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边杏花白

17 动员大会


墨清好好整理了一下思路,在纸上列出墨族人在外面所能挣钱的项目。
    族长看了下墨清列的项目,放了大半的心,原本还担心靠墨清年纪太小,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墨族人重建家园。但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想是一回事,到时候出去真刀实枪的干又是一回事。
    “清丫头的想法不错,但我有个疑问,开杂货铺、布庄和食店的本金从何而来?”
    “爷爷,我也有个疑问,现在我们已经找到打开墨谷山门的方法,族人可以继续留在谷中生活,盐铁可以去外面买回来,为何一定要背井离乡呢?”
    族长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想如此,只是墨族先祖有遗训,要留下就不能和外界往来,不能让外人发现这座机关城,不然就会有祸患降临。”
    墨清闻得“祸患”二字,醒悟过来,终究是她年轻,这种大事上欠缺全面的考虑。如果外人发现此处就是传说中的墨家机关城,各方势力一定会争先恐后的来到墨谷寻找墨家早已失传的机关术。找到了,就杀墨族人灭口;找不到,就威逼利诱。这两种结果都将使墨族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墨族中知道墨谷真正来源的不过族长和几位长老。当初墨族先祖才迁到墨谷时,见识过墨谷中机关术的厉害。不过后来墨家离开时,把所有机关都撤掉了,只留了山门一处。墨子先生亲口嘱咐当时的墨族族长,日后墨族人要离开墨谷,千万不能和外界人提起墨族与墨谷、墨家的关系,否则将会引来杀身之祸。老族长虽然是个山林土著,没见过什么世面,但却很有远见。他遵从墨子先生的嘱咐,命令族人对后代不准提到墨家,只能说墨谷是一个高人的隐居之所,走时让墨族人留下代为看管,总有一天他的后代会回来。墨族之所以称为墨族,是因为发源于磨河边,墨谷的名称也是由于磨河穿流而过。所以,墨族人都以为自己是磨族人,姓磨,反正他们不识字,谁会知道此磨非彼墨呢。
    总之,要把一切与墨家有关联的东西抹去。当年墨清跌落山崖,被墨族人救起,族人们都以为她是隐士高人的后代。
    “爷爷,开店铺做生意要等族人们有了安居之所。等爷爷做好了族人的思想工作,派个人出去打探一下当下外边是否太平;若是战争结束,就开始清理通往外界的道路。我们前期应在外面选一处山脚安顿下来,最好不要离集市太远。这样,叔叔哥哥们仍然能上山打猎,我们不至于没吃的。再把族里的布匹、皮毛、纸张等拿到市集去卖掉换成银子。等我们有了足够的银子,就能考虑开店铺的问题了。爷爷可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族长边听边点头,不过还有些疑惑:“其实我们离开后再找一座山头,继续过男猎女织的生活不就行了吗,为什么非要冒险去开店铺呢,万一经营不好折本了怎么办?”
    要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就不用墨清来想这些问题了,大家直接迁出去按现在的生活方式继续过活不就完了。
    不过墨族人世代不与外界联系,根本就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子,墨清只能对族长解释道:“爷爷您有所不知,离开墨谷后,族人们首先要去官府登记造户,有了户籍就得交税服徭役。外面每家每户都得交税,而且税不止一种类别,有人头税,土地税等等。交税时,可以交纳粮食,也可以兑换成银两。要是遇到明君,地方父母官清廉,税种少交得也少;要是昏君当道,父母官贪婪,税种层出不穷,交得也多。徭役是指家中成年男丁要定期去官府劳作,像加筑城墙,修建河堤等;如果世道不太平,成年男丁参军也是服徭役。不想服徭役,就得出银子。要是墨族继续这种生活,每年交了税,银子所剩无几。要是再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银子本就不够用。外面很多穷苦人家没钱用,就只得卖儿卖女,有的甚至妻子都卖掉。所以,我们到了外面,不做些生意,就过不上好生活。”
    这些都是墨清之前在故乡亲眼所见所闻。布庄几个伙计丫头就是被父母卖进来的,墨清很同情他们,就时常送些小玩意和点心。他们就把之前家中的情况告诉墨清。两个女孩是因为家中太穷,没那么多口粮,为了养活弟弟,就卖了姐姐;一个男孩是因为父亲早亡,母亲要改嫁,叔叔不愿意添一个负担,也不准爷爷奶奶养他,母亲改嫁后就被叔叔卖掉了。又说起自家如何辛苦劳作才能把地主的田租和高利贷勉强还清,要是收成不好,家中有人病重,就只有卖儿卖女着一项出路了。卖完了儿女都还还不了钱,只能等着被打一顿,打死了倒一了百了,打伤打残没钱医治又没了劳动力,只有沦为乞丐沿街乞讨。
