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宛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一章
    诗宛没有等慕守御的答案,继续缓缓往前走着。
    慕守御淡淡地看着诗宛远去的背影,手,不自觉地握紧,诗宛对于他,不过是一个傀儡王妃罢了,他怎么会舍不得呢?一定是自尊心作祟吧,毕竟,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女子说出过那样的话呢。
    蓦地,想到了慕守贤,太子对诗宛的关心似乎有些过多了。
    抚月随侍在诗宛身侧,心内是一阵喜悦:“小姐,你真的决定了吗?”对于此事,抚月是极为乐意见到的,如果慕守御肯点头同意的话,她可以既往不咎。隐城之女本就不是良善之人。
    “抚月,我们出来很久了吧。”虽说筝阁有抱琴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是,小姐。”抚月偏头想了想,“小姐是尽快离开的好,我看啊那个胡可心也不是什么软柿子。”
    “胡可心不足为俱,恐怕君婉泪才是我们的契机。”抚月不解,诗宛解释道,“抚月难道不奇怪吗,意中人结婚,她却没有丝毫反应。”像胡可心一样飞奔回来解决王妃才是常情,君婉泪的反应可是值得深思。
    “抚月,岚楼的事情吩咐下去,按我走之前下的书办。”
    “是,小姐。”抚月领命,诗宛轻轻抚着抚月的手,“抚月,这些年……”
    抚月摇摇头:“能够跟在小姐身边,是抚月的荣幸。当年若不是有小姐,抚月早就不在人世了。”她知道小姐的意思,小姐一直希望她有个好归宿。只是,她不想离开小姐,“我真的不想留小姐一个人。”
    “抚月,我都知道。”抚月和抱琴之于自己,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她怎么会不希望她们可以幸福呢。
    “小姐,你说,王爷会同意吗?”不同意也得同意。抚月的眼中有些狠厉。
    诗宛笑得风云失色:“他同不同意,重要吗?”即使是出于一个王爷的角度,他也绝不会的。更何况,皇后根本就不会允许这件事情的发生。
    若没有可能,她就去创造这个可能。
    “小姐,今日还需入宫吗?”
    诗宛浅笑:“你吩咐管家备车,我们去寺里一趟,抱琴这几日心绪不佳,你也好去劝劝。”虽然抚月口上不说,但其实还是担心着抱琴的吧。
    抱琴心性一向坚定,只是这样的事……她本打算挑一个适当的时机告诉抱琴的,没想到竟会是这个结果。
    世事如棋,变幻莫测啊。
    优雅地勾起唇角,宛若王者。
    此时的皇宫内,素有娴雅淑德之称、与皇后娘娘交好的贤妃娘娘,第一次拒绝了皇后娘娘的邀请,独自在自己的宫里吞噬着哀伤与忧愁。
    皇后自是不明所以,贤妃一向淡泊不谙世事,与自己是极为要好的,这也是贤妃在这么多年的宫廷生活中一直安然无恙的重要原因之一。贤妃自小喜爱书画,皇后得了贡品,就让人赏给了贤妃,以往,贤妃虽口中不言,也很是感激,心中讶异,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皇后没有计较,并不代表宫中所有人都甘愿。尚在皇后宫中的纳兰贵妃是第一个出言讥讽的:“这贤妃妹妹也真是的,皇后精挑细选的画作,她竟然置之不理。”语气中满是幸灾乐祸。她看贤妃不舒服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仗着皇上宠爱,她并不惧怕皇后娘娘,多年的争斗,让她的心中蒙上了厚厚的恨意。
    皇后轻描淡写地转了话题:“贤妃必定是有自己的主意。纳兰就不要多言了。”纳兰贵妃是她心上的钉子,一心一意想要替代自己的位置,“这毕竟是后宫,纳兰不要失言了。”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教诲不敢当,本宫只是希望后宫人人安宁,让皇上可以没有后顾之忧。”暗指纳兰馨儿四处兴风作浪,她明着不说,并不代表不知道。
    “你——”纳兰贵妃咽不下心中的这口气,碍于身份尊卑,只能福身道,“皇后姐姐真是处处为皇上着想,妹妹钦佩不已,定然向姐姐学习。”一番话,说的是咬牙切齿。
    “纳兰妹妹,这几日守礼的功课如何?”
    “皇后费心了,守礼一切都好,前几日皇上还夸奖了守礼呢。”有意无意地炫耀。皇上对守礼毕竟还是宠爱有加的。
    皇后轻轻啜茶,放下杯子,笑道:“是该夸夸,前些日子贤儿也提及了守礼,说是比起前一段日子大有长进。有儿如此,当是皇家大幸,毕竟贤儿以后还需要守礼多多扶持啊。”皇后四两拨千斤,一下子转移了重心,“纳兰一家皆是朝中重臣,理当好好教导皇子,为皇上分忧解难。”大家之态,尤为打击纳兰贵妃。
    “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懿旨。”纳兰贵妃稍稍一拜,随即绽开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不过娘娘,臣妾曾经与贤妃娘娘对弈,贤妃娘娘曾说过一句话。”
    “哦?是什么?”皇后略微有些兴趣地问道。
    纳兰贵妃笑道:“世事如棋,变幻莫测。”皇后听后,脸色凛然,随即笑笑:“是啊,世事如棋,纳兰妹妹也要小心谨慎为好。”
    “皇后姐姐,今日怎么不见诗宛?”
    “宛儿派人来说是去寺中祈福,今日就不来了。”
    “诗宛真是有心,王妃可算是有了个好媳妇儿。”
    皇后看上去也有几分惋惜:“是啊,宛儿是个不可多得的女子。若是我早知道有这么个女子,定然向皇上讨了她。”即使是皇后,就算她去讨了,皇上为了巩固两家的关系也不一定会应允。她似乎对诗宛,有些心软,或许是,她长的太像多年前那个宛若淡兰的女子了吧。
    思绪千转,面上却看不出来,多年的宫廷生活,她们曾经有过的纯真与善良,不知不觉,都隐藏在了那层层的华衣。
    诗宛若不是那少王妃,恐怕这诺大的皇宫也容不下她吧。
    皇后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女子,那个宁愿舍弃所有的荣华与富贵的奇女子。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