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一味复古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尽管用行政命令来推行,也不曾收到什么效果。
作《大浩》在大统十一年(545年)。下一年,苏绰便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在此前后,宇文泰还有几方面的重要措施。
一是建立府兵制度。府兵制起于西魏大统年间(535~551年),坏于唐代中叶开元、天宝之际,前后两百年,其间有很多变化,现在只说宇文氏创立时的制度。宇文泰仿鲜卑旧俗,将所属分为八部,各部设柱国大将军,共为八柱国。在大统十六年(550年)前,八柱国中,宇文泰是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只挂个名,其余六人,每人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又各统两个开府;每个开府领一军兵,共二十四军。此外也有做柱国或大将军的,或出镇外地,或无所统御,都不在其内。府兵的兵另编军籍,与地方无涉,是专业军人,不从事耕种。府的总数不满一百,兵数不满五万。大统十五年,西魏已命太和年间改为汉姓的鲜卑人重又恢复旧姓。到恭帝元年(554年),帝室也恢复姓氏为拓跋氏,进而还把中原大族的汉姓改为鲜卑姓,如杨氏改为普六茹氏等。诸将改了姓,所统军人也改从其姓。陈寅恪先生据此断言:“明是以一军事单位为一部落,而以军将为其部之酋长。”“其府兵与农民迥然不同,而在境内为一特殊集团及阶级。”(均见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六《兵制》)
这是宇文泰时的府兵制度。到他的儿子周武帝宇文邕时,把军士改叫侍官,募百姓充当,就起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改变府兵的部属观念,使其直接隶属于君主,所以改军士为侍官,不仅仅是个名称问题。二是府兵的扩大化,史称“是后夏人半为兵矣”。夏人指普通的汉族百姓,当时当兵虽脱离了地方户籍,然而由此逐步走向兵农合一,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
二是模仿《周礼》,创建六官制度。宇文泰先命苏绰进行筹划,苏绰死后,才由卢辩继续完成。西魏废帝(文帝子元钦)三年(554年)先改“品”为“命”,一品改叫九命,九品改叫一命(命原指周王赐仪物爵位时的诏书,以赐命次数而定等级,所以越多越高)。又过了两年,于恭帝三年(556年,废帝和恭帝不用年号,废帝三年只有三个月,四月就是恭帝元年了)实行六官制度。六官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这种改变官名的变革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表示与山东的高齐、江左的萧梁有所不同,独树一帜,夸示文化传统的深厚而己。这种变革自然不可能持久,到其子孙手里,就逐渐恢复汉魏的制度了。
宇文泰还大大扩大了西魏的版图。大统十六年(550年),即侯景攻陷建康台城的下一年,西魏陷梁安陆、取得汉水以东的大片土地。废帝元年(552年),陷梁南郑(今陕西汉中),取得剑阁以北的地方。次年,梁元帝与武陵王纪兄弟鏊兵,元帝求魏援助。宇文泰便使尉迟迥取了益州。“益州殷阜,军国所资”(《周书》卷三十九《辛庆之传》语),西魏的国力随之大大地提高了。恭帝元年(554年),于谨等破江陵。荆、襄又为西魏所有(荆州虽有后梁,仍在西魏势力范围之内)。同年,魏军又取得巴州(今四川巴中)。经过这几年的攻略,西魏所有土地近似三国时的蜀汉,东面还要加上荆襄。西魏的版图原来比东魏、北齐小,这时已经比北齐大了。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宇文泰去世,年五十岁。其子宇文觉嗣位,任太师、柱国、大冢宰。宇文觉排行第三,年仅十五岁,军国事务由堂兄宇文护主持。同年年底,宇文护逼魏恭帝禅位给宇文觉。次年(557年)正月,宇文觉即天王位。宇文觉就是北周孝闵帝。
北周初建,政权很不稳定。赵贵、独孤信本来都是和宇文泰地位相等的人物。宇文泰继贺拔岳做主帅,正是赵贵倡议拥戴的。大统末在任的六个领兵的柱国,赵贵,独孤信都在其内。宇文护本来威望不高,他们怎么肯服。赵贵想杀宇文护,但因独孤信反对而作罢。不料此事被人告发,宇文护反而杀死赵贵,把独孤信免官,不久又逼他自杀。
这场风波刚过了几个月,宇文氏兄弟之间又发生了矛盾。孝闵帝不甘心处于无权的地位,便与亲信密谋杀宇文护。九月,因密谋泄漏,他反被宇文护废杀。宇文护又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做天王。宇文毓就是北周世宗明帝。被废黜的君主绝大多数都没有较好的下场,魏恭帝和周孝闵帝都在这一年里被杀。
明帝头两年仍旧不用年号,到第三年(559年)的八月里,把天王的称号改叫皇帝,才用年号,称武成元年。武成二年四月,明帝又被宇文护毒死,年二十七岁。史籍只说宇文护忌惮他“明敏有识量”,究竟有什么具体问题,弄不清楚。他临终前口授遗诏五百多字,希望“仁兄冢宰”等“协和为心”,辅助兄弟宇文邕,根本不提自己的“病因”。他明知问题出在哪儿,但是话只能这样说,他的内心一定是十分痛苦的。
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他就是北周武帝,即位时十八岁。他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与“仁兄冢宰”相安无事了十二年。保定元年(561年),以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于天官,把一切权力都让给仁兄了。看来宇文护对他很放心,以为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了。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护进宫见皇太后,武帝陪他进去时,说太后喜欢喝酒,希望老兄谏劝,并拿出一份《酒诰》给他。宇文护见了太后,一本正经地念起《酒诰》来,不防被武帝用玉珽(皇帝执的笏)在背后重击一下跌倒在地。武帝喝令一名带御刀的宦官动手,那个人紧张得手都软了,砍下去竟不能伤人。预先埋伏在内的卫王宇文直(武帝同母弟)这时冲出,一刀才把宇文护结果了性命。于是武帝亲政,又杀死宇文护的亲信多人,把天和七年改为建德元年。
