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未央

第34章


  驾车的人有些为难的看着卫子夫,指着前方。景绣拎着裙角小心挪步,不顾在旁丫鬟的阻拦,向她这儿走来。
  景绣走到马车前,撩开盖头:“夫人,我能坐马车吗?”
  卫子夫使个眼色让沐婉扶她上来,对前方停下的队伍道继续走。厚重的嫁衣让她行动不方便,整理许久才安稳坐下。
  ------
  
        启程常山(二)
  “以后在别人面前要称我姐姐,太皇太后之前也跟你交代过吧?”卫子夫帮她拿开了顶在发髻上的盖布,叠好放在一边景绣今日盘着凌虚髻,戴着金色的雀尾冠,两边点缀蝶形珠花,脸上施着红粉浓妆,难怪都说嫁人时是最美的,景绣算不上貌若天仙,但今天的打扮也衬得她秀丽端庄。
  “自是交代过……”她有些委屈的说着,低下头手指搅着衣襟。
  看她这般模样,卫子夫语气也软了些,道:“怎么不去轿子里坐着了?”她以前没见过景绣,心想着既然是窦后派去的人儿,应该处事周到。但她下花轿的举动让卫子夫不能相信她是个心思缜密的人。
  “我自个儿实在没法坐在轿子里,越想越害怕,觉得还是来找姐姐说说话……”
  待嫁女儿心吗?……卫子夫摸摸她瘦弱的脸颊:“傻姑娘,嫁人应该高兴啊。”
  “景绣以后还有机会回宫吗?会不会都见不到太皇太后了?”
  只怕是也见不到了……窦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自己也知道可能在哪天会突然撒手人寰,所以才为虎符的事情做好了打算但……
  “只要活着总会有机会的……”说给景绣听的这句话也是卫子夫一直认定的。可景绣却听不明白,撅着小嘴凝眉看我。
  卫子夫叹口气笑笑,伸手卸掉她发髻上繁重的雀尾冠和簪子:“还有些时日才能到常山,路上也不必着急穿戴,别让行动都束着了。”
  让沐婉收起了这些,等到常山时再戴上也不迟。颇重的珠宝顶在她头上几天也是不好过的,看她娇小的模样也不忍见她遭罪。
  景绣轻松的扭了扭脖子,很满意现在的样子,甜笑道:“总听闻姐姐温柔体贴,果然真是如此。对了,姐姐知道襄王是个怎样的人吗?”
  “我只跟他道过几句话,表面看襄王是个样貌端正的君子,与你正是金童玉女般的配。”
  景绣听此有些害羞的低下头,模样也惹得沐婉在旁掩嘴笑着。
  她会问的这话在为卫子夫意料之中,所以答的还算从容。说到底她还是不了解刘舜,对他的感觉是喜欢还是一时冲动,随着时间流逝也无从分辨。
  卫子夫拉开帘看着路过的风景,苍凉的山路,阴暗的天空,几天过后迎接她的又是什么难以应付的场景呢……
  赶路的几天里都是连绵雨季,颠簸了七天总算见着了明媚的阳光外面有宫人提醒到常山快到,请郡主回喜轿。
  卫子夫和沐婉帮景绣仔细装扮着,重新梳好发髻,将卸下的雀尾冠整齐戴好,收拾一番,再盖上红盖头,细细瞧来觉得一切的得体才将她送回轿子里。
  马车外开始有了吵闹声,向外探去,应该是到了常山襄国的成都,周边聚集的百姓也越来越多,都被这壮大的送亲队伍给吸引来。
  有些许玩耍的孩子听这欢天喜地的锣鼓声笑的乐呵呵,还手舞足蹈起来。越来越靠近城门,旁边也围了些襄国的侍卫挡在两边堵着拥挤的人潮,给她们让出了笔直的大道。
  红色的城墙渐渐可以看见,队伍的速度也快了些。眯起眼可以恍惚望见城门前站着一群人,黑压压一片,为首有个身着朱红色衣袍的人。放下帘子,闭目深吸,心里说不出的压抑感。
  “娘娘,外面风大,一会披上大衣戴上暖手绒筒,小心着凉。”
  卫子夫缓缓点头。队伍在距离城门不远处停下,剩下的路程,她需要徒步走过去见迎接的文武百官。沐婉馋她下马车,脚步着地,正午的阳光从上方投来,给这大风中的寒冷增加了几丝暖意。
  卫子夫身着紫檀彩绣妆花锦大袖衣,白色貂绒披风系在项前托于身后,貂绒连帽翻戴在梳好的芙蓉髻上,挡住了大风从耳畔呼呼滑过的声音。
  一步,二步。搁置在绒筒里的手紧紧相握,脚步甚至都有些空虚。
  三步,四步,走过喜轿旁能感觉景绣紧张的喘息声。
  五步,六步。刘舜的脸庞清晰可见,她笑脸相迎。
  数不清走了多少步,但似乎特别累。沐婉感觉到了她胳膊的颤抖,扶的更紧了些。
  “娘娘……”
  卫子夫不知道自己的脸色有多难看,能让沐婉那么担心。但是她必须漂亮的完成与刘舜的会面。
  脚步停住,她与刘舜近在咫尺。刘舜也是微笑,笑的比她自然,比她好看。今日的朱红色官袍宣告着他新郎官的身份。
  卫子夫掏出太皇太后临行前交托给她的凤印,摊开包裹的丝绸展在手中,高高举着,映着阳光闪耀无比。见此印如同见了皇后和太后,太皇太后从陈阿娇那借来此印的目的就是为了震慑襄国的百官。刘舜双手合起弯腰鞠躬,接着身后的官员纷纷跪下。
  “恭迎卫夫人,清屏郡主——”洪亮整齐的声音响起托在掌心的紫玉凤印衬托着卫子夫高贵的身份,拿开绒筒,她拂袖一挥:“众卿平身——”
  “娘娘这次劳图奔波,辛苦了。”刘舜正眼看她,没有一丝躲闪回避,形如陌路。
  收起凤印交给沐婉,手又放回绒筒里,紧紧攥着。道:“本宫就这一个妹妹,下嫁于襄王也是府上添光。本宫做姐姐的前来送嫁,倒也可以欣赏常山的大好风光了。”
  百官乐此不彼,迎面走来一位捋着胡须的老者,脸和耳根被风吹的通红,却还是挂着豪迈的大笑,站到刘舜旁边对卫子夫道:“下官梁为,襄国宰相,见过卫娘娘。”
  “梁大人有礼。”卫子夫回道。
  原来他就是梁为,刘舜在襄国自小执政都是由他辅佐,算半个相父,兵权政权都掌握大半。刘舜才开口说一句他便上来插嘴,架子真不小。
  “卫娘娘果真得体大方。不知皇上和太后是否安好?”
  ------
  
