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神图

第88章


孙景隆极为不快:“不长眼的东西,也不瞧瞧这里是什么地方,坐的是什么人,屁大点的事,也来乱喊乱叫的。成何体统?”
  那太监手忙脚乱爬起来,来到孙景隆身旁,说:“小人有要事密报!”
  孙景隆根本不拿正眼瞧他,一把推开:“有什么事,大声说出来。”
  太监急的不行:“可这事实在不得了啊。”
  孙强压怒气:“在座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你是要他们觉得我见外吗?你是要他们觉得我不是人吗?”
  “那这可是大统领您让我说的。”
  孙景隆不耐烦了:“说。”
  太监终于下定决心:“刚才皇上昏倒,呕血不止,情况危急,遗诏都拟好了。还望大统领回去主持大局!”
  此话一出,真个似晴天霹雳,孙景隆的酒杯,李成的筷子,财神的牙签,忠王的手帕,全都惊落到地上。孙景隆第一个冲出酒楼,忠王随后跟了出去。剩下李成与温财神对望一眼:时机到了!
  温财神回到温宫,吩咐关上大门,今晚不许任何人进出。李成回到使馆,召集众人,宣布了这一事件,派人去找何进,下令今晚动手。使团成员抬出枪支,按人发放,各人领取子弹,打开保险,上膛预备。
  大家神情紧张,各自忙活,忽然派去寻找何进的人跌跌撞撞跑了回来:“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隋军包围了使馆!”众人放下手中事情,跑到窗口,果然看到大批禁军将会同馆团团围住,带头军官喊道:“奉大统领之命,请李大使出来答话。”
  沈国宏持枪吼道:“既然事情已泄,抄家伙跟他们拼了!”
  
