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谋略

第46章


  这就怪不得人家楚奚了,苏云汐面色苍白的瘫坐在地上,一副失魂落魄,遭人遗弃的模样!但殿中已经没人同情她了,除了一个个觉得她水性杨花,桓楚有眼无珠外,再没别的感受。
  桓楚对她,彻底寒了心,即刻请了旨意,取来纸笔,挥毫洒墨的将休书写好了。
  “既如此,这位苏——姑娘,就只能自寻前路了。”
  皇帝摆摆手,立马有羽林军进殿将她拉了出去。
  默怜公主额手称庆:“皇上果然秉公执法,不因女子而有不合理的垂怜,”她又有些羞赧的瞧了桓楚一眼,转而大大方方的请示皇帝的意思:“臣女有个不情之请,不知皇帝陛下能不能应下?”
  皇帝端了一杯酒在手里,慢悠悠品着,点了点头:“萧梁虽为突厥宗主国,但朕向来欣赏默棘可汗的磊落,想必其女也是有飒爽英姿,有话直说即可。”
  “谢皇帝陛下,”默怜忙起身行了礼:“臣女求嫁靖宁侯桓楚。”
  皇帝闻言,眸色一冷,脸上的笑容就淡了几分,“嫁给桓楚?方才桓爱卿的事儿你也瞧见了,你不寒心?再者说,桓爱卿嫡妻——按道理说还是你的表姐——已经病逝,你再嫁给他,依照咱们萧梁的风俗,那便是填房,突厥公主甘愿为填房继妻?”
  默怜好不羞赧,说话铮铮有声:“臣女爱的是桓将军的威名,那些个有的没的,什么嫡妻继妻,臣女不在乎,还望圣上成全。”
  “桓爱卿执掌我朝北府军,自是不好迎娶藩属国国主掌上明珠,若想嫁,除非是立下誓言,净身入桓府,此后不论有何事,皆不可求助于突厥。”
  默怜看了桓楚一眼,桓楚亦是遥遥相视。良久,默怜郑重的点头:“若能嫁给他,臣女愿意立下此誓言。”
  如此,突厥公主下嫁靖宁侯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苏云汐的那点子破事,已经没人再议论了,人们议论的更多的,却是靖宁侯的风姿。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待到草长莺飞的时候,突厥公主同靖宁侯的婚礼隆重的举行了。
  未央凤座,皇后斜靠在软榻上,望着明媚的春日,心情越发的好了。眼瞧着预产期就要到了,皇后这些日是越发的懒得动弹。皇帝日日往未央宫里跑,差点儿被那群谏官指着鼻子骂。可皇帝不在乎,谁敢直言,就说道:“朕的嫡长子,朕能不多瞧几眼?”
  待到春去,夏日将至的时候,萧梁王朝的嫡长子终于在众人的殷殷期盼中呱呱坠地。
  皇帝大喜,恩赦天下。
  皇子一坠地,就晋封为梁王,以国号贯之,可谓是恩宠无加,皇帝亲自赐名,为少衡。
  而自那日摇光殿盛宴,武淑妃因当众失仪,又诬蔑贵嫔夫人,被剥去封号,远迁帝陵,为萧氏先祖们守灵,自此,再不准踏入京城半步。
  而楚奚,因于某日保护天策上将军有功,遂将招募新兵一事委托给他来管理。至于苏云汐,听说后来又去楚奚府中找过楚奚一次,却被楚奚新娶的彪悍娘子乱棍打出,后来,据说有人在青楼见过她,又有人说她被个年余六旬的老翁纳为小妾,还有的说她饿死在荒郊野外了。众说纷纭,谁又会再理会真假?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新年快乐,虽然有些迟了。。。
  略微卡结局不好意思。。。。
  关于这个文的一些吐槽和写作历程,有兴趣的妹纸请戳这里
☆、抓周
  转眼之间,小皇子少衡已经满一周岁了,经由宗人府上禀,帝后二人相商为小皇子举办抓周的仪式。
  这是昭献帝的长子,又是元献皇后嫡生子,所以这抓周仪式,可谓是盛况空前,甚至是连幽居在凤仪宫里的庾太后都特地来到了未央宫看望重孙。
  自打默怜公主下嫁桓楚,庾太后多次召其入凤仪宫相伴。想必是皇后新生皇子,心情愉悦,竟下了一道恩旨,默怜公主出入宫禁不必上报中宫,可直接前往庾太后的凤仪宫。这下子,这一道莫名其妙的的恩旨,让一众人目瞪口呆。
  都说是皇后好了伤疤忘了疼,甚至有的说皇后是有了嫡长皇子,有了依靠,庾太后对陈皇后再无威胁。
  又是一年春末夏初,去春时节,皇子诞生,举国欢庆,今春抓周,更是让人殷殷期待。
  自打皇后入宫,大长公主甚少再见到皇后,这次为了外孙的抓周节,特地早早赶到了宫里面。
  那边皇后才查点了晚宴的事,这边大长公主的仪驾就到了未央宫门口。
  皇后忙急急迎了出去,亲自扶了大长公主到凉阁里歇着。
  “母亲,你终于舍得入宫一次了。”
  大长公主气色倒还好,就是面带倦意。听到皇后这般如小女儿般痴缠,便笑道:“不是娘不愿意入宫,而是这宫里面儿有那恶妇的气息,我瞧着就觉得反胃。”
  珈珞朝桃夭点头示意,桃夭忙带了人出去,守在外面。
  珈珞这才坐在大长公主身侧,搀着她的胳膊,低低叹了一声:“快了,这宫里面快没有她的气息了。”
  说到这个,大长公主忽然想起那道恩旨的事儿,不由得有些奇怪:“我听说那默怜公主常常入凤仪宫伴着妖妇,甚至,庾太后的身子已经好了差不多了,这事儿是真是假?”
