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晋南北朝

第83章


他下笔成章,富于著述,有藏书十四万卷。他眼见灭亡在即,竟命舍人高善宝放一把火,把这一大批书全部烧毁。这是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我们须知,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全靠手抄,书籍流传不易,这一把火,使许多书从此失传。谢答仁、朱买臣劝他突围,到南岸任约营里,元帝因不精骑术,觉得为难。谢答仁愿意保他冲出去。元帝踌躇,问王褒是否可行。王褒却说谢答仁是侯景余党,难以信任,还是投降的好。这时城中残部还有五千人左右,谢答仁要求用这点兵力誓死决战,王褒又说不行,谢答仁无奈,气愤而去。
  梁元帝出东门投降。他白马素衣,走到城门口,拔出剑来,在门扇上打了一下,无可奈何地道:“萧世诚(世诚,萧绎字)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啊!”魏军兵士看见他出来,上前牵着他的马,走到白马寺以北,叫他换乘一匹瘦弱老马,由一名身材高大的鲜卑人抓着他背后的衣服,押解过去。碰着于谨,那个鲜卑人把他揪下马,逼他拜见。梁王詧又派骑兵把他押到自己营里,痛加辱骂,他只得忍受。次日,见了魏国大官长孙俭,才得带走。长孙俭问他为什么烧书。他说:“读书万卷,还落到如此地步,所以烧掉。”他可以说是至死不悟的蠢人,灭亡纯由自取,与读书有何相于呢?
  他又是个残酷的人,上文已见他的若干残酷行为,这里再补一事。江陵狱中有判了死刑的囚犯几千人,有官员建议放出来充当兵士,但元帝不准,还命令悉数打杀。他对待部下有时也相当粗暴残酷。太清三年湘州之役,他原来派王僧辩与鲍泉一同出征。王僧辩因所部集结需要时间,请求重定日期。他怀疑王僧辩是要观望,即手搭剑柄,厉声说道:“你违抗命令,莫非要同贼人合作,你胆敢如此,今天只有死路一条!”他拔剑斫去,正中其左腿根部,王僧辩当即昏死过去、苏醒后又被关进大牢。僧辩的母亲徒步进府赔罪,再三申辩,萧绎的怒气渐退,才给他好药疗治。后来萧詧攻荆州,萧绎束手无策,只得派人到牢里去请教王僧辩。王僧辩提出了拒敌方案,他就把王僧辩放出来,令他指挥作战。胡僧祐也有类似遭遇,不过没有被劈伤而已。如此用人,要人家尽心尽力,自然很难。这样一个人实在没有当领袖的资格。他的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
  他做了不多几天俘虏,就被杀了,年四十七岁。
  魏立梁王詧做梁王,使他住在荆州东城,另派魏兵驻扎西城,名为保护,实系防范。他原有的襄阳也被魏收入了版图。
  于谨满载而归,除篇首所述奴婢外,还有府库所藏珍宝,以及刘宋所造浑天仪、梁朝造的铜暑表等。梁王詧失掉襄阳,又见阖城居民尽被掳走,所余只有三百多家,也大失所望。从来靠外力搞自己人的都不会有好结果,萧家叔侄自然逃不出这一铁的规律。
  中书郎庚季才到长安后,宇文泰对他很重视,叫他参掌太史。他用私财赎买在江陵陷没为奴婢的亲戚朋友。宇文泰知道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古人攻克了敌国,总是要礼用它的贤士。现在江陵覆没,其君确有过恶。可缙绅有何错处,要沦为奴隶!鄙人是羁旅之臣,不敢献言,所以只能赎买一些熟人。”宇文泰觉得他说得有理,就赦免了好几千人。十七年后的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下诏:江陵所虏为“官口”的,一律免为百姓。“官口”是国家的奴婢,其余赏给将士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五十  陈霸先
  陈霸先就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陈武帝。
  经过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江陵之役后,南朝几乎完全垮了。巴蜀、汉中、荆襄都落到了西魏手里。长江下游,北岸全被北齐控制,北齐又把在梁太清元年(547年)寒山之役俘获的梁贞阳侯萧渊明立为皇帝,送他南还。王僧辩慑于北齐兵威,变节迎降,接萧渊明到建康。这个局面如果稳定了,那么建康的萧渊明,与江陵的萧詧,都无异于北朝的傀儡,南朝的历史也会于公元555年即告结束。陈霸先打破了这个局面,他奋起抗击,稳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使南朝延长了三十多年。他可称是个很有作为的人物。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从《陈书·高祖本纪》“少俶傥(豪爽)有大志,不治生产。既长,读兵书,多武艺”等语来看,他是个土豪出身。梁大同初(大同元年是535年,陈霸先三十三岁),萧暎到吴兴做太守,见了陈霸先,很是赏识。后来萧暎做广州刺史,就把他带到岭南,任中直兵参军。他招兵买马,建立了一支一千人的队伍。这就是他起家的本钱。
