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处世之道

第83章


妻子千万不可自己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要求,不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此外,女性还要处理好与婆婆、姑嫂之间的关系。有人说,婆媳是一对“天敌”。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婆媳不和确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许多家庭为此“百战不殆”,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
    婆媳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比之母子、夫妻等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确实难以处理。
    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亲密的姻缘关系,又不像母子那样有稳定的血缘关系,缺乏天然的“内聚力”。因此,成亲前,婆媳之间很少了解;成亲后,媳妇又觉得是“外人”。婆媳之间很容易互相猜忌。媳妇进了婆家的门,就和婆家的人打交道多了。聪明的儿媳待公婆,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周到。公婆不喜欢冠冕堂皇油嘴滑舌,他们需要的是坦诚。
    儿媳在公婆面前,不能保证不出差错。而这种差错,往往公婆又比较敏感。这就要求儿媳及时弥补过失。
    婆媳间贵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媳妇到婆家后,要克制自己,人乡随俗。有的婆婆长期在农村生活,住在儿子家,她的一些生活习惯,与媳妇的口味就不那么一致。婆婆有些习惯不够讲究,不够卫生,儿媳不要嫌弃,要忍耐,要宽容。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婆婆大半辈子形成的生活习气,怎么可以经媳妇一说就改变了呢?做媳妇的还是不说为好。必要时,可让丈夫出面说一说,而且还要策略一些,否则婆婆就该多心了。相反,农村来的婆婆还有对媳妇看不惯的地方。如媳妇爱穿戴,爱唱爱跳,爱花钱,早晨睡懒觉,儿子起来做饭等等。
    实际上,在城市里这些情况到处皆是,婆婆根本用不着看不顺眼,不能要求媳妇按自己当年所做所为办事,把她塑造成自己一样的人。
    还有一些婆婆的情况比较特殊,儿媳不可粗心大意。有个老太太年轻丧偶,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成人,娶了媳妇,一家人自然笑脸常开。可是时隔不久,婆婆便渐渐沉默寡言起来,甚至暗暗落泪。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小两口相亲相爱,丈夫替妻子洗头剪发,妻子为丈夫洗衣擦鞋,整天嘻笑打闹,旁若无人。婆婆在一旁搭不上话,插不上手,仿佛是多余的人,在儿子媳妇的谈笑中觉得寂寞空虚。从此,每逢休息日,婆婆就离家外出,一走了之。小两口原来并不理会,后经亲友指点,才意识到爱情幸福得“外溢”,似乎容不得母爱的浇灌了。小夫妻诚心诚意地向老人道了歉,并在一常生活中多关心体贴老人,家庭又变得和美了。
    做媳妇的往往觉得,知识层次越高的婆婆,关系越不好处。实际上,婆婆懂得多,教养深,见得广,媳妇应不耻多问,热情顺应,处好关系并不难。知识层次高的婆婆也应该注意,不要自以为是,指手划脚。多读了几年书就一定能同儿媳处好吗?其实未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媳冷冷清清,居高临下,只能刺伤儿媳的自尊心。知识层次高的婆婆应该懂得,你和儿媳相处好的武器不是自己的专业,而是你对儿媳的爱心。
    婆媳相处,彼此间都应持一种宽松的心态。
    不要有见外心理。如果婆婆认为媳妇是外人,难以与之真心实意地相处;媳妇认为自己与丈夫过日子,婆婆是另加一层。这样处处设防,就会埋下矛盾冲突的导火线。
    婆媳之间少想去改变对方。由于种种原因,婆媳间存有一定的差异。婆媳双方都要对自己有所约束,不能由着性子来。婆婆不能要求媳妇完全按自己的一套行事,媳妇也不能奢望婆婆完全认同自己的意愿,互相不要强求。这样做可能避免不少矛盾和冲突。
    婆媳间不要随意责怪。婆媳间遇事要多考虑对方情况,不要责怪。如婆婆要媳妇去做的事,媳妇一时未能做到,婆婆就应想到媳妇的难处,家务多,工作忙,一时办不过来,可以再等一段。媳妇上班,婆婆照看孩子,如果孩子碰伤了,闹病了,媳妇应体谅婆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免在带孩子时出现差错,不要为此埋怨婆婆。婆媳双方都能为对方考虑,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了。
    婆媳都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背地议论。婆媳间难免发生一些不快之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要克制。既要防止因一时之愤而当面争吵,又要避免背后说三道四或与街坊邻居议论婆婆长媳妇短,引发矛盾冲突。婆媳之间最好不要争吵,因为一旦撕破了脸皮,你说她“老不死”,她骂你“小妖精”,日后,见面相视如仇,互不搭腔,甚至指桑骂槐,这样今后的关系就不大好处了。
