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春秋

第160章


中日两国外交关系未断,黄秋岳事件如果一公开, 
等于替日本制造找麻烦的口实,自属不智。 
    由于罪证确凿,军法审判的程序,很快地结束;父子双 
双伏法。熟悉黄秋岳的人,无不叹惜:"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他的诗、他的笔记,文彩义理,都是第一流的。 
    话虽如此,却没有一个人说政府不该判处黄秋岳死刑,唯 
一的例外是梁鸿志——他做过段祺瑞"执政"时期的秘书长; 
"九一八"以后,蒋委员长派吴鼎昌迎段南下,借住陈调元在 
上海的住宅;也就是后来的极斯非而路76号为公馆。政府每 
月致送生活费3万元;段祺瑞用来分享旧部;梁鸿志亦有一 
份,月得千元。段祺瑞一死,梁鸿志每月的津贴亦就失去了; 
因而怨及政府,借少年故交黄秋岳之死,做了一首诗寄托牢 
骚;这首五言诗:"青山我独往,白首君同归;乐天哀天涯, 
相提并论?大多莫人妙。有人指出,要从"甘露之变"中去 
参详,"甘露之变"是宰相王涯、我亦衔此悲。王涯位宰相, 
名盛祸亦随;秘书非达官,何事而诛夷?" 
    何以将黄秋岳与唐文宗的宰相王涯,相提并论?大多莫 
名片妙。有人指出,要从"甘露之变"中去参详,"甘露之 
变"是宰相王涯、李训谋诛宦官;诈言在金吾厅后面的石榴 
树上发现甘露。天降甘露是瑞征,史册记载:天下升起则甘 
露降。因此,当权的宦官仇士良,引领皇帝,亲临观赏。王 
涯、李训本埋伏了甲士在那里,打算尽杀宦官;不料事机不 
密;为仇士良所发觉,半途引驾回宫;说王涯、李训谋反大 
逆,急召禁兵入宫,王涯、李训皆被杀,并夷家族。梁鸿志 
的意思是,日本飞机在8月15轰炸南京,目标在蒋委员长, 
决非黄秋岳的本意;犹如王涯本无弑帝之意一样。至于"诛 
夷"的"夷"字,是指黄秋岳的儿子而言;梁鸿志可能不知 
道,黄秋岳的儿子的一条命,是送在他父亲手里。 
    但须磨知道,黄秋岳父子是由他送入鬼门关的,自不免 
内疚于心;所以这一次在中国纵贯南北的旅行,到处打听黄 
家还有什么人?最后是在北平找到了黄秋岳的弟弟。 
    他对胞兄胞侄的不名誉之死,痛心异常,因此也恨极了 
日本人;对于须磨的登门造访,拒而不纳。须磨无奈,托人 
以资助印行黄秋岳的遗作为名,致赠了一笔巨款;亦被原封 
不动地退了回来,须磨想了却耿耿于怀的这桩心愿,是彻底 
失败了。 
    但在公务方面,须磨倒颇有收获,找到了一些旧关系,为 
外务省建立了几条情报路线,其中之一就是缪斌。 
  
