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痛不如短痛,吃柿子也不能专拣软的捏——既然要削藩,既然要真正推行削藩的政策,确实应该拿吴国这个最强大的藩国开刀。就是说对吴王刘濞,我们不管他是反,还是不反,都要拿他开刀——这个冤大头他当定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何况吴王刘濞最后一听说要削他,他就跳起来,也从某种程度上反证了他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谋反的条件的。那么,在那样一个时代,你具备谋反的条件,是可以被视为谋反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晁错对于巩固那样一种国家制度,对巩固汉代的中央政权,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
对于这个观点,实际上很多人是有共识的。晁错之前的贾谊是最先提出削藩的——贾谊向汉文帝提出削藩——没有被汉文帝采纳。汉文帝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条件,还不到这个时机,所以汉文帝接见贾谊的时候,就问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不跟他谈政治。后来有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觉得这个事情他做不成。
另外,晁错的死都是因为袁盎,可袁盎他也是主张削藩的。所以你要说整个汉朝廷中只有晁错一个人明白时事,也不是事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问题在于晁错提出削藩的时候几乎遭到一片反对,挑头反对的是窦婴。窦婴是公开反对的,其他人是私下反对的;而到了最后提出来要诛杀晁错的时候,朝廷是一片喊杀,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我们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有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秦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法家的学说,汉王朝武帝之前的国家形态是道家学说,汉武帝以后是儒家学说。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就是一个笃信黄老的人。窦太后有个规定,就是自己的儿子和窦家的人只准读老子,只准读老子的《道德经》,不准读别的。所以,这一些人都是道家派,只不过汉景帝的态度比较温和,窦太后的态度比较强硬。
有一次,汉景帝主持一个学术讨论会,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汤武革命是否合法。什么叫汤武革命呢?“汤”就是商汤起兵打败夏桀,由商朝取代夏朝;“武”就是周武王起兵革命,由周朝取代商朝——会议主题是说这个事情对不对。道家说不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叫做黄生,就是一个姓黄的先生——黄先生,黄先生说,这个帽子再破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破也要穿在脚上——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夏桀再坏,殷纣王再无道,他也是君,所以汤武革命是造反。儒家的代表人物叫辕固,辕固反驳道,照你这么说,我们高皇帝取代秦王朝也是造反了?
这个事情就不好讲了。你如果赞成这个黄生,那意味着我大汉政权是来路不明;如果赞成辕固,那意味着我大汉王朝也可以被别的王朝取代。对这个汉景帝怎么表态呢?汉景帝说,好了,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懂味道。马肝是什么?马肝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所以我们还是喝排骨汤吧!汉景帝是比较温和的。窦太后就很厉害了,她就把辕固叫过来,说,你读读老子的书。辕固嘴巴一撇,什么老子的书,那是奴才的书!窦太后勃然大怒道,你怎么说本太后读的是奴才的书?那你到野猪圈里去,你跟野猪斗一斗,就把他扔野猪圈里头了。最后还是汉景帝塞给辕固一把好刀,辕固一刀把野猪杀了,才保住了一条性命。所以说,这个时候整个朝廷里的人的思想是倾向于道家的。
那么,道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用老子的话说,叫“治大国者曰烹小鲜”。什么叫做小鲜呢?就是这个小鱼、小虾要怎么做呢?拿一个盘子,放一点油,不要多了,把小鱼、小虾放在里面,弄点小火慢慢烤,烤焦了以后翻个面再烤,烤到酥得骨头都能吃。如果是小鱼、小虾在锅里面,你就不能拿个锅铲不停地炒,否则最后会成什么了,会成渣子。所以,老子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做小鱼、小虾一样,你不要折腾,不要搞运动,你安静一点,安安静静地让它慢慢地往前走。所以说,削藩那是要削的,但不能像你晁错这样急哄哄的,你得一点一点来,慢慢地做。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大家认为,这个吴楚之乱完全是晁错惹出来的祸。本来人家也没有造反嘛,人家都很规矩嘛,该缴的税也都缴了嘛,该做的事情他也做了嘛;惟一不合礼节的是吴王没有来朝见嘛。而吴王没有来朝见,那是有原因的。当年吴王的太子进京,和文帝的太子——后来的汉景帝——两个人下棋。两个孩子下着下着不知怎么一下火了,汉景帝拿起棋盘砸过去,结果把吴王的太子砸死了。把人砸死了以后呢,文帝就把吴王太子的尸体弄车给运到吴国去,说给拿回去埋葬。吴王就发脾气了,什么意思嘛,在那儿死的,为什么不能就地埋葬呢?非要给我送回来?他就又把尸体给送回去了。这么着两家就翻脸了。吴王说,我生病了,气病了,我再不上朝了。后来汉文帝也很后悔,就赐了吴王一个几杖,就是一个拐棍,还说,兄弟你既然年纪大了,就不必来了吧。本来没事了嘛,你现在要去削人家的地,惹得人家造反,那你要担当这个责任。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那就得归结到晁错的为人上了。晁错这一回为什么会招来一片喊杀呢?我认为,不但因为他这次犯了众怒,而且因为他平时就不得人心。这就牵涉到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晁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冤死的晁错(下)(1)
