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忽悠

第一0四章 攻下魏国想安陵


就在荆轲刺秦王事发的同年,魏景湣王死了,太子假即位。他登上大梁城楼,回望中原大地,处处烽焰炙天,大河南北已尽为强秦势力所笼罩。在这种形势下,魏王假想来想去,觉得唯一能走的似乎只有一条路:固守。于是尽发国中精壮,加固大梁城墙,内外俱疏浚环沟,城头高筑雉堞,简选精良,并配以强弩硬弓,日夜巡守。以为这样一直躲在蜗牛壳里,外面再大的惊天骇浪也奈何他不得,关起门来照样过他美美的王者生活。岂料有位英雄年少的小将军一扬手中的长戟,就把这位末代国王好不容易修筑起来的蜗牛壳击得粉碎了!
    这位小将军就是王贲。
    王贲是大将军王翦之子,此时尚未及冠,智勇却已不让老父。
    公元前225年,王贲奉命攻魏。他看到大梁城坚河深,确实可称固若金汤,就暂不发起强攻,而是先对周围地形作了仔细踏勘。其时恰逢连日大雨,浊水横流,便发现了这座坚固城池的一个大弱点:地势特别低下。而近在城西的黄河堤防高筑,一触即溃;从荥阳发源而来的汴河,又恰好也在城西经过。于是便决定采用水攻,组织士卒开渠引灌。王贲冒雨催督,不到一月,两条沟渠便告竣工。随即破堤引灌,汹涌的洪流怒潮般扑向西城。如此连灌三日,城墙已有多处毁颓。王贲更下令两河同决,万条水龙破墙而入,咆哮过处,周围已成泽国,满城慌作一团。王贲立刻趁势发起进攻,魏王假和他的臣子们就这样一起做了俘虏。其实,早在四五十年前,信陵君魏无忌就向魏安釐王也就是魏王假的祖父,提出过特别要谨防秦国用水攻的警告。他说秦军如果“决荥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可惜用尽心计想要固守的魏王假,偏偏就忘了这一点!
    魏国已被灭亡了一些日子,秦王嬴政忽然想到魏国之中还有一片地名叫安陵(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小封地,方圆不过五十里,还让魏襄王的弟弟安陵君守在那里。魏襄王与魏王假中间隔着三代,如果安陵君还活着,此时该早已是耄耋之年。以秦国之强大,如果要取安陵,何需用武力,只要轻轻吹口气即可。但这回秦王却郑重其事地派出使节,说是愿以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五十里这么个小封邑。偏是安陵老人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以十换一,这是您大王的大恩典;但安陵之地虽小却是受先王所赐,所以我情愿这么终生守着,不敢交换。秦王觉得老人有点不识抬举,再次发使致意。于是安陵君便派出他的同样已是年高老迈的使节叫唐且的,策杖躬身,一步一颠来到了秦王宫。
    两人的对话十分精彩——
    秦王说:寡人灭韩、亡赵、平燕、屠魏,不知长者听说过没有?
    唐且说:已经听说,而且刚才又听说了一遍。
    秦王说:安陵比之韩、赵、燕、魏如何?
    唐且说:不好比。若勉强作比,则犹如抔土之于泰山。
    秦王说:既然如此,寡人视安陵君为长者,以十倍之地欲求换,安陵君因何竟敢如此轻慢寡人?
    唐且说:敝邑寡君岂敢轻慢大王。只是安陵乃先王所赐之地,寡君更不敢因屈于大王之威而有负于先王在天之灵。
    秦王怫然而怒,说道:长者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
    唐且说:臣未有所闻。
    秦王说:天子一怒,就会造成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且说:臣已谨闻天子之怒。臣也有一问:请问大王有否听说过一介平民发怒的情景吗?
    秦王说:平民发怒,还不就是脱帽光脚,呼天抢地罢了,还能怎么样呢?
    唐且说:那是庸夫发怒,不是壮士发怒。壮士的发怒,就该像专诸、聂政、要离那样。他们分别受命刺杀王僚、侠累、庆忌时,彗星奔袭月宫,苍鹰搏击长空,天地山川都为之动容。这三位勇士都是布衣平民,他们尚未行动,那冲天怒气就直干上苍。如今臣就该是第四位了。大王如果一定要看到臣发怒的情景,那么眼前就可看到:伏尸只有两具,流血不过五步,但天下人将为此缟素!
    唐且这么说时,已挺剑而起,双目圆睁,须发尽张。
    秦王不由大惊,长揖而谢说:“请长者息怒就座。寡人已经明白了,韩、魏相继灭亡,而安陵所以能凭借五十里之地存留至今,就因为有长者这样的贤士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