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距离

第51章


迟早也会分开的。
  当今的时代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先进的高科技使许多人类的梦想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现实。人们在尽情享受着文明成果的同时,物欲和情欲也与时俱进般地极度澎涨着。许多《辞海》未曾收进的新词汇出现了。常常令许多传统的语言文字工作者站出来大声疾呼,不要再生造人们看不懂的词汇了。但是,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连自己也被裹挟进去了。像“打的”、“上网”、“冲浪”、“WTO”在若干年前,谁能说出它的含义呢?涉及到婚姻家庭的新名词也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像“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第三者插足”、“择洋待嫁”、“单身贵族”……多得不胜枚举。现代社会和商品大潮的冲击波必然会引起当代人们心中爱情链条的共振。人们不禁会问,这些爱情链条在共振中是泛起一串七色光环,还是在共振中断裂呢?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
 爱情距离 21(2)
  莎莎和韩强的爱情在共振中经受住了考验,并得到了升华。记得他们在广州逗留的最后一个晚上,他俩牵着手在珠江大桥上漫步。当时,她的情绪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神情显得很忧郁。韩强看出了这一切,一路上尽是说些不着边际的笑话,逗她开心。莎莎却不苟言笑,默默无语。
  “莎莎,事情既然已经过去,就不要想那么多了,这样会伤身体的。”他停住了脚步,将两手搭在了她的肩上,目光里充满了温情和真诚。莎莎此时的心情是异常复杂的。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她不会为无奈之中失去贞洁而寻死觅活,痛不欲生,可她心灵深处却总有种挥之不去的阴影。老是感到有点对不住韩强。这种阴影居然会遮挡住她昔日开朗的性格,让她充满了忧伤。
  “韩强,你为什么会对我这样好呢?”她轻轻地把脸埋入他的怀里,闻到了一股温暖诱人的男人气味。这种气味的新鲜感是她先前从未感受过的。
  “因为我爱你。”他轻轻地抚摸着她光亮的秀发,喃喃地说。
  他心目中的莎莎心地纯洁,但并不幼稚。在此之前,他已经意识到了莎莎的冷淡,让他产生了危机感。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得罪了她,以至她对他突然冷了下来。他为此很苦恼,也很委屈。因为他是真心爱着莎莎的。否则,他也不会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离开了南妮。有次,莎莎突然问他,喜新厌旧是否是男人的天性?
  他对这个问题是早有领悟的。他认真地说他不这样看。他说:“我离开南妮的直接原因是我们的情分未到。我们双方都疏忽了对情感这株树的培养、修剪,施肥。她认为我冷落了她,而我却认为她太居高临下了,让一个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们两人都没有及时地来维护我们之间的感情,才酿成了爱情的悲剧。”
  “那日后,你会不会以同样的理由来诠释我们的关系呢?”她紧追不舍地问。
  “我想不会的。”他毫不含糊地回答,“因为你不是南妮,你就是你。人不可以两次迈入同一条河流。”
  “你这话只能是理论上的推理,你有什么具体的事实能说服我呢?”
  韩强笑了,说:“我可以说个最典型的例子。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可以说经受了世纪的考验。他们举世无双的生死恋情感动了多少人。可当初张学良不也背着喜新厌旧的骂名吗?而于凤至又何罪之有被抛弃呢?所以,移情别恋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100个人当中就可能有100种解释的。”
  “你太聪明了,为自己找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不过,我可不一定是那个忠贞爱情的赵四小姐。这个爱情公式很可能不会成立的。”莎莎置之一笑说。
  “没关系,我有足够耐心的。”他颇为自信地说,“你的冷淡说明你对爱情的谨慎。你像一块冰,不会轻易解冻流入爱河,可一旦融化了,一定会柔情似水的。”
  “你太高抬我了,我并没你想得那般好的。”莎莎很认真地说。
  这次谈话不久,莎莎便去了广州。韩强是在忐忑不安的心态中与莎莎在机场上分手的。他隐隐约约地觉得莎莎还是有点不信任他。直到莎莎蒙难,他飞到广州之后,他们的关系才又和好如初了。莎莎从内心对韩强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韩强是在她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出现在她面前的。他像冬天里的一把火,重新温暖了她已冷却的心灵。那天晚上,他一直陪伴在她的身旁。莎莎哭泣着向他倾诉了她经历的磨难,说到痛心处,她伤心至极,泪盈于睫地投入他的怀中,浑身颤栗着。
  “我太大意了,没有料到这伙人会这般的心狠手毒。”她抽泣着说。
