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寇

第183章


要说这几位娘娘可真算得上彪悍了,都七八个月身孕了活动起来一点不吃力,经过了雨露滋润的女人,身手个比个的厉害。不过到底是快要做爹妈的人了,总归也得节制着来,意思意思就了,还好有五娘助战,要不还得.....你知道的。
早上起床之后,也没惊动多少人,带了一队侍卫就上了山,权当是晨跑活动一下筋骨,十多里山路,也不过小半个时辰,看来自己还盖得住,身手也没拉下。
校场中,上万战士不动如山,一丝咳嗽声都不带有的。这都是遴选出来的精锐士兵,包括了近卫营近千人马,还有从湖广战场上带过来表现出色的将士,红旗军立过功的水师官兵,更多的还是训练了近一年的山地勇士。
沉默,但是杀气凛然,金锐之气直冲霄汉。
有这样一支强军,周晓峰有理由相信,以这些从厮杀中成长起来的战士为骨干,很快就能扩充起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军队。
巴拉望岛上现在有精兵上万,辅兵三四万,而粤勇出去北上湘粤两省的两万余‘老兵’,新兵也有几万,加上湘军和湖南湖北俘虏的太平军战士,即便是淘汰掉一些体能和战力较差者,组建十万雄师已不是问题。就是那些所谓‘不达标’的战士,起战斗能力也要超过满清八旗和绿营兵。
‘楚’字大旗之下,已是旌旗十万,可惜的是,旗下军队中到目前为止也就装备了万余支火枪,米尼步枪只有三四成,其他都是老式火枪。现在大部分战士还得使用刀盾长枪这样的冷兵器,根本还称不上一支近代军队。
装备成了军力提升的短板,发展工业尤其是军工已经是迫在眉睫。以前是手下无人,分身乏术,一群海盗和山民虽然打打仗还行,要让他们搞科研,办工厂那是赶鸭子上架了。
现在好了,建立了政权,有了大义名分和正规的制度,大家分工各管一摊子,总算不至于要让那些划时代的装备躺在库房里发霉了,话说那可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来着。
“终于可以开始了!”
.....
“这是什么状况?”
爬了一个多时辰的山路,左宗棠早就腿都软了,他这湘上老农速度还比不上周博这六七十岁的老人,真是羞杀了人。
他又不比梁老夫子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儒,还能有人牵马伺候,等他踉踉跄跄进了山,看到肃杀的军阵,再看高台上身着金甲,一手持盾一手握刀的周晓峰,可是傻了眼了。
“不是要比武夺帅吧,这可不是咱的强项啊!”
不只是左宗棠心里有一种想要撞墙的冲动,看这情形,今儿个指定是要就武职作安排了,乱世出英雄,名头可是靠打出来的,手下没有一支得力的队伍,没准就要失了先手。
“殿下威武!”
“万岁!”
“.....”
随着文武百官渐次到齐,在将领们的带领下,一个个方阵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喊声。
不怪将士们如此狂热,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别说是在场的这些战兵,就是那些辅兵和民夫都解决了生计。随着周晓峰带领他们取得了几次大战的胜利,不仅是饷银和赏赐丰厚,不断提升的地位也让这些大多是下苦人出身的战士有了荣誉感。
跟着一个慷慨而勇敢的首领,当习惯成自然,原本是为了生存而追随就会变成崇拜与忠诚。
在绝大多数人为了温饱而挣扎时,周大少爷给的待遇算是极其优厚的。
吃谁的饭,听谁的话,这是非常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当一个人的付出换来远远超出期待的回报,那内心绝对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满足和感激。别看花的钱多了些,这军心士气可是有钱都难买到的,值!
“肃静!”
随着周晓峰将手中宝刀下压,军官们立刻发出了禁声的口令,台下顿时再度变得鸦雀无声。
“经合议,大楚各军将统一更名,为楚军!”
