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琳妃传

第198章


你等着!你等着!你必有一日,活着还不如死!还不如死!”
  泪水,如决堤一般,再度汹涌而出,眼角如有芒刺狠烈地扎着,喉咙亦是酸辣辣的,仿佛有什么在狠狠地咬啮。
  朱成璧失魂落魄地起身,却撞到竹息身上,她只觉得满心满肺都是强烈的痛悔,无处倾诉。
  竹息紧紧拥住朱成璧,亦是泪水潸然:“太后娘娘,该过去的都会过去,您不能总是沉浸在伤悲中……”
  朱成璧张惶地挣开竹息,颤颤地伸出手,她似是要握住什么,又似是什么都握不住了。
  “我的眼睛怎么了?我的眼睛怎么了!”
  乾元三年的八月下旬,整个京城都沉浸在日复一日的暴雨之中,十数日未见阳光。
  朱成璧的膝盖,每一日都痛得钻心,每每玄凌、朱柔则、朱宜修等问起,竹息也只是叹息:“昔年废后与玉厄夫人联手折辱,令太后娘娘跪在暴雨中,自那时起,太后娘娘的膝盖就落下旧疾,每到阴雨天气,总是这样。”
  是了,纵然心知肚明,竹息也万万不会提到“新疾旧病”四个字,奕渮在朝堂上赐高珩廷杖之刑,朱成璧从凤座之上失足滚落台阶,原本就不太好的膝盖伤得更重了。
  让玄凌愈加担忧的是,朱成璧的眼睛也不大好了,三尺开外,就看得不大分明,问起刘太医与孟太医,也只说是日日夜夜操劳过度,伤了眼睛,只能斟酌着用药、慢慢调理。
  于是,八月末的时候,玄凌与朱柔则冒雨前往太庙,专程为朱成璧祈福。
  从八月十五开始的新一轮政治地震,比起博陵侯一党、夏氏一党与西亭党的倒台,更是惊心动魄,砍头的砍头,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朝堂上空出来的官职竟达到大半之数,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生怕一不留神就会被弹劾为摄政王的党羽,遭遇灭顶之灾。
  而孙传宗谋害萧竹筠的罪名,又被按回到赵全心的头上,他的骸骨亦被移出乱葬岗,随同移出的,还有徐孚敬父子。
  庞大的平反昭雪工作,亦就此展开。
  自从玄凌登基以来,有关朱成璧与摄政王颇暧昧的流言始终是不绝于耳。自从朱成璧手刃摄政王,更雷厉风行夺回政权,又一鼓作气诛尽摄政王所有的党羽以来。流言便不攻自破,世人皆赞朱成璧为女中豪杰,巾帼之姿远远弃世间须眉于足下。
  乾元三年九月初一,绵连十数日的暴雨终于停止,晴日艳好,朱成璧的膝盖旧疾与眼疾亦有所好转。
  九月初二,傅宛汀来到颐宁宫向朱成璧辞别。
  朱成璧冷冷看着面前的女子,她着一袭轻罗长裙,以一只素雅的玉簪挽住青丝,俯首帖耳,平静道:“嫔妾想去甘露寺,终身为尼,替太后娘娘,替皇上,替大周祈求福音。”
  朱成璧默然不语,片刻后,轻轻颔首。
  这场变故,改变了太多太多人的轨迹,朱成璧怔怔望着傅宛汀一步一步离去,惶然觉得,牵扯进来的人,根本没有赢家。身在紫奥城,身在京城,要比,就只能比谁输得尽量少一些。
  仅此而已。
  第一百一十章  月夜洛水寒彻骨(1)
  第一百一十章
  月夜洛水寒彻骨(1)
  颐宁宫,半卷的水蓝色琉璃坠珠长帘筛进薄薄的日色,朱成璧半倚半靠在杨妃色贵妃长榻上,填兰草的蓝缎地平金绣整枝松鹤纹靠枕发出轻轻的飒飒声,若细雨绵绵,让人身心舒畅。
  木棉坐在朱成璧对面,双手从黄花梨透雕玫瑰云纹的椅子扶手上轻轻拂过,微微欠一欠身,面露歉色:“太后娘娘万福金安!请恕臣妇身子不便,实在是不能向太后娘娘行礼了。”
  朱成璧修长的指尖握着青花瓷汤勺,在斗彩茶盏里微微一转,挖出一块色泽红滟滟的杏仁玫瑰酪,宁和微笑:“已经十个月了吧?”
  木棉轻轻含笑,接过竹语奉过的一盏阿胶红枣酪:“是呢,这个孩子仿佛是不想出来似的,倒是让臣妇每天累得紧。”
  朱成璧眸光一黯,旋即又温然一笑,极自然:“看来这个孩子是格外与你亲密。”
  竹语亦是笑着附和:“昌安郡君夫人放心吧,小公子将来必定十分地孝顺您。”
  木棉笑着承了竹语的祝福,转了眸子扫一眼四周:“往日里竹息姑姑都陪着太后娘娘的,怎么今日不曾看到她呢?”
  朱成璧淡淡一笑,眸光轻轻扬起,似要落到渺远无尽的所在:“竹息去了寿祺宫,这几日庄和太妃身子有些不适。”
  见木棉若有所思地点一点头,朱成璧拢一拢鬓边的几缕碎发,似是无意发问:“朱祈祯呢?难道不曾与你一同进宫的么?”
