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处世之道

第57章


    老翁只有面面相对。
    这时,只见纪晓岚起身绕过宴桌,趋步前去乾隆御座前跪下。
    “万岁,臣想一花甲为六十岁,重逢乃一百二十岁,再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岁,两者相加,恰巧一百四十一岁。万岁莫非指今日享宴最寿者。”
    纪晓岚一面跪下对乾隆讲述,一面在倾听太上皇乾隆的反应。
    “晓岚快起!”
    “臣遵旨。”纪晓岚起身面对乾拢
    “快将下联给朕对来。”
    乾隆有点迫不及待了。
    “古稀双至,再添一度春秋。”
    “妙极!妙极!”乾隆听后不住地赞赏。
    “晓岚,此联极工,不妨为臣僚释之。”
    乾隆仍想与纪晓岚对答一阵。
    纪晓岚心想,太上皇既然已心领神会,何必又多此一举,又想,千叟大宴,众目睽睽,也不能像平日与皇帝那样比较随便。
    “臣遵旨。古稀乃七十岁,一双为百四十,一度春秋又一年,这不也是一百四一岁吗。
    ”
    众臣听罢,无不钦佩。
    只见乾隆脸上露出欢喜的神气。
    纪晓岚与乾隆应诗作对,从来视为快事。而对权臣和珅却极尽百般戏弄之能事。
    乾隆晚年,和珅贪污纳贿,家财万贯。他大兴土木,营造府第,楼台亭阁,花园水榭,煞是气派。纪晓岚对此甚为憎恨,冷嘲热讽之事时时有之。
    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在什刹海畔的府第造就,适逢和珅生日,自然喜上加喜,忙上加忙了。
    和珅生日在阴历九月,“恭请光临”的请帖,却在年后就发出去了。到四月中旬,京师及各省送礼的专差,已络绎前来。和府派刘全专门接待各路贺客。所送之礼五花八门,却都物轻意重,一则因为平日各官为和珅送礼额大,生日送礼不便公开张扬,二则朝野上下都知和珅为财神,送任何礼物,都不见得会在这时得到和珅的青睐。
    寿堂共设三处,最主要的一处就在和府的正厅乐道堂。刘全全权操办,奉命惟谨,最让他难以定夺的是三处寿堂如何安置众多客人,这事他不得不向和珅请教。
    “相国,寿堂虽有三处,贺客太多,身份不同,挤在一起,乱得一塌糊涂,如何排置才好?”
    和珅一想,刘全这次还真动了脑筋,就应道:
    “有三处寿堂,又分三天受贺,大可分门别类,将贺客错开,接待容易,而且酒席也不至于皆同。”
    和珅向刘全说道。
    “不错,宫里的规矩‘前三后四’,要七天。为相国做寿,咱犬前三’,不过,这话对外面不可明说。”
    刘全凑近和珅耳旁轻声说道。
    原来,“前三后四”俗称“打七”,是佛门中最隆重的法事。于是,二人商量决定,第一天请官场,三品以上文武大员、五品以下文武职官,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书办。第二天是各衙门的司事,还有商尝丝、茶、盐、典、钱、药、绸各行各的朋友。第三天是寿辰之日,请亲戚朋友自家人热闹。
    做寿事烦,接待贺客,安排宴席,烧香磕头,打点回礼,至繁至乱,一切交刘全事先妥为铺排,尚有三月时日。和珅自己着急的是,宅第各处虽已建筑齐全,涂漆整齐,但各类门牌、亭额的书写仍未妥当。虽然他从宫中拿出的此类宝贝不少,但也不敢公开张扬,只好求工书法者献技。
    一般的书法大家,无论何人,和珅一声便有求必应,各类牌额已就,最后剩下乐道堂对面的凉亭差一亭额。凉亭是和府的一景,和珅在建造之时,即亲自布排,督工甚为满意。琢磨再三,他正是要请纪晓岚书此亭额。
    这天,和珅与纪晓岚一同候朝,一个时辰后,仍不见皇帝召见。纪晓岚在桌旁侧身而坐,一面拿着他的大烟袋有滋有味地猛抽,一面闭上眼睛养神。和珅见是时机,朝纪晓岚走过来说道:
    “纪大人,蒙皇上不弃,在下宅第初成,下人已经帖子发出,恭请大人届时光临赏脸。
    ”和珅一到毕恭毕敬的样子。
    纪晓岚一看和珅这副模样,怎么平日里专横跋扈的样子全然没有。他又以皇上相加,莫非真要我去为他做寿?
    “和相国家大福大,今年可谓双喜临门,做寿诸事想已置办妥当?”
