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蒋经国

第44章


《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02页。
  资料显示,蒋经国的确事先不知刺杀江南为台湾情报局所指使,了解实情后,却整日坐卧不宁。据蒋的卫士称,最初几天蒋经国经常大发雷霆,夜间失眠相当严重。
  12月初,美国警方向台湾当局提出要求,引渡陈启礼到美国受审。12月6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发出拘捕令通缉主嫌疑犯陈启礼。台湾当局被迫承认,江南系陈启礼等人所杀,高级情治人员确卷入此命案。对于引渡陈启礼,蒋经国认为:“此乃一‘法律’问题,亦关系‘国格’,‘我国’没有将到案嫌犯交美的‘法律’依据,自应依‘我国法律’调查审判,但案情了解愿与美方合作;此外我对江南被杀案的严正合理立场,不能迁就美国而自丧‘国格’。”《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10页。
  1985年1月10日,蒋经国又召集蒋彦士与“国安局长”汪敬照、“国府顾问”沈之岳、“情报局长”汪希苓、“调查局长”翁文稚等人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江南命案的处理问题。汪希苓见事情败露,不敢再隐瞒实情,遂将事情经过一一陈述。蒋经国始终不相信是情治机构指使陈启礼所为,一直认为舆论与黑道诬陷。他在同郝柏村谈到此事时,还不解地说:“汪希苓曾在美多年,应了解美政府”,为何“做出此愚蠢之事?”当汪和盘托出后,蒋经国怒气陡升,后决定将汪希苓、胡仪敏、陈虎门3人停职,“交军法侦办”。12日,郝柏村与汪敬煦等人研商后,令“军法局”张莹副局长负责3人停职,“并‘依法’调居移交转批‘军法局’侦办。”汪还决定用基隆路招待所作为软禁招待所。
  据郝柏村日记记载:蒋经国“以全副精神处理”江南命案。当时蒋经国非常担心此案影响美国对台军售问题。郝说还没有受到影响,但对江南命案,“‘政府’应有明确的说法,免得外界,尤其阴谋分子造谣中伤,故应主动先制说明‘政府’立场。”蒋经国同意郝柏村的说法。
  1月16日,国民党召开中常会,蒋经国针对汪希苓于应酬中结识陈启礼发表讲话称:
                             
