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

第82章


  无休止的诉讼在世界各地的法庭中持续数年,同时耗费着大量的金钱。
  正在道的律师为他忙碌时,香港提出了引渡要求,接着就被批准了。1982年12月11日,在香港,道被宣判有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但是找遍各地,也没有发现阿莫斯・道的踪迹。这一次,他或许要永远消失了。
耐克曼商店的不速之客
  王艳摘编
  两个身穿白色工作服、行动敏捷的年轻德国人,悄悄地穿行在法兰克福耐克曼百货商店的走廊中。那天是1974年12月22日,星期日,圣诞节的各式装饰物悬挂在他们经过房间的展品柜上。
  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麻烦。他们告诉门卫,他们是为处理一项紧急维修工作而来的IBM公司的维修人员。然而商店的设备并不需要修理,也没人叫他们来这里。
  这两位入侵者一踏进商业大楼装有空调设备的计算机室大门,便从他们的公文皮箱中掏出微型摄影机,有秩序地将他们在那里找到的一本2000页的IBM手册―一进行了拍照。
  这两个人全神贯注地工作着,竟没有注意到隔壁房间埋伏着另外一些星期天的来访者――威斯巴登州警察局的侦探们,根据一名公司雇员的揭发,此时正“恭候”
  着。执法人员让两个年轻人继续工作了近两小时,然后拔出枪冲进了屋。
  警察局里,窃贼们很快就招供了。这两个人解释说,他俩仅仅是一个大型组织中的下级成员。令警探们吃惊的是,耐克曼商店的入侵事件,仅仅是一复杂迷乱的国际性阴谋中的一小部分。两个年轻人交待了一份上百万美元的交易目录及人员名单。
  在卡里什合区总检察官的办公室,威斯巴登州联邦警察署总部以及科隆市的西德反间谍机构的电话铃响了起来。上百名执法机构官员奉命放弃圣诞节假期,投入到一场调查之中。搜查证已经颁发,紧急组成的警探队伍在西德城市法兰克福、索林根、斯图加特、杜赛尔多夫和克雷菲尔德呈扇形散开,进行包围。警察们从这一区域内的私人住宅和设有招牌的商业办事处中,搜到了大量颇具说服力的证据,其中有东欧集团需求物品的目录表,已冲晒的胶片,一架苏制照相机和近10万美元的现钞。
  截止到1月13日,西德官方共逮捕了12名嫌疑犯――他们全部是西德电子专家,年龄在30到35岁之间。一名嫌疑犯在被捕时,长裤兜中装有用橡皮筋捆成捆的3万美元纸币。另一嫌疑犯在银行保险柜中整齐地存放有同样数目的现钞。
  两天以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西德总检察官西格弗里德・布伯克将警察这次突袭行动的结果公之于众。
  布伯克指责这群人替苏联集团“操纵了一个高水平间谍网”,该间谍网搜集西方禁运设施中的操作系统、程序编制磁盘、缩微胶片和维修手册。他们的主顾是莫斯科和东柏林的两家公司。据了解,他们的买卖额高达数百万美元。布伯克把这次调查称之为“一起极其重要的工业间谍案”,并表示,指控这些人犯有间谍罪和严重叛国罪的起诉书,正在拟定之中。
  然而计算机专家们大惑不解,为什么有人会为一本普普通通的维修手册不遗余力地大干一场呢?耐克曼商店的计算机IBM36o型和IBM370型属标准化工业用模式,广泛流通于公开市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从设在斯图加特的IBM分公司购买到有关手册。为什么会有人拿出巨额美元贿赂一名公司雇员,而目的仅是为了获得接近那些资料的一个机会。连百货商店的计算机专家也十分肯定地称此事“真是荒唐透顶”。
  其实这件事并不简单,它意味着另一层含义。
  答案就在IBM系统370型计算机系列的电子内部结构深处,隐藏在“蓝色巨人”
  公司开发的加密软件防护程序的二进制数位和字节之间。该公司纽约总部的销售决策家们,正在努力保护IBM计算机系列在长期维修合同方面的专利权。为此采取的做法就是避免从事维修工作这类局外人有机会接近具体的程序。而IBM370型计算机不同于早先的模式,设计师们在其上安装了一个新型软件系统,只有这种特殊计算机的知情者们才被允许接触这一系统。这一软件程序的关键部分在每台机器中均不相同。任何一位试图破译IBM绝密密码的人,为了比较其结果,都必须对一整套IBM系统370型计算机进行检测,这样才有希望解开这一程序。然而做到这点并不需要这些计算机的实体,只要准确地查阅一下它们各自的密码手册就足够了。
  很明显,耐克曼商店的不速之客正是为这一难题寻找答案,这也是莫斯科的需要。
  莫斯科对IBM公司的产品真正发生兴趣,还要追溯到1968年。这种兴趣远远超过了学术上的需要。由于当时本国的电子工业陷入困境,克里姆林官决定从那时起仿制美国已研制成功的IBM系统360计算机系列。在位于东德罗勃特朗计算机工厂的大力协助下,来自莫斯科的一支绝密工程队,将他们偷窃来的一些IBM机进行拆卸,并根据自己的方案需求改变设计。他们将仿造品命名为瑞阿德―1型,并于1972年2月投放市场。这种瑞阿德一回型计算机马上就成为了东欧国家中最受欢迎的计算机模式。
