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谋略

第19章


  皇帝吻在珈珞颈间的动作停了停。珈珞却下意识的并拢五指,握成了拳。
  “传太医。”却没起来的意思。
  荣禄满头冷汗:“已经传了刘太医,可……桓夫人的宫人来报,说夫人疼的厉害。”
  珈珞撇了撇嘴,不说话。
  皇帝脸色有些难堪,一边是温香暖玉,一边是昔日旧宠,两厢比对下,他又道:“再不成,派人去甄府请甄韫。”
  珈珞继续撇嘴。甄韫是光禄大夫甄徐独子,曾随杏林世家的郗氏族长学医,虽年龄不大,医术颇高。但常年云游各地,无心仕途,故而皇帝虽多次有意让他入太医署,都被他给拒了。这个点,宫门早已落了钥,去哪请那什么劳什子甄韫,皇帝还真是异想天开。
  果然,荣禄在外面纠结道:“圣上,眼下宫门早就关了,要请,也得等到明早。”
  珈珞继续不言不语,只管闭眼睡觉。桓萦真烦,身子不舒服瞧太医呀,瞧好就开方子熬药,皇帝又不是药引子,更不懂岐黄之术,找皇帝有什么用?
  在她入宫第一天就下战帖的女人,珈珞表示,可真是够胆大。
  皇帝瞧着珈珞的神色,见她一副事不关己漠然沉静的模样,一时别扭起来。自己男人被人惦记了,还一副听之任之的淡定,看着真是可气!他哼了一声,掀被子下了床,披衣就要出去。珈珞凉凉的来了句:“不知道的,还以为皇上是药引子呢。”
  皇帝的脚步停了停。
  珈珞忍着满身的疼起了身,迷瞪了会,朝外喊了声:“桃夭,进来服侍本宫更衣。”
  皇帝唇角有了笑意,志满意得!
  “我去瞧瞧吧,皇上先歇着,没的传到宫外让人笑话皇上。当然,”她神色颓靡不堪,哈欠连连,瞧得皇帝一阵心肝疼,但接下来的话又差点让人气死,“主要还是传出去我的面子挂不住。”
  穿了件杏黄色鸾纹锦衣,也没挽发,就走了出去。皇帝跟了上来,给她披上一件翠纹织锦羽缎斗篷,连声交代:“早去早回。”
  却见荞菰端了缠枝梅花的翡翠碗进来,笑道:“娘娘先用些暖汤再去贵姬夫人那吧。”
  珈珞唔了一声,接过碗几口就喝完了,瞬间觉得浑身有了力气,点点头道:“杏暖,香蕊,你们两个跟本宫来。”又朝门外道:“常寿,往长乐宫传话。”
  她的身影渐渐远去,皇帝望着荞菰手里的翡翠碗抿唇,转身吩咐人下去,低声交代荣禄:“着人查皇后带进宫的这几个人的身份。”
  “哎。”荣禄回答的特别响亮,打千儿行礼后,一溜烟跑了出去。希望自己这次将宝压在贵姬主子身上压对了吧。
  长乐宫里宫灯次第燃,入宫门,过长廊,长廊两侧各建一台,一曰桐华台,一曰凤影台。两台呈日月相合之状,上燃婴儿小臂粗的滴泪烛,焚椒兰,挂蘅芜,春夜凉风迎面来,果真如入了仙境般。
  过桐华台向西,绕千步廊,见一片开阔的太液池,池中遍植千瓣莲,池上以南诏大理石铸拱桥,共六六三十六座。过太液池,再往西,便是长乐宫西殿临华殿,两列宫人迎于殿前,伏地迎凤驾。
  珈珞轻哼了一声,并不叫起,直接过正门入了主阁。主阁燃琉璃八角宫灯,亮如白昼。桓萦被两个宫女搀着跪在地上,发髻凌乱,面色苍白,“妾身未曾远迎,还望娘娘恕罪。”
  珈珞身心俱疲惫,完全没有心思与她周旋,直接走上上座坐了,也不让她起来,也不接宫人递来的暖汤,只朝杏暖暗地里递了个眼色,自顾自问话:“贵姬身子大不适?可宣了太医?用了什么药?”
  二月里,地龙已经熄了,又是春夜,跪在地上,那寒气顺着薄衫直直往骨头缝里钻,钻心的疼。桓萦哆嗦着想起来,却咬着牙不敢动。她身旁跟着的小宫女见状心疼自家主子,朝珈珞行了大礼,求道:“千岁,我家夫人还在病里,跪不得。”
  珈珞闻言笑眯眯的看向她,手腕上的翡翠镯子在宫灯下泛着绿幽幽的光,瞧着瘆人的很。半晌,她忽然朝跟在身后的未央宫掌事嬷嬷问道:“主子不问话而开口,该怎么处置?”