第七十八章 太子即位
更新时间2012-9-3 13:36:17  字数:4118
 李成最先冷静下来:“他们只是喊我出去答话,我出去瞧瞧怎么回事。你们不要轻举妄动。”看众人收起武器,才走出门去。
  带队军官恭恭敬敬地说:“陛下想找大使说话,孙统领让在下来请大使进宫。”
  李成答应,转身回到使馆,责备沈:“刚才若听你言,几乎坏了大事!我现在进宫一趟,你们看好这里,先不要联系何进。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动手!”
  军官牵来良马一匹,李成骑上,一队人呼啸而去。永安宫早已乱成一团,嫔妃,大臣,皇族,侍卫,将寝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哭泣,有人沉默,神情各异,太监们递送东西,传达命令,晕头转向。安大海在殿门等候多时,见了李成,一把拉住:“陛下等你好久啦!”
  皇帝躺在龙床上,双目紧闭,极为痛苦,被褥上血迹斑斑,宫女们都擦洗不及。皇帝听安大海说唐使来了,缓缓睁开眼睛,气息平复许多,挥手退下宫人,拉着李成的手,说:“朕当年做了一个梦,十八个孩子压迫着朕,极为恐惧。于神仙卜卦,算出此梦乃预兆‘亡隋十八子’,就是说有一个姓李的人会灭亡我大隋。当年朕为保江山,下令无分老幼,全国捕杀李姓男子。一时腥风血雨,后来叶伟劝谏,寡人不听,终于引来祸事,分疆裂土。如今大隋岌岌可危,梦即将变成现实,朕忽然明白了,那个梦说的就是大使啊。你说,寡人现在要不要杀了你,为皇儿除了后患?”
  李成惊得魂飞魄散,原来皇帝深夜传召,竟是要斩草除根!自己一时糊涂,不待详查,却误入死地!一想到殿外密布带刀侍卫,顿时汗流满背。
  皇帝叹息一声:“唉,就算今日杀了李成,明日又有张成王成,倘若气数已尽,就算杀尽天下人,又有何用?”
  说话间,太子赶到。皇帝一把抓住太子的手,说:“皇儿,他日大使拥兵而来,你只好退位投降,切不可拼力抵抗,知道吗?”
  太子不应:“只有战死君王,没有投降皇族。儿臣生为大隋太子,死为大隋之鬼,岂会投降!父皇戏我?”
  皇帝抚着太子额头,说:“大隋皇室族谱乃是‘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庆云冠玉峰’朕是‘庆’字辈,你是‘云’字辈。熟料大隋却亡在‘云’字辈身上,皇儿,对不起,朕将亡国之君的帽子丢给你了,对不起。”
  太子哭道:“父皇莫要失望,儿臣发誓重振国祚,一统天下,告慰大隋列祖列宗。”
  皇帝摇头:“你真蠢哪!孩子,你何苦生在帝王家!”言毕泪流不止,太子亦泣不成声。
  皇帝说:“你先退下。来人,取尚方宝剑。”侍卫得令,取下尚方宝剑,递给李成。
  李成愕然,不明所以。皇帝说:“此剑赐大使,日后大兵入城,有不从之将领大臣,持此剑斩之;若振儿拒不投降,出示此剑,谕令放弃。大使答应朕,到了那个时候,保振儿一命,让他放弃皇室身份,隐姓埋名,娶妻生子,做个平凡人吧。”
  李成收下宝剑,一口应承。
  太监领来早已哭成泪人儿的公主,皇帝咳血不止,说:“朕最放心不下的,还有这个女儿。云儿对你的心意,想必是知道的。朕就将她托付给你了,只要给她一口饭,一件衣就够了。只要她能开心,朕于九泉之下,也了无牵挂了。”皇帝把两人的手紧紧攥到一起不放,问:“大使,你能答应朕吗?”
  李成本无此意,但此情此景,又不能拒绝,含泪点头。皇帝心事已料,再无牵挂,含笑瞑目,就此逝去,隋天佑十六年,唐太平元年二月十一日,隋思宗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公主悲怆过度,一下晕了过去。
  宫中宫外,顿时哭成一片。
  李成回到使馆,天色已发白,时机错过,自然不能举事。李成下令,各队暂且潜伏,待国丧过后再行动。
  数日后,先帝出殡,李成携团参加。太子披麻戴孝,手扶大行皇帝梓宫,忠王与孙景隆随后,从永安宫出发,经过洛阳主道,王公大臣,士农工商,无分贵贱,空巷来送。忠王率礼部官员遍洒米酒,焚烧冥器,并依照惯例,向大唐使团宣告皇帝驾崩,做个形式。李成让随从奉上祭品,以示哀悼之情。先帝梓宫葬于怀陵,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数日后,太子登基称帝,改元建新,满城缟素,大赦天下。
  又过了几日,先帝养过的御猫馔嘏投井而死,御犬徼兽绝食而亡。
  登基大典在含元殿举行,场面果然如先帝预言般隆重,人山人海,黑压压的望不到尽头。人群三跪九叩,山呼万岁。作为外国使团,大唐人员也受邀参加。李成看着看着,眼前忽然出现了幻象,仿佛看到无数军兵在此厮杀,新皇走过的路上全是鲜血,顿时视线模糊,头晕目眩,不得不向礼部官员说明歉意,意欲回馆休息。礼部官员说外国使团提前退场,对登基典礼很不吉利,不过知道他是皇室的朋友,也没有多说,点头同意了。李成刚被随从扶出出宫门,一人穿过从人,神不知鬼不觉搭上肩膀,回头一瞧,竟然是何进!李成又惊又怒:“怎么没得我的命令,你就擅自进城?”
  何进神情不安,解释道:“皇帝驾崩,惊天动地。城外荒郊野岭的地方都在哄传,使馆却没一个人一句话来,所以我就进城瞧瞧怎么回事。再说了,我随执政背隋建楚前也是一名隋兵,按理说也是先帝的子民。先帝劳军时曾接见过我,我对陛下一向敬仰,也特地来参加拜祭。”
  李成这才原谅何进的擅自行动,叮嘱道:“行动日期推迟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我会派人通知你。万一有什么意外,就打三颗红色信号弹。看到信号之前,千万不能鲁莽行事,切记切记。”
  何进点头,牢记于心,并报告了城外部队的进攻计划,原来他们通过近期仔细调查,加以间谍情报,洛阳东门防守最为薄弱,举事当晚,三路各派五百人,只管放火呐喊,空枪乱打,吸引守军,主力一万余人攻打东门。李成听完,表示同意,何进这才出城回去。
  太子登基前后,与大统领孙景隆爆发了数次冲突。第一次是在梓宫出行,孙景隆也要求扶棺而行,但这一殊荣向来只是皇位继承人才有,太子坚决拒绝。第二次,新皇要调集白虎军入京,派陆君实负责京师守卫,孙景隆不愿皇帝动他的军权,死活不同意,后来经过忠王斡旋,两人各退一步,兵部委任陆君实为九门提督,总理京城护卫,调兵入京一事则作罢。第三次,孙景隆要求立即改元,皇帝不同意,称是对先帝的不敬重,孙景隆大吵大闹,皇帝无可奈何,同意改元。
  这一日,孙景隆仅带几个从人,来找大使聊天。李成在使馆设宴招待,沈国宏亦有陪坐。孙景隆一直不开口,李成也不好说话,酒过三巡,孙景隆忽然说:“我欲娶长宁公主,不知贵国可支持?”
  李成闻言,勃然变色,正要发作,旁边沈国宏暗地踢了一脚,沈说:“大统领的要求,我们元首和大使一向鼎力支持,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先帝刚刚驾崩,依照大隋惯例,怕要等三年之后,皇族才能婚嫁,那时统领娶之,我们自然满心欢喜,大力祝贺。”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又不明白拒绝孙的要求,又能化解这一事端,全是假话,却教人听不出来。李成看了沈国宏一眼,满眼嘉许。
  这孙景隆听了,也是发愣:“是啊,祖制三年不许婚嫁。这可如何是好,我岂能等三年之久?”
  孙正犹豫头疼,谭武福眼珠骨溜溜一转,出了个点子:“我有一计,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大统领这就上奏,请求更改祖制,三年改为三个月,不就好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