    相比之下,商贾的生活则要富足些,就算是城中的小商小贩,一年的收入应付税收和徭役仍有富余,怎样都比种地要强些。不过种地的也有富人,都是地主罢了。
    猎人的收入和农民的收入差不多,所以墨清坚持出去生活稳定后要开店铺,她可不想看到以后族人穷到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的下场。
    族长听了墨清的解释,点头道:“原来如此,外面猎人和农民的生活如此不易。族人对外面之事一窍不通,大多数人会以为我们出去后还能继续在山里过男猎女织的生活,肯定会有人会反对开店铺做生意,到时候需要清丫头好好解释一下这背后的缘由。”
    “这点爷爷就放心吧,不过您得先说服他们愿意离开墨谷。”墨清见族长采纳了她的提议,很是高兴。
    “铁盐快要耗费完,他们再不愿意也得离开。我和族中几位老兄弟商量好了,这几天先放出铁盐所剩无多的话,之前为着族内安定,这事只有几个老兄弟和采铁矿制盐的族人知道,现在是该让所有墨族人都明白的时候了。等大家接受了这一事实后,再召集全族宣布墨族将要离开墨谷。”
    族长十分高明,先打好了铺垫,后面劝大家离开就容易多了。
    墨清见族长都已经安排妥当,族长也对她的计划无异议,便辞别了族长,回家去了。
    接下来几天里,族里一直有传言,说谷中的盐铁即将耗尽。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墨族人世世代代都在开采铁矿和井盐,到他们这代就要没了,没这么倒霉吧。可是这个传言并没有因为大家的不相信而烟消云散,墨族人有些慌了,这两样可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去问族长,族长愁眉苦脸,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叹气;去问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吧,长辈们的反应与族长如出一辙。他们又亲自去问负责开采铁矿、制作铁器的墨铁和制盐的墨盐,在二人处印证了传言的真实性。
    这下墨族人都慌了,没有盐还可以忍着。要是没有铁器,就没有弓箭和□□,他们就只能靠设陷阱捕捉些野鸡野兔,倒不会挨饿,不过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捕捉不到大型动物,没有动物皮毛做的衣服抵御寒冬,只有麻布衣服,肯定会挨冻的。众人纷纷去找族长,要求族长想个法子。族长见时机已到,通知众人:明日在猎场开全族大会。
    到了开会的那天,族人都早早来到了猎场,大家心里不安,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议论。
    墨芜一见到墨清,就奔过来拉住墨清问道:“妹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去见过几次族长,族长到底打算怎么办?”
    “姐姐也会关心族中大事,我还以为姐姐这些天只和墨远哥哥腻在一起来着。”墨清见来人着急样,却忍不住打趣她。
    “死丫头,人家问你正事,尽说些有的没的。”墨芜有些心虚,这段日子她和墨远正处于甜蜜期,一天不见都想得慌,确实好久都没有去见墨清了。
    “好啦,不逗你啦。”墨清拉过墨芜耳语了一番。
    “什么,族长竟然要......”墨芜此时嘴里可以放下一个鸡蛋。
    墨清一把捂住她的嘴,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瞧瞧四周,还好没有族人注意到。低声道:“族长这么做自有他的理由,一会且听族长怎么说。”
    还在震惊当中的墨芜点了点头。
    不一会,见墨族人都已经到齐了,族长敲响铁锣让大家安静下来,站在石台上先证实之前盐铁资源确实快没了传言,铺垫了一番就转入正题,宣布解决办法---离开墨谷。
    族人听了族长的解决办法,都很震惊。他们盼望着族长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从来没有想过要开墨谷。一时间,众人七嘴八舌,皆是反对质疑之声。
    族长敲了敲锣,见众人渐渐安静下来,说道:“谁有异议,一个一个的说。”
    “我先来,”只见一位叔叔,走到石台前,问道:“族长为何要我族人背井离乡,没有盐,大伙可以不吃;没有铁器,我们可以在家中养些野鸡野兔,不够就去山中捕捉,也不至于挨饿。至于没有大型动物的皮毛,我们可以冬天呆在室内,靠火取暖。这一切都可以解决,为何一定要离开墨谷呢?”