        再会刘舜(一)
  “卫娘娘果真得体大方不知皇上和太后是否安好?”
  “劳梁大人关心,身体都还硬朗。”
  客套话说来说去也没意思,一阵寒风吹过,卫子夫故意打了个哆嗦。
  刘舜道:“王宫内布置好了厢房,请娘娘和郡主移驾,待晚上给娘娘接风洗尘。”
  选好的成亲日子是在十天后,期间景绣和刘舜不能相见,要做好待嫁的准备,每日云花泡澡,除去外头的晦气,还有嬷嬷教她礼仪,在成亲之日不可出了差错。
  襄国王宫殿内虽不如汉宫华丽,但也还宽敞明亮。卫子夫所居的翠兰阁周围种着常青树,被一片绿意围绕,颇感舒适。核对过了礼金的数量,托人将礼单送去给刘舜,随后收拾了番,准备应付晚上的宴会。
  宴会上都是些王宫大臣和其带来的妻妾。摆了美酒佳肴,还有歌舞助兴,一时间也喜气腾腾起来,敬酒的敬酒,道贺的道贺。
  但对朝政和汉宫的事只字未提,这样刻意反倒会令人起疑心。另外,坐马车路过成都周围一片生机勃勃的福泰民安之象,真看不出一年以前还是个被瘟疫笼罩的国土或许襄国真的有些反常,但这些表面现象不用她说,太皇太后也应该有探子在襄国观察。
  入夜时分,卫子夫在榻上翻来覆去静不下心,制一张兵马分布图有两种办法。
  其一是亲身前往城防关哨探查,简略画出地势图。
  其二则是拿到东。西。南。北四个城防图,便能知道大概分兵马情况。后者风险非常大,她倒可以先试试第一个办法。
  不过,就必须利用刘舜了。撇开她们的关系不谈,她怎么说都是从汉宫来的人,常山的人一定会对她有所提防。要先让刘舜放松警惕才行……
  因为睡的不安稳,第二日起的很晚,卫子夫昏昏下了床榻看见太阳已经高挂。打开西侧小窗,清新的凉意扑面而来,这才发现树桠上落了一层白,许是被太阳蒸腾的已经有些化成了积水。
  “昨夜下了雪吗?“沐婉进来为她打水洗脸,她问道。
  “好像是夜半飘了些,今儿一早落得还挺厚,可太阳出来没多久也化了不少。”
  浅浅的雪景带着朦胧长安那里不比常山气候宜人常有日照,现在应该是大雪纷飞了吧。阳光和雪景同在的画面,让晨起的倦意都散了大半。
  在襄国第一日的早晨,也要开始她该完成的事情,到底未来会怎样,这次压得赌注值不值得她赌一把呢?……
  正午用过膳后,卫子夫决定去找刘舜商量婚礼的事,而且还要寻机会接近他。王宫内安排的都仔细,吩咐一声便有宫人抬来步辇送她前去刘舜所在的明德殿。待人通禀后她随人进殿见到了刘舜。
  “襄王事务繁忙,本宫叨扰了,特前来商量成亲当日的筹备。”
  刘舜离席,伸手引她坐向茶桌旁,道:“何来叨扰,本王也正想请娘娘来此一聚。”
  卫子夫恭谦的点头笑着,摊开竹简,上面写着具体事项。
  景绣在平乐殿坐喜轿而出,经过卫子夫的翠兰阁下轿,由娘家人亲自盖上刘舜所赐的‘花开并蒂’金绣红盖头。刘舜和百官在王宫大殿等候之,上拜皇上,下礼百姓,执事礼官宣读皇上赐婚圣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