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史揭密:那时唐朝

第26章


  这件圣物,不是什么舍利子,也不是什么神器,而是一块龙形翠石。翠石上还印着“李治万世”四个红色的字,上方下锐,宛若龟形,而且天然映彻,众人都是惊奇不已。史载:“神工器物,见者咸惊奇异。”
  李渊装作不相信,令人提来一桶水,浸了很久,再用水使劲地磨啊磨,磨了几天,石头上的字却越磨越清晰,字迹愈来愈明显。
  这事一传开,那可炸开了锅,大家都非常惊讶,只有一个感觉:奇哉!于是纷纷传言,说李渊就是那个李治万世、身受天命的大圣人。这个事情,恐怕李渊在心里偷着乐,并且要狂笑三天,其实这是他事先安排小宝贝李元吉手工制作的一个东东,为的就是借助天命,引导舆论,让人们觉得,他取亡隋而代之,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若真要登上皇帝宝座,可没这么容易,最大的一关,还没过哩。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准备渡河。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可是李老大担心屈突通乘他渡河之机进行袭扰,于是派出间谍,四处活动,搜集情报。李渊发现屈突通并没有轻举妄动的意思,立即让孙华抢先渡河,在河对岸做好接应工作;而后又命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奈等人,先率6000人,从梁山过河,占据黄河西岸,等待和接应主力部队,出发前,李渊又把详细的作战计划对王长谐讲清楚:“屈突通手下精兵不少,与我军相距仅50余里,但他不敢来战,足以证明他的部下已经不那么听他话了。然而不可大意的是,屈突通毕竟是老江湖,又奉公守法,怕上边怪罪,所以不敢不出战。如果他伺机对你发动突然袭击,我便会率军直取河东,那么,河东便就是我们的了;假如他全力守城,你们就拆毁河上的蒲津桥,这样,前面卡住他脖子,后面攻击他后背,屈突通进退两难,首尾相救,肯定吃不消,除了乖乖进到我的口袋,落入我的手心,他还能有什么出路呢?”
  话虽这么说,当然只是给部将更多信心,屈突通这头老虎,可不是一只纸老虎,他是让李渊十分担心的超级对手。
  屈突通是长安人,也是贵族出身,老爸在北周时担任邛州刺史。他做过隋文帝的亲卫大都督,也就是隋文帝的卫队长,李渊亦做过隋文帝的千牛备身,相当于贴身保镖——可见他们两人,曾经干的都是保安工作,有着非凡的才能,只可惜,两人未曾谋面。
  隋文帝曾派屈突通去陇右检察军马,做审计工作,查出当地官吏隐瞒两万匹马没有上报。隋文帝获悉后大怒,认为私藏军马是要谋反,准备将大小养马的官员,以及各级监察官共1500人,全部砍头。
  事关重大,屈突通劝道:“人命关天,死不能复生,陛下怎么可以因为几只畜生的缘故,就要杀掉这么多人呢?”
  隋文帝瞪大眼睛,斥责屈突通多嘴,但他仍是力谏不已,并说:“我宁愿以一人之性命,来换取这千余人之性命!”
  隋文帝知道屈突通是个忠臣,就问起原因,屈突通说:“陇右养马,每年的情况很不稳定。年景好的时候,水草也多,产马自然多;年景不好的时候,水草不好,产马自然就少。可是国家规定产马多时就赏,产马少时就罚。养马的官员,平时藏些马匹,为灾年来顶数,也是常情,况且这里条件艰苦,有人私藏了一点马来换钱,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怎么可以认为养了马,就是要谋反呢?”
  隋文帝是个很讲道理的人,听了屈突通的解释,就赦免了这1000多名官员,改用其他的惩罚。后来,屈突通做了右武侯车骑将军,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弟弟屈突盖,同样以敢于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而闻名,由此成为许多贪官污吏的大克星。
  你猜当时的贪官污吏,怎么说他们哥俩的?他们咬牙切齿地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哈哈,太搞了,可见屈突通真是当时的“包青天”啊。
  杨广上台后,提升“三斗葱”屈突通为左骁卫大将军,镇压了安定人刘伽伦的10余万农民起义军。杨广跑去江都,留屈突通在长安辅助杨侑镇守,可见对他很是器重。如今李渊要来打长安了,杨侑派老屈同志守在河东,就像一头随时要出击的猛虎,叫李渊怎能安心?
   