    纪晓岚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回答和珅的话,随即又将大烟袋拿起猛拍起来。
    “纪大人,何敢称得做寿,只不过想借宅第建成之日聚朋会友一番,还请大人多多指教。”
    纪昀一听,和珅还在拐弯抹角,仍是一副不在意的样子。
    “纪大人,下人已经万事安排停当。现在可真是只欠东风,还请大人赏光帮忙。”
    纪晓岚一听和珅请他帮忙,立刻拿起精神,说道:
    “和相国不必如此客气,有何难处,直言无妨。”
    “纪大人为一代名儒,现敝宅凉亭之亭额尚未着落,纪大人可否挥毫相赠。”
    纪晓岚这才知道和珅是求他书写亭额。
    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又从桌上拿起大烟袋抽将起来,眼睛还不时地一眨一眨。这可急坏了和珅,他忙又接着说道:
    “大人纂修全书,殚精竭虑,全力以赴。若无空闲,倒也作罢。”
    和珅开始收话了。
    纪晓岚侧身微动,言道:
    “也好,既然和相国如此信赖,在下当任不辞。惟恐才识有限,不够尽如人意。”
    和珅一听纪晓岚已答应做亭额,很是高兴,赶紧又是一番恭维。
    “纪大人贯通儒术,旁通百家,能诗能文,想此必小事一桩。敝人有谢在先。”
    说着和珅就两拳相抱,给纪晓岚作起揖来。
    “和相国不必多礼,明天当书写停当,敬请过目。”
    此事和珅甚为高兴,一则纪晓岚确是一代大儒,平日里与皇帝吟诗对联,句句妙精,他能书写亭额,一定会使府第增光不少;二则和珅没想到答应得如此痛快,平日纪晓岚对和珅百般戏弄,借题发挥,今日则恭敬为先,出乎意料。
    答应和珅后,纪晓岚朝罢回府,欣然提笔写了“竹苞松茂”四个大字。
    次日,和珅高高兴兴地接过纪晓岚手书“竹苞松茂”四字,不禁万分欢喜。和府花园水榭,松柏茂密,竹笋丛生,确实得体。他一面欣赏,一面赞叹纪晓岚的才识。
    罢朝以后,和珅坐轿回府,就即刻吩咐刘全让手下将亭额制成金字,高悬亭上。
    和府上上下下都为纪晓岚所提亭额感到欢喜。
    等到和珅宅第各种门牌、楹帖、亭额配置齐全,和珅想到先让乾隆皇帝一饱眼福,临幸巡视。
    乾隆一生好大喜功,又颇喜游山玩水,一听和珅请他到宅第巡幸,不禁心里一热,但又不便兴师动众,于是决定微服出访。
    这天,乾隆只身一人到和珅宅第。和珅早已安排妥当。各处参观之后,乾隆正坐在和府乐道堂中央的御座上一面品茶,一面正观看对面风景秀丽的凉亭。他看看站在身边的和珅突然问道:
    “这亭额出自谁手?”
    和珅满以为乾隆为凉亭所吸引,没想到万岁倒问起亭额来,他不无得意地答道:
    “禀万岁,这亭额为大儒纪晓岚所书。”
    乾隆一听为纪晓岚所书,不禁轻声一笑。
    “万岁,纪晓岚所书‘竹苞’两字,遒劲清新,画龙点睛,实为敝园增色不少。”和珅在向乾隆解释。
    “和珅,你可知道纪晓岚是在骂你?”
    这下和珅被搞糊涂了。
    “万岁,竹苞松茂乃晓岚颂吾华屋落成之词。万岁圣鉴,臣实不明白。”
    乾隆见和珅确实不知,只得向他解释。
    “你看——”
    乾隆一面手指亭额,一面开始解释。
    “你把竹苞两字拆开看是什么字?”
    和珅一看,心里琢磨把两字拆开,这不成什么字呀,他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乾隆道:
    “竹苞两字拆开,不是个个草包吗?”
    和珅这才恍然大悟,哭笑不得。事后,他在纪昀面前再没提及些事,只是又在心里记了一笔。
倾轧实战:就坡下驴,不撕破脸皮
    较之阿桂、王杰、董浩等与和珅直面相抗而言,还有一种人他们对和珅却是一面不愿迎附,一面又不敢得罪的矛盾心态。对于这种人,和珅的态度是能不撕破脸皮就不撕,只要有个台阶下就行了。明知道对方是在轻漫自己,也装作不懂就行了。因为,在和珅看来,要当老狐狸就必须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对于老狐狸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在人生战场上,人为了生存,会采用各种方法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做过一段时间的事,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要这样子的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