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帘

第41章


  这两段话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其中隐含的意义:
  上半帘说的是如果天、地、人、物得道以后,就可以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但是也要注意,即便是暴风骤雨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总会有停止的时候,何况是人类?因此一些人总想着得道以后,就可以永远维持一种非常平稳的状态,这真是一种痴心妄想。那么人如何才能够获得永生?练成一身的本领,不为岁月所侵蚀?这就要随着自然而动,人生能够不断有波浪起伏,就一定能够做到长生不老。
  再联系到《大般涅磐经》中所提到的通过“涅磐”可以获得金刚不败之身的说法,一切疑问似乎都有了答案!
  原来老子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这与一些帝王所追求的长生不老仙丹完全背道而驰。帝王们期望吃几粒丹药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从老子的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这些思想还不是很系统,特别是在形式逻辑推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一缺陷,只有到了唐代佛学思想在中国兴盛才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决。而要完全解决,则要等待二十一世纪,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才能做到。
  疑问获得解答以后,我基本上明确了一点,就是要找到另一半的帘子,只需要查看这段文言即可。如果找到了这块帘子,就可以将它们合并在一起。
  再细看这张稿纸,发现在门帘的上方写着三个大字:“清风帘”。“清风”二字,乃是取自老子的这两句话开头的文字,合在一起,真是恰到好处,说明得道之人如同清风徐吹、随风起舞。而这样的道理则在大洋的另一端,美利坚合众国,一位天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笔墨之中得到尽情的发挥,写出了《飘》这样的惊世之作!
  再看图左边,一个战国时代装束的人正在向着这块门帘走来,而在门帘的右边则走出一个清代装束的人。
  当然我知道,在中国古代的绘画技巧中,实际上包含了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中印象派的思潮。左边表示进去,右边表示出去。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古代的人从门帘的前面进去,结果就变成了清朝的当代人?这是是否就是表示了一种时空的穿越?
  看到这里,我怦然心动,似乎我追寻多日的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一种按捺不住的快意在我的心头升起。
  我绕过桌子,走到墙壁前面,伸手将这半块门帘拿了下来。
  虽然是由宝石做成的,但是门帘并不重。仔细观察,每一个水晶宝石都很细小,这有效地减轻了帘子的重量。这些宝石与我在溶洞中看到的是一样的,看来这个帘子的制作材料也是取之溶洞之中。
  而将这些宝石连接起来的则是金线。这些金线虽然很细,但是可以看出由多股金线绕在一起,还是相当牢固的,即便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也不会断裂。
  取下了这块门帘,我再仔细观察房子,注意到了房子右边的书架,在书架上摆放了很多卷起来的稿纸,拿起其中的一些稿纸,则可以看出原来这些都是某种机械的的设计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地绘制着很多的图案,其中有的图纸绘制出了秦俑的图案。而这些秦俑与我在大厅里面看到的秦勇形象是一模一样的,看来这间房子正是这些秦俑的设计地所在。再细想一下,刚才被我打死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这些秦俑的设计师。
  翻阅了大量的图纸以后,在一大叠的图纸下面我找到一张比较特别的图纸,这张图纸并没有绘制秦俑,而是绘制出了整个秦始皇皇陵的地图。由于现代已经通过各种方法测量了秦始皇皇陵的位置,因此我对此还是有一些印象的。通过仔细观察这张地图,我发现这张地图上绘制的图案非常精确,甚至在现代的图案中无法绘制出来的部分,也都一清二楚地显示出来了。
  由此我对这间小木屋产生了很大的疑问。究竟这一间什么样的屋子?为何会有这么详细的秦陵的地图?如果说是盗墓贼的窝藏点,可他们既然有了这么详细的地图,为何却不进去挖掘?
  而如果是秦陵的守护者,则为何要将这样详细的地图绘制出来,万一流失出去,岂不是给盗墓贼以极大的方便?
  诸多疑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再仔细审阅这张地图,发现在秦陵的地宫中央,标记着秦始皇的棺材的地方,画着一幅门帘,上面写着:“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一看,我明白了,原来这一伙人应该是为了这幅门帘而来的。他们现在手里已经有了一半的门帘,如果能够找到另一半的门帘,相信就可以完成很多常人难以完成的工作。
  再联想到这批人拥有非凡的技术能力,看来他们的来历还真是不简单!
  然而这正好给了我一个提醒,我现在完全可以进地宫去找到这幅门帘,两半门帘合在一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功用。
  然而如何进入地宫,则是需要费很大劲才能够想出办法的。
  一边思索着,我一边将门帘收藏到背包之中。到了木屋外面,门框边上挂着一条很长的麻绳,取下来,拉了一下,觉得挺结实的,于是捆起来,放在背包里面,以备后期使用。继续往前走,又看到几栋如同车间一样的房子,看来这些秦俑就是从这里制作出来的。而那些车间之中似乎还有人在工作,看来此地不能够久留。于是我穿过山洞,回到大厅之中。大厅里面非常安静,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人发现这里发生过这么激烈的战斗,证明这里人迹罕至,即便有人在其中工作,人数也不算太多。
  为了能够去到地宫,我必须找回白龙哪吒,只有它才能够带我回到秦陵之中。
  于是我穿过石缝,来到了地下湖边上。面对着地下湖,我大声喊叫:“哪吒,哪咤!”。
  只见水面一下子喷出一股非常高的喷泉,然后就是翻江倒海一般,一条白龙冲出水面,向我这一方向飞过来。他就是哪吒。虽然我们才分别了半天左右的时间,却如同分别多年的朋友。我抱住哪吒的鼻子,又是亲,又是摸,眼泪哗啦啦地落了下来。难得这在这荒郊野岭,如同地狱般的秦陵之中,还能够有这么一个好朋友与我做伴,真是让人感动的事情。而遇见了白龙,更是让我想起刚才与机械秦俑以及巨型秦俑大战的情形。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白龙在旁边,或许我就不会打的这么辛苦了。
  我紧紧抱着白龙的鼻子,轻轻地说:“白龙啊白龙,我再也不离开你了!我们一起去地宫找回那半块清风帘吧!”
  白龙似乎明白了我的心思,很温顺地任我抚摸,然后用鼻子在我的脸上轻轻触摸,帮我檫拭着落下来的泪花,似乎是在安慰我说:“放心,我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看时间不早了,然后飞身跃上白龙的背上,抓住白龙的两只角,叫道:“哪吒,我们出发!”
  
