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之谜时空论

第56章


穿过这间四周都是石灰质巨石的厅堂,就踏上了庙西北方的一条又高又窄的走道。这条走道通到庙的后面,出了庙就是狮身人面像壕坑的南侧高堤,可以俯视整个雕像。由这里就踏上了那条从卡夫拉峡谷庙到卡夫拉丧葬庙的巨大神道。它缓缓爬上高原上的一个斜坡,最后就通到了卡夫拉金字塔的东侧。
三大金字塔东侧各有一条神道与之相联。三条神道,尽管年久失修,路途难辨,但仍不失为吉萨墓地一带的一大特征。三条神道各自从一座丧葬庙(上庙)通到一座峡谷庙(下庙),宽约18米,长度因距离远近而异,位于最东面也是最长的一条神道胡夫金字塔神道约有800米①(奇怪的是这条神道在向北700米处还转了一个32度的弯),最短的一条,也就是位于三条神道中间的卡夫拉金字塔神道有494.6米,另外位于最西面的曼卡拉金字塔神道长度同样约有800米②。(这三条神道的长度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呢?)三条之中只有一条还模糊可辨,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与卡夫拉有关的那条神道。属于第三大金字塔的峡谷庙已经荡然无存,而丧葬庙也已坍塌,只剩下一堆巨石的废墟。属于胡夫金字塔的丧葬庙已不存在了,只留下玄武岩的铺地石,而其峡谷庙已不见了踪影(该遗址位于萨满村外,被完全掩埋于沙土之下。考古学家无法将其全貌发掘出来,因为它的主建筑上方建有一座大宅院)。
【①虽然目前有人根据希罗多德提供的数据(5斯塔第)认为应该为900米左右,但我参考了其它资料后认为应该为800米左右则更有可能。(5斯塔第)注意这只是整数,古希腊人不习惯用小数点表示更精确的数据。况且我发现希罗多德所提供的数据往往比实际数据更大,譬如他说胡夫执政期为50年,而当今最权威的说法是23年。②该金字塔的“神道”目前还无法给出准确数字,因为现在挖掘不完整。】
 
