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

第81章


为接近日立公司的林健治,就请贝利帮忙,贝利同意充当两面间谍。卡拉罕确认日立公司得到了那些资料后,就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并请联邦调查局参与行动。
  1981年11月,林健治从东京飞往拉斯维加斯。在那里,贝利把扮成退休律师的卡拉罕介绍给林健治,几小时后,卡拉罕又把化名叫哈里逊的联邦调查员介绍给林健治,并说哈里逊是IBM公司的高级职员,能够搞到公司机密资科。林健治信以为真。就在约会后的次月,林健治就写信给贝利说:如果没有适合我们的情报,我们将不再支付阁下的差旅费。为了把“游戏”继续下去,IBM公司不得不忍痛提供情报。这样,从1981年11月到1982年6月,IBM公司把花了几亿美元才研制成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取得专利权的情报提供给日立公司。日立公司则提供了60万美元的间谍佣金。而这些机密情报,对日立公司来说,全是过一些时间就失去价值的东西。
  因为再过两三个月,日本公司就可以用合法手段得到。
  为了引出日立公司这一阴谋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卡拉罕和化名哈里逊的联邦调查员谎称IBM公司有两名干部即将退休,IBM公司的什么绝密文件、什么硬件软件,这两人都能搞到,但条件是要得到相当两三年薪水的收入,并要现金交易,同时还放风说:“如果日立方面没有与他们相当地位的人物见面的话,恐怕他们不会答应这种交易,必须由日立领导人向他们保证能严守机密才行。”
  日立公司果然上了当。林健治立即煞费苦心地安排日立小田原电脑厂厂长中泽喜三郎博士,在旧金山饭店同卡拉罕和“哈里逊”接头。卡拉罕想了解一下参与这一阴谋的其他人,就请中泽喜三郎画了一张日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图,并装出一副担心窃来的资料会不会泄露给IBM公司的样子。中泽喜三郎保证说,盗来的资料全部由他们保管,并由他亲自抄写,不使用影印机,不会泄露给任何一个人。
  在人赃俱获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于1982年6月22日一举逮捕了林健治、中泽喜三郎等11人。1983年2月,美国在旧金山开庭,法官判处林健治罚款1万美元,判处日立软件工程师大面罚款4000美元,另判日立公司罚款1万美元。这些罚款虽微不足道,但却证明了日立公司窃密的罪行。至此,这场商业秘密争夺战也宣告结束。
伸向硅谷
  姜京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操着各异的方言。他们衣着简便,辛勤地,卓有成效地工作在旧金山湾南端那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山谷里。这里产生的计算机奇迹给他们的新家园带来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名字――硅谷。它是世界电子时代的象征。
  这里开发生产的产品改变着世界。这里的杰出人物成为他们自己时代的传奇人物:西摩・克雷来到了硅谷在这里成了亿万富翁,他的克雷计算机成为美国国防和情报界的主力大型机。史蒂文・乔布斯和他的朋友们在家中的车库里给他们新型的民用计算机一个传遍世界的名称――苹果牌计算机。苹果牌计算机生产者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在硅谷,美国梦变成了现实。那些头发蓬松、没有资产而头脑中装满二进制和信息组的年轻人后来居上。他们搬进了跨国公司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公司的成立和倒闭、成长和衰败、暴发与兼并不断地发生在硅谷里。一夜之间获得高额利润的可能性,深深地吸引着各地的投资者。金融界也为之活跃起来。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风险投资成为一个频率很高的用语。
  lpo3年2月的一个大雾天,一个富有的香港商人带着大笔资金来到了旧金山。
  金融家阿莫斯・道很能适应这里变幻莫测的金融局面。他是一个在远东股票交易中美名远扬的富豪。他此行的目的是购买美国银行,大约20家银行。
  克里姆林宫领导层深知发~在硅谷的这一场电子革命的潜力。这不仅是消费品、工业控制技术的一个源泉而且是五角大楼的技术源泉,越战中缴获的美军武器使得他们非常羡慕美国的电子技术。他们将目光盯住硅谷。
