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黄金时代

第10章


3.多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反面教材”是你的反向动力
    上一节我们谈的是“重视人们美好的一面而生活”,这个意思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味道。
    前面也提过“寻找榜样,并向他学习”,如果将范围扩大,即使身旁最平凡无奇的人,也有美好的一面值得学习。就算是讨厌的家伙,如果仔佃一看,倒也有可取之处,如此一来,就没有值得憎恶的人了。
    当你眼中以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为乐,就很容易生活下去了。
    然而世上难免会有恶劣难缠的家伙,也有平常一副无所谓,但到“紧要关头却不肯通融”的人。
    这个时候,也要看他的优点,而非缺点吗?
    答案是:不。我认为此时的你应该活用他?将他视为你的反面教材。
    换言之,你可以用“我绝对不要成为像他这样的人”、“那一点绝对不学他”的誓言来激励自己。
    有趣的是世间有许多没什么能力的父母,总能教养出优秀的子女,而优秀的父母往往养育出没什么出息的子女,因此不要以为自己的身份高贵,下一代就一定优秀,也不要因为自己身份卑微就认定下一代一定失败,俗语不是说“歹竹出好笋”吗?
    但在遗传与环境方面,身为优秀人士的子女确实比较有利。
    难道说,身为父母亲能力不佳的子女就没救了吗?没错,这的确是个障碍。然而前面我们曾经说过,问题是在于你本身介不介意这种障碍。其实就整体社会而言,身处过于优越的环境,反倒有教养出懦弱孩子的危险。因为太过宠爱的孩子,反而好像“温室中的花朵”一般禁不起外界的风吹雨打。所以,即使你生长在严苛的环境下,也不必感叹自己的身世。因为从小就必须独立自主,长大后反而因此容易成功。这不是原则论,也不是安慰的话,事实就是如此,不信你可以看看你周围人们的情形。
    关于那些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职场上的主管或同事也一样,不必感叹或操心“没有好主管、好同事可以照应自己”。事实上当我自己发现没有主管、同事罩我的时候,我曾很认真地担心:“在这么恶劣环境下,我会不会受到旁人的不良影响?”然后心情恶劣地度过每一天,常常感叹自己的背景不如人;换句话说,当时是保持着“杞人忧天的心态。”
今日的辛苦将是明日的收获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有多肤浅。没错,有好主管、好前辈、好同事的照应,让自己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地度过,当然很棒;但是世界上有这么理想的环境吗?恐怕少之又少吧!即使真的有,那些生活在理想的环境的好命人,总有一天会遇到讨厌的家伙、无能的主管、差劲的下属,到那个时候的打击反而更大。
    对我这个年轻时没有好环境庇荫的人来说,当时的经验给予我相当大的帮助。如果我成长在理想人际关系中,可能会变成一个无法理解人际关系,因而后来为此而痛苦的人吧!这样的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吗?应该不能。因为不知人心苦痛的人,根本无法指导。
    人世间龙蛇混杂,这个社会是由有能、无能;亲切、恶毒;正直、狡猾;善良、坏心等各种不同的人所组成。就算你在周围创造了一个理想地,也难保不会有异己分子的加入。而内外的差距愈大,愈容易受到“外力”的攻击。
    这个意思是说一开始就与“恶”和“污”共舞,适当优游于世间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吗?不,你必须记住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并且以此为生存目标:和而不同。
    此语出自论语的古训,内容却丝毫不迂腐。
    虽然说以和为贵,但却不是指“对身旁不值得交往的人,做出适当的妥协。”那么,如果凡事坚持原则,硬撑到底呢?恐怕你会惹来很多麻烦,甚至因此而受伤。
    所以你应该做到“心中有一把尺,确实遵守基本的原则与理想;同时努力与旁人和睦相处,但是并非要你放弃原则。如果在无关紧要的时候,不妨放下自我,以求通力合作,但一遇到关键时刻,则务必坚守原则。
    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做起来非常困难。重要的是,“当你沮丧气妥的时候,也是要忘记初衷。”当然这点做起来比较难,但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做到。
    日后你会发现在一开始就放弃自己思想,与旁人同流合污的人,将远远不及努力的你。
    无论如何,无法令你尊敬的主管、前辈和厂商客户等,都是你可以活用的“反面教材”。然而之前你必须想清楚两点:
    这是他们的全部吗?
    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样?
