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寇

第182章


潘仕成和周义成为左右丞相,名义上是潘仕成为政府首脑,其实潘仕成早就摆正了自个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行了,他要做的就是保证周晓峰的后勤,而不是和周义成这位副相争权。
至于以胡以晃为平章政事,张亮基为左丞,胡林翼为右丞,郭嵩焘为参知政事,实际上这个内阁能到任的也就三个人,把胡以晃推上位,那是要安太平军降将和降兵之心。
内阁以下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负责各项政务,其中吏部职权最重,为六部之首,梁廷柟梁老夫子德高望重,教书育人一辈子,所谓人老成精,识人多眼光也毒,察人品性才能很准的。而同为大儒的陈澧则勉为其难担任了首任礼部尚书,他原本是想要呆在家里继续著书立说的。
新设的都察院和大理寺则是与原来明代的那个大相径庭了,等级与内阁同级,而且是独立系统,都察院相当于最高检察院,大理寺则相当于最高法院,还是能和内阁分庭抗礼的那种。
虽然现在这种司法独立的观念还不为大家所接受,但是至少有了一颗种子,以后可以发芽生根,等到接受这种新观念的人越来越多,那种又是选手又是裁判的情况大概就会慢慢消失,最后不会再出现了,关键在于想做还是不想做,而不是神马国情啊特殊性这些乱七八糟的借口。
.....明朝的官制其实比起啥公务员制度可要清楚明白多了,满世界打听打听,中国老百姓有多大比例的人知道公务猿都有多少级别?
周晓峰以前以为那些公务员至少都有五六十级的,后来求助度娘,结果搜索一说是二十七级,又有一说是十五级,最终还是没搞明白.....那一套就不是屁民需要了解的啊。
九品正从十八级一出来,至少是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
“王上,神庙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周博和周达两人是老臣子了,这些天一直很少露面,不过今天他们被封为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倒是都到场受封了,退朝后也留了下来。
“周老,这去神庙要干什么,要祭神吗?”
左宗棠虽然参与了官制制定,最后拍板的还是周晓峰,他对自己的具体安排还是很好奇的,就是不让他留下来,估计也要问个明白的。
那个深藏山中的巫族神庙,前些天大家都是过去浏览过一番的,那是祭祀战神蚩尤的处所,算得上是这座岛上最古老的建筑了。
“明天文武百官都要上山,到时候你不就知道啦?”
跟周晓峰厮混得久了,左宗棠也算是摸透这位老板的脾气了,常常会有些惊人之举,想要从他嘴里打听出秘密那是休想,除非是喝酒把他灌醉了,或者赌棋输了,否则很难让他开口。至于比试身手这种事.....那是粗人干的事。
今天也算是被周晓峰吊足了口味,老左的耐心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文武分流,各司其责,他别说是自己会安排什么官职了,就是武官制度具体如何都不清楚。
“大不了,今天陪你下五局....不,三局?!”
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实在不多,就是身体好,也不能整天造人玩不是?周晓峰平时有空时候下棋的兴趣颇大,水平却是不高。要陪着一个臭棋篓子下棋,对于左宗棠这样的高手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
话说,还真没有几个人陪周晓峰下棋了,不是没人会下棋,而是棋术出色心态又好的没有几个,潘仕成下得就不错,可他那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样子还老是让棋,可就没多大意思了。
高处不胜寒呐!
    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 登台拜将 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3-4-15 8:45:35 本章字数:4180
“将!”
“将!”
“将!”
二人摆开车马,左宗棠分毫不让,干脆利落地把周晓峰的棋子吃了个七零八落,三局棋不过是多半个小时功夫。要说到棋艺,两人的距离相差八条街那么远。
论起真实水平,周晓峰所依仗的‘高瞻远瞩’也好,‘超凡才华’也罢,都现出了原形,所谓‘盖世武功’更是用不上了。
他的棋艺,大概也就只能在街头棋摊旁边观战的水准,上不得台面。不过几年海上讨生活,顶多也就是和兄弟们喝酒打牌扎金花,在扑克牌还没有普及的时代,也就下棋还能玩玩了,总不能两个老爷们下跳棋吧。至于围棋,对他来说难度太高了。
这个时代,娱乐项目实在是太单调。
“好了,今天就玩到这里了,慢走不送。”
受虐的感觉真好,能和大神级别的人物过过手瘾,痛痛快快输几把不丢人,人家至少也是智商一百七八的才子,自个算什么,不过是运气罢了。
周大少心态摆的很好,下棋至少比枯坐半天接受顶礼膜拜要爽,把棋子一推,自个唱着小曲回了后院,刚刚册封了一后五妃,可不要宫斗才好。
“无赖!”
