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之剿匪总司令

第十六章 霓裳羽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这天,一斋老先生,一大早起来,就捋着胡子,在院子里踱着方步,吟诵这首诗。
    这如果是放在别人身上,一大早吟首诗,是很正常的事,比如竹轩翁,对着竹林长啸,那是司空见惯的,偶尔缺席一早上,说明身体欠佳!从另一方面讲,早上吟诗,是增大肺活量的有效途径!
    一斋老先生与常人不同,他每说一句话,那都是扼杀众人脑细胞的。要怪就怪南京考场的那场大火,烧得太及时了!娄府的丫鬟伙计们早已养成了猜谜的好习惯,一斋老先生,每转个身,院子里干活的仆人就一阵议论,猜测这“嘉宾”是谁呢?
    也巧了,王守仁就跟踩着点似地进来了。只听见下人们集体“哎……”了一声,只有一个伙计兴高采烈地轻呼了一声,一斋老先生看在眼里,大喝一声:“不得无礼!没看到有客人吗?看我平常把你们惯成什么样子了!谁赢了,到我这里交税!”。有个胆大的丫鬟,撒娇似地跑到一斋先生跟前说道:“哎呀,老爷子,您能不能猜错一回啊!这个月的月钱都输了!”
    这到底唱得哪一出啊,看得王守仁直犯嘀咕!
    只听一斋老先生说,“伯安,不必理会,随我来!”,边走边问“竹轩翁近来身体可好?胃口怎么样……”。王守仁一一回答,忙把竹轩翁的信也递给一斋先生。客套完毕,人也到了客厅,一斋先生纷纷王守仁坐下,自己则目不转睛地看着手里的信,不大一会有丫鬟端上茶来。
    虽然是千里马,但一路跑来也灌了肚子风,于是王守仁端起茶杯就喝,正在这时,只听一斋先生哈哈大笑起来,王守仁不明所以地,茫然地看着一斋老先生,只见老先生双目如炬,几步走过来,上下打量着王守仁问道:“伯安啊,你可愿意拜我为师啊?!”
    猛个丁来这么一下,王守仁直王二和尚摸不着头。一斋老先生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看完了并不急于听王守仁回答愿不愿意,而是坐到王守仁旁边的椅子上,说道:“竹轩翁说你,十二岁那年,质疑朱熹的学说,‘格竹子’来抗议‘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守仁一听,没想到爷爷还很关心自己的思想成长史啊,这都写到信里了,他老人家怎么知道自己要拜师的想法?眼下赶忙回答道:“确有此事,按朱熹的学说,只要不停地‘格’,就能掌握事物的‘理’,而如何‘融会贯通’却不管,一味强调‘理’的重要性,却并不关心‘开悟’。‘格物穷理’到头来,‘理’没穷尽,人生却穷尽了!”。
    王守仁憋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来探讨这个问题了,干脆一股脑说了个痛快。越说越畅快的时候,把21世纪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也给带出来了。一斋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反问道:“什么袜子只剩一只……”
    王守仁:“……简单来说呢就是,‘天理’和‘人欲’是相互作用的,不能一味地强调‘天理’而忽视了‘人欲’的重要性!”
    一斋老先生,听完直拍手叫好:“竹轩翁太小看自己的孙儿了!真是后生可畏!做你的老师,我愧不敢当,只能说相互领教,我呢,倒可以教你一些经验之谈。你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
    王守仁也由衷地佩服一斋老先生,他心里知道一斋老先生是过于谦虚了,真正的大师往往虚怀若谷。本来不想班门弄斧的,但自己不摆一点货,又怕一斋老先生不收自己为徒,这回倒好,摆过了头,适得其反了,于是,赶忙做出一副“不收我为徒,就不罢休”的姿态。一斋老先生只好说:“哎,那我就勉为其难了!”
    一斋老先生对王守仁是满心喜欢,如果不是见守仁是去相亲的,还真想把孙女许配给他。这时,他才想起该让孙女见见客人,于是吩咐丫鬟:“去看看小姐在哪!”,丫鬟说道:“回老爷,小姐在跟唐先生学作画!”。
    一斋老先生一拍额头:“哎呀,老夫老糊涂了!快快快,把唐大才子也请来!哈哈,老夫的府上真是钟灵毓秀啊,大明的两大奇才今儿个聚齐了!老夫要陪你们这些‘可畏’的后生们喝一杯!”
