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瞎忙的迷宫

第2章


这种面试方法可以更真实地测出你本人的情况。
  举例说,如果你想应聘零售店经理的职位,公司会给你一个情景,就是去面对消费者和收银员。消费者的申诉,很可能是要求店家付出一笔高额赔偿金,这极具杀伤力。而收银员则完全依规定办事。通过他们的争执,可以发现公司的规定不是十分清楚,双方各执一词。你将有什么反应?你的动作当然要快,而且要快速反应。
  这种情况一旦出现,面试官将会站在一旁,像审判官一样对你的身体语言进行细心观察,看你如何获取信息去处理问题,如何跟别人应付并对冲突作出处理。
  不管是奇异电子公司,还是摩根大通银行,许多家企业都采用情境面试,据了解采用这种情景面试的企业,现在已有成千上百家。雇主相信,透过这种方式评估未来员工,可以测出求职者进入工作状态的真实形象。
  面临这种情况,一向爱隐藏缺点的面试者,就很难侥幸地通过面试这一关,但是只要知道该注意哪些地方,就能从充满信息的情景中观察出来。
  你最近的一份工作,是不是因为主管不懂得如何安排计划而受到许多的困扰呢?那就可以要求面试公司将自己置身于未来可能在一起工作的团队,举行任务分配的周会。通过这一做法,你同时也可以藉此比较工作流程、优先顺序,和主管的待人接物技巧。
  如果想知道这家公司如何评估员工,那就要求参加自愿离职者的"离职面试",通过"离职面试"你将会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心声,也许这正是有些公司想掩饰的部分。如果你也在意工作伙伴或决策者的不同声音,那么务必要求参与第一线、中层人员和资深人员的会议,观察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与融合度。这些活动可为你提供一些你或许花几个月时间才能理清的事实。
  作为IBM"大学人才计划"的主任,珍·哈泼很早就开始采用这个方法。她说:"我的工作就是协调大家对于领导人和公司的期待。如今,这就像所有人要来上班时,最想知道的是能不能在公司发挥所长。身为主管,如果还不能用新方法争取人才,就太丢脸了!"
  如果你经营的是小公司,也可以通过让求职者在公司见习一天,从中获得巨大回报。马莉安·艾利森是位畅销书作家,也是企管顾问公司"艾利森集团"领导人。他们在全球进行大规模企划时,编制很小,每位新聘人员都很重要。马莉安说:"我们提供"准员工"一个可能在这里工作一天的机会,这对雇主也有利。有位求职者在我们请他来见习一天之后放弃了。我们很高兴他现在放弃,而不是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放弃。"
  现在开始简单工作
  我们把焦点锁定于面试,迅速找出雇主对工作的真正看法,以及他们对你的预期。如此一来,就不必等到工作几个月后才弄清楚公司的运作状况,而是可以迅速地与公司牵手。
  步骤一:争取到新公司见习的机会。如果你完成第一次或第二次面试,他们都很喜欢你,接下来应该要求到公司见习一天,用一天的时间体会这家公司的运作情形,而不是单单通过公司的一次面试来了解公司。
  步骤二:其实,面试应该看作是考核公司的指标。面试当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非理想的,一种是理想的。如果是非理想的,那面试官拒绝你的请求或者对你的话无法理解,这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这说明如果你在这家公司工作,将会非常辛苦。面试是你在这家公司遇到的第一项企业流程。如果这家公司跟大多数企业一样,所有企业流程只为了达到最大效率的话,他们不一定会重视你的效率。如果将焦点瞄准组织效率,而不关注个人的话,这将成为五种最浪费时间的工作方式之一,会让你在公司的工作中难以前进`。
 