好歹人家也是登基称王有身份的人了,左宗棠骂是不好再开骂,却不免要大翻白眼心里嘀咕。堂堂湖南第一才子,居然被吃得死死的,情知自己‘圣眷’不减,上位只是早晚,要不人家用得着特意让自己露脸嘛。
不过老左是个急性子,与他的高智商想必,情商未免就一般般了,厚黑不如曾国藩,圆滑不如李鸿章,文韬武略是比胡林翼还要胜上几分,却很有几分恃才傲物,容易喜怒形于色,喜欢直来直去。
功名利禄面前,鲜有人能保持淡定,左宗棠倒也不是贪权贪财的人,他所追求的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干一番大事业。至于功成名就之后,从赤松子游亦无不可。
有些人就是为理想而生的,左宗棠不会关心周晓峰会给他开多高的薪水,有没有香车宝马和美人,纯粹只是想要知道自己将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就是自己在这位年轻的老板兼朋友心目中的位置。毕竟,谁都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才华出众的人更是如此。
将会得不到答案,左宗棠只好悻悻而去,估计这晚上是睡不好觉了。
.....
“嗵嗵嗵!-”
天色微明,隆隆登朝鼓声便从王宫的半山腰响彻茫茫的巴拉望山林海,就是在十数里路外的泰泰湾出海口都能清晰可闻,隆隆鼓声更是把往日叫南社,现在更名为南都的居民们从睡梦中唤醒。
历代百官上朝,大多以鼓声为号。唐代李贺在《官街鼓》诗中就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唐书》记载:“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官鼓”从“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早上五点左右。古代君王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要更衣洗漱还要吃早点赶路,更要早起。
天不亮就上班,和后世的朝九晚五比起来实在不够人性化,周晓峰干脆折中了一下,八点左右签到刚刚好。开国之君嘛,改动一下工作作息表的权力还是有的。
一国开创,登基大典不会只是一天时间草草而就。第一天祭天告地敬祖先继承法统,其后册封百官,只是构建了大楚政权的框架而已,后续的事项自有一套礼仪和章程。
昨日里批量封官,大家弹冠相庆还没来得及摆酒相贺,得官的文臣大概免不了回自己的处所好好欢喜一番了,不过大典还没有完成,倒是不好太过尽兴了。大楚方兴未艾,一切都才开始,以后有的是时间摆庆功酒。
听到早朝传号,一众文武们卯时起身,辰时出门,到了辰时中,几百名文官武将就聚集在了奉天门外等候。
“老哥,今天是个什么章程?”
官员们交头接耳,互相打听着,这登基大典的操作细节没有对外公布,搞得神神秘秘的,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话说,参与到楚政权构建的大儒和耆老们也是谁也没有制定朝仪的经验,整套大典流程部分参照了汉唐到明清历朝历代的典籍,也部分参照了周晓峰的后世经验,当初那部《开国大典》可是明星云集,场面很壮观的。
现在不过是草创阶段,现场显得有点乱,大家都是和相熟的聚成一团,小声议论,等待宫门开启。
“王上有命,谕令众官前往蚩尤神庙。”
宫门没有开,晚到的周博却是在百官到齐后宣读了诏书。蚩尤神庙就是巫族那座祖庙,供奉着巫族祖先战神蚩尤和历代祖先金斗遗物。
这大清早的去爬山,到底弄的哪一出啊?
.....
“呜呜呜!-”
号角交鸣,雄壮的军号带着一种沧桑与激昂,在山谷间回荡。
原来的巴塔达哈部落聚集地所在的山谷如今已经整修一新,山中盆地平整出一片方圆数百亩的大校场,在拆除了部分木屋之后,原来居于部落中心的神庙现在却是连接着校场北侧。
在神庙前数十步,新垒砌了一座高台,台上除了几面军旗与太阳纹样红底金龙王旗之外,现在还悬挂了一名楚字大旗。旗杆下,周晓峰凭栏而立,等待着文武百官到来。
他今天其实也没起多早,昨日几位王妃受封之后可谓皆大欢喜,除了安儿这位大妇早在意料之中封后,其余几女还是平等身份,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周晓峰压根就没有什么嫡庶观念,王后王妃也不会区别对待,能够让他安享齐人之福早就让他乐翻天了,后院葡萄架不倒,能让他少操许多闲心。
他还是低估了皇权对这个时代人的影响,虽然安儿几女还是他的老婆,有了王族身份后个个都有些喜出望外,羞答答同意了他一龙五凤的无耻要求,很是过了一把昏君的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