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续

第146章


 
当时自己还不是很理解,可是渐渐她开始发现了,少龙每天只休息很短的时间,别的时间都是在繁忙的国事中度过的,每次少龙在他房里过夜,也只是略做温存,就熟熟的睡着了。 
乌婷芳从衣柜中取出一件大衣,轻轻的盖在少龙身上,也许是真的太忙碌了,几个散乱的头发飘洒在额前,乌梃芳以前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帮少龙梳理头发,于是习惯性的将散发拨开,就在玉手离开少龙额头的一瞬间,她发现少龙浓密的头发中,竟然夹杂着不少的白发。 
自从少龙来到咸阳之后,由于每天要按时早朝,而一般早朝的 时候,乌婷芳还在沉睡当中,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帮少龙梳理过头发了,可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少龙的头上竟然多出了如此多的白发,看来项郎的大王做的真辛苦,可是我这个做妻子却什么帮不了他。 
也许在他睡着的时候,默默的守护着他,是自己目前唯一可以做的,乌婷芳心里十分怨恨自己,为什么以前那些贪玩,没有好好的学一些东西,否则的话就可以象嫣然姐她们一样,帮项郎减轻一些负担,想到伤心处,几滴泪水不禁意的流了下来,而且还有两滴正滴在少龙的脸狭上。 
而少龙此时却还未睡熟,乌婷芳的一番关怀,少龙心里十分感激,可是身体真的很累了,所以就没有醒过来,可是两滴泪水滴在少龙的脸上,少龙陡然被惊醒了。 
“芳儿,你怎么拉?”一眼就看见小娇妻双目含珠,一脸悲伤瞒不了任何人,于是紧张的问道。 
“啊”见少龙被惊醒了还如此的关心自己,婷芳一下子扑进少龙的怀里。 
“项郎,芳儿是不是太没用了,嫣然姐姐她们还可以帮助你处理政务,可是我什么也干不了,就是连头发也不让芳儿给你梳了。”婷芳哭泣的说道。 
少龙听了原因,紧悬着一颗心才放了下来,这个傻丫头又胡思乱想了,这也怪自己,一直醉心于政务,很少顾及家人的感受,看来以后政事固然不可懈怠,家庭私事也要小心处理,否则要出个好歹的话,自己真的不知道是否可以接受。 
“芳儿,你怎么会没用呢,你知道吗?每次我看到你,心情就会十分的愉快,你是我的一颗开心果,独一无二的,就是嫣然她们也代替不了,现在你知道你对我是多重要了吧。” 
婷芳见少龙说出如此的理由,虽然明知道是少龙哄自己的,可是还是很高兴,毕竟自己不是一无事处。 
“芳儿,你现在是不是很无聊呀。”少龙看到芳儿身边的书籍,关心的问道。 
乌婷芳从小就被人惯坏了,根本就不喜欢读书,这么多年以来,自己还真没看她读过几次书,可是最近这段时间,每次自己来她这里休息,都会发现她成天捧着一本书。 
“恩,好无聊呀,可是嫣然姐姐说,现在项郎十分辛苦,如非必要不能打搅项郎,而且说书读多一点,将来才可以帮助项郎。”乌婷芳埋在少龙的怀里就不想出来,喃喃的回道,而一双纯真的双眸却轻轻的闭上了,享受着最近难得一次的温柔。 
少龙又在她的耳边讲了一些她百听不厌的情话,可是很奇怪,这次的反映既然如此安静,低头一看,差点笑出声了,婷芳在自己的怀中就这样睡着了,原本打算来这里休息一下,没想到她竟然先自己而睡了。 
少龙轻轻的躺了一下,将芳儿的骄躯搂靠在怀里,一会工夫,少龙由于实在他累了,也安然的睡了过去。 
由于乌婷芳的一段插曲,少龙这次睡得十分的香甜,直到傍晚的时候才起来,而睡在身边的乌婷芳却渺无踪迹了,少龙刚要起身,就见芳儿端着一个面盆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的两位宫女也端着一些精细的点心。 
“大王,你起来了,快来洗把脸吧,我让下人给你准备了点点心,你先垫垫肚吧,晚膳还要一阵工夫呢。”乌婷芳经过中午的一段后,似乎变了许多,不过少龙很开心,婷芳已经有许久不这样开心的笑过了。 
接过婷芳递过来的面巾,少龙随口问道:“李斯大人来了吗?” 
