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

第13章


他们看见启明过来了,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的态度很谦卑。
  “我们要在这里住很久呢,我们是特殊的客人。”老太婆说话时嘴一瘪一瘪的,显得很费力。“院长邀我们来的。”
  “我们欢迎客人,我们欢迎。”启明说。
  老头用手杖敲着地面,大声说:
  “别听她乱说。什么院长邀请,我们只不过是看了报上的一则小广告就来了。那广告上写着你们女院长的大名,说她邀请所有的人来这里旅游!我们在周围走了一走,这里真荒凉啊。”
  他站起来了,显得有点激动,抬头看看天,又看看地,然后突然转过身拿起硕大的象棋子,“砰”地一声放下,说:“将!”
  老太婆皱巴巴的脸上显出微笑,显然也很激动,但尽量抑制着,也移动了一颗棋子。她动作那么出其不意,启明没看清她动的是哪颗棋子。然后她也站起来了,她凑近启明问道:第25节:第三章 启明(5)
  “所有的客人来这里住都免费吗?”
  启明吓了一跳,变得结结巴巴起来。他说他不清楚,这类事不归他管。老头也凑拢来了,耳语似地对启明说:
  “你们这里有个园丁是我们家乡人,从前啊,他专门在园子里养罂粟花,后来还被判过刑呢。我昨天看到这人了,这些年他可没怎么老。为什么这地方的人都这么年轻?啊?你看,他过来了!”
  可是启明只看到风吹得小树在摇摆。他感到这两个人令他烦躁难耐,就向他们告别走开去。有好些年了,启明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凡来小石城的人身上都呈现某种特点,就好像他们本来就是这里的人一样。有的人,开始不完全像,过了几天之后就用这里的人的口气说话了。他也有内心脆弱的时候,那种时候,他也想用少年时代的那种语言向一个家乡人倾诉一点感情,比如他刚看见海仔时就有这个念头。可是这个海仔,除了他的名字以外,身上已经没有任何地方可以令他想起家乡了。说实话,他比他自己更像小石城的人呢,怎么回事?也许人只要离开家,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当年他也体会过这一点。他跟随那个干部搭汽车,坐火车,折腾了几轮之后,心就渐渐地硬了。启明最佩服的人是院长。那是种说不上理由来的佩服,虽然她将他安排在这个工棚似的房子里头之后就再也不管他了,启明还是对她心怀感激。每一天,他都感到有种看不见的关怀从院长那里传达过来。所以每当这个空头设计院又增加了人员,他就在心底赞叹院长的博大胸怀。她还亲自同胡闪去医院看望年思和新生儿!多么了不起的女人啊!
  两位老人已经走了,但是象棋却扔在石桌上,也许他们等会儿还要来下的。年思生女儿的喜讯让这地方充满了活力,风不断地吹啊吹,都是雪山那边刮过来的,多么凉爽,多么惬意!他的宝贝偶像此刻在干什么呢?在收葡萄吗?启明将怀表拿出来听,嗨,那表走得那么有力,简直像在示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能这只表就是他爹爹吧,现在爹爹终于同他在一起了。
  海仔一连好多天都没有露面,也没有去食堂帮工,启明惦记着他。他想,也许这家伙去了城建维修队,那地方最好混,谁都可以去。
  然而有一天,胡闪从医院回来却专门来问他这个事了。胡闪说,他坐在病房里休息一下,海仔就来了,他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启明的老乡,到小石城来才几天,在医院干活。胡闪问他干什么工作,他回答说:“在太平间帮忙。”他还主动告诉胡闪说,此地的死人同内地的沿海的死人大不一样,一点都不僵硬,很好搬运,他比较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工资也高。海仔说着话院长就来了,海仔一见她就像见了鬼似的,赶紧溜掉了。难道他原来就认识院长?于是胡闪就问院长是否认识这个人,院长冷笑了一声,说:“当然认识。”她陷入回忆之中,告诉胡闪,几年前她在内地出了车祸,被送进一家医院,诊断为死亡。可是在太平间呆了一天之后她又活过来了。她被移进普通病房。有一位年轻人天天来她床前陪她聊一会儿天。聊着聊着,院长就感到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但她始终想不起那是哪里。青年说自己是流浪人,四海为家,现在的工作是在医院帮工。一直到了院长出院那天,他才亮出底牌,说自己在太平间同她聊过一夜,差点冻坏了呢。院长突然对这位青年非常厌恶,而他,也就知趣地离开了。出院后好久,院长都摆脱不了消沉。后来才逐渐在日常工作中解脱。
  “院长最近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呢。”胡闪感动地说。
  启明被这个故事震惊了。他沉思了一会儿,问胡闪:
  “院长透露了她在太平间同海仔聊过些什么吗?”
