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瞎忙的迷宫

第11章


不要企求职场上讲民主,职场上必然存在上下级之分,作为老板有权作出公司的决策,但作为职员的你可以求同存异对他的决策保留自己的意见。因此,你必须搞清你的老板是不是一个冥顽不化的"愚木"。如果你是在为一个顽固不化的老板工作,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但你感觉到自己的老板还有一线希望,并且不至于落到朽木不可雕的地步,那本章的建议就有些不大适用,那就请用其他的办法来对付。
  你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辨别自己的顶头上司是否是冥顽不化的"朽木":
  方法一,运用"发掘、探索、约定"法。
  ▲发掘,就是从对方的口中套出对方没说的话。
  ▲探索,就是寻找别的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约定,就是事先预约与其他人下一次谈话的时间。
  如果自己的上司非常通情达理,通过二到三次的交谈,他就会听懂你的问题,重视起你的问题来,并针对问题本身加以讨论。这种情况表明你的 老板"孺子可教",那就以机智的工作技巧去行事;若是经过多于五次的交谈,他对你的问题仍不予理睬,也不讨论,那这些问题就可能被老板无情地扔进垃圾箱里了。
  方法二,"同意光谱量表"要充分加以利用。
  老板或上司针对特定问题的态度,都可以反映出其明智与否,可以用"同意光谱量表"来判断。
  1、 我绝对赞同你的做法,并且支持你去做。
  2、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我相信你和你的团队会作出明智的抉择。
  3、抱歉,我不同意。理由是……但还是非常谢谢你的贡献。
  4、照我的意思去做就是了!
  5、不同意,而且还要征召其他人一起阻止。(不过,即使真要如此,也绝少开会公开表态。)
  谈话情况如果落在1~3的机率比较大,那表示对方是通情达理的人,那就应该采取机智的办法来面对他。
  而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4或5的情形,并且事后对方既没有道歉也没有解释,那这是个无药可救的"浑球"。但是,一个人在紧张的气氛下昏了头说:"照我的话去做就是了!"是无可厚非的,之后他必须在几天或几星期内,而非几个月甚或几年,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那还可以对他网开一面,给予原谅。
  方法三,给自己六个月的时间。
  只要花费六个月的时间,你就可以判断对方是否能明白你的意思。研究显示,大多数新职员,通常在任职六个月内就知道,自己是否适应老板及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你如果是由衷地想跟自己的老板建立良好关系,六个月来却毫无进展,那么他这辈子与你是不可能成为知己了,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好东家!
  不论是否公平,一旦知道自己的老板是个不折不扣的"浑球",那就不得不面临一次新的抉择。而所有前置作业的会谈,就是要帮助你作好这项抉择。通过这些会谈,搞清你与老板之间的分歧,这对于界定自己的期望目标、抱负有莫大的帮助,并确认这些抱负与意向企图是否也被老板所充分理解。
  现在开始简单工作
  当你判定老板无药可救,并且决定采取行动时,你就应该找到合适的办法来对付自己的老板,这里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首先,在待人接物时点头微笑。20世纪90年代初期,点头微笑的终极代表人物查理50来岁,他所在的厂里,新旧厂长来来去去换了好几任,他却始终如一地坚守岗位。
  那时,他们正要进行公司改造工程,查理在小组讨论会中一言不发,然而,屋子里的人似乎都以他马首是瞻。因为查理的工作就是想办法防止新来的厂长把这个地方搞得天翻地覆。他应对厂长的办法就是,口头"是的,长官",然后尽量不照他的意思做。
  尽管这是一家值得效力的好公司,公司竭力提拔深具潜力的经理人,就像一个训练基地,年轻面孔的MBA通常在此快速过水,然后晋升高职。即便是很优秀的厂长,也只会在此呆一两年。而且查理在职期间,曾有位平庸的厂长,要每个人专心做每月华而不实的活动计划,或者以别的一种刻板方法来处理公司事务,好让自己在总公司面前有所表现。
  所以,查理点头微笑的方式表明,他要的只是一份工作,而非事业。而且他发现即使是最严格的公司,也会有许多"死角",足以让一些"点头微笑"无所事事的职员安然度过所有的暴风雨。
  其次,就是迂回地、越级地向上面作报告。有些人认为,越级报告很有可能成为自己事业的自杀行为。而杰尼斯·魏柏的案例,正是讲述一个正直、坦白、热情地在一家到处都是政治漩涡的大企业里越级上报后,仍被公司所重用的人。
  杰尼斯,是摩托罗拉公司的资深副总裁,他被"状况外"的上司折磨得焦头烂额。于是,他想让珍妮负责四十几项年度目标,可珍妮知道这数目太多了,不过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直接上司向上级主管报告,所以他决定给自己的上司一次机会。
 