    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总之,时时刻刻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努力学习,随着时间的过去,你终会成为一个能透视他人行为及真面目的社会人。
4.富有同情心
可怜的人比比皆是
    无法令你尊敬的人、讨厌的家伙是你的反面教材,但是在此之前,倘若你肯认真想一想:“这是他的全部吗?”、“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这个切入的角度与前面的“向偶像学习”恰恰相反。记不记得当你寻找范例,并且向他学习的时候,要先确信“这是不是他的全部?”以辨别这是假象或真相。因此同理可证,说不定你选中的反面教材,那个讨厌的家伙给人的印象,其实只是个假象?
    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过自己的经验谈,就是一个让大家非常畏惧的人,在经过深交之后,发现他其实是个认真、忠诚的优秀分子;反而在背后批评他的那些人,做事总敷衍、不认真。
    相对地,真理愈辩愈明,那些令人讨厌、敬而远之的人,也可能有值得同情的一面。
    例如:你的厂商或客户爱摆架子、挑剔成性。结果拜访过他家之后,才发现他对太太总是低声下气,而在公司,他对上司鞠躬哈腰,为下属与晚辈费心劳神,所以满肚子窝囊气只好全数发泄在来往厂商客户上,也许掀开他的底细,他还会恼羞成怒。其实看到为里,你不也觉得他们都是可怜人?
    除了爱摆架子型的人之外———一般惹人讨厌的人,大多是可怜人。
    贪婪的家伙,通常都有为钱吃苦的悲惨过去;喜欢欺负别人的家伙,大多因为精神脆弱,而有段不堪回首的伤心事,其实这样的人更可怜。
    诚如最初就强调的,“维持并增进身心的健康”对社会人很重要。
    身心健康绝非人生的目的。不过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灵健康”,确实是一切的基础。
    所以除了要治疗心理疾病,也要注意别受到不良影响。麻烦的是,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不同。而旁观者很难弄清。
切莫轻视心理疾病
    首先,如果发现身旁有人在患心理疾病,应该如何帮忙治愈呢?这可难倒了外行人,因为一般人无法判定心理疾病,倘若觉得旁人“怪异”,此时病情恐怕已经很严重。
    “视线不定而恐惧不安”、“目光闪烁不定且异样”或“两眼无神”,应该都是可疑现象,有必要寻求专业医师诊治。然而现代医学还有许多领域尚未获得解决方法,除了缓和症状,予以辅助之外,大多无计可施。至于脑部障碍,虽然可以经由外科手术治愈,不过无法期待完全复原。一般来说,非常多的精神障碍处于“旁人认为他异常,本人却极度认真的状况下”,诸如:“被害妄想症”或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幻觉)、听见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幻听)”、“出口伤人”等症状,都是典型的病例。
    相反的情况是,旁人看不出他有任何异常,他却深信自己“很怪”及“有病”,这大多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官能症。外行人多半将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心身症混为一谈,但是专家多会加以细分:本人极度认真是精神障碍;自己胡思乱想的是精神分裂症;因为坚信而导致身体异常的现象则为心身症。
    无论如何,一般人怎样区分这些疾病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如何维持健康的精神。更要紧的是,拥有比旁人健全的精神是人生的大课题。
    如果你发现身旁有人“怪怪的”,最好保持适当距离,并且请教值得信赖的前辈或专家。
    在此之前,我们想告诉各位一件事,所谓的心理疾病,虽然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的人身上,但是现今的经济社会使得情况改变了,因为都市化的缘故,每个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许多人都得了犹豫症等精神疾病,这几乎成了现代生活的文明病了,因此请各位务必留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5.要有独立操作的能力
舍弃依赖心的前提是什么?
    当你熟知精神方面的心理疾病后,有人会觉得好可怕!但如果因此对人产生不信赖与不安全感,那可能会让自己的精神压力太大,而逼出毛病来;但其实不必太过神经质,增强你自己的精神状况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你必须养成———精神独立。
    所谓的精神独立,是指抛开强烈地依赖公司、受到主管歧视便深感绝望的依赖感。
    任何人初为社会新人的时候,确实不得不依赖公司,因为自己的生活费必须靠自已的双手来赚取。但是习惯职场环境之后,并且已经具备相关的实际经验,自然就会产生可以独当一面的自信。因此你必须看清”自己的实力到达什么程度,其中有多少比例是由于公司信誉的缘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