Chapter 53 秦俑一号坑
更新时间2012-11-14 8:44:31  字数:3092
 骑到白龙的背上以后,白龙迅速向秦陵飞去。经过溶洞,再次看到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洞壁之上。白龙飞行的速度很快,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已经穿过了溶洞,再次来到了秦陵的大厅之中。
  秦岭的大厅之中没有什么变化,刚才倒地的秦俑还在那里,不过灯光已经灭了一半左右,因此大厅里面显得比较昏暗。
  当然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并没有什么长明灯,这些油灯都是在我进来的时候被人为点燃的。既然是这样,说明在这个大厅之中一定还存在一个或多个幕后敌人。那么这样的幕后敌人是谁?这是我特别关心的,也希望能够尽快找出真凶。
  来到大厅的中央,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大厅更多的结构,这时候我骑在白龙的背上,可以比原来看得更高一些。这时候我看清楚,原来这个大厅是两层的结构。除了地上的一层以外,在大厅墙壁中央,还有一圈的楼道。这一圈楼道又和里面的结构连接在了一起。说明这个地下大厅的第二层似乎还有更多的东西。
  我用手轻轻在白龙的背部拍了拍,然后拉着龙角朝着二楼的楼道飞去。
  楼道并不算太宽,甚至容不下白龙的身体,稍微转了大半圈,可以看到楼道中有一扇大门,于是我催促白龙飞了进去。
  进入这扇门以后,就进入了大厅的第二层。这一层中比较黑暗。在白龙头顶的红灯照射下面,我可以大致看清楚里面的结构。原来这一层安装了非常复杂齿轮机械结构。这些结构连接着一些巨大的转轴。而这些转轴又直接连接到大厅的顶部。在大厅顶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的磁铁。原来下面的这些秦俑都是依靠这一块磁铁的移动,在其牵引之下产生出各个方向的运动的。这令我不得不佩服这间大厅的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不过也正是动力结构比较简单,我只需要破坏了秦俑运行的轨道,就可以打败所有的秦俑。
  当然对于那些没有学习过科学知识的人士来说,一下子碰见这么秦俑运动起来,顿时就会被吓得目瞪口呆,一不留神,就会被秦俑压扁了。那些进入这个大厅的盗贼应该就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至于这些盗贼的尸体,最后都成了这只白龙的美食。
  可是既然这玩意这么笨拙,为何设计者还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制造出来?这可能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