    “墨林所说不假,没有盐铁,我们照样可以再谷中过活,不过生活得艰难些罢了。养野鸡野兔,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方法行得通,为什么大家平时上山还要猎野鸡野兔呢?那是因为每家每户养的野鸡野兔都活不过三个月,想把野物驯化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耗不起。这样一来,主要的食物来源还得从山上猎取。没有铁器就只能猎取野鸡野兔,这两种动物被大量频繁的猎取,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大家都清楚,这种事在墨族又不是没发生过。或许我们这代人还有野鸡野兔吃,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这个方法和墨族的狩猎原则相违背,断然不可行。”
    墨族的先祖们刚定居到墨谷时,发现鹿这种动物性情和顺,极易猎取,就大量猎杀鹿,结果导致鹿的数量锐减,快要灭绝。想起墨子先生曾经告诫过,猎取需要取之有度。墨族人见此情形,才领悟到取之有度的含义。此后的五十年里,族人没有猎杀过一只鹿,才使得鹿的数量有所增加,不至于灭绝。取之有度,就成了墨族人的狩猎原则。
    族人听了族长的话,才反应过来,日后靠猎取野兔野鸡过活,和墨族狩猎的原则相违背,一时间看向墨林的眼光略有责备之意。墨林有些懊恼,自己只顾想着食物来源问题,却把墨族世代相传的狩猎原则给忘了。
    族长此时又加了一句:“族中最擅长养这两种动物的就是墨雨了,大家不信可以问问,墨雨的野鸡可有活过三个月的。”
    墨雨婶婶走到石台下,面对族人们询问的眼神答道:“族长所言不假,我家的野鸡野兔时间最长的也就活了三个月。家养的环境和野生的环境差别太大,我们喂养动物的食物单一。就拿野鸡来说,就我们所知的,野鸡的食物有果子,青草,虫子,但家养的野鸡只能吃青草,因为野果是人的食物,大家也没工夫去捉虫子。我们无法为野鸡提供山林里的生存环境,家养野鸡自然就活不长。”
    有族里养野鸡经验最丰富墨雨婶婶现身说法,族人这下明白了,养野鸡野兔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还有族人有疑问,一个婶婶走出来问道:“我们可以继续生活在墨谷,让清丫头打开山门,族人却盐铁去外面买回来就是了呀。”
    此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
    “我看你们越活越糊涂,刚刚忘了族里的狩猎原则,这会连墨族先祖遗训都忘了。墨栋,你来说说,先祖遗训是什么。”族长疾言厉色,脸色很不好。
    墨栋被吓了一跳,大人们再说正事,虽说此事和自己也有关联,但怎么也轮不上他一个小孩子说话吧。墨清看他呆呆的样子,忙在背后拧了几下,墨栋吃痛,才反应过来,全族的人此时正把他盯着。他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道:“墨族先祖遗训:墨族人如果要留下,不可与外界有往来。”还好他记得,不然支支吾吾说不出,那多丢脸。
    “你们看看,连个九岁的小孩子都记得先祖的遗训,你们这些大人却就忘了。”族长此刻真生气了。
    众人纷纷低下了头,虽然不解为何先祖会有这样的遗训,但谁也没那个胆子不把先祖遗训当回事。在墨族,一旦被扣上违背先祖遗训的帽子,就等同于开除族籍,可以留在墨谷中继续生活,但不能住在村子里,也没资格去领取铁器和盐,不能参加墨族的节日和活动。一个人在山东孤苦伶仃的生活,这种下场是很凄惨的。
    族长又趁机道:“好在清丫头是从外面来的,知道族人离开墨谷去外面后该如何生存下去。清丫头,你上来给族人们说说。”
    墨清也不推辞,把和族长商量好的计划给族人们说一遍。果然族长所料不差,墨族人听说出去后他们可以找个山头继续过现在的生活,都很高兴,却认为开店铺做生意完全没必要。
    墨清只好把给族长解释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又申明欺骗族人对自己并没有好处,现在她是墨族的一员,绝对不会干损害墨族利益的事。
    族人刚开始有些不相信,但听墨清说得调理分明,有理有据。又想到这段时间常见到墨清和在墨规在一起,墨清都快成墨族人的媳妇了,自然不会骗他们。
    众人听了外面穷苦人家卖儿卖女的凄惨生活,一致决定,不管怎样都不能沦落到那番田地,都同意了墨清的提议。
    族长又宣布:“马上就是秋收节了,大家热热闹闹的过节。该打猎的打猎,该织布的织布,别因为要离开了慌了手脚。我和几位老兄弟商量了下,等明天春天天暖了再离开此地。刚刚墨林说没了盐大不了忍着不吃,你们回去三天不吃盐试试,看是何滋味。好了,散会!”
    此次全族大会圆满落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