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盗到海军

第64章


这一点就比靠大学还要难!接着才是正式的科举,科举考试又分为乡盛会盛殿剩第一年乡试在省城考,又皇帝直接派人来监考,一般一个省只取前100名,被取中的叫做举人。第二年是会试,在北京考试,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靠中的可以参加殿剩由皇帝亲自主考,选成绩好的为进士,每次取的人数不一样多。一般平均三年可以考取30。个进士。
    这样算起来,哪怕是一个举人也是全省三年来的头100名的成绩l进士就更可怕了,简直就是全国三年时间前300名的成绩。比那些个省高考状元一点也不差啊.这样的成绩真是役有话说了!张清脸皮也够厚,虽然是刚刚才知道的,但是他脸不红气不喘的说:“没错!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三年一考实在是太慢.我们应该改成两年一考,最好是一年一考.让新汉的人多学习一些文化,也符合圣人有教无类的要求嘛.
    周拱还以为张清真的是想通了,准备大新汉大力推广教育,心头也是非常的高兴,接着就听张清说:“不单要学六艺,还要学西洋机关术、测绘术、冶炼术、化学、算术,要学的东西可是太多了,这些东西都要列入科举的范围之中!”周拱这才明白张清为什么夹然对科举感兴趣起来的原因,感情张清是准备把所有的学科都放到科举里面考试啊.当然按照科举的原意确实是分科考试,张清这样做也没错,可这样一来这科举考试的试题和考那要多少啊!
    周供疑惑的问:“汉王,这一来全国各方面的人才都可以在掌握之中,是一件大好事,不过这样考试需要多少人出题目?评考题的考又要多少人?即使是三年一次对国家来是也是难以承受啊l
    张清却一点也不怕,毕竟后代普及教育年年高考,甚至还出现一年考两次,也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只要把这什么乡盛会盛殿试稍微改一下就可以了。于是张清把后世的教育体系直接给挪用了过来,套在科举制度里面。清了清嗓着清胸有成竹的说:“主要是原来的科举方式不太合理,我们既然要恢复古制,就不能完全恢复,要根据我们的情况稍微的改动一下,首先在设立蒙学,凡是新汉华人子弟都要进学校学习,身体达到从军要求!识字3……0,能明算术者才可以毕业,是为童生。不毕业者不能结婚、务工、务农、从军l身有残疾者除外,要保证下一代新汉华人都是人才”
    “凡是蒙学毕业的童生,在军队获得24点军功以后,就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中选者成为秀才,获得乡一级员的竞选权。同时也可以进国子监学习,参加科举,科举依然分为乡盛会剩乡试的考题全国统一编制,考则由各个国子监的老师交换批阅,选择成绩优秀者到翰林院学习,是为举人,同时也获得县级员竞选的资格。举人可以参加会试,考试由工部研究院出题,各个翰林院老师交换监督批改,中选者是为进士,同时也获得省级员竞选的资格。殿试就不用搞了,我新汉员除了军队,都要靠选举产生。殿试不殿试役有什么意思。”张情这样一改,原来的科举制度可以说己经是面目全非了。
    但是这样一来,新汉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小学教育的国家。对全国的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大有好处,同时新汉的军队也成为了一支有“文化”的军队,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新汉人,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上就变的方便的多了。虽然蒙学仅仅是初步的识字教育,算术也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四则运算,但是一旦昔及,对新汉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最少他们自己能够看报纸、看书、查找资料,有这样的基础,他们进步的速度就远比那些不认识字的人要快的多。
    周拱还役有意识到张情这一手能给新汉为带来什处,他只是觉得这样一来国家需要化大量钱去扶植教育,同时科举制度也被张清改的似是而非,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但是又说不出来张清这样改动有什没对,只是觉得这样一改儒家的那些个科目完全的被谈化了。这样一来,以后的读书人甚至连四书五经是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是成为什么化学、机械、数学方面的“秀才”(优秀的人才)了。
    张清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新汉的教育体制,就是为了让新汉在段时间内完成国民素质的提高,让新汉尽快的把欧洲的科技系统的学习过来,光靠一两个人是不够,需要大批的人才,去分门别类的学习,最后在系统的整合,建立新汉自己的科技体系,这样新汉才有可能真正的走到世界的前列列。他个人所知道的那一些科技知识,只要和欧洲再打上几战,估计要被欧洲人学完了,他现在己经不敢在拿出太先进的东西出来,到时候别新汉役有学好,欧洲倒搞好了打过来就麻烦了!毕竟他们的基础要好的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张清的想法,周洪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只是觉得这样一来“童生”是在是太容易获得了,仅仅认识3000个汉字和普通的数学计算,实在是让这个的“童生”称呼掉价了,想当年自己获得童生的时候,可是获得全县考试第一名的。如果按照张情的想法办的话,这以后“童生”恐怕真的是多如牛毛了。