  “院长说,她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这几年里头,她一直都在为这个问题苦恼。”
  启明的思绪飘到了很远很远,他想到了爹爹。爹爹临死时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呢?那同院长在太平间的情况一样吗?海仔同他聊了些什么呢?他脑海里一下子就出现了在暴风雨里头飘摇的渔村,他有点颓废,有点暗淡,不过那都只是短暂的情绪。他还是希望有一天找到海仔,同他谈话。
第26节:第三章 启明(6)
  他去医院找海仔的时候,年思已经带着孩子回去了。太平间同病房隔开一点,门口栽着各种花卉。有一个守门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启明说明来意。
  “啊,您是说那位义工啊,他说他今天要休息一天。他呀,是我们的及时雨!要知道眼下很少人愿意干这种活。”那人竖起大拇指夸海仔。
  “他难道是义工吗?”
  “这正是最值得人尊敬的地方。他对我们说,他只做义工,不要工资,同我们一块吃饭就可以了。这么好的人上哪里找去?您进来参观一下吗?”
  启明感到这个贼头贼脑的中年人总在打量自己,心里很厌恶,连忙谢绝了他的邀请。走出医院好远了,他还感到身上有很浓的来苏水的味道。他怀疑刚才海仔就在太平间里头。一想到他在太平间做义工的事,他就不禁哑然失笑。看来他挑选这个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同死人谈话。可是这种沟通应该是非常艰难的啊,只有像院长那种假死,他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启明记得这个儿时的朋友是一个倔头倔脑的人,认死理,脑筋不转弯,那时他几乎将村里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想到他也许在全国走了很多地方,一直在从事这种见不得人的活动,启明陷入了某种黑沉沉的回忆。这是近来他新产生的一个习惯——回忆自己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他一边走一边想那种事,越想身上越冷。走到招待所门口时,全身都在发抖了。他打算回家赶快躺下,使自己缓过神来。
  “老启,老启,你没事吧?”传达孙二抓住他的臂膀使劲摇晃。
  “不要——不要担心。”他费力地说。
  孙二不知为什么“咯咯”地笑了起来。启明挣脱他,尽管眼前黑蒙蒙的,他还是尽力摸索着进了屋,脱鞋上了床。
  他刚一躺好,回忆就自动地出现了。那是一个下雨的夜晚,他在雨声中本来睡得很安,可是他被墙上的敲击声惊醒了。难道是小偷吗?这么大的雨还出来作案,真够可怜的。慢慢地,他就感到有某种光线透进房里来,到底怎么回事呢?那时没电灯,他坐起来将放在床边的煤油灯点燃。他划了一根火柴,没燃,再划第二根时,就有人捉住了他的手不让他点灯。这时,启明看见那道光线正在变宽,越来越宽。啊,一面墙被移走了,野草灌木的气息扑面而来,他身处荒郊野外了吗?那个捉他手的人说话了,声音像从一个坛子里发出来的一样,听了很难受。
  “我想在此地建一个热带花园,你看合不合适呢?小伙子?我试过了,热带植物在这里成活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建空中温室的。你看看这地方就知道了,无遮无拦的,正是建那种花园的理想处所。我是南方人,在此地居无定所,你听出我的口音来了吗?”
  在启明听来,那就是本地口音,只不过“嗡嗡嗡”的听了难受而已。
  “可是我的家,原来并不是建在无遮无拦的荒野里啊。”他抗议道。
  “你要忘记那种事,小伙子!在我们这个地方生活,就得具有灵活性。哼。你真的听不出我的外地口音吗?我可是最南边的人。”
  启明觉得自己有些话想问他,可光线突然消失了,也许是那面墙重又合拢了,面前的人影也消失在黑暗里。第二天早上雨还在下,他完全忘记了这回事。
  现在他想将那事看作一个梦,可那根本不是一个梦,只是一件他彻底忘记了的事。他当时同他谈话,自己非常清醒,有点像身处另外的空间。那么,那个人是设计院的园丁吗?启明以为自己还从未同园丁说过话呢。园丁沉默寡言,还有点傲慢。当然那个人就是他,他已经同他说过话了。他遵循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建起了热带花园,启明已经听好几个人谈论过他的花园了,只是他自己还没有见到过。他想,园丁同海仔以前就认识吗?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海仔为什么说园丁也是渔村的人?还有,这么些年他都没有同这位沉默的家伙接近过,海仔一来,提起他,自己才记起自己在某个雨夜同他谈过话,话题是那个他至今没见到过的花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