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王朝

第102章


经过2年的整合,宝山码头仅留下了三家货运公司,顾氏货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最大的一家,顾运来没有完成自己的码头梦,但开始了自己的货运大王之梦。
1650年,顾氏货运公司又在应天和杭州,扬州,安庆,武昌等地陆续开出分公司,向大明银行贷款400万银圆购买卡车大力发展货运业务。顾氏货运公司成为拥有300辆卡车,50万员工的大明最大货运企业,顾运来成为从地主变身大企业家的典范,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上,成为大明众多地主和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正文 第123章  开化与封建(上)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9-17 8:38:30 本章字数:3192
第123章开化与封建(上)
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与哪儿?从物质上讲主要就是生产力的差别,从精神上讲就是人权的差别。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严明的法纪和社会道德,比起后世既有好的方面,也有腐朽的阴暗面。
1644年吴兴创立明教最初的目的只是借着明教的号召力,团结广大百姓共同TF腐朽的朱明王朝和异族的入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明教统治范围的扩大,吴兴又将明教定为国教,从此,明教影响着大明所有百姓的生活。
虽然吴兴很开明,没有进行宗教清洗,并没有对信仰佛教,信仰天主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进行宗教大屠杀,但是明教各县道观如雨后春笋般地一座座新建起来。吴兴带来的巨大变化,首先是生产力大大提高,随着社会商品的丰富,富裕来起的百姓对明教更是迷信。在个别地方往往就会发生宗教冲突,明教信徒有军队做依靠,冲突的最后结果就是宗教屠杀。
在福建莆田南少林所在地,一幕提前了一百年的火烧红莲寺已经上演。莆田百姓多数信佛,佛教在当地传播及广,但自从1647年福建回归后,明教开始在福建传播。这时的明教已经不单是明教,而是兼并了道教及中小教派重新组成的新明教,吴兴也不再处理日常教务,只是挂名的教主,大明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要做官,要参军都要入教。吴兴原来是想用明教代替后世的政党,但是却演变成了政教合一的西欧中世纪统治。
此时的西欧,天主教教会的统治已经大大地被各国的封建君主削弱,英国国会成立新教后,欧洲大陆上其余各地的天主教影响都受到削弱,以后将慢慢过度到资本主义,天主教将变成一种宗教而不是政治统治。但大明由于吴兴的穿越,变成了历史的倒退,物质上却是生产力大跨越,精神上却是倒回到了政教统治,不知是中国百姓的幸运还是不幸。
莆田一座明教道观新建后,观主为了来百姓来信教,又是在报纸上做广告,又是给信徒送鸡蛋,免教费,但始终加入的信徒不多。后来观主通过了解,知道是少林寺的智能方丈在后边使坏,宣扬信了佛就不能改信明教。一场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就这样发生了,观主召集了福建的光明军围困少林寺,要智能方丈认错,但方丈死不认错,还有部分和尚与军队士兵发生了肢体冲突,最后演变为大屠杀。在杀完了所有人后,观主建议军队团长不如放火烧光少林寺,一不作二不休,这样永绝后患,团长听从了观主的意见放火烧光了少林寺。
在一场宗教屠杀中,少林寺被杀三百多和尚,智能方丈也被当场击毙,周围信佛百姓也有一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受伤,这就是1647年底著名的火烧南少林事件。
吴兴在过了数月后的1648年春节才知道此事,吴兴听后很是气愤,怒斥了丘牙子常务,责备他没有处理好明教日常事务,对于那团长也进行了“惩罚”——停职半年,扣一年俸禄,打二十军棍,对于那名带头的莆田明教观主给予调离*的处分。这些不痛不痒的处分,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造成后来各地明教与其他宗教的冲突,屠杀。到1650年,大明各地基本看不到其他宗教的场所,后世那些庙宇都被拆的拆,烧的烧,只有明教观大量新建。新建资金来自明教信徒,信徒为了能得到神的祝福,花钱捐资大新土木,重塑明教各位神仙金身。
吴兴最后发现了这一不好趋势,颁布《宗教和睦法令》才缓解了宗教大屠杀,但为时以晚,除明教外的其他宗教都基本被铲除,至此,为期4年的除异教运动结束。在这次运动中,吴兴发现一种不好的处罚比没有处罚更让百姓受罪,由于他对火烧南少林事件不痛不痒的处罚,造成了以后大量的排除异教运动的发生,吴兴也后悔,但已经晚了,大明进入了单一宗教时期,在这次排除异教运动中,吴兴发现了类似后世文化*大*革命的引子,排除异教运动虽然是宗教运动,但更多的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排除异己,吴兴给予了制止。