    “汉王,我觉得这样一来,童生岂不是会在我新汉遍地都是,人人都是童生,这童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外人见到我们的童生这样普通,岂不是要笑话我新汉的童生无学无术了吗?”周拱不解的问。
    张清笑了起来,他想起21世寄时候,大学生多如牛毛,每年毕业的人数多达600多万,基本上全国每两个同龄人就有一个是大学生了,各个大学还在拼命的扩大招生,相信再经过几年的扩大招生,到时候大街上讨饭的也可以拿出一个大学的毕业证书了。新汉不过是昔及一个小学教育,不至于会怎么样,对国家的发展来说只会有好处。
    所以笑着周拱说:“这样有什没好呢?过上几十年的时问,整个新汉的华人都能够读书识字,虽然遍地都是童生,可民众都知书达理了,不正是达到了圣人有教无类的要求吗?我认为这才是科举的根本目的,这一件事情可以在议会好好讨论一下,你放心,我不会干扰议会的讨论,我也想看看大家对这改革科举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虽然张清是这样说,其实他己经准备普及教育,这样做的好处现在当然还炕出来,但是只要过上几十年,那就会成为真正一股改变中国命运的力量,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脉搏,必将被华人所掌握。在全民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新汉的政抬体制改革也是非常有好处,最少君主立宪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不是说新汉的教育就一直没有搞,其实新汉的在马尼拉建国的第一天起,张情就开展了扫盲运动,马尼拉的华人有很多己经脱盲,但是后来收复台湾习后,一下子增加了近30。万华人,而且基本上都是文盲,平均一个村庄不超过两个认字的人,这样一来,新汉扫盲工作的成绩就显的不是那样的明显了。
    很多成年人在扫盲运动中,仅仅是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觉得很满意了,完全不思进取!所以文化教育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周供解释完科举制度的时候,张清就觉得这一个一个大好的时机,正蝴用中国人对读书人崇敬,对科举制度的迷信,推广普及教育。近而实现新汉的教育体系建设。
崛起 第九节大比
    第九节大比
    可能是没有人的时间太长,在大婚之后张清荒唐了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新汉的各个员对张清开始表示担心的时候,他又在一次的回到了新汉的政治舞台之上,张清提出科举制度,面临了各个方面阻力,以原来天地会个党派的员为主,他们认为只要恢复到明朝的科举就可遥兰借调的员基本上支持恢复唐朝的科举制度,但是对张清提出的科举制度还是表示怀疑。但是军队的员对此非常的支持,虽然张清并没有对军队发出任何的指令,毕竟有功勋的才能参加科举,这就造成军队是最大的受益者,军方大多数人员都有足够的功勋参加科举,所以对张清的改革自然是无条件的支持。
    在军方的支持下,张清也综合兰员的意见,把新汉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小幅度的更改,废除了唐朝的察举制度,改为新汉的选举制度,这就避免了“人情”保举的问题,其他的基本上就按照张清提议的科举制度,开始了新汉开国的第一次科举大比。
    新汉的大比的先决条件是24点军功,这样一来,在新汉的读书人,才意识到新汉是抑文重武的,明污怕是你书读的再好,没有基础军功也不可能有机会成为正式的员,因为你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于是文人开始对新汉的科举政策表示不满,在新汉掀起了抵制新汉科举的运动,讥笑能够参加科举的人是“武大郎”。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在新汉的专业文人数量本来就很少,所以他们抵制科举考试的运动完全没有任何的力度,最后他们也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准备投身军队棍上两年。在新汉能够参加科举的,多数都是经过新汉的培训出来的脱盲人群,这一次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很多都是军队里面通过文化考试的人员。可以说张清现在建立的政府机构就是一个标准的“军政府”,张清现在还没有准备把权利真正的交给民众,他根本不相信这个时代的人,能够带领新汉走向强大,所以只能利用“军政府”的独裁特,强制的让新汉向西方学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