  “我认为应酬对社会风气关系太大,影响所及,不止是单独的社会风气问题,而已变成政治风气问题”,“应有所警惕”。
  “最近,我听说有几个帮会头目利用应酬来做‘政府’关系,他们对什么时候和我们‘政府’要人一起吃饭,当时请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点请客,哪些人作陪,等等,都做了记录,这是有目的的一种做法,也就是做好圈套,设下了陷阱。”“参加这样的应酬,一不小心,就会上了圈套,会弄得不可收拾,我对此事很痛心。”“我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不要做不必要的应酬。”《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述汇编》第15辑第83页。
  会后蒋经国作出决定:鉴于美国调查人员即将来台调查江南命案,要求郝柏村、沈昌焕、汪守一、宋长志与汪敬煦为幕僚小组成员,协助蒋经国处理此案。
  1月20日,蒋经国再度召见郝柏村谈处理江南命案方案。蒋经国称:
  “处理中(台)美断交,其错在美,故理直气壮;而今处理刘案,我理不直,故内心至为痛苦,但事实已发生,必须面对现实,妥善处理。”《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16页。
  蒋经国总算承认了江南是台湾情治机构指使陈启礼等人所杀害,但又指使高级官员对路透社记者称:卷入江南命案是情报局“个别官员的独立行动”,台湾当局并未参与暗杀刘宜良。
  蒋经国还指示郝柏村说:
  “当前处理原则在以正大光明态度取得美政府对我信任,此至为重要,亦惟此始能将对‘国家’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在新闻报道方面,应明示该案之复杂性,澄清外界猜测或恶意传言;而派人至美将案情及处理原则对钱复作详尽说明,以为交涉肆应之依据。”《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17页。
  翌日,蒋经国又召集江南命案5人处理小组,商讨美方调查人员抵台后接待、处理方案。
  1月22日,两名美国联邦调查局成员抵台调查江南命案。同日,蒋经国在军事会谈会上要求各级将领与官员“自重自爱,守分守法”。又说:
  “‘敌人’对我打击我不怕,内部的打击我很痛心。”“现在刘宜良案我亦负责处理”,“而刘案理不直,处理事难上加难、痛上加痛、苦上加苦,但决负责处理以确保‘国家’利益。”《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19页。
  1月23日,美国调查人员听取江南命案5人处理小组与“司调局”关于“一清专案”汇报,并与陈启礼谈话。郝柏村初认为陈启礼有可能将原供升高或降低,听后与平时所供相符。陈启礼的口供主要有三点:
  (1)教训刘宜良为汪希苓主持;
  (2)赋予杀手吴敦任务为教训而非杀害;
  (3)杀害刘宜良后曾在美逗留。
  陈启礼一方面供出事情真相,一方面又在为自己脱罪,同时对留美录音带与住处不予告知,其目的在于保护在美的竹联帮派分子。
  1月27日,蒋经国召见郝柏村再度讨论江南命案,郝柏村提出三点说明:
  (1)“美调查小组来台安排及新闻处理均妥切”;
  (2)“今后就本案从美政府、国会及舆论三方面下工夫,而以取得美方信任谅解为第一要义,澄清猜测及恶意中伤为第二要义”;
  (3)“决定起诉汪,如美方要求会面可同意”。《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21页。
  蒋经国认为郝柏村的判断是正确的。
  2月15日,蒋经国又召见郝柏村,强调:“陈启礼、吴敦绝不引渡到美国,吾人对美让步有限度,绝不接受无理要求。刘案处理吾人光明磊落,尽其在我;至于美国信与不信,吾人难以强求。”《郝总长日记中的经国先生晚年》第224页。
  由于蒋经国反对引渡,加之美国考虑与台湾当局关系,引渡方案告终止。
  1985年3月21日,台北地方法院开庭审判陈启礼和吴敦。4月8日,审理结束,法院作出如下判决:
  陈启礼、吴敦均以共同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公权终身。同案犯董桂森在逃,缉获后另行审判。
  3月25日,沈昌焕召集郝柏村等人开会,讨论对汪希苓的起诉书问题,并决定4月4日军事法庭开庭时,汪、陈对质。4月4日,“军事法庭”对汪希苓、胡仪敏、陈虎门进行审判。4月8日审理结束后宣判:
  前“情报报报局长”汪希苓因犯共同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公权终身;前“情报局副局长”胡仪敏,该局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上校,因犯帮助杀人罪,各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对于台湾当局的辩解与匆忙审判,有人评论说:在江南命案尚未弄清真相就匆忙审判,这不过是一场政治闹剧而已。江南夫人崔容芝女士指出,台湾当局审讯陈启礼“是一场闹剧                             和遮人耳目的手法”,并说除非台将陈启礼等人交由美国审查,否则谋杀江南案不会得到公平处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4月22日声称:台湾当局把情报部门谋杀江南先生说成只是情报部门个别负责人的个别行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判决,这是不能反映事实真相的,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就连汪希苓等人的辩护律师也对台湾当局军事法庭的审判表示不服,认为军事法庭对汪希苓等人应有公正的判决。
  沸沸扬扬的江南命案随着判决暂告一段落。该案主谋人本想在充满暗杀的美国铲除所谓“叛徒”,以防蒋家丑闻的大量泄露。
  但事与愿违,该案给蒋经国父子及国民党当局以很沉重的打击。
  第一,蒋经国传子部署受阻。江南命案发生后,美国及台湾地方势力抓住蒋孝武为谋杀事件的主谋,明里暗里给蒋经国施加压力,反对他的传子部署。海外报纸报道:“美国势将振振有词反对蒋孝武接班,并以此要挟予以抵制。”岛内钱思亮之子钱煦等“中央研究院”10名院士联名通电蒋经国,要求蒋经国严惩真凶,他们表示,一旦“国府”轻纵,他们将不惜登报,公开宣布放弃“中央研究院”院士身份。另据报道,王世宪等16名院士已分别携带有关江南命案的证据陆续返台,并推代表要求晋见蒋经国。蒋经国以“身体欠佳”为由,令李登辉予以接见。王世宪等人明告李登辉“纸里包不住火”,希蒋经国能“壮士断腕”,还有人直接要求蒋孝武应对江南命案有所澄清和交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