  如果面试官拒绝或无法理解你的请求,表示这家公司流程缺乏弹性,可能让你处处受牵制,到时你得把大多数的力气花在适应他们的做事方式上,而且他们不太可能迁就你的需求。你得仔细考虑适不适合这样的雇主。
  另一种情况,就是你的意思别人能够了解,并且他们爽快地回答你:"当然好!你几时来?"那你就应该作出判断:这可能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步骤三:在见习当天,自己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以下两三项活动。瞄准与新工作最相关的活动,同时保证自己决不对外透露你在这天的所见所闻。
  ▲自己部门的小组动脑会议;
  ▲指派任务的每日例行会议、周会或月会;
  ▲中层主管对管理高层的简报;
  ▲客户销售会议;
  ▲客服(面对面、电话或网络);
  ▲中层主管准备向高层主管做简报;
  ▲中层主管评估公司的命令;
  ▲第一线员工集会讨论中级主管的指示;
  ▲重要改变或受训的成果展示;
  ▲品质或营运评估会议;
  ▲每季、每月或每周进度检讨会议;
  ▲主动离职者的离职面谈;
  ▲访问这家公司可能的供应厂商或顾问。
  你在见习这一天,当然会跟未来的主管及同事见面。但除了这种种交流外,你还想眼见为实,得知这家公司作决策、指派任务、解决问题等内幕的第一手资料。
  步骤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自己评价公司时,如果满意度较高,那表明这家公司具备让人安心工作的工作环境。
  ▲与你理想的工作方式相接近。这种工作方式很可能适合自己,或者说明这家公司具备富有弹性的工作流程。
  ▲公司的资产和预期相平衡。大多数企业都想事半功倍,这家公司对于良好工作成果所需代价的看法比较实际,同时也很注重本身拥有的资产。
  ▲不因员工资历深浅而有太大差别待遇,说明这家公司真正注重的是工作本身,同时避免百般讨好高级主管。
  如果你得到了较高的满意度,二话不说,马上答应去上班。这是一家很棒的公司,公司既不会让你工作辛苦,但是也不会让你轻松愉快。
  如果满意度较差,你已经知道不该接受这份工作。接受了就不要抱怨工作很辛苦,事前已经警告过你了。
  步骤五:相信自己的观察。你可以在一些休闲的聚会中,找几名员工喝咖啡,询问他们日常的工作是不是与你观察到的情况一样,并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
  ▲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在这里可以如愿吗?
  ▲你想改变指派任务给你的方式吗?该如何办到?
  ▲谈一谈你的上司及你上司的上司。
  ▲这里会不会让你感到挫折?
  ▲你最担心什么?
  ▲在这里工作,你最满意的是什么?
  步骤六:形成自己的决定。你用一天的时间体验到这家公司工作的情况,你的热忱是否因这次见习而提高或被浇熄?或缓和下来?无论答案如何,都已相当精准地呈现出你在这家公司待上半年以后的心得。
3.职前训练必不可少
 
--------------------------------------------------------------------------------
 
 
  职前训练简单工作的幕后真相
  洁美在一家多次入选为"100家最佳企业"的全球知名公司工作,负责规划、执行职前训练计划。
  她说:"我们计划的主旨在于协助每位新进人员,有勇气去与主管提出职前训练的话题,其中非常注重协助大家尽早建立所需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网。我们要求各个主管提供面试计划。我们也尝试提供时间和空间,协助他们了解应知事项及将得到什么支持。我们还追踪他们前几个月的工作情形,访问他们的心得。"
  洁美的高层领导团队,不但表现出对这项计划的支持,还将它视为可以替公司赢得"最佳企业"的方法之一。
  听起来很棒!那么洁美有什么可以提及的呢?
  她继续说道,"我们大多数领导人和主管还是不把这个计划当一回事,而把它看成一种输赢。一名经理人形容,这种办法可以让新人有空间和时间去"瞪自己的肚脐眼",说明他们对新人的压榨还不够。人力本来就吃紧,他们不能让宝贵的人力资源过于浪费。"
  所有的企业、所有的领导人都很清楚,设立这种职前训练,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具有提振士气、人员不易流失、学习更迅速等好处。但是愿意牺牲短期利益以换取长期效益的人却微乎其微。
  能够对企业文化作长远思考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即使真了解职前训练重要性的大企业,也很快宣告中止。家庭仓储自1973年成立以来,便引进以员工和客户为主的企业文化,但是奇异电子公司前执行长鲍伯·纳德利在2000年接掌该公司后,一切都推行奇异电子公司的做法。目前,员工士气和客户满意度都已掉到10%到40%之间了。
  在进行职前训练时,有两个目标需要完成:第一,及时学习,学习的着重点放在你可以快速应用的方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