吴兴现在最主要的是将大明宗教稳定下来,既然已经这样了,吴兴也不想改变,可能就是他的性格弱点给那些宗教投机分子钻了空子。但吴兴在开化大明人思想上也不是一无事处的。吴兴提出了“人人平等”思想,但没被广大百姓接受。此后,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臣民见了皇帝要下跪的礼节,改为鞠躬礼。吴兴倡导人权,提出反对“三纲”和朱程理学。
何谓“三纲”,即汉代倡导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吴兴指出,君主不对的地方百官和百姓都可以指出,父亲不对的地方,儿子不能盲从,可以站出了反对。特别指出了郑成功不从其父郑芝龙,主动投效大明(吴明)的事迹,郑成功后来为大明建功,收复台湾,征服南洋,被封为延平郡王。百姓对此都在传诵,“三纲”开始在百姓心中动摇。
宋代理学是从宋代新儒家学派中派生出来的一个支派。大体可分为两派,即以张载、程颢、程颐、朱熹诸人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者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朱程理学”。
宋代儒学的发展高峰,就是“理学”的出现,理学家周敦颐首先喊出了口号“文以载道”。
张载认为,一切存在都是由气构成,“气”是万物的本体,太虚(即天空)也是物质性的,它是“气”之散发而未聚德一种状态。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太虚与万物共同构成的。
程颢及其弟程颐共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程颢认为事物对立的普遍性,并且承认对立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原因。程颐认为“性即理也”,他认为“天下更无性外之物”。理和性是一切事物的基础,而性和理又实先于物质而存在,并且是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程颐是党派之争中的洛党领袖,也是“理学”开创者,师从唯心论哲学家周敦颐.加之所吸引的一些佛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而形成他所提倡的理学。这些学说,到了朱熹手里,更进一步被他光大发扬。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最大的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北宋理学家的学说。二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到朱熹就更加完整和具有系统了。对于物质和精神二者的关系,朱熹以为“理在先,气在后”,以为“虽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以为“理是本”,“理终为主”。而这些理的极致,即最高境界,则是“太极”。但他又说天下没有无气之理,说气不聚结则理亦无所附着。因而朱熹的学说常不免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朱熹一生著述讲学不辍,慢慢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以前我们常提及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朱熹把《论语》《孟子》及礼记中的两篇《大学》《中庸》合订一本,称之为四书。但却更让他名扬天下。慕名而来听学者日渐增多,信者日众,逐形成一学派。反对派以“组党结社”为名,称之为“伪学逆党”,请求皇帝处死。皇帝从宽处理,撤官灭学。但六年后又行开禁,理学依然传之甚广,受之甚众。更因为理学家把持了国家考试大权,知识份子更是被围圈而入。
理学压制性灵感情,“存天理灭人欲”这口号听起来就有点吓人。而且对待妇女的贞操问题上,非常严厉。范仲淹的母亲在范仲淹父亲死后即行再嫁,无人轻视,但在程颐后,则重视起了贞节问题。曾有人问他:“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程颐断然说道:“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伊川先生(即程颐)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理学的一大特质就是对于牺牲别人的生命财产幸福,无不十分慷慨激昂,鲁迅总结说是“吃人的礼教产生”。理学行使到实际生活当中,一大弊端就是道德标准之高与现实行为脱节。因为要求高,更导致国人的言行不符,既做不到高要求,却施之于别人身上以达自己私利。理学之害,可以说是从精神上毒化了国人,性情上催残了国人,更容易生成一个小人社会体系,不讲道德(因为道德太高谁也达到不了)只求私利,不为大义只唯小利,不求公正只维已存。
这时的大明有王夫之,顾炎武等一批反对朱程理学的士大夫,正好迎合了吴兴的意见,统治了中国千年的朱程理学开始动摇,但中国反而进入了一段思维大混乱时期。
    正文 第124章  开化与封建(下)
    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4-9-17 8:38:30 本章字数:3792
第124章开化与封建(下)
如果说吴兴是开化的人,那你就错了,吴兴也有封建的一面,在对待妇女问题上,吴兴提倡“三从四德”,迎合传统的封建男权思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