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臣孽子

一四三章为质之悟


康熙回到皇宫,见到奶奶孝庄,孝庄皇太后面沉似水,康熙虽然已经十三岁,已经有小大人的样子,在外面也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但是见到奶奶还是怯怯地,像是个犯错的小学生见到了严厉的先生。
    孝庄冷冷地说:“皇上,你身体还好吗?”
    康熙规规矩矩地回答:“谢皇奶奶关心,孙儿让皇奶奶受惊了。”
    孝庄关心地问:“皇上受惊了吗?”
    康熙裂开嘴乐了。
    孝庄纳闷:“你乐什么?”
    小小的康熙说,我体会到了秦始皇嬴政与父亲质赵的感觉。
    孝庄一头雾水,康熙说假如皇奶奶想听,孙儿就给你从头说来:孝庄看到康熙精神状态极好,一点也没有被绑架后精神颓唐沮丧的意思,挥挥手,宫女送上来一些点心茶果,然后祖孙两个坐下来,康熙仔细给祖母讲他体会的历史。
    从早些说起。质子是该时期的一个传统,为表信任,把自己最亲近信任的人交给对方。。
    秦武王赢荡举鼎断膑而亡,无后,立异母弟赢则,是为昭襄王。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於燕国,燕人送嬴则回秦国得立为秦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手下包括有范雎、白起等,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西周国。
    燕国历史上也曾与东胡交好,以秦开为质与东胡,后来秦开归燕,却胡千里。
    又曾渡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直达满番汗(今鸭绿江)为界,据有辽宁全境。并开辟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筑燕长城。
    秦始皇嬴政之父--异人质赵前的政治和军事结构秦自孝公纳商君卫鞅变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而惠王采取张仪的连横策略,一直与周边国大战不休(对于当时期战争史可以参阅史记卷五),昭襄王即位时,韩魏均元气大伤,司马错定蜀(其后有望帝啼鹃),楚国也被张仪拖垮。此时六国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时常也有互相攻打的局面,秦国当时的连横战略达到了平衡各国实力的目的。
    而自赵武灵王以前,一直是秦齐实力最强。而后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进行军事改革,实力大大增强,在当时也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良相名将。秦与赵矛盾本不甚深(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于是有屈原投江),而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外交较劲。另一方面,秦国实际上是在施展“冷战”策略,通过时间,以经济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
    其后,齐秦结盟,齐泯王与秦昭襄王分别称东西帝,后因苏秦的合纵而取消。后宋康王偃不道(《鸟鹊歌》),齐灭宋。后齐灭燕,燕乐毅复国,乐毅说赵、楚、魏攻齐。苏秦为燕反间遭车裂,孟尝一念之差致使齐遭灭,泯王死。后得田单复国(火牛阵),然而也实力大损,秦赵矛盾浮出水面。紧随其后便有是赵国将相和的故事。
    异人质赵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议秦赵互换人质。此时秦政权由宣太后一党*纵(昭王母芈氏是楚人,号宣太后。太后弟魏冉为将军。将军为官名,始见于此),昭襄王没有实权在握,安国君赢柱也还未立为太子。况且子楚的生母夏姬并不受安国君宠爱,所以当时的子楚虽是王孙,但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渑池会议对于秦赵都是有利的,秦的目标是楚(会议后秦军南下,楚顷襄王被迫举国东迁,并向秦国求和),而赵的目标是齐(会议后赵军立即东进击齐,齐襄王猜忌田单,失去河间等地,被迫向赵屈服)。齐楚本是大国,经济实力很强而军事暂时不济,渑池会议彻底粉碎了它们恢复强国的梦想。
    异人质赵后秦国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变化自范雎归秦(唐代高适的诗《咏史》形象的刻画了须贾与范雎的故事),范雎说昭襄王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这一举动大大增强了秦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同时,也体现了昭襄王为了权利而六亲不认的原则(可能是自小便为人质,有点冷血)。范雎进献远交近攻之策,选择中原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参见《史记.范雎列传》)。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与赵国结下梁子:秦攻赵于阏与,赵奢破秦军;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此战赵人数占优,但由于经济不济,赵孝成王临阵换掉廉颇,而赵括纸上谈兵,丢掉大好局面)。就在长平之战之前,安国君立为太子,此时异人在赵,安国君并无其它儿子(安国君身体很差,要不然也不会当了几天王就死了,而吕氏春秋说子楚是孝文王第十八子,但为什么后来会继承王位就没有正史引证了),昭襄王此次本是攻韩,而发动与赵的战争是形式所迫,并已完全将异人的生死置之云外。
    异人归秦奇货可居,几年后,吕不韦送异人返秦,这后面的故事就不用说了。庄襄王子楚登位后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拜吕不韦为相,遂灭东周。
    孝庄太后听完后仍然浑然不解康熙讲的历史的寓意,康熙告诉奶奶,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假如还能“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那才是真豪杰;而且在为质的过程中,照样能长见识,练胆识,在为质时能安之若素,那做在朝堂上才能稳如泰山。
    孝庄仔细看看自己的孙子,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