  木棉忙道:“方才,皇上唤了他去仪元殿了。”
  朱成璧抬一抬眸,望一眼窗外阴沉沉的天色,摇一摇头:“不过两三日,原以为天气能晴朗起来,孰知今日,天色又是这样差,乌沉沉的,好没意思。”语毕,朱成璧衔起一缕淡淡的笑意,望着木棉如云高髻上横逸而出的那只银鎏金青鸾簪子,“朱祈祯新任兵部尚书,你们府里想必是宾客满盈的。也是,朱祈祯年轻,还不到三十岁,如今看来,丞相之位是指日可待的了。”
  木棉并不十分的欢悦,眸中闪过微不可寻的一丝怅惘与落寞,却只蓄着清和的笑意道:“那是太后娘娘与皇上费心提点,否则,夫君也不能有所成就。不论夫君来日是否能做到丞相,赤胆忠心,都会为了太后娘娘与皇上。”
  朱成璧轻轻颔首,面上的神情越发平和:“若非是朱祈祯演戏演得好,哀家也未必能将摄政王铲除,自然,这里头也是有你的功劳的,这个孩子很有福气,能衔着金汤匙出生,想必日后也能做到平步青云,叫世人羡慕万分。”
  朱祈祯缓步走在永巷,耳畔仍回荡着皇帝热忱的话音:“祈祯,如今除了汝南王,朕最信任你!朕许你尚书之位,你也要好好做事,朕要与你,共同开创大周盛世!”
  朱祈祯微微摇一摇头,皇帝,是什么时候如此信任自己的呢?是从他知道自己孤胆成为皇太后安插在摄政王身边的细作?是从他得知自己参与铲除摄政王?还是从他看到自己在清肃摄政王一党过程中的果决与凌厉?
  朱祈祯已无从去想,然而,尚书之位,却是致命的诱惑。
  自己想过,等到孙传宗被平反昭雪,就携带妻妾离开京城,寻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好好抚育木棉腹中的孩子。
  但是,位列尚书,不是自己从前的凌云志向么?
  只有一点,让自己仍存有几分疑虑与惶惑,皇太后看自己的目光,一日比一日冷寂下去。
  “朱尚书!”
  一把沉稳庄肃的女声生生拽回朱祈祯的思绪,他驻足回眸,淡淡含笑:“原是竹息姑姑,您怎么在这儿?”
  竹息抿唇微笑,上前一步,屈一屈膝道:“太后娘娘吩咐奴婢,特在此地恭候朱大人。”
  话音未落,竹息轻轻招手,有小宫女端着一只精致的朱漆描金云龙凤纹盘上前,上面平稳地放着一只璞玉酒壶、一只璞玉酒杯,在暗沉沉的天色中自有清凉细腻的光泽微转。
  竹息的面容若风平浪静的湖面,她娴熟地斟好一杯酒,娴熟地递到朱祈祯面前,微笑合度,姿态合宜:“摄政王余党清肃,朱大人很有一番建树,如今已是兵部尚书了,太后娘娘知道大人每日辛苦操劳,特意命奴婢赐给大人一杯,梨花白。”
  闻得“梨花白”三个字,朱祈祯的眉心剧烈地一跳,仿若是风中的烛火,他望一眼面前甘冽清澈的琼液,徐徐笑道:“微臣疑惑,太后娘娘要赐酒,在颐宁宫不是更好?为何要选在永巷?”
  竹息柳眉微扬:“太后娘娘天意难断,奴婢也不知晓,或许朱大人喝完酒后,可以亲赴颐宁宫问一问太后娘娘。”
  朱祈祯的眸光凝在那璞玉酒杯上,唇角浮起深幽的笑意,若碧水深处泛起的暗涌:“若是我不喝呢?”
  “昌安郡君夫人在颐宁宫,大人不会不喝。想必大人心知肚明,您在这里为难奴婢,太后娘娘就会在颐宁宫为难夫人。”
  朱祈祯踉跄一步,不可置信地紧紧迫向竹息微有闪避的眼睛:“姑姑既然这般振振有词,又为何不敢看着我的眼睛?你告诉我,为什么太后要我死?”
  见朱祈祯心中了然,竹息索性也不再隐瞒,明快道:“大人心里应该明镜似的清楚才是。太后娘娘每每看到你,就会想起,当日,是你挑动了她要对付摄政王的心思,是你联合了傅宛汀来劝说,让太后娘娘心中疑窦不消。荷湖的水泛红是你,在陨石上刻字也是你。你费劲了心思,不是为了太后娘娘,只是为你自己。”竹息略略一顿,刻意加重了语气,“更何况,那一日在永巷,便是你放的箭,才会让摄政王护驾。若非你,摄政王又怎会死?”
  朱祈祯凄然一笑,紧紧按着胸口,似是整腔心肺里有烈火熊熊燃烧,他厉声喝道:“荷湖的水泛红是我,在陨石上刻字也是我!我的确不是为了太后,我是为了传宗!但是,追根究底,若是太后不允,摄政王会死么?那一日,是太后让我放箭!”
  竹息的目光清冷不带一丝悲悯,她静静陈述,仿佛并非奉命来夺人性命:“不错,但是只要你存在一日,就会让太后娘娘满心痛悔,也只有你走了,太后娘娘才能心安稍许。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眼不见为净。”
  朱祈祯的目光,一寸一寸冷下去,他摇一摇头,喉头迸出几个字,如幽蓝的鬼火:“不对,还有旁的原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