果然是要安排军职了,看来今日得来一出传说中登台拜将的戏码,只是不知道谁能成功上位了。台下还没有上名单的文武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等待着下文。
“大楚军制,兼采各朝之长,海陆分立.....自大元帅以下,设元帅、大将军、征(东南西北)将军、镇(东南西北)将军、安(东南西北)将军、平(东南西北)将军.....最低一级为少尉,共九品十八级。”
水师变海军不是一蹴而就改个名字就行,不过大家这会都没有理会这样的细节,个个伸头张望等着念名单呢。
“楚军新建,无以称元帅者,兹命四征将军为首,加大将军号,分领各军.....”
四位大将军啊,以后都是军中大佬了。国人讲资历,排座次,听到开始唱名,自觉有机会上榜的几位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左宗棠左季高,上台听封!”
    正文 第二百零九章 书生万户侯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4-16 8:46:31 本章字数:3623
“兹命左季高为征北大将军,统筹湖广全局,望尔用心任事,克忠职守。”
北伐将是光复第一重任,所以周晓峰把征北大将军排在了四征之首。
汉制,常设将军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征(东南西北)将军、镇(东南西北)将军、安(东南西北)将军、平(东南西北)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及右将军等。
同时,骠、车、卫及诸征、诸镇将军资格身深厚的人可进号为大将军。如骠骑大将军、卫大将军、征北大将军,镇西大将军。
位及大将军,就有了讨伐四方的权利,亦或是有了开疆拓土的名义。
周晓峰把这些将军简化,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及右将军取消了,而又增设了元帅与大元帅作为最高军衔。同三公虚悬一样,元帅这一称号也不过是激励诸将继续努力的目标。
至于这大元帅嘛,他这位楚王自然是当仁不让了,掌控军权,乃是维护王权最重要的手段。
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即考虑中军主帅人选)。
晋国名将先轸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立战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当时只是表示对“将帅之长”的称呼,还不是官职名称。
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
唐李渊入关后,设有左右元帅。唐代还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统帅。元帅常以皇子或亲王担任,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担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
宋靖康时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拒金兵;金侵宋时亦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多由亲王任职,权位极重,非定职。
元代外省和边疆常设有都元帅、元帅府或分元帅府及置达鲁花赤、元帅等,为地区军事长官。元末地主武装首领也多称元帅。
到了明代,在枢密院之下设诸翼元帅府,任命元帅、同知元帅等官职,统军征战。
不过元帅一词用以表示最高军衔则是始于16世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法兰西二世首次授予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拿破仑时代,法国先后有数十人人被授予这一军衔。
继法国之后,元帅军衔先后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有的国家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等级。元帅级别设置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设有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军兵种主帅和军兵种元帅各级。前苏联的“苏联海军元帅”和“苏联元帅”平级,“海军元帅”与“陆军大将”、“空军主帅”、“空军元帅”平级,军兵种主帅比军兵种元帅高半级。
有的国家还将元帅区分为不同种类。一般分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和空军元帅三种;前苏联还在陆军中又区分为炮兵元帅、装甲兵元帅、工程兵元帅、通信兵元帅等。
....这算得上是中西结合了。(未完待续)
“大....大将军?!”
台下的左宗棠已是激动莫名,因为紧张而浑身发抖,口干舌燥。书生而成大将军,从此大权在握,铁马冰河,挥斥方遒,那是何等的意气?
穿过历史的尘烟,他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淮阴侯韩信登台拜将的场景,又仿佛化身破匈奴的卫霍,灭突厥的卫公李靖,何其相似尔!
“请大将军登台受封!”
周围文武百官和将士们也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眼神,各种羡慕嫉妒与向往,这位王上最为信重的臣子,果然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地上位了。
大将军有专伐之权,在这个以光复中华、开疆拓土为主要任务的体系中,作为方面主将比起内阁大臣来权力要重得多了。
旌旗十万,精兵如云,猛将如雨,想想就能让人热血沸腾。想必日后北伐成功,亦不失公侯之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在这一刻,左宗棠想到了名曰‘知己’的玄妙感觉,台上的那个人,真的是号准了自己的脉,让他在某一瞬间甚至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蠢动。
儒家于中国之影响深远,安贫乐道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而腹中承载着这般文化底蕴的人们,必有一股“高士气”,本能地恪守自家操守,严谨地钻研自家学问,对政与权敬而远之。
然而,另一些知识分子,在天地换了面目之际,凭了热情与执着,手捧古卷,而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