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历程:刘德华传

第9章


  华仔认为,“天幕”不是他的包袱,他在“天幕”可以安分地做一个演员,也可以借“天幕”的存在,使观众欣赏到他的另一面。
  天幕公司成立以后,并没有特定的拍片方向,它不像杜琪峰那样,大家一听银河映像便知它摄制的是哪种类型的电影。
  刘德华为自己的天幕公司设计的取向是,拍摄及发行不同类型的电影。
  这大致上有三个取向∶一、跟外国人合作的电影;二、本地较新派的电影;三、一些用来稳定市场,“摄”档期的电影。
  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每年拍摄大约四至六部电影。
  “天幕是以商业为主的,Artistic的电影……
  我想我还需要储备多些……
  人家对你的信心。”
  在天幕,刘德华不仅是一名演员、一位红星,还是一个老板,一个经营者。
  当有人问他做生意最讲求什么的时候,他当即回答:诚信,是诚信。
  天幕公司虽然不大,人也不多,但大家十分团结,都有一种为了事业竭尽全力的拼命精神。
  这当然与刘德华的影响分不开。
  刘德华为人随和,老板也当得颇有人缘,他属于那种个人魅力型的经营者。
  工作时,他率先投入,以身作则;无事时,带领员工出去旅游,该花的就花,一点不吝啬。
  他把员工视为伙伴,员工也把他视为事业上的领头人,冲着他的一身豪气,大家死心塌地、忠心耿耿,跟着他往前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偶尔,刘德华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他承认自己是一个严格的老板:“他们觉得我像魔鬼,很烦呐!
  哈哈……”
  这种情况肯定是极个别的,当他恢复了演员身份时,又是一个随和率性的华仔。
  在天幕员工的心里,刘德华就是天幕后面的“天幕”,他们愿意在刘德华这张“天幕”的遮挡下,抵挡暴风雪雨。
  刘德华选择了“天幕”,“天幕”也考验了刘德华。
  有评论说,刘德华是最为“香港”的明星,同时也是艺人楷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致力于自己投资拍摄电影,但是票房成绩却往往差强人意。
  我们来看看刘德华的天幕公司投资所拍部分电影的香港票房:《九一神雕侠侣》2048万1990年拍摄导演:元奎、黎大炜(刘振伟托名)《九二神雕侠侣》937万1992年拍摄导演:元奎、黎大炜《天长地久》960万1993年拍摄导演:刘宇鸣(刘振伟托名)《战神传说》1241万1993年拍摄导演:洪金宝《赤裸狂奔》140万1994年拍摄导演:元奎、黎大炜《天与地》1012万1994年拍摄导演:黎大炜《香港制造》191万1997年拍摄导演:陈果《去年烟花特别多》218万1998年拍摄导演:陈果《阿虎》2200万2000年拍摄导演:李仁港《全职杀手》2568万2001年拍摄导演:杜琪峰、韦家辉《爱君如梦》 1779万2001年拍摄导演:刘伟强《给他们一个机会》200万2002年拍摄导演:邱礼涛《江湖》1291万2004年拍摄导演:黄精甫《再说一次我爱你》统计中 2005年拍摄导演:余国伟天幕电影公司成立以来,大都制作主流题材以外的文艺电影。
  除《九一神雕侠侣》大获全胜外,几乎所有电影都是血本无归。
  这让刘德华心理上有了压力。
  在累积大约有3000多万亏损时,他被迫将天幕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蔡松林(学者机构的老板)并且得到中国星公司向华强夫妇的资金支持;所剩胶片则支持陈果拍摄《香港制造》。
  5.“天幕”后面的“天幕”(4)
  2000年,刘德华引入其他股东,再度投资拍片。
  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淡之后,合伙人麦绍荣与刘德华矛盾公开激化,双方打起连环官司。
  据香港媒体报道,刘德华与麦绍荣的官司纠纷没完没了。
  当时,刘德华无惧中建公司正向法庭申请禁制令,仍然接拍电影《无间道》,中建则继续采取法律行动,全面封杀刘德华的演艺事业,几度入禀高等法院禁止刘德华演出该片,并要求刘德华就违反股东协议做出赔偿。
  设想一下,假如刘德华拍不了电影,对他自己和他身边的一班靠他吃饭的人,无疑是一个噩梦,对于那么多追随他的Fans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切肤之痛?