  耐克曼商店事件发生之时,正值莫斯科和东德的计算机专家开发研制下一代仿制品。他们拆卸了偷窃来的美国最新一代计算机IBM系统370型,为他们的瑞阿德一一2型计算机做准备。然而复杂的、包含有专门技能的维修手册,仍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若按合法的程序行事,莫斯科是无法搞到他们急需的资料的。同那些应用在军事设施的现代化计算机一样,维修手册也受到北约出口禁令的限制。因此,莫斯科只得采取隐蔽的手法。
  但是,西德反间谍机构已经察觉了莫斯科的意图。几年来,他们注意到围绕IBM公司在斯图加特分公司发生了层出不穷的类似案件。这一次他们决定采取行动,于是就出现本文开头的一幕。
  案子似乎已查清。斯图加特分公司的两名雇员在受某西方公司委托前往莫斯科检修电子设备时,莫斯科一家公司的官员与他们进行了接触,当提议为莫斯科工作,干些赚大钱的生意时,他们马上放弃了自已薪水丰厚的工作,组建了属于自已的公司。公司开张后,莫斯科又帮助他们与一位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建立了联系,这位企业家转而又物色了两名法兰克福男子,即不久后在耐克曼商店被捕的穿白色工作服的年轻人。
  这一案子似乎明显地具有逻辑性:莫斯科秘密货运单、间谍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应有尽有。内容详尽的供词已经签字划押并存档归案了。提出起诉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还存在一个障碍,这些人仅仅供认了他们同莫斯科及东德进行贸易往来的情况,坚持说在接触中没有从事任何间谍活动。当表明他们的“贸易伙伴”是间谍的证据摆到眼前时,这些人只简单回答对此一无所知。无论怎样,根据刑事法判定间谍罪,需要有犯罪意图的证据。现在证明该组织与东方情报机构同流合污的证据尚不充足。
  自那次轰动一时的新闻发布会后不到三个月,布伯克这位总检查官悄悄撤掉了有关间谍罪和叛国罪指控,剩下的只是一些违反出口条例、偷漏税款罪和轻度贪污罪。最后案子下发到政府部门去处理,在那儿将会被耽搁数年之久。
魔影公司
  双耳编译
  九十年代初,奉银河电子公司的命令,经济间谍索耶在J国一座20层楼高的旅馆里,通过窗户,用高倍望远镜对几十米远的对手星座电子公司办公楼进行观察。
  突然,大楼最东头的一间房子里,出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这不是本公司总经理斯托先生吗?本公司总经理怎么会跑到竞争对手的办公楼里来呢?难道斯托有什么重大事情非亲自来处理了索耶好纳闷。
  不久,索耶完成任务回国,便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本公司情报总部。情报总部大为惊奇,前几天里斯托先生根本就没去星座公司,在本公司处理雇员工伤事故呢,这显然是搞错了。或许索耶用望远镜时间太长了,眼睛看花了,或许那个人长相太像斯托先生了。
  对此,索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如同坠入五里云雾之中,怎么也弄不明白,只好随它去了。
  说来也怪,自从索耶发现那个假斯托先生后,银河公司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大有每况愈下之势。往年,同期可赢利三四千万美元,然而,现在每月能赢利一两千万美元已是不错的了。而对手利润却在迅速地递增,每月都高于银河公司。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了。
  银河公司很纳闷,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员工各约4000人,文化程度、设备都差不多,科技人员也相差无几,均拥有数十名一流的电子专家,奇怪的是,银河公司许多方案刚出来,尚未全面实施,而星座公司已开始全面推行了。有的计划刚刚实施,星座公司的反措施突然出来了。诸如此类,一年来屡屡发生,银河公司防不胜防,被动挨打。有时,银河公司不得不把原计划搁置起;有时,银河公司实施计划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被星座公司的反击计划打得落花流水。
  银河公司隐隐约约觉得,某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正严重威胁着公司业务的展开,可就是发现不了症结所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