                  
夜袭
  屈突通获得李渊已经渡河的情报,决定变被动为主动,策划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行动,这就是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精骑数千,借着夜色,对刚刚过河的王长谐发动突然袭击。
  无奈道高一丈,魔高一尺。
  更有头脑的李渊,已想到屈突通会来这一招,早在营寨周围设好埋伏,造了一个大口袋,等着桑显和来钻。
  夜深,寂静。
  突然,杀声四起,王长谐正面迎敌,开始还有点挡不住,孙华和史大奈则率骑兵从背后突击。桑显和大叫不好,知道中了埋伏,可是已无能为力,被杀得人仰马翻。最后打得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像个叫花子一样地逃回河东,而王长谐则笑呵呵地把黄河上的蒲津桥一把拆掉。
  屈突通好没面子,也不打主动出击的主意了,而只是闭门自守,做好防御的一切准备,随时等待李渊来攻城——李渊,看你怎么来!
  同月,李渊部将张纶攻占龙泉、文成等郡,俘获文成太守郑元璹。郑元璹善用兵法,更是个远近闻名的外交人才,李渊如获至宝,不但赦他无罪,还任命他为太常卿。从此,郑元璹登上了唐朝的外交舞台,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外交官。
  9月10日,李渊统帅大军把屈突通围困在河东城,屈突通这头猛虎,也似乎成了关在动物园里的一只乖乖虎,但始终与李老大僵持着。
  虽然此时河东还未攻下,但河西诸郡的豪杰,听说李渊准备进取关中,都好像博客抢沙发一样,争着抢着来归附。各路豪杰,争相前来投奔李渊的义军,每天数以千计,渡河入关的时机已经成熟,可屈突通这只锁在笼子里的老虎,降又不降,那就只有打了。
  李渊也想打下河东后,再渡河入关,他派李建成、李世民和裴寂,各自领兵围城,将河东城团团围住,自己则登上城东高地,观察敌情。李渊看到河东城墙高耸坚固,屈突通防守也很有一套,非常到位,再看义军将士,个个斗志昂扬,跃跃欲试,争着上火线,就好像革命电影里的镜头:“连长,请相信俺,让俺上吧!”
  “连长”下达了攻城命令,李渊想试试“三斗葱”的威力,先只派了1000多人,在城南发起攻击。将士们得令,不顾生死,冒着箭雨,冲了上去,眼看就要登上城头,不料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一场暴雨。
  李老大急忙鸣金收兵,待撤下来时,军中又增添了不少烈士和伤兵,将士们不理解,问怎么又收兵不战?
  李渊解释说:“屈突通干保安队长可是老手了,他野战虽不怎么样,但善于守城,我军常胜,必有轻敌之心。今日只是示示威而已,还没到攻城的时候,况且杀人得城,如何可用?”
  话是这么说,李渊心里却没底,下一步该怎么办?对了,马上召集领导班子开会,会是开了,不想又有两派发生争执,这两派,裴寂和李世民两人是总代表。
  这是进军长安的路上,第二次发生军事策略上的分歧。
   
                  
争执
  裴寂说:“屈突通拥有大批的军队,凭借着坚固的城池,时刻对我们形成威胁。如果舍他而去,直接进攻长安。若是长安打不下来,退兵又必然受到屈突通的拦截,这样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情况就相当危险了。不如先设法攻占河东,然后挥师入关,长安之所以有本钱与我们对抗,还不是仗着有屈突通这支主力部队?如果消灭了屈突通,长安守军必然丧失斗志,要拿下长安,也就不在话下了。”
  李世民当即予以反驳:“不对!兵贵神速,我军连续获胜,士气正旺,威名远扬,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来投靠。我们应当乘着这股屡战屡胜的军威和气势,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长安守军必然措手不及,胆战心惊,只要他们有智慧来不及谋划,有勇气来不及决断,搞定长安,那还不是如同摇落树上的枯叶一般容易?要是我们留在这里久攻不克,把时间耗费在这该死的城墙下,隋军一定会找出对付我们的办法。打又打不下,走又走不了,时间浪费了,必定军心混乱,如此一来,那我们就全玩完了,还取什么天下?况且关中群雄四起,正流着口水,盼着咱们去招抚他们,我们怎么可以丧失这么好的机会?屈突通守的不过是一座孤城而已,不足为虑,等我们摆平了长安,他自然也就是我们砧板上的一块肉了。”
  两人都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但似乎水火不相容,争得面红耳赤脖子粗,只差没动手打起来。不知道这是否也成为日后李世民对裴寂有成见的一个原因?
  裴寂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定要先把河东搞定,再取长安;,李世民的意思,则是先绕开河东,直取长安。
  两人都不无道理,只是裴寂过于保守,而李世民又过于激进,尤其是说什么屈突通不足为虑,也未免太轻敌。不过,李世民的方案,切中要害,有胆有识,很有战略眼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