 接下来,珍妮花了足足六个月的时间,促使那些目标缩减到"关键的"几项。然而,即便是他们之间达成协议,同意接受几项关键目标,上司杰尼斯却仍然不断地要求珍妮的部门去做目标项目之外的事情。
  于是,珍妮只好去找他的老板,以便确认自己所选择的目标项目确实正确。她这样做的确没错,用珍妮的话来说:"在我的事业生涯中,我只擦伤过膝盖两次,都是因为没有重点、过度有求必应、承担太多事情。事业要有成就,就必须不断在记分板上累计得分,而你必须做出成绩,同时又做太多事,是不可能得分的。
  珍妮和她的上司最后终于达成协议,但为了确认这个协议不再生变,珍妮就去找他的老板及其他高层主管讨论,确认她是否选择了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以便集中火力。她从不诋毁上司,也绝口不提她竟然得花六个月的时间才做到这一点事情!珍妮只是想在她进一步开始进行之前,先确认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那以后,每次业务检讨时,上司杰尼斯与珍妮都只讨论她选择的那几项重要的目标。
  大部分高层主管会保持一贯的立场,因为这样才能有重点。如果你打算为了像重点、优先顺序或业务绩效之类的事情,越过你的主管向上级报告,不仅成功率很大,而且对你的事业前途更有利。
  有些老板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你做更多事,但是你可得握紧心中那个指南针,知道何者有理,何者无理。通常,直觉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别忘了倾听自己的直觉。
  最后,可以用辞职来说明一切。多年来,约翰·哈维一直向往能在美国运通公司工作,他说:"我始终对这家公司十分崇敬,我经常想象在这家公司工作会是怎样的景象。后来,他们将我所工作的汤玛士库克旅游公司并购了,我终于有机会加入这家了不起的公司。没错,我的美梦成真!"
  很快,约翰就在这家公司晋升到了资深副总裁,成为7500名员工中的250名高层主管之一。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快速高升,根本原因在于总是竭力争取最佳的创意构想,并且让公司最高主管听取这些构想。这正是美国运通公司经常名列"全美求职者最想进入的100家大企业"的主要原因。
  可是,约翰的情况很快就有了变化。
  他说:"我的新主管对业务走向及该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截然不同。他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维持现状,而我却不能接受原地踏步的现实,我认为我所负责的业务范围需要新的方向。他不但不坦白地和我沟通,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还对这条沟通管道采取封锁态度,他认为反正就是我不对,根本没有必要讨论!
  "没多长时间,我就意识到我们之间的意见根本不合。我利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试图去改变一切,然而多次努力之后,情况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这期间,我主动寻找公司其他高层主管谈论这件事情,结果证明新主管有时对执行长肯恩·契纳尔特的意思根本不认真执行,这当然出于他自己的意图。例如,当2001年经济开始衰退时,肯恩作了一项实际可行的决策,要求我们将那些不必要的支出都砍掉。但是我的上司则把它误解为要我"将所有的训练计划都取消"。事实上,执行长要求的是合理谨慎地缩减预算,但员工必须受到良好的训练。
  "我和财务长谈过,明确了肯恩真正的意思,我向他说明此事时,他发疯似地说道:"你他妈的根本无从知道角落的那个人在想什么!"刹那间,我知道我在美国运通公司的职场生涯已到了尽头。
  "是的,我再忍受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毫无问题。但我和他的这些谈话,让我看清再在这个地方待下去是毫无意义了。问题慢慢演变成了经济财务的理由,你愿意作出什么让步?一旦清楚自己的意图之后,就没有好坏、对错的答案了。不过,对我来说,搞清真相却为我人生提供了新的起点。
  "现在,我可以无忧无虑地与家人在一起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