  珈珞微微一笑,“母亲信么?”
  这个女儿早不是随自己长在宗圣寺那个天真活泼的少女了,她是位居中宫的皇后啊。大长公主有些怅然,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那些纠缠多年的爱恨情仇,到什么时候才能彻底了结呢?
  “娘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皇帝两人,要心无罅隙,要相互扶持,为了大梁的未来,为了你们的孩子,决不能有半丝半毫的相疑。你们是人间龙凤,是世间帝后,哪怕是有一小点点的不相信,那造成的后果都将是滔天之祸。”
  珈珞郑重点头:“母亲,女儿省得。”
  “罢了,”大长公主按住她的手,倒像是放下了心来:“左右皇帝已经稳控朝政,那泼妇再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了。娘与她的仇恨,从明庆六年起,不,应该是从我下嫁给你爹起,就埋下了了。到如今,总算是能分出个子丑寅卯来了。可是分出又有何用?我的玄儿不会回来,我受了十年的苦亦不能弥补。昨日种种,如川逝水,已不可追忆。”
  “母亲——”珈珞讶然,从当年的齐国公主下嫁陈家公子陈士衡起就有的仇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也是珈珞一直不明白的事儿,庾太后不论是要权,还是要宠,都和陈太师府没有关系,但明庆六年的宫变,却是庾氏害死了陈玄。非有深仇大恨,岂会对一个小孩子做出如此恶毒之事?
  大长公主道:“那时,先帝爷还是东宫太子。太子妃是庾氏的姐姐大庾氏,太子侧妃是后来的贤孝皇后梅氏。彼时,我还不曾见过你父亲,彼时,庾氏还不曾嫁给先帝,彼时,你父亲与庾氏曾有青梅竹马之情。后来,太子妃大庾氏病逝,先帝爷重情,日夜思念亡妻,身子每况愈下。恰好,你父亲识得郗氏神医,便请了郗家人来为先帝爷诊治,那郗氏神医便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便经由太子侧妃梅氏给敬德皇后请了一道恩旨,让大庾氏的妹妹庾氏嫁给太子。
  我母后,即敬德皇后准了这道请旨。
  你父亲上书太宗帝,不以朝臣而是以太子好友的身份上书言事,你父亲认为,以庾氏之品性,不可当国母之责,哪怕是嫁给太子,也不能是太子正妃,只能是侧妃。
  太宗帝准了,遂赐婚庾氏嫁东宫太子为侧妃。”
  珈珞已经不是有点儿吃惊了,整个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按照母亲的说法,这岂不是父亲自己同意将庾氏送给先帝么?”
  “是啊。你父亲同先帝是生死之交,他本对庾氏也称不上有男女之情,这次又是郗氏神医说以庾氏代替大庾氏,你父亲自是毫不迟疑的赞同。但是庾氏不这么认为。因为庾氏赐婚的旨意颁布之后,敬德皇后嫡女齐国公主下嫁陈士衡的圣旨也随即昭告天下。庾氏便认为,是我母后为了让我嫁给你父亲才将她嫁给先帝的。后来,先帝登基后,册封梅氏为皇后,而她,只是贵妃。先帝待她的恩宠远不如梅氏,亦不如今上的生母沈昭仪,她便渐生怨念。直至后来,因缘巧合,她知道了自己原本应该是为太子妃,但因为梅氏对我母后的那一番说辞而成了侧妃。自那之后,她对贤孝皇后的恨,就如同黄河之水,滔滔不竭。
  庾氏恨我夺了她爱的男人,恨梅氏夺了属于她的皇后之位,恨沈昭仪夺了她的恩宠——她恨这个世界对她不公平。
  她便以更不公平的方式报复这个世界。”
  “母亲——”珈珞不知道该怎么劝大长公主,只能拿着帕子小心帮她擦泪,却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如果说这些人有可恨之处,那么——何家有什么错呢?
  “桓楚,为什么那么恨何鸢?”珈珞说:“何家又在这些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桓楚?”大长公主恍惚了会儿,才想起来说的是桓温之子,便道:“桓楚并非恨何鸢,论起来,桓楚对阿鸢倒还是有几分真心的。桓楚恨的,却是阿鸢的父亲,先太傅何曾。”
  “为什么?”
  “当年,桓温想要娶何曾之妹何琅璍,但阴差阳错,何琅璍远嫁突厥。这事儿,本也是何曾的错,他以国之大义为重,认为若能以其妹远嫁换取两国边境百年好合,那自是再划算不过的事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