    王守仁听到“唐大才子”,马上想到了“唐伯虎”,哎呀,怎么把这事给忘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想着,自门外一前一后进来两个人,正是唐伯虎和娄素珍!
    果然名不虚传,好一个风流倜傥的唐伯虎:一袭白衣,衣袂翩翩,身材魁梧,步伐矫健,最酷的是一双细长的眼睛,一看就是桃花运十足!江南四大才子,舍你其谁!
    唐寅也打量着王守仁,心想“大明竟有如此人物,我恐怕给比下去了!”
    自唐寅身后,颦颦婷婷跟过来的是娄素珍……
    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王守仁差点被雷劈了一般,看着娄素珍的脸……这明明是……江蓓儿!
    怎么可能!她不是在21世纪吗?她不是被刘一江带上警车了吗?那么眼前这位……除了装扮不同,她每一根头发丝都像是江蓓儿!
    难怪在金山寺,他就觉得这双眼睛似曾相识,仿佛能带走自己的魂儿!儿时的江蓓儿,应该就是那番娇俏可人的样子吧!“蓓儿”,王守仁嗫嚅着叫了一声,但被唐伯虎的自我介绍打断了,没有叫出声,“蓓儿”两个字噎在了喉咙里……
    唐寅和娄素珍都已经介绍完毕,看到呆若木鸡的王守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俩人一起看看娄谅。这时娄谅喊了一声:“伯安!”。王守仁如梦方醒!
    方才娄素珍见王守仁直愣愣看着自己,脸也红到了耳朵根,心底也为之一颤!她想,大抵似曾相识就是这类感觉吧!今儿个,见到这个人,怎么会如此悸动!
    这一切对于王守仁而言,又岂是“悸动”二字?!十二年了!这十二年,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整顿午宴,王守仁都游离在现实和回忆之间!王守仁自己也感觉到了失礼,于是尽力控制着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娄素珍,不是江蓓儿!
    王守仁收拾好自己的情绪,“伯虎兄,小弟久仰你的大名,我敬你一杯!”。唐寅也客套地回应,喝完酒,问王守仁:“伯安,最欣赏哪位古人的诗啊?”
    王守仁赶忙答道:“小弟最欣赏王维的诗,他的诗里透着‘禅意’,‘画意’,唯美,幽深。”
    唐伯虎忙起身缓缓踱着步子:“评价得好,佛教的空、寂、闲、静,我们都可以在王维诗中找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深得禅机!至于‘画意’那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伯安兄评价得入木三分啊!”
    这时,娄素珍起身说道:“你们只知王维诗画双绝,却不知道他还有一绝!”
    众人,齐刷刷看着娄素珍,一个俏皮的表情,在她娇美的脸上一闪而过,她起身缓缓说道:“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她一本正经诉说的时候,王守仁痴痴地看着,一如五百年后,他曾经如此看着江蓓儿。
    王守仁听娄素珍谈着音乐,忽然想起来的时候带来一些礼物,其中一样是波斯进口的扬琴,于是告诉旁边的丫鬟帮忙取来。
    娄素珍看到扬琴,非常喜欢。要知道,扬琴是明朝中期才从波斯传入中原的,这可是稀罕物!娄素珍高兴得把玩了一会,提议试着弹奏一曲,不想竟能临时用扬琴弹奏出《霓裳羽衣曲》来,大家都为之震撼!“素珍何不献舞助兴!我来试着弹奏扬琴!”唐伯虎提议。
    王守仁前几年出居庸关时,除了学剑术,射箭,骑马还学会了吹箫,当下也不示弱,也来凑个热闹,“好!那伯虎兄抚琴,素珍妹妹献舞,我来吹箫吧!”
    唐伯虎拍手称好,这时一斋老先生也被这氛围给感染了,摩拳擦掌要干点什么,想来想去,有了---“我给你们三人作画!”
    他们三个一起叫好,心想:“你画你的,反正不碍事就行!”
    稍加调试,娄素珍临时编舞,竟然能将霓裳羽衣舞演绎得出神入化,如梦似幻,仿佛那个“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绝美佳人真的飞回到了我们身边,直看得人柔肠百转,欲罢不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