------------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但不等于他就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为什么呢?他性格有问题。晁错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恃宠骄人,气死了丞相申屠嘉,得罪了一大批正人君子。
他为人“峭直刻深”,咄咄逼人,逮住了理就不依不饶。他头脑中只有“该不该做”,不考虑“能不能做”,以及是“现在就做”,还是“将来再做”。这些性格特征就注定其很难完成特殊的历史使命。
首先说,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晁错最早是学“刑名之学”的。什么叫“刑名之学”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政治法律的,也就是说晁错是政法学院或者政法系毕业的。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而且主要是文字功夫好,后来就当上了太常掌故。我们要知道,古人判案子很讲究判决书的起草,要求判决书写得很有文采。晁错很有文采,所以选他做太常掌故。
太常掌故是个什么官呢?太常掌故是太常寺里面的一个官。太常寺又是一个什么机构呢?太常寺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汉代中央政府九个部当中的一个部,而且是第一部,主管祭祀、礼仪和教育。太常寺有一个活动叫做博士考试。这个汉代的博士不是现在的博士,它不是学位。汉代的博士是官,它的工作是掌握历史知识,以备皇帝咨询。因为那个时候治国靠经验,而历史上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怎么处理的,要知道这些典故、这些故事,才好来处理当前的事务,所以需要有一批专门的人才掌握这个,这个官就叫做博士。
晁错时来运转是什么时候呢?是被太常寺选拔去读《尚书》。我们知道,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代典籍失传,很多典籍流散在民间,传人一代一代地没有了。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懂得《尚书》的只剩下一个人,叫做济南伏生。等汉文帝找到这个人的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不可能把他请到朝廷里来了。怎么办呢?汉文帝只好下命令说,太常寺不是教育部吗?选拔一个可造之才,到济南伏生家里去学。苍天有眼,太常寺选中的就是晁错。晁错在济南伏生家,跟着济南伏生学了《尚书》——这是儒家的学说。他原来学的是法家的东西,现在又学了儒家的东西,这叫做学贯儒法。学问大长,名声也大长。晁错回到朝廷以后,说起话来是头头是道。汉文帝说,这是个人才啊,这个人才不能浪费了啊,那就去辅佐太子吧。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于是汉文帝就任命晁错做了太子舍人,后来又做了太子门大夫,再后来做到太子家令。太子家令是个什么级别呢?算是一个中层干部。
晁错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口才特别好,能言善辩。他进了太子府以后——太子嘛,他是储君,就是他等着做皇帝,他平时不管事儿,没什么事儿做,晁错又一肚子学问——就天天跟太子谈学问,谈得太子对他有点崇拜,经常和他坐而论道。太子的家人也对他有点崇拜,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智囊”。
晁错还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虽然在太子府里面做一个家令,或者还只是做一个门大夫,官职不大,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时地向汉文帝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他给汉文帝上了好几道疏文,其中最有名的是谈两件事情的:一件事情是守边,一件事情是劝农。这篇疏文后来被收入《汉书》的时候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收入晁错的本传,一部分收入《食货志》——收入《食货志》的后来被命名为《论贵粟疏》,这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晁错可以说是西汉初年和贾谊齐名的思想家——贾谊,我们知道,他的《治安策》和《过秦论》都是非常有名的——晁错的这两篇疏文也被认为是可以和贾谊的那两篇疏文齐名的“西汉鸿文”。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九:两汉两罗马
-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 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 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 有理由认为,未来的世界舞台,将是三大文明唱主角。哪三大文明?西方现代、伊斯兰、中华。是这样吗?是。请看世界地图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爱美,清谈,酗酒,嗑药,男人女性化,这是怎样的风度 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是怎样的时代 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华,这是怎样的变故 畸形的独立,病态的自由,虚无的真实,脆弱的美,这是怎样的追求 中华的历史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风云人物汉武帝
- 风云人物汉武帝作者:张正忠中国人非常擅长回忆历史、写历史,连民间也是很多人喜欢将历史,大概是因为历史没人知道真相 一位评价有褒有贬的历史人物,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本书从一波三折的急储历程开始,到“金屋藏娇,到抗击匈奴,到开疆拓土,到巫蛊之祸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
- 秦始皇的尸体被秘密运往咸阳,身边堆满了鲍鱼 但他的事业却被刘邦全面接手,包括他开拓的疆域,他开创的制度,他开辟的道路,以及背后的理想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7:秦并天下》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
-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