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续

第141章


 
可是事情却在向他们所意料外的方向发展,韩太子的退兵,韩秦两国的和解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和谈成功,大秦就多出了一股生力军,而此时的联军虽然还是在人数占了优势,可是被秦军拖在此地达数月之久,军心士气早已消亡待尽,现在联军惟有后撤一途,等到严寒过去,再集结兵马攻打函谷关,那样才有几分胜算。 
可是他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过少龙,少龙对局势的预见性无比的正确,对韩国的一举一动都算无遗策,其实新郑城下的兵马只是蒙氏兄弟的一部分,他们一面佯装进攻,一面将精锐兵马火速调往函谷关,而且更是精选了两千的骑兵精锐日夜兼程。 
少龙登基的第一百天,就收到了前方传来的捷报,五天前,庞爰见局势已无可挽回,就下令联军撤退。 
此次联军由突袭函谷关开始,到庞爰下令撤退,前后历时一百四十天,共经历大小十余战,但是规模都不大,歼灭联军七万四千人,伤者近十万人(主要损失是在最后阶段,王陵的几次突袭所造成的),而秦军死亡人数只有一万三千人,伤者两万余人,此战是历代联军浸袭中,损伤人数最少的一次,也是胜得最利索一次,为大秦上下所称颂不已,而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少龙的运筹帷幄当居首功,少龙也从中领悟到,许多普通常用的战术,实际上却是最实用的。 
少龙此次的围魏救赵之计,先前已被反复用过数次,少龙只不过稍作了一点改变,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时初定此战略时,朝中的大臣多有不解,在他们看来此次是吞并韩国的良机,只需要在韩军回国的路上埋伏下重兵,必定可尽毁韩军精锐,最起码也要拿下新郑,让韩国人见识一下大秦的天威,而他们更加无法理解的是,蒙氏兄弟先前所占的诸多城池,也在最后全部放弃了,使得此战一点利益也没得到。 
少龙知道如果不说服手下的领军大将,在以后的战斗中,很可能出现意外的错误。 
其实少龙的观念很简单,只是从人的本性去看待问题,如果一开始就攻进新郑,韩太子很可能见势已如此,无法挽回,最后反而坚定了他们破秦的决心,人就是这样,一旦没有了希望,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但是若是还存在一丝的希望的话,不论那个希望是如何的渺茫,也会去尽力一试,至于途中袭击韩国,虽然短时间内得到一定好处,可是那只可望而不可及的好处,大秦与联军征战的最后结局,只能是和谈,以秦国目前的局势,势必无法保主韩国的土地,与其最后还要归还,还不如不取,省下了力气,而且韩国保住了,对于日后制衡其余几国,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此次韩国的临时退兵,日后其余五国自然会借机挑衅,到时候韩国不得不依附大秦,而大秦则可联合韩国制衡其余几国,起码在两年之内,再也不会出现这样大规模的联合行动。 
在这段时间内,少龙自然不会无所事事,一边加强城中的防备力量,另一方面则加强政治方面的影响,许多原先处于中立的人,也逐渐的投入了少龙的麾下,而且前方的连连捷报,也使得一些原先的反对派,更换了自己的阵营,此时的咸阳附近再也没有人可以对少龙形成威胁了,而大秦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只存在于巴蜀那样的偏远地区了。 
王陵大军班师,少龙派遣了一队楼船去迎接,和当年少龙大破联军时的待遇,也不遑多让,少龙如此做法自然有其深意,结果也十分的好,庆功宴的当晚,就有几个要员向少龙宣誓效忠。 
"安谷侯,你此次所立功勋,寡人打内心里感激,经此一役,许多原先不满寡人的人,也向寡人效忠了,可是大秦依旧有后患了,巴蜀为我大秦后方粮仓,地方毫族多有不服寡人者,尤其此次李大人负责筹备粮草,巴蜀豪族就多放刁难,不知各位有何妙策可安定巴蜀。” 
李斯欲言又止,看了少龙几眼,还是按下了话头。 
少龙见他如此坐立不安,猜想他心中应有妙计,只不过似乎有点难以启齿。 
“李大人,你有何妙计不妨直言,无须诸般顾虑,即便你说错了什么,寡人也不会责怪于你。” 
李斯见少龙给自己留了后路,也无可担忧,就开口说道:“大王,若想平定巴蜀,惟有安抚一策,此刻若是对巴蜀用兵,极有可能造成国内不稳,而若论及安抚,自然是首推和亲政策,大王只需娶巴蜀一望族之女,巴蜀众人自然就心无顾虑了。” 
第六十一章 少龙为难
爬爬书库