  韩强在听到莎莎被歹徒强暴的消息之后,愤怒地连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知道莎莎这次采访的危险性,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他真恨不得将那个潘天彪从抢救室里拖出来,亲手掐死他。这个恶魔将他心爱的女人糟蹋了,这种耻辱简直让他无法忍受。但静下心来,他又感到当务之急是如何将莎莎从悲痛欲绝中解脱出来。他轻轻地拥着她,埋头吻去她脸上的泪痕说:“莎莎,别伤心了,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会和你在一起的。”
  韩强短短的一席话让莎莎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她意识到韩强对她的爱是真诚的,先前,她错怪了他。
  从广州回到了北华,莎莎没有马上到报社上班,她呆在家中埋头写了一篇振聋发聩的长篇纪实文学《女人,你们要警惕啊》。文中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详实地揭露了南北两个黑社会团伙相互勾结,摧残妇女的恶劣行径。这是一篇饱醮着辛酸泪水写就的文章,一经发表便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一连几天,报社新闻热线的电话铃声不断。他们对记者敢于站出来为受损害的农家少女大声疾呼而感动,更为她那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而折服。莎莎走在街上,时常会被行人认了出来,跑过来和她打招呼,有的青年学生还会掏出随身的日记本请她签名。
  韩强有一次碰巧见到了这样的场面。他笑着问她是什么感觉?她说:“有一种放在火上烤的感觉。”
  他便开玩笑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啊。”
  她笑了:“你怎么把我同‘亿万富姐’等题并论啊。这句名言,我可是享受不起呀。”
 爱情距离 21(3)
  “我可是做梦都想做名人丈夫的。”
  “去你的,你是不是看我现在的情绪好了点,就又拿我开心了。”
  “岂敢,岂敢,我一向是看你脸色行事的,你可不要冤枉了我。”
  他们谈笑间,川梅打过电话来,埋怨莎莎“过河拆桥”也不知关心一个下岗编辑的再就业工作。
  她说:“你可是晚报的首席记者,能不能光顾我这小小的川梅书店啊。”
  “梅子,你就别拿我开涮了,我明天就是什么事儿都不干,也去你的书店,这总行了吧。”她告饶地说。
  川梅书店的店面很小,又设在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新兴商业区里,真的让莎莎好找。她见到川梅的第一句话就说:“难怪你的书店这般冷清,就连我这无处不去的记者都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你这里。”
  川梅惨然一笑,说:“我何尝不想到黄金地段去开书店,无奈囊中羞涩呀。”
  莎莎环顾四周,见这间书店的店面很小,仅能摆数千册书而已。加之地理位置欠佳,前来光顾的读书人寥若辰星,不由替她捏了一把汗。
  “莎莎,你是不是觉得我现在挺惨的。”川梅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
  “看你想到哪儿去了。”莎莎连忙掩饰道,“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开始嘛,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看你会成功的。”
  “不愧是名记者,很会说话嘛。”她笑着说。
  莎莎一边在书架上浏览书目,一边关切地问:“日营业额怎么样?不会赔钱吧?”
  “应付日常开支还不成问题,只是资金周转有些紧张,有些书明知能畅销,也不能多进。”
  “你为什么不早说。”她责怪川梅。“我和韩强可以为你筹上一点钱,五万怎么样?”
  “太好了。”川梅兴奋说,“南妮也说帮我五万,你们怎么都想到一块去了。”
  “南妮她来过了?”莎莎问。
  “她昨天和何野刚刚来过,还从我这儿买走了好几百块钱的书呢。”川梅说。
  “等会儿,我也选几本书。”莎莎说话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最近在图书市场上很畅销的书《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
  川梅走过来笑着说:“这可是你同行写的书,你还没有看过?”
  莎莎摇摇头说:“我这段时间基本上没看什么书,光顾修身养性了。不过,我倒觉得书名起得不错。‘零距离’让我想起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它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零距离‘似乎也有‘亲密接触’的意思,不过说得更含蓄罢了。但副标题又强调,只是‘心灵对话’,又把话扯了回来。可见我的这个同行很讲究语言的技巧。”
  “‘零距离’是个极富暧昧色彩的新名词,也确实挺招揽读者的。中国人进军世界杯出线了,李响也跟着出线了。这本书炒作得挺厉害的,卖得也挺火的。”
  “这么说,我还真得买上一本,拿回家看看了。”她说。
  “哎,不对呀,我怎么感觉你和南妮都是到我这儿扶贫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