  虽然刘德华在圈中摔打了那么多年,什么风浪都见过,但当他与昔日拍档的是是非非引来“官司缠身”时,还是多少有点烦。
  这场连环官司的流程是: 天幕股东麦绍荣通知四公司暂不请刘德华拍戏; 刘德华追讨千万演出费向法院提出起诉; 中建电讯控告刘德华违约索赔1.5亿多港元; 刘德华出面说明官司疑云否认违约工作照常; 刘德华在台湾召开记者会称返港后与律师研究案情; 刘德华接拍《无间道》再被起诉。
  2002年6月份,这个官司刚刚曝出来的时候,人在台湾的刘德华听到消息还较为轻松地说,歌照唱戏照拍,一切不会受影响。
  “8月份我的新戏照样开工”。
  等到一场连环官司打下来,刘德华就没有那么轻松了,虽然履行了“歌照唱戏照拍”的承诺,最后却以由他一手创建的天幕公司被踢出局而告终。
  这一次的连环官司,又让刘德华亏空了数千万元。
  经过了亏损和连环官司,刘德华陷入极度困惑之中。
  他弄不明白,当自己的演技越来越被肯定时,却好像总是在不断跟合作伙伴闹矛盾,闹得没完没了,闹得打官司。
  这确实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
  难道是自己的性格太执拗?
  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人?
  虽说船到桥头自会直,所谓江湖恩怨,从来就是难分对错。
  但是,自己是继周润发、成龙之后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是电影公司老板眼里的红人,当自己替他们拍片时,总是成为他们的赚钱机器,可一旦自己做老板,为何总是赔得一塌糊涂?
  据刘德华自曝,他曾经欠债4000万,靠友人相助渡过难关,如果不是把出唱片、开演唱会、做广告、代言的收入拿来投资拍电影,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后来,在被记者问到许多角色中哪一个最接近自己性格的时候,刘德华说:“《瘦身男女》的“肥佬”吧,一个尽力向目标进发和帮助别人的热血青年,也有一点爱强出头的个性。”
  或许,这种个性为刘德华平添了难忘的人生经历,他不无深思地说:“当年做老板也有强出头的表现,后来明白,原来并非要做老板才可以表达我思我想,紧守自己的岗位才是最重要。
  生命中包括开心和不开心,都要接受,尽我所能做到最好,已经很足够了。”
  勿庸置疑,吃连环官司使刘德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在接受采访时,刘德华曾经心灰意冷地说:“的确对影迷和我是有打击,总之短期内,我也不会做老板开戏了,我也不会在电影中参与意见,否则就会涉及官司,所以我专心做演员。”
  可尽管这样说了,理想化的刘德华并没有完全死心,也可以说,他根本就停不下自己的脚步。
  2004年,他又参与投资拍摄了《江湖》。
  《江湖》一片由刘德华与张学友再度合演。
  片中特别的造型令影坛哄动,因此,影片一上市即成为热门话题,让久违了的江湖片又被炒热。
  《江湖》的最大卖点,莫过于刘德华和张学友的再度携手,因为,他俩在《旺角卡门》一片中擦出的火花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5.“天幕”后面的“天幕”(5)
  有人认为,《江湖》是《旺角卡门》的续篇。
  刘德华解释说:“《江湖》被外界认为是《旺角卡门》的续集,原因不过是因为我跟学友多年来没有再合作,再一次合作,又是拍黑帮故事,所以大家认定像是续集,其实并不是同一个故事。”
  又有人说,《江湖》的感觉有点像《无间道》,刘德华不赞成这种观点:“《江湖》跟《无间道》是两回事。
  《无间道》是讲述好与坏,正与邪并不是由我们来定论。
  实际上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一定的坏,只是人心来判断罢了。
  《江湖》是讲另外一种故事。
  情与义还值不值钱?
  人心一直在变,你又是否有与时俱进。
  大家去看吧,我现在说了没意思,哈哈。”
  华仔为何如此耐心地宣传《江湖》?
  其一,《江湖》是由自己的公司投拍,其二,此片的导演黄精甫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
  华仔向来愿意把钱花在扶持新人上面。
  2005年,刘德华本人的影片《再说一次我爱你》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很有可能成为他近年来第一部赢利的电影,因为和以前相比,他审慎和学乖了许多。
  作为老板,刘德华已经赔了15年,现在看来,他终于明白了怎样做老板,赔钱的日子就要打住了。
  《再说一次我爱你》是刘德华自组新电影公司Focus Film(映艺)的“第一炮”,是一部爱情悲剧。
  据说刘德华为了组建这个公司,甚至拉了自己的父亲一起投资。
  很久以来,刘德华一直想拍一部爱情悲剧,但无奈找不到投资者,这次拍《爱》剧,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公司负责,也算是了了自己一个多年的心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