少龙见他提议和亲,心中无丝毫不快,自己以前多次想正式迎娶琴清,可是由于琴清身份特殊,所以一直没有达成这个愿望。 
现在正好给了自己一个机会,看那个绝代妖娆再如何推迟,先前琴清为了少龙计,多次婉言拒绝了少龙的求婚。 
李斯也知道少龙的主意,只好从旁提醒,说道:“大王,这次所需要争取是那些拥有武力的豪族,商贾只是需要次级考虑的。” 
少龙闻声知意,琴清的家族虽然在巴蜀极有影响力,可是却是以商贾的身份为人所接受,在巴蜀当地的豪族中,真正可以影响大局的是那些掌握武力的豪族,也就是说自己势必还需要迎娶另一个豪族之女,这一点让少龙着实为难,上回车子木云的事,少龙已经觉得对不住那些娇妻们,更重要的是少龙知道,这类政治婚姻都很难有好结果,如果将来巴蜀的问题没有处理好的话,少龙也不知道将那位女子可以置身何地。 
“李大人,难道没有别的好办法吗?你再好好的想一想。”少龙还是冀望于李斯的聪明头脑。 
李斯也明白少龙的难处,可是自己在会前已经反复思量过,除此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无奈的摇了摇头。 
少龙的心里也明白不太可能,所以也没有再为难李斯,可是他一开始的好心情,却为这个提议而破坏殆尽,说道:“好了,各位,现在巴蜀的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巩固目前的一切。” 
藤翼疑惑的说道:“大王,我们这段时间不是将一切摆平了吗,难道还有什么疏漏不成?”藤翼由于和少龙的关系,加之他的头脑也不错,所以得以参加密议。 
“二哥,你错了,先前的那段时间,我们的确得到了许多的成果,可是却没有完全消灭咸阳的隐患,难道你忘了赢家的别的王族。”少龙丝毫没有被眼前的平静所迷惑。 
“前些日子他们之所以没有作怪,主要是因为当时处于战争状态,他们也不希望大秦战败,而且当时我们在咸阳的实力,依旧在他们之上,加上嫣然她们率领乌家精锐的归来,也使得那些家伙不得不谨慎从事,而现在战事已经平定了下来,表面看来他们似乎更不会作怪,可是事实却不尽然。” 
................................................ 
当少龙他们出现在庆功宴上,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所有邀请的王公权贵都已到场,只是少龙已经一干此战的功臣没有在场,所以迟迟没有开席。 
而且一些意外的客人也出现在宴上,那就是六国的使者,他们到达的时间,比王陵他们还要早,而少龙却一直没有召见他们,将他们搁在行馆中。 
“大王到。” 
在一群功臣的陪同下,少龙大刀阔斧的走了进来,先前少龙对于那些咸阳的群臣,大多是恩威并施,对那些根深蒂固的权臣,表面上是一味的虚委求全,可是现在情势不一样了,王陵他们的回师,少龙不但在气势上,就是在实力上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今天的庆功宴,少龙也决定给那些不服自己的人一个教训。 
“各位,寡人十分高兴可以在如此的情形下和大家见面,前些日子,我大秦内忧外患,寡人实在无暇,所以只好拖到今日,趁着王上将军他们凯旋的机会,就邀宴各位。” 
在座的众人自是言辞恭维。 
一时间宴会的气氛显得异常的和谐,少龙与纪嫣然她们除了向几位功臣和外国使者敬酒之外,就连以往被冷落的赢氏王公,少龙也一一问候,虽然决定今晚要显一下雷霆手段,可是少龙还是想先以怀柔政策笼络一下人心。 
少龙示意昌平君一眼,昌平君会意的战起身来,双手轻轻的拍了几下,虽然这个宴会的出席者不少,可是宴会却显得异常的和谐,即使以往声调十分响亮的人,似乎今天也收起了嗓门。 
掌声刚落,四周的乐器班的曲调立转,而一队绝顶歌姬也玉步轻摇的走了进来,这群歌姬就是前些日子,那六国所精挑细选出来的,少龙此举就是暗示那些使者,他已经接受了六国的求和。 
为了这次求和,六国看来下足了工夫,这些歌姬比起他们原先进贡的,在资质上要好出许多,尤其带头的燕国歌姬,要是得到内行人的一番调教的话,风姿不在凤菲那样的绝代妖娆之下。 
场中的许多要臣都为这些歌姬所倾倒,要在蒙恬那些少龙的心腹,表现尚还算可以,虽然也为眼前艳色所迷,但是神志上却还清楚。 
一曲终了,那群歌姬也相继退了下去,少龙清晰的听到一阵沉重的呼吸声,而少龙心底也一阵失落,看来男人好色的毛病真的不容易改变,就象少龙这样曾经沧海的人,也不免为此所迷。 
“诸位,我大秦历代以来,名臣将相从不断绝,先王在世时,连寡人在内,先后工出现了五位上将军,而先王弥留之际,更加封王陵为上将军,现在大秦百业待兴,寡人心有余而力则不足,为大秦大业计,寡人决定重奖此次立功的诸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