  大同年间,岭南多事,陈霸先因此得了出头机会。先是交州土著豪族李贲起事,新州太守卢子雄讨李贲兵败后,即以“与贼交通”之罪,被当时的州刺史萧咨处死。大同八年(542年),子雄的兄弟子略等起兵造反,攻广州,要为子雄复仇。其时陈霸先是西江督护、高要太守,他率王千兵往救广州,擒获杜僧明、周文育二将。杜僧明是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周文育是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都是跟卢家到岭南来的,也都骁勇过人。僧明号为万人之敌;文育少时不愿学隶书,称“取富贵但有大槊耳”。陈霸先正要搜罗人才,就把两人留在部下。大同十一年(545年),陈霸先从交州刺史杨膘攻李贲,任前锋,连战获胜。次年(中大同元年),又获大胜,基本平定了交州起事(李贲逃亡,后为獠人所杀)。
  太清二年(549年),侯景使人与广州刺史元景仲联系,想把岭南收入侯氏的势力范围,元景仲欣然同意。陈霸先知道了,便在高要起兵讨元景仲,宣称朝廷已派萧勃来做广州刺史。元氏的部众听到了,顿时溃散,元景仲走投无路,只得自杀。萧勃原任定州刺史,陈霸先迎他进广州,萧勃遂命陈霸先监始兴郡事。始兴今名韶关,是粤北重镇。陈霸先有志讨侯,这里正是北进的基地。
  陈霸先到始兴时,恰在台城失守之后。他联结当地的豪杰之士,其中最有名的是侯安都。侯安都涉猎书传,兼精骑射,也是土豪之流,他招募了三千多人,成为陈部主要将领之一。陈霸先积极准备出师,先派杜僧明率二千人进屯大庚岭。萧勃不赞成他北伐,派人劝阻,说什么“侯景骁雄,天下无敌”,“君以区区之众,将何所之!”陈霸先见他身为宗室(梁武帝的堂侄),而对梁朝兴亡漠不关心,深表不满,就派密使到江陵,向湘东王萧绎效忠。萧勃也派心腹谭世远做曲江(今韶关)县令,使他和南康蔡路养联络,同谋阻止陈霸先北进。南康郡治就是现在的赣州,正当由大庚岭北上的要冲。蔡路养是南康土豪,当时起兵割据一方。
  大宝元年(550年)正月,陈霸先从始兴出发,到了大庚岭。蔡路养以二万之众在南野县(今南康县西南,正在赣州和大庚岭之间)拦住去路。蔡路养的内侄萧摩诃,年仅十三岁(按摩诃于隋仁寿四年从汉王谅反炀帝,失败被杀,《隋书》本传云年七十三岁,据此,则此处的十三应作十九,两个数字必有一误),单骑出战,无人能敌。杜僧明和他交锋,坐骑受伤,陈霸先亲出救护,把所骑的马给他,让他上马再战。陈霸先随即挥军大举进扑,大破蔡路养部,打开了进军道路,攻克南康。他在这里修治崎头古城,作为屯兵之地。湘东王萧绎任命他做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
  当时这地区(指与今江西省约略相当的地区)的形势很复杂。侯景的部将任约、于庆在这一带很猖獗。梁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敌不过任约,向他投降。于庆兵到豫章,梁将侯瑱投降。侯景使侯瑱跟着于庆,攻取彭蠡湖(鄱阳湖)以南各郡。巴山(今江西崇仁)人黄法氍聚众保卫家乡,屯兵新淦(今属江西),与于庆军交战。陈霸先即命周文育一军与黄法氍合作。此外,岭南高州叛将李迁仕进兵逼南康,为杜僧明擒杀。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人余孝顷也起兵拒侯景。总的说来,这时是形成了陈霸先和于庆争夺江州(此指当时包括今闽赣二省的行政区)的形势。
  大宝二年(551年),湘东王与侯景在邹州、巴陵等地激战之际,命陈霸先在江州发动攻势。六月,陈霸先从南康出发。事有凑巧,这时于庆在都阳被余孝顷击败,他回到豫章(今南昌),侯瑱反正,于庆遂又逃往今九江东北的郭默城。陈霸先不发一箭,于七月就顺利地到达湓城(今九江),与王僧辩军会师。陈霸先此时有兵三万、船两千艘、粮五十万石。王僧辩军缺粮,陈霸先慷慨地拨给他三十万石。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这一大宗粮食,要想东下收复建康,几乎是不可能的。
  收复建康之役已见第四十八篇,本篇从略。
  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陈霸先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封长城县公。他先奉王僧辩之命,到广陵接受侯景余部郭元建等投降,但刚到欧阳(今江苏仪征东北),知道郭元建等已变卦投了北齐,而且齐将辛术已经进了广陵城。北齐不满足于兼并侯景辖区,又使潘乐、郭元建进攻王僧辩部将严超达扼守的秦郡(今江苏六合西北)。由此陈霸先即派部将徐度去帮助守城,自己又从欧阳往救,并会合王僧辩所派援军,终于大破齐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