  “T‘指导局是在安德罗波夫领导下于1970年成立的。其主要任务就是技术谍报。”T“指导局的专家们为探测到目标的弱点而进行全面的情报工作。对某家公司在财政上施加压力,使某人负债累累这就可以使该公司更愿意进行高技术的所谓”
  海外贸易“,使个人更容易接受贿赂。
  硅谷的银行是一个理想的信息源。在成百上千的工程师和商人的帐户中可以发现欠债、付款及收入方面的疑点。这就可以成为选择收买的根据。
  美国的银行法规属世界上最严格之列。法规严格控制在美国买卖银行的外国公司,而对于个人行为却控制相对较松。绕道而行是一种婉转的办法。于是阿莫斯・道成为莫斯科理想的人选。
  阿莫斯・道依靠土地投资起家。从新加坡的地产、种植园到股票生意,他的莫斯伯特控股投资公司不断扩大。十年的时间,他从一个邮电局职员变成了一个控制6个国家、200多家公司的大老板,总资产超过1亿美元。这时他已经将总部搬到了香港,他像是一个成功的金融家。但实际上破产的魔掌正在敲打着他的大门。他的资金周转不灵、帐目混乱,很难找到愿意为其帐目签字的审计员。
  “阿莫斯・道行动”是莫斯科人民银行(MNB)在新加坡的支行组织的。MNB是莫斯科一家没有公开的有政治色彩的银行。从1919年成立起,它在伦敦的总部就树立起守信誉、稳健的金融机构形象。但是新加坡的支行却采取了特别的方针。支行大规模放款,有时甚至高进低出,在新加坡金融市场上很活跃。
  阿莫斯・道接受了支行的贷款。于是他便感到一只铁掌缓缓卡在了他的喉咙上,他被要求到美国去购买一些银行。他还不起贷款,这位靠自我奋斗成功的亿万富翁变成了莫斯科的一个小听差。他第一次从美国返回新加坡汇报时发现他自已只是在为支行验证一些情报。莫斯科人民银行了解旧金山银行界的全部细节情况。
  尽管阿莫斯・道透露过他要在美国这一战略工业地带购买20家银行,但没有任何人对此注意。他是以个人身份购买。
  第一个猎物是半岛国家银行。这是一个储蓄兑换支票银行。成交价为300万美元,大约为市场价的两倍。在以后的6个月内他又买下了太和国家银行和弗雷斯诺第一国家银行。这两笔总交易额为790万美元。是市场价格的3倍。
  资金的来源始终是非常机密的。几百万的资金是通过复杂的国际帐户网络调拨。
  MNB新加坡支行的另一个贷款受益人在巴拿马银行里收到支行的信用汇票。这张汇票转到了田纳西州府纳什维尔商会银行,然后再转到道的手里。
  尽管这种复杂的资金流动难以跟踪,中央情报局在新加坡的秘密特工人员还是成功的监视了道和新加坡支行的行动。有关情报便源源不断的流向了美国总部。据中央情报局顾问讲:“这一秘密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整个硅谷的金融机构情况,硅谷是一块高防务、高技术领地。他们企图打入部门内部,了解私人财政情况并由此分析出谁是最容易攻克的,对其施加哪种压力。
  在兰吉利的总部,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们就应采取什么对策进行了讨论。他们决定给莫斯科曝光。于是他们把情况透露给一位有影响力的香港记者雷蒙特。雷蒙特在金融新闻《目标》上揭露了全部阴谋的细节。揭露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不只在新加坡、在香港、在加利福尼亚而且在全世界的金融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75年10月12日上午门点,阿莫斯・道暴怒地闯进莫斯科人民银行办公室大门,他的圆胖脸涨得通红,他用颤抖的手举着一份从半岛国家银行发来的电报,上面是询问《目标》中披露的令人窘迫的问题。美国银行界处于一片骚乱之中,而道希望能找到办法与安慰,然而事与愿违,他找不到联系人。他只能不停地拨电话,直到下午四点半钟,此时他简直无法相信从电话中听到的一切:“事情已经公开化了,我们恐怕无法对你的半岛银行贷款了。你将不得不自己支付270万美元了”。
  又过了几天,阿莫斯・道收到一纸公文:莫斯科人民银行将收回在道企业中的全部贷款。由于事情的恶劣性质,澳大利亚政府和香港也开始了调查工作。道明白自己的一切都结束了,于是便终日与酒为伴。对他来讲,唯一的出路就是远走高飞。
  他首先藏身于曼谷,随后又在泰国、菲律宾和台湾之间徘徊。偶尔他也冒险去欧洲旅行。尽管他已经储备了足够的钱财以防不测,但他无法快乐。他了解太多情况了,很担心克格勃间谍会跟踪自己。他遭到过洗劫,受到陌生人的恫吓,也被流氓阿飞殴打险些丧命。他相信这些人都是受雇于克格勃。
  经过两年半的隐身生活之后,阿莫斯・道决定东山再起。他盘算过自己要去的最安全之地就是美国。1978年8月他飞达旧金山,并向联邦调查局投案自首。然而联邦法院驳回了他犯有贪污罪的指控。一连串的民事诉讼接踵而来:美国银行控告莫斯伯特控股有限公司,莫斯伯特公司控告道,而道又依次控告莫斯科人民银行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