  掌事嬷嬷阴恻恻的笑:“回娘娘,掌二十皮爪篱,再扔到掖庭做杂役去。”
  “好,就按你说的办。”
  那掌事嬷嬷急着在新主子面前长脸,苦于找不到法子,正巧从天落下这个不知道死活的小宫女,立刻兴冲冲的拉了出去,不多时,外面走廊里就响起了闷闷的声响。
  桓萦跪在地上,浑身哆嗦的厉害。本就是惨白的一张脸,瞧着白的更厉害了。
  珈珞这才懒懒吩咐道:“杏暖,扶桓夫人起来。”
  桓萦被另一个宫女和杏暖搀扶起来,涩然站着,只觉得满心满肺都是苦水。今晚皇上歇在未央宫,她知道。但却想着,念在昔日皇上对她的宠爱上,临了幸后派人去请皇帝,他定然会来。那么,第二日,不仅自己面子大涨,皇后也会颜面无存。再不济,若是皇后不让皇帝来,那从今夜起,这新后怕是就开始失宠了。
  她千算万算,却没算到皇帝未来,皇后却来了。且是一来,长乐宫上下,里子面子都没了,明个,阖宫都该传遍长乐宫笑话了。
  珈珞见她不答话,渐渐不耐烦:“哪个太医瞧的诊?这点病都瞧不好?本宫瞧着也不用在宫里当值了,直接拖出去好了。”
  桓萦腿一软,又跪了下来。
  那刘太医是她的心腹。
  “罢了,”珈珞起了身,见她一直也不说话,瞬间烦躁:“跪安吧。常寿,去太医署传本宫懿旨,若明儿个隅中,桓夫人的病还未好,就让刘太医收拾收拾辞官回家吧。”
  桓萦跪在地上,再说不出一句话。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宫殿的名字,纯属是小暮偷懒,不想想名字,就借鉴了几个觉得好听的。。。
  ——————————————————————————————
  小暮还有话说,聊点闲篇……
  写网络小说这东西,并没有严格规制,甚至是在很多礼节上,因着作者参选的背景不一样而不同,甚至很多都是作者自己杜撰的,并无参考。
  这篇文,我一开始的背景设定是南北朝和隋唐时候,当时写了三四十章,发现很多背景设定很冷僻,很多读者大大私下给我反应接受无能。
  也是,大家看的最多的宅斗宫斗文一般都是依照明清风俗,甚至是作者糅合N多背景按照自己喜好来设定的,大家看得多了,思维模式也都接受了,所以若突兀的按照早时的一些风俗习惯来写,一时之间很难接受。
  这一章就说个比较通俗的,大家知道,我在未修改文之前,对妾室用的是侧夫人,当时也有亲爱的读者大大提出来怎么还会有侧夫人这个词呢?
  按下不讲,咱说说妾室大家知晓的惯用称呼——姨娘。
  姨娘一词最开始出于哪里,考据并不详细,甚至是说并没什么考据。大家知道的最多的,就是红楼梦里,这个是有姨娘的,但红楼写于清朝,为此,我又去翻了翻明朝的市井小说,里面也有提到姨娘一词,如《快嘴李翠莲》有一句“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再往上,宋朝(略过元朝,原因就不说了),我翻了翻宋朝文化史大辞典,并没有找到姨娘这个词,所以,初步推定,姨娘这个词最先开始于明朝。
  尔雅中有“而妻之姊妹同出为姨”,最初姨娘的称呼是对妻子姊妹的称呼,后来就演变成了对小妾的称呼。
  为什么在宋之前没有姨娘这种称呼呢?
  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封建士大夫的那一套儒家礼俗。在宋朝以前,其实女人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不说别的,吕后和武瞾就是个中翘楚,其它的诸如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杨门女将、李清照等等……到了明清,那一套严格的封建礼仪臻于完善,后宫女子不得干政,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女人就成了养在深闺不见人,这样的制度下,别说是小妾,就算是嫡妻正室,在处理事上也没什么说得起嘴的地。
  单看明清时候,能数得上的女人可有?
  而如宋朝,苏小妹、唐婉(唐女士可是被休弃的,还能见了前夫后赋词一首……)、李清照大家都会熟悉。
  历史上有名的妾室不在少数,首先皇帝后宫里除了皇后都是妾,这就不用说了,其他的,举个例子: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名妾桃叶、唐节度使张建封妾室关盼盼、苏轼之妾朝云……这些女子也是妾,可也并不是个别读者以为的嫡妻要打就打要杀就杀(我看过一篇文,作者写的是,男主是侯爷,侯爷夫人死后,他将府里的几位妾室全都杀了,下毒的,砍死的,官府居然还没人管,其中一个妾室的家族还是皇商,问了后,作者理直气壮的说妾室本来就是可以随便打杀的)……
  妾室的地位究竟是不是和这个作者说的这般以及有的读者以为的,在正妻面前连自己家都不能提起,这个有待考究。
  小暮最近考试比较忙,没有太多空余时间查这个,只能趁着凌晨以后别人睡觉的时候翻翻资料什么的,查的不详细,大家莫追究,本文架空,不考据。
  眼下我应该还有十天左右彻底放假,以后没事就在作者有话说里和大家扯点闲篇吧。下一篇准备了个地道的明朝为背景的宅斗文,所以,进来翻的资料不少,不敢说向晋江的几位大大一样,一篇接一篇的写很多卖座好文,起码会bug越来越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