宇文护执政十五年,除开头几年外,在北齐武成帝、后主在位时,却不能乘势大有作为,这里面因素很多:如齐有名将斛律光等;又如保定四年(564年)攻齐之役,刚在北齐遣返宇文护的母亲之后(东西魏分立时,宇文氏在晋阳的家属都被剥夺自由,在宫中做奴婢),道义上先已亏了。然从北周本身来说,宇文护是一个不合格的统帅,实在是主要的原因。他在内政方面,也没有什么兴革。武帝宣布他罪状的诏书,说他执政时“任情诛暴,肆行威福,朋党相扇,贿货公行”,“使户口凋残,征斌劳剧”,是有事实根据的。
周武帝大事兴革。建德元年(572年)十月,下诏把江陵掳充官口的都敕免为民。这是一项极重要的措施。江陵所掳人口,宇文泰听庚季才的话,释放了原来是缙绅的几千人,大多数人仍旧在做奴隶,到这时才得敕免。建德六年,又命将所有的杂户,都敕免为民。这时已在灭齐之后了。同年,又进一步宣布,从永熙三年(534年,即东西分立之年)以来,凡东土之民被掠为奴婢,及克江陵之日,良人(良与贱对称,指身家清白)没为奴婢者,全部敕免为良。这比元年敕免只限于官口(政府的奴婢)的,范围大得多了。
武帝厉行节俭,他认为上善殿太壮丽,把它烧毁。这似乎有点过分,但是若因违章建筑太“高级”,不舍得拆毁,就难以禁止新建。在宇文护专权多年,风俗奢侈的背景下,他烧掉一座殿,对大臣贵族是会起震慑作用的。这种措施,对后人很有借鉴的意义。
武帝非常重视军队的改革,内容已见前文。他每年都亲自率领六军讲武(演习、检阅),集合各军都督以上官员,或发给赏赐,或教练战阵之法,有时还身穿短衣,和将校饮酒联欢。经过几年努力,军队的规模已有所扩大,战斗力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君主在军队中的权威大大地增强,这就为灭齐奠定了基础。
武帝禁佛、道二教,毁经、像,强迫沙门(和尚)、道士还俗,是做得过头的事情。武帝杀宇文护以前,已经几次集众讨论三教优劣。建德三年(574年),在沙门智炫和道士张宾辩论难分高下后,下令废斥两教,僧道还俗的有两百多万人之多。后来又留两教名人一百二十人,称通道观学士,专事阐释三教经义。北朝的人口数很难估算,葛剑雄先生估计北周灭齐后可能有三千万人以上(《中国人口发展史》)。武帝灭齐后,又迫令齐境近三百万的僧人还俗,连前共五百万人。三千万人中有出家人五百万,这个数字太惊人了。当时许多人出家的目的在逃避赋役,君主禁佛的实质是与寺院争夺赋役对象。这是必要的,但决不应该采取禁教和全部还俗的措施。有些论者对这类措施唱赞歌,笔者认为是不应该的。
经过十几年的整军经武,周武帝发动了灭齐战争。这是宇文氏的霸业达到顶点的表现;由于事关统一大业,笔者决定专辟一篇,详见于下。
五三 北方的统一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灭北齐,结束四十三年东西分立的局面,统一了北方。此时南北国势对比,已与魏梁时的对峙不可同日而语,北朝已兼有巴蜀荆襄,陈朝微弱,北朝统一全国已成必然之势。
小说推荐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作者:陈寅恪_TXT下载简介第一篇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附论吴、蜀)第二篇罢州郡武备与封建制度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第四篇西晋末年的天师道活动第五篇徙戎问题第六篇五胡种族问题第七篇胡族的汉化及胡汉分治第八篇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附坞)第九篇东晋与江南士族之结合第十篇孙恩、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2章
-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
- 那个特殊的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总是理不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真想永远都只有一个,想要揭开盖子找寻到其中真正的谜题,一切尽在不言中,请记住,他的生活有自己的欢乐,他的幸福有别人的看法,那么一切是否有根据可循呢?从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2章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
-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
- 韦然本是北秦定南候世子,因为权利纷争,孤儿寡母流落南朝。看韦然如何在南齐从微末中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看韦然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带领南齐军队横扫六合一段波澜壮阔的南北朝历史,由此而生 作者:病态的老年人所写的《从北朝世子到南朝国士》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病态的老年人连载中
- 最新章:南朝风云诡事多 第二百五十章 长安之变之逼宫
- 细说明朝
- 《细说明朝 在黎氏讲史系列中,此书的受欢迎度似乎不及《细说清朝。但作者认为“清朝之所以能在入关以后立足得住,在于沿袭了明朝制度之长,而革除其短”故而在此书中,就明代制度,一气细说了十四个题目,深入浅出,最见识力,也颇有助于对黄仁宇所谓明清是第三帝国的把握。若说本书的不足,一是万历以后草草收场,让人有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6章
- 细说宋朝
-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 南北朝时代的历史,又一次带你飞的感觉,不管如何,最后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走的更远,当然三国时代的中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大环境危机,如何冲出危机,迎接挑战,最后迎来盛世皇朝呢?这一段历史让多少文人操碎了心,因为那里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更有文化的鼎盛…编辑推荐:迄今为止最值得购买,最清晰、最全面解读南北朝历史的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