  
    当1945年2月初,日皇召见重臣,听取了近卫的率直陈 
奏,认为战事必败,愈早求和愈有利;否则陆军内部的左倾 
思想抬头,将形成可怕的威胁。近卫并且提出了一张"预备 
役"将官的名单,认为是收拾残局的理想人选。 
    这张名单的第一名是宇垣一成。当近卫第一次内阁,在 
1938年夏天,为了想结束在中国的战事而改组,接受多田骏 
与石原莞尔的意见,自台儿庄前线召回板垣征四郎,代替杉 
山元出任陆相时,宇垣一成亦代广田弘毅而为外相。宇垣的 
复起,是出于三井财阀"大番头",近卫内阁的藏相池田成彬 
所推荐。统制派之得与财政界的结合,即肇因于池田成彬对 
垣宇一成的看重;这一次池田推荐宇垣出任外相,是打算着 
用宇垣的军部关系与他在财经方面的影响力,由外交途径来 
解决中国的战事。如果能够成功,则近卫内阁之后,将是宇 
垣、池田的联合内阁。 
    因此,宇垣谋和的交涉对象是,中国的财政巨头孔祥熙; 
实际上是由池田来的关系,结果为军部所破坏,宇垣一气之 
下,也不跟池田商量,自己亲笔写了辞呈,还有一道弹劾近 
卫的条文,卷在一起,面递近卫;而且就在近卫面前,先将 
弹劾文读了一遍,问一句:"有无起事!"接着斩钉截铁地说: 
"从此刻起,我不再是你的外相了!" 
    这是公子哥儿出身的近卫,从未有过的难堪。但他公而 
忘私,不记这段嫌怨,推荐宇垣出来收拾残局,亦仍是想到 
了宇垣与池田的合作,能够打通孔祥熙的关系,对蒋委员长 
作出有力的影响。 
    皇道派的人物,近卫推荐了4个人,在"七七事变"初 
起,担任"支那驻屯军"司令官的香月,以及反对扩大在华 
战事,而力主防俄的真崎甚三郎、小畑敏四郎及石原莞尔。近 
卫又建议:如有必要,也就是一定需要现役将官;那么阿南 
惟几,山下奉文亦可起用。 
    这是日本陆军中声望最高的两大将。两人都有在华作战 
的经验;亦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立过战功,山下奉文自马来 
半岛北部登陆,南下直攻新加坡,于1942年2月初,依照预 
定作战计划,很精确地以4天时间占领新加坡。 
    但是,山下奉文是皇道派,他的声名太盛,正招统制派 
之忌;所以连同一向以陆军超然派出名的阿南惟几,都被调 
为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节制,在"满洲国"备边。虽非"飞 
鸟尽,良弓藏",但多少总是投闲置散。 
    及至1943年夏秋之间,日本的海军及航空兵力,已处于 
明显的劣势;大本营设定了守势的"绝对国防圈",中西太平 
洋新几内亚至澳洲北部的战备,有强化的必要,于是新组第 
二方面军,起用阿南惟几为司令;不久山下奉文亦被任命为 
十四方面军的司令,担当防守菲律宾的征途。 
    近卫认为阿南与山下所以能担负起收拾残局艰巨,是因 
为他们有足够的声望,可以让在中国的日军接受指挥。尤其 
是山下,他的那个"马来亚之虎"的外号,予人一个异常残 
暴的印象,其实,他比屠杀中国人的谷寿夫、酒井隆,甚至 
有"统制派别动队"之称的松井石根,好得太多。最特殊,也 
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所有的日本将领中,只有他相信中国 
是不易被征服的——这一种基于现实而来的了解,比梅津美 
治郎、东条英机、杉山元、冈村宁次等人,由于误解中国历 
史而来的荒谬想法,有天渊之别。 
    梅津一派所了解的中国历史,只看到一种出于多种逆流 
所汇集的不幸结果;中国曾数次为北方异族入侵,而不得不 
暂时割起;如辽、金、元、清皆是。"统制派"从这些中国历 
史中,自我领受了鼓励;他们所策动的华北五省独立,包括 
的地区,正是辽金的领域;也是五胡十六国及北魏的领域。同 
时,从北洋政府时代以来,他们认为中国多的是石敬塘之流 
的失意政客与军阀,只要让他们感受到有坚强的靠山,出现 
第二个"满洲国"是不成问题的一件事。 
  
  
    日皇昭和对于近卫的陈奏,当然很重视;但是军部的势 
力,积重难返;而西园寺公爵在辅弼昭和的年代,一直强调 
英国式的政体。所以昭和心以为是,却不能拿出断然的决心, 
作明快的处置。 
    昭和告诉近卫,军部并非不想求和,但要在打一个大胜 
仗以后,可以因为取得较好的谈判地位。近卫却为昭和指出: 
军部有此想法,由来已久;但在打了一个大胜仗以后,想法 
马上改变了。那时如果有人提议谋和,一定为同僚所讥斥。也 
许军部是觉悟了,但已经没有机会了;永不可能再有大胜一 
仗的机会。 
    因此,这一次破天荒地天皇个别召见重臣,垂询国事,根 
本没有发生任何作用。陆军中属于统制派中的死硬派,仍然 
接受东条的观点,认为胜败之数是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 
尤其是对本土决战,充满了信心,以一亿斗志昂扬的日本国 
民,足以消灭任何登陆的敌军。对于美国的宣传,一旦登陆, 
可以在4周以内击败日本说法,东条嗤之以鼻,他说:区区 
硫磺岛之战,即已花费了美军4年的时间。 
  
 
13全面求和 
"小道士"缪斌赴日与小矶国昭垮台。 
    日本的全面求和工作,当小矶内阁成立不久,即已开始, 
关键人物是早就参与内阁情报工作的绪方竹虎。 
    他是福冈县人,出身于早稻田大学;主修政治经济。毕 
业后加入《朝日新闻》工作;后来又留学欧美,学成回国仍 
回《朝日》,当到"专务总主笔"、副社长。由于他的家世、籍 
贯、经历,使得他在日本朝野的各方面具有广泛的关系。福 
冈在北九州,介乎长州、萨摩之间,与两派藩阀都拉得上关 
系;主和最力的杉山元大将,又正是他的福冈小同乡,话亦 
可以讲得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