得直打盹,让嬷嬷们抱下去了,大夫人与三夫人倒是有趣,聊着平日里一些琐事聊得正欢快,好像平日里见不着似地,大夫人从三夫人口中听到五姑娘已经完成启蒙,惊讶又赞赏了一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