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做这个梦,说明他内心很想把中原收入版图,但是国力不足以实现这愿望,就只能做做梦了。
可事又凑巧,这年二月,侯景派丁和到建康,声称与高澄有怨,愿意降梁,“黄河以南,皆臣所职,易同反掌。”梁武的梦想可以成真了。他当然高兴,尽管一时还拿不准,曾自言自语道:“我国家金欧无缺,现在忽然受侯景献地,到底是好是坏?万一有点意外,悔之何及?”朱异在旁听了,他知道武帝意在受降,就顺着他的思路,说“若拒而不纳,恐绝后来之望,愿陛下无疑”。受降就此决定,梁武帝即封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又派羊鸦仁领兵进向悬瓠(今河南汝南),运粮接济侯景。
侯景降梁前,曾先降西魏,降梁后,再求西魏派兵援助,首鼠两端,毫无信义可言。西魏王悦看穿侯景此人“所图甚大,终不为人下。且彼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他劝宇文泰切勿“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指出援助侯景,必将“贻笑将来”。宇文泰认为他说得对,便召侯景到长安。侯景不去,他与西魏的关系就断了。
梁朝难道没有像王悦这样见识的人。有是肯定有的,但朱异当道,梁武帝怎么听得到这样的言论?就是听到了,他又怎么肯信呢?
梁武帝的兴致正高。七月,梁军进入悬瓠。八月,下诏伐东魏,以贞阳侯萧渊明(梁武帝兄萧懿之子)任元帅。萧渊明根本不懂得军事,和诸将会议,只会说“临时制宜”。其时梁朝众将,只有羊侃一人深通韬略(陈庆之已于大同五年去世),他屡次建议抓住战机出击,萧渊明都不肯听。自己不懂,又不听内行的话,这个仗怎么打?羊侃料定非败不可,便率领所部,另立营头。
梁武帝的方略是,先攻下彭城,再和在悬瓠的侯景分头北进。东魏得讯后,高岳、慕容绍宗即往救彭城:十一月十三日,慕容绍宗进攻离彭城十八里的梁军驻地寒山。他先攻郭凤一营。萧渊明吃醉了酒,起不得身,命众将往救,都不敢动,只有胡贵孙一军奋勇出战。魏军受挫退却,梁军却产生轻敌情绪,深入穷追,乱了阵脚。慕容绍宗本来怕敌不过南军,嘱咐所部:“我准备佯装退却,诱敌深入,你们就打他的侧背。”这时魏军将士当慕容绍宗是用计,争先出击,前后夹攻,把梁军打得大败。萧渊明被擒时,不知酒醒了没有。梁军损失好几万兵力,只有羊侃一军全师而归。
十二月,慕容绍宗移军攻侯景。涡阳之战,慕容绍宗兵败,与侯景夹涡水相持。太清三年(549年)正月,侯部缺粮,坚持不下去了。慕容绍宗用攻心战术,告诉侯部将士:“你们的家属安好,反正后照旧任用。”于是侯部溃散,侯景仓皇渡淮南走,投奔梁朝去了。羊鸦仁得讯,也放弃悬瓠南撤。
寒山兵败的消息报到建康,梁武帝正在睡午觉,被宦官唤醒,说朱异有急事要报。他到前殿阁子里,听到了“韩山失律”,大吃一惊,险些从坐床上跌将下来,宦官连忙扶住。他坐定后叹道:“难道我会蹈晋室的覆辙吗?”
其实事情还可以补救,东魏并没有大举南侵的野心,侯景只剩下一小撮残部,然而梁武帝竟一错再错,把“五十年中江表无事”的大好局面,断送得干干净净,问题究竟在哪里?难道只是用了一个朱异之故吗?不是的,根子在他自己身上。早在大同十一年(545年),散骑常侍贺琛已经在他耳边大喝一声,叫他不要自我感觉太好。
贺琛也是梁武帝身边的红人。他字国宝,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精熟“三礼”(《礼记》、《周礼》、《仪礼》),曾在家乡聚徒教授。在朝中,梁武帝经常和他长谈,当时有“上殿不下有贺雅”的说法。贺雅是人家替他起的别号。这次他上的奏章却使武帝大发雷霆,立刻口授一道敕文,把贺琛大骂一顿。
贺琛的奏章指出了一些时弊。一是户口减少。国家派遣名目繁多的使臣,大州大县经常要接待十来个,他们到处勒索,于是州逼郡,郡逼县,层层榨取。民不堪命,只得逃亡。二是风俗侈靡,官吏越来越贪婪。三是官吏以榨取为能事,鱼肉百姓,作威作福。四是干了若干不该做的事情,浪费了人力物力,以致天下无事而竞财政拮据。
贺琛的指责并不尖锐,批评的范围也并不广。但梁武帝自以为是个有道明君,已经把国家治理得尽善尽美,至于百姓有穷有富,官吏有好有坏,他以为都是常情,不能把整个局面说成一团漆黑。
这一道敕实在是篇天下奇文。梁武在敕中自夸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皇帝。他说自己已有三十多年不和女人在一间屋子里睡觉。你看:皇帝一般都好色,谁能像他那样清心寡欲!他又说平生不饮酒,不听音乐,宫里没有雕饰之物。他说自己三更天便起来办事,事情忙的时候,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才吃东西,且通常一天只吃一餐。从前腰大十围,现在只剩二尺多。他声称:凡此种种,“为谁为之,救物故也。”把自己说得好极了!