    婆媳相处,双方都要有同舟共济的意识,媳妇敬重婆婆,婆婆爱护媳妇,以心换心,婆媳才会相处得和睦融洽。
    作为小辈,媳妇要注意礼貌和分寸,跟婆婆说话要心平气和,态度诚恳,不可口是心非,出言不逊。遇事多与婆婆商量。在婆婆比较关注的事情上,尽可能与婆婆保持一致。
    媳妇上班前,要跟婆婆道别。有的只顾和自己的丈夫、孩子打招呼,忽视了这个问题。
    婆婆也不会说什么,只觉得你心里没有她。下班后,先向婆婆问候,诸如“这一天您辛苦了”等等,婆婆听了这样的话,心里会有多舒服!当媳妇的朋友来了,首先要把婆婆介绍给客人,使婆婆感到媳妇对她很尊重。媳妇对婆婆的称呼要亲切自然,不要以称“您”代替喊“妈”。媳妇的一声“妈”,可暖遍婆婆的全身,赢得婆婆的欢心。
    逢年过节,莫忘给公婆做些可口饭菜;冬去春来,关心公婆的衣着穿戴;婆婆生日,送上一些心爱之物。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婆婆年老,行动不便,与外界接触少,与别人交流少,只能跟家里人叨叨。做媳妇的应明白这一点,耐心听婆婆叨叨,满足其倾诉的愿望,而不是一听就烦,一烦就顶。再说婆婆喜欢与媳妇唠叨,说明她把媳妇视为知心人,做媳妇的应该为此高兴。平时,要主动与婆婆聊天,多说一些关心婆婆的话。吃饭时,应先照顾公婆,好饭好菜先让公婆吃,不能只顾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在婆婆身体不适或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要细心照料,亲切安慰。
    姑嫂关系也很重要。
    “姑嫂,姑嫂,见面就吵”。一般说,小姑子和嫂子关系是家庭矛盾的“热点”,许多矛盾由此产生。姑嫂心理要平衡,小姑子和嫂子同是女性,都具有女性的特点,姑嫂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构成姑嫂关系后,都应保持平和心态,以适应大家庭的生活。
    姑嫂相处要互相尊重。嫂子要多看小姑子的优点,对其缺点要心平气和、善心善意地帮助克服。要充分理解小姑子的个性特点是在自己未到这个家之前形成的,不能在一日间改变,因而对其任性、偏执的行为和言语要谅解,千万不可针锋相对,非争个高下不可。对小姑子个人的隐私,注意保密,不能随便宣扬,以免引起小姑子的反感。当丈夫与婆婆、小姑子发生纠纷时,应严责丈夫,宽待婆婆、小姑,平息矛盾。小姑不能因嫂子是外姓人而歧视或不信任;也不要以为自己迟早要出嫁,这人家将是哥嫂的“一统天下”,因而放弃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责任,甚至认为关系弄僵了也无所谓。在父母及哥哥面前要多说嫂子好话,而不要搬弄是非。当母亲与嫂子发生矛盾时,要多劝母亲,而不要火上加油;当哥哥与嫂子发生矛盾时,要从中调解,切勿挑拨离间。
    做嫂子的要把小姑子看成自己的小妹,主动热情地帮助她、关心她。对正上学的小姑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和指导。对参加工作的小姑子,要在生活和工作上当好她的参谋。如有人给小姑子介绍对象,要帮她分析和出主意。小姑子想买新衣服时,要帮她选择。
    新媳妇是家庭的新成员,一进门总愿意得到些关照,自己做事也想受到家里人赞扬,说自己是个能干的好媳妇,谁也不愿听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因此,姑嫂之间应多讲对方的长处和优点。双方自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容易化解,切不能给对方拆台。不要传闲话,背后嚼咕,有时本来不大的事,这一嚼咕,把问题闹大了,成了风波的导火线。
    姑嫂们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状况不同,个人经历不同,血缘关系不同,相互缺乏了解,只是因丈夫的关系成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关系是脆弱的,有时因讲话不慎都容易引起矛盾来。在生活中有一些矛盾,往往就是因为双方没有见面而产生的一些误解,而且越积越深。姑嫂之间更是如此。因为在大家庭里,上有公婆,下有孩子,还有兄弟之间的关系,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传到她们的耳朵里都不要轻信,应诚恳交谈,把问题摊到桌面上,相互交流看法、意见。
    姑嫂们有空多在一起聊聊,谈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经历等。谁也不要以为自己比人高,特别是在那些当领导干部的和一般工人、农民的妯娌之间更是如此。通过互相交流思想,可以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减少误会。
技巧四:组成事业上的“家庭代表队”
    幸福的家庭,不单要有和睦的气氛,还要有成功的事业。事业的成功,有助于在夫妻间形成一种责任感,使得家庭更团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