“李大人刚到,我没让他们打搅你,给李大人送了一点点心过去了,而且那里有人照应着呢。”看来婷芳的确成熟了不小,做事已井井有条了。 
“大王,韩国的协议大体上商定完毕,韩国向我大秦称臣,每年行进贡礼,而我们撤出此次占领全部韩国领土,而韩国则给我们几万两黄金的赎金。”李斯此举完全是少龙授意,韩境远离大秦,对自己来说,那些地方只是一些累赘,现在用他们换取韩国的赔偿是再适合不过的,有了这几万两黄金,少龙许多头疼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那其余几过态度如何。” 
“大王,那几国见我们和韩国定下如此协议,纷纷要比照办理,甚至可以多付出一点赎金。”李斯不敢怠慢连忙说出消息,并且疑惑的问道:“大王,他们如此表示,我何不就此定义呢,即便再拖下去没不会有什么大进展,此次我们并没有占领他们的国土,根本就无法要求他们割让国土呀,何不早做决断。” 
少龙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说道:“李斯,你说的一点也没错,我也没想从他那里再得到多少,可是这个协议绝埠能如此草率的定下,你要知道即使协议达成,那五国始终还是站在一起,以他们联合 起来的实力,依旧不是我们可以单独抗衡的。好了,从明天开始,你按照我的安排,将六国使者一一安排来见我。” 
第六十八节 赵相郭开
爬爬书库
少龙看着眼前的群臣,心里十分激动,自己当初初次入主大秦时的内外交困,到现在的群臣同心,少龙信心大增。 
“尉僚。” 
“臣在。” 
少龙第一个就叫出尉僚,这使得许多人猜测不已,少龙与尉僚的不和谐,在朝中已经是人尽皆知的,而昨天尉僚的缺席,更是让人遐想四起. 
"郑国渠一事,虽有利国计民生,可是耗费巨资,而我大秦目前的重中之中,乃是统一大业,所以寡人决定暂停郑国渠一事,但是目前已经修好,却也不能放之不用,尉大人,你最好找人整顿一下,最好将那些投之使用,而下面的善后问题,就由你全权处理。“ 
郑国渠一事对大秦至关紧要,不但是韩人的“破秦计”,而且也是吕不韦左右大秦军政的一个重要筹码,集全国之力修筑郑国渠,也许是不失为一个利国利民的良策,可是却也拖住了大秦的统一大业,弊远远大于利。 
自从吕不韦伏诛之后,郑国渠一事由于事关重大,小盘一直无法作出裁断,若是继续修筑,无疑将大大的束缚了大秦的统一大业,但是若是放弃,此前的投入又十分浩大,除了将一干主事之人杀光之后,整个工事还在继续,一时之间小盘难以决断,再加上后来六国见大秦内乱政局不稳,接连在边关闹事的原因,整个工事就在一直继续着。 
而后少龙入主大秦,国事接连不断,而后六国大军直逼函谷关,少龙下令暂停郑国渠,可是却无人可以统揽全局。 
现在少龙将此事教托尉僚,可谓用心良苦,昨天尉僚虽然宣誓效忠,那只是碍于情势,而现在少龙付之以重任,尉僚必定感激涕咛,之后必然实心用命。 
昨天少龙只是让尉僚稍作准备,今天将委以重任,可是却万万没想到,少龙将如此重要的差事交给了自己,郑国渠一事牵涉了大秦的整个国力,换言之,少龙如此做无疑将大秦的经济命脉交到了他的手里,如此的胸襟,先王万万不及。 
“大王如此信任,臣尉僚必不负大王重托。” 
“大王,赵国丞相郭开觐见大王。” 
“宣他进来。”少龙在偏殿接见六国专使,第一个觐见的是赵国专使郭开。 
“臣郭开参加大王,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郭大夫请起,你我知道是老朋友,何须如此多礼。” 
“谢大王。” 
“郭大夫前来我大秦有何贵干呀。” 
“臣奉我大王之命,前来贵国与大王议和。”郭开回答道。 
“不对呀,我听说赵国此次前来议和的是赵相,难道你就是专使,大夫什么时候升的官呀。”少龙故作诧异道。 
郭开暗中不妙,自己担任大夫一职,早已是数年前之事了,自从乌家迁进之后,郭开便升职了,近几年郭开平步青云,去年刚被加封为赵国丞相,权势醺天,更在当年巨鹿侯赵穆之上,而少龙身为秦国大王,对赵国更换丞相之大事,又如何会不知呢,可是却口口声声的称自己为大夫,相比另有深意。 
郭开不敢怠慢,恭声说道:“多亏大王的鸿福,小臣近几年倒还顺当。”原本升他官的是赵王,郭开未免少龙不快,竟然如此拍马。 
这些原本是他的恭维之言,不想少龙点头说道:“不错,郭开你总算还有良心,当年若非当年在乌家之事上面处理妥当,又何来现在的无限风光呢。” 
郭开听到这里,冷汗直流,没想到少龙要说的是这些,郭开的大夫一职作了足足有十余年之久,一直没有得到升迁,可是在乌家一事上,他极力逢迎赵穆,乌家迁走之后,赵王为安稳因乌家出走而显得日益不安的局势,就先后提拔了一群大臣,而郭开适逢其时。 
而巨鹿侯伏诛之后,郭开得到晶王后的宠信,最后更成为她的入幕之宾,从此平步青云,手中权势一天重于一天,比之当年的巨鹿侯胜出多多,可以说乌家之事,是郭开仕途的一个转折点。 
虽然乌家一事是他的得意之事,可是现在少龙面前,他巴不得没有那件事,连忙赔笑道:“大王说笑了,当年乌家之事,全系先王与赵穆所为,而且当年小臣也因此而力谏过,终究人微言轻,乌家西迁之后,小臣有一段时间无心国事,后来先王为平息众怒,就将曾经在乌家事件里,持反对意见的群臣,都一一加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