梁武帝是不是有意骗人?不,他说的是真话。但是尽管他本人十分刻苦,他还是把梁朝弄糟了。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无法作全面的分析,只能简单地讲三点。
第一是在位日久之后,只听得进符合自己意向的话。这不需要再举具体事实了。
第二,他是一个佛教徒。佛教要普渡众生,要求人们以慈悲为怀。但是梁武帝做的许多事情都有悖于佛教的教义。
早在天监三年(504年),他就率领僧俗二万人,发愿舍道归佛。十六年,规定宗庙祭祀用面代牲。大通元年(527年),他到庙里“舍身”,过了三天回宫。中大通元年(529年)。再次舍身,由群臣出一亿万钱把“皇帝菩萨”赎出去。太清元年(547年),最后一次舍身,住在庙里达三十七天。此外还多次到庙里讲经。他长斋不吃鱼和肉。他每次批准了重罪后,总是整天为之愁眉不展。
往《资治通鉴》的胡三省对梁武帝这些行为作出过中肯的批评。他说:“万机之事,不可一日旷废”,“舍身”之类的行为显然与政事有碍。胡三省又说:“洛口之败死了多少人?浮山堰之役死了多少人?寒山之败又死了多少人?……把无辜之人驱向死地,不但为儒、道所不许,而且是佛教的罪人。所作所为如此,却为批一件重案而整天愁眉不展,吾谁欺?欺天乎!”(见《资怡通鉴》卷一五九大同十一年条注)胡三省的话讲得痛快极了,萧衍实在是佛教的罪人。
第三,梁武帝对王公贵族非常宽容,对这些人误国家、害百姓的行为,采取包庇放纵的态度。这个问题,天监十年(511年),有个秣陵老人就对他说了。这位老人拦住车驾,说:“陛下执法,对百姓严,对权贵宽,这不是长久之道。如果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天下人就有福了。”这是应该写进政治学教科书的至理名言。
洛口兵溃是他的六弟萧宏造成的(详见第四十二篇),他不加罪责。但是听到萧宏私藏军械的传言,却非去调查不可。他派人送酒席到临川王府里,说要去和他欢宴。酒到半酣,说要到后房走走。萧宏怕他看见了一百多间库房里的巨额财富,要查问来历,吓得脸色都变了。梁武帝见此模样,更加疑是军械。不料查看下来,光是钱库就有三十多间,每间藏钱一千万,分为十堆,共有钱三亿余。梁武帝见没有军械,非常高兴,赞道:“阿六,你的生计好啊!”
萧宏的财富来自何处?史籍上记载了其中之一,便是高利贷。他在建康设“邸”几十所,放债取息,到期不能立即偿还,便夺占债务人的财产。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恶霸,梁武帝对他却十分庇护,让他无所顾忌地祸国殃民。
萧正德是又一个例子。梁武帝三十七岁才生长子萧统,在此之前领养过侄儿正德。梁朝建国后,武帝就立萧统做皇太子(昭明太子)。萧正德因此怨恨,一度逃投北魏,又因在北方不受重视,逃回江南。梁武帝不惩办他的叛国重罪,只骂了他一通,骂的时候自己还哭,以后又恢复他的封爵,任他做吴郡太守。以后他与侯景狠狈为奸(见第四十七篇),可以说是梁武帝姑息养奸造成的恶果。
叛国大罪可以轻轻放过,王侯自然更加目无法纪,有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的,有在黑夜公然抢劫的,有包庇隐藏亡命之徒的。梁武帝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情况,只是不愿意追究惩治。
可他对老百姓却不是这样宽大的。王侯作恶,不加追究,便是不爱百姓。现在再举一个徭役的例子。中大通二年(530年),要征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开河。太子萧统要求停工,他说:“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又说:“吴兴累年失收,民颇流移。”三吴号为富庶之区,人民苦于天灾人祸的状况,由此已可想见。武帝有没有听他而停工,未见记载,只有“优诏以喻”的下文而已。听讼是国家的大事。春秋鲁国曹刿以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为“忠之属也”(公正断案,能得民心),从而断定“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梁武帝同鲁庄公相反,不关心刑狱。公卿大臣都不以听讼为意,于是贪官污吏可以为所欲为,冤案很多。囚徒有财力行贿,可以解除刑具,宽松度日;拿不出钱行贿的,真的有病,也得戴着刑具做苦工。
小说推荐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作者:陈寅恪_TXT下载简介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第五篇徙戎问题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第七篇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第八篇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第九篇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第十篇孙恩、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那个特殊的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总是理不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想永远都只有一个,想要揭开盖子找寻到其中真正的谜题,一切尽在不言中,请记住,他的生活有自己的欢乐,他的幸福有别人的看法,那么一切是否有根据可循呢?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
-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
- 韦然本是北秦定南候世子,因为权利纷争,孤儿寡母流落南朝。看韦然如何在南齐从微末中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看韦然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带领南齐军队横扫六合一段波澜壮阔的南北朝历史,由此而生 作者:病态的老年人所写的《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病态的老年人连载中
- 最新章:南朝风云诡事多 第二百五十章 长安之变之逼宫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细说宋朝
-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南北朝时代的历史,又一次带你飞的感觉,不管如何,最后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走的更远,当然三国时代的中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大环境危机,如何冲出危机,迎接挑战,最后迎来盛世皇朝呢?这一段历史让多少文人操碎了心,因为那里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有文化的鼎盛…编辑推荐: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