吉萨金字塔建筑群沙盘模型
 
三条神道也像几座峡谷庙和丧葬庙一样是用石灰质的巨石铺成的。毫无疑问,这些奇异的建筑(包括三条走道)清楚地表明设计上的“一体性”,似乎建造者具有神人或巨人的能力。有关三条神道,另有一点也强烈地吸引着我们,那就是它们各自的走向。胡夫金字塔神道指向正东偏北14度,第二大金字塔神道则是正东偏南14度,第三大金字塔的神道恰好是正东西走向。这一带的建筑与建筑之间以及每个建筑(包括三条神道)本身都经过了精确计算,构成完美的几何图形。这显然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每个重要建筑与其周围任何一个建筑都有着巧妙的关联性。
(以上部分摘自格雷姆?汉卡克著《创世记的守护神》)
传统埃及学观点认为三条神道是用来举行法老出葬仪式用的。它们分别只使用过一次。但是根据本书理论我们便可得出新的结论:随着法老王的一遍又一遍的死亡,神道也就同样被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过。同时,峡谷庙也不是像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用来作法老尸体防腐制作与停放70天的场所,在法老刚刚断气没多久其尸体就直接经峡谷庙——神道——丧葬庙,最后下葬进金字塔了。因为下葬时的尸体越新鲜越有利于日后的复活。
说到这里,好奇的读者可能会问:这三大神道究竟代表了什么具体含义呢?我们也许知道,金字塔所在的吉萨高原地处地球的北纬30度,从这个纬度上观察,一年中不同的时期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不同的,总是处于周期性不断变化中。在夏至时,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位于朝东偏北28度的地方,在冬至时是朝东偏南28度。而在立夏与立秋时,太阳从朝东偏北14度的方向升起;在立春与立冬时,太阳升起的位置则处于朝东偏南14度;而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昼夜平分的时节,太阳正好从正东面升起。太阳升起则象征了作为太阳神的法老王的复生,而复生则意味着用万物处于从凋零逐渐转向繁盛的一年当中处在上半年的时节来代表为佳。因此,三大神道所指的方向其含义分别是:胡夫金字塔前的神道方向表示了立夏这个时节;卡夫拉金字塔神道方向代表了立春;曼卡拉金字塔神道方向象征了春分。三大神道的方向即分别代表了胡夫在古埃及时代的三次“复生”的具体时节。而三大神道的长度分别是什么含义呢?这里只要把本书理论,也就是胡夫26000年周期时空旅行的结论套用过来,答案便一目了然了:第一金字塔神道与第三金字塔神道长度均为800米左右,分别象征了胡夫第一与第二周期时空旅行中的从12000年前的太古时代到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代这8000年的时间跨度(前两次周期的第三个阶段)。第二金字塔神道长度在500米左右,即象征了胡夫死后在金字塔内变成木乃伊,然后踏上了通往遥远天国的漫漫征程这5000年的超常期休眠阶段(前两次周期的第一个阶段)。(金字塔前的神道又叫做“上升之路”或“升天之路”,那为什么要这么叫呢?要知道,“上升之路”或“升天之路”又与金字塔被叫做“升入天堂的梯子”两者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联系。请再仔细想一下,为何“上升之路”均为封闭形式的?这里寓意何在?)
另外,塔内的3个墓室距离地面的高度或深度则暗示着胡夫多次死亡与复生的时间点,表现在墓室位置与地面(或地平线)之间具象的度量衡方面上的长度距离,实际上是用来代表每一次时间旅行中的生命与死亡之间的时间长度距离(生命的疆界)——古埃及建筑大师们他们这种在金字塔的建筑结构里用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事物的方式几乎是屡试不爽。“国王墓室”代表了胡夫首次“死亡”的时间,“王后墓室”代表了胡夫第二次“死亡”和首次“复生”的时间,而塔内地平线则代表了他第三次真正意义上死亡和第二次“复生”的时间。以胡夫发生在公元前2450年那一年的最终死亡这个历史性关键时刻作为基准进行合理地延展性推导:“国王墓室”距离地面42.28米;“王后墓室”在塔内约21.84米高的地方。塔内处于地表之上的两个墓室高度分别与胡夫每次进入其中之一隐墓室“死亡”的时刻距离他最终死亡的时刻(BC.2450)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将构成比例(绝对时间)。公元前2528年其首次“死亡”,公元前2450年其最终死亡。因此,便可推导出数学公式:设胡夫第二次“死亡”和首次“复生”的年代为x; 42.28/21.84=(2528-2450)/(x-2450);得x≈2490.29 ,由此得出胡夫第二次“死亡”与首次“复生”的时间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490年。而另一方面,我们要想知道胡夫的第三次“复生”(也就是在古埃及人面前的“假复生”,同时更是第三次周期性时间旅行的晚期端点)大致发生年代也是可以用公式推导出来的,因为“地下墓室”代表了胡夫第三次“复生”的时间。“地下墓室”位于地表正下方约30米处,那么用公式:设胡夫第三次“复生”的年代为y; 42.28/30=(2528-2450)/(2450-y);得y≈2394.66,所以胡夫第三次“复生”的年代大致上出现在公元前2395年。换句话说,胡夫其第三次的生命疆界延伸到公元前2395年左右为止。
虽说根据上文所提利用C-14测算法表明沉积在胡夫金字塔顶端表面的砂浆年代为公元前3809年,而底层表面砂浆大约要晚了1000年,但这只能表明金字塔表面的石块是由上至下造的,其内部主体仍旧应该是由下往上层层累进建的。既然顶端表面的石块在公元前3809年已经到位了,根据估算大金字塔内部主体建造时间大约为20年左右计算,那么就可以在大致上判断出大金字塔的开工年代为大约公元前3830年。虽然第三金字塔所用的石块较重,但是仍旧可以假设其与胡夫金字塔一样,在整齐的外层石块和内层墓室之间,填充进了众多要小些的不合规格的石料。因此其的石块数量就完全可以大于胡夫金字塔的十分之一(曼卡拉金字塔实际体积仅及胡夫金字塔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再来结合上段胡夫第三次表面复生发生在公元前2395年这一年代,便可得出结论:胡夫第三次周期性旅行相对时间跨度约为28000年,即第三金字塔石块数量为大约28万块。
同时,由于胡夫前两次时空旅行中的分别两次金字塔内超常期休眠阶段均用同一条神道来表示,所以便可判断出这两次超常期休眠所跨越的时间长度其实是一样的。因此,由于已经知道了胡夫第一次死亡的年代(BC.2528)和第二次死亡的年代(BC.2490)以及第一次复生的年代(AD.2388),我们便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胡夫第二次复生的年代为公元2426年。
 
胡夫万年旅程图
为何胡夫金字塔(146.6米)自身真实高度比卡夫拉金字塔(143.3米)高,但由于后者所在地势更高(第二金字塔地基比第一金字塔高11.11米)使得前者在海拔上高度却较之为低呢?(后者顶端石灰石保护层尚未脱落也是个原因)它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呢?在这里面存在着好几点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大金字塔每一座的高度都蕴含着胡夫每次“复生”时(当然第三次复生是“假复生”,在古人面前装装样子的)或其的周期性时间旅行所到达的最晚期端点——此时此刻的人类文明所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文明的高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