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略说

第18章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有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经。了义是彻头彻尾的通达圆满,譬如‘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法华经’,这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方便说法,虽末直截点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将这些道理参照对比、融会贯通,还是有个趋向了义理趣的脉络可寻。
  第四,依智不依识:佛法是智慧之学,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据我们的意识妄想去推测。
  刚才我们讲到了义法门,所以提到了四依四不依,现在我们回到本经,金刚藏菩萨为我们提出问题,希望佛大慈大悲为末世众生讲解经藏中的了义法门,令众生‘永断疑悔’,得到真信。
  ‘华严经’提到‘信为道源功德母’,基督说信者得救。其实,信很难。诸位真的信佛吗?如果我说你不是真信、正信,那你一定很生气。对不起,没有证得菩提以前,都不能算真信、正信,都是迷信,都是妄情地相信。必须‘永断疑悔’,才是真信、正信。疑悔的悔有二层意思,一是后悔的悔;另一层意思是对于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不知对或不对,自己不敢确定,有一点怀疑,这就是悔,所以把疑与悔放在一起。
  中国佛法中的禅宗要你起疑情,有疑才有悟,何况一切众生本来就在怀疑中。没有成佛以前处处是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佛法说有前生,你见过?死后灵魂究竟存不存在?谁能证实?这些都是问题。禅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说你有痛苦,那么,痛苦从哪里来?因为有我,你又是生命东西?肉体?肉体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里?如此一步一步追问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现代青年喜好学禅,问他有没有问题呢?半个问题都没有,不疑就不悟,这样还学什么禅呢?禅宗讲参话头,‘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迦叶为何微笑?牙齿白呀?释伽牟尼佛又为什么要拈花?假如你不去参究这类问题,那就不要学禅了,没有怀疑,何来开悟?
  金刚藏菩萨在此提到‘永断疑悔’,写文章叫破题,问题的主要中心给你点出来了。断了这个疑悔,你就得到金刚藏颠扑不破的智慧境界,了解佛法真正的奥秘。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金刚藏菩萨提完了问题,恭恭敬敬地跪下来磕头,如是磕三次头,礼拜三次,虔诚地请佛回答问题。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个时候释伽牟尼佛告诉金刚藏菩萨说!好的!好的!善男子可翻译为大丈夫,带有了不起的意思。你们能够为了诸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如来。这里看经要留意,这个‘如来’不单指释伽牟尼佛,而是指一切佛的总称,金刚藏菩萨问的是一切佛最深最秘密最究竟最根本的方法。‘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佛说你问的问题好利害,真不简单,是一切菩萨们最高的教育方法,这是大乘道的了义法门。而且这个问题如果懂得的话,‘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从此‘永断疑悔’,不再有任何怀疑。
  请问诸位在家及出家的同学们,我们学佛是否没有任何怀疑?是否绝对相信?念佛念了几十年,能不能往生西方?不敢确信。听说密宗好,赶紧跑去灌顶,好像只要一灌顶,咒子一念,就可以马上成佛似的,可是真如此相信吗?结果学密宗咒子念了几十万遍,没有什么感应,好像也靠不住。很多人很用功、很虔诚,天天作早晚课,又拜佛,又吃素,又回向,到后来想想,这样是不是真有功德?念了咒,念了经,是不是真能消业呀?信了佛教,却又随时在疑悔中,每人轻重不一。我几十年来所看到、听到的学佛学道人士大都如此在疑悔中,包括我自己当年也是如此。我们不要打妄语,是不是这样?好好坦白发露忏悔一番。
  那么,怎么样才能‘永断疑悔’,‘得决定信’呢?如何才能正信呢?告诉各位,不到八地菩萨做不到,八地以前都还会退转,何况我们凡夫呢?一般人学佛都是做生意的心理,念了几天佛,就开始怀疑,边念边怀疑,又想赚钱,又怕赔钱。
  好了,我们现在听佛答覆。
  尔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认而听。
  这个时候金刚藏菩萨听到佛肯答覆,非常欢喜,在座大众都静默聆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一切世界不只是一切众生,一切世界包括一切物质世界及一切精神世界。而这里讲到的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都是相对的,这是六个大纲要。读经要细心,不可忽略过去。
  始终,这个世界如何开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地球怎么来的?宇宙怎么开始的?地球何时毁灭?这些都是问题。
  生灭,世界上一切东西和生命如何生起?例如人从哪里来?无论东西方文化、宗教、哲学、科学,讨论了几千年,也闹了几千年,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据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生的?达尔文进化论说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你相信人类的祖先是猿猴吗?还有现在猿猴为什么不变成人呢?
  在佛经也提到人类的来源,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猴子变的,而是另外一个世界--‘光音天’下来的。这地球原来没有人类,我们的老祖宗从光音天来的时候,起初都会飞,等于有人认为外太空人飞到地球这个星球上来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后,喜欢在地上抓些东西吃吃,结果,一吃就吃坏了,飞不起来,便留在地球上。
  那么,我们要追问,光音天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一个天,以科学来讲,那是银河系统外,另一个外银河系统。假如说色界天的人是由无色天来的,那么,无色界天的人又从哪里来?如此追问下去,问题就大了,没完没了。
  前后,时间有没有前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说明时间是相对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释伽牟尼佛就说过宇宙间每个不同的世界,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的一天等于地球的一个月,太阳的一天等于地球的一年。所以,时间前后的问题究竟存在不存在?
  有无,这也是哲学,科学所探索的问题,物质究竟灭还是不灭呢?唯物论说物质是万物的根本,宇宙唯一的实体,那么物质是绝对不灭的吗?人的生命是有?没有?灭?不灭?
  聚散,空中的湿气遇冷则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晒而散发掉,世间的一切无论是物质或生命、人际关系、种族关系等等,均在无常聚散中,你能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吗?
  起止,这个宇宙世界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停止?我们的生命何时结束?人类的烦恼又何时了结?这些都是问题。
  看‘圆觉经’不可随随便便看过去,这句经文包括了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等等那么多问题。
  ‘念念相续,循环往复’。你看!奇怪啊!刚才提到‘世界始终、生灭......’这些问题,到此却归结到念念相续的心理问题。我们心理的思想,每一念、每一念连接而来,前一个思想过去了,第二个思想你不用想它,它自然会生起来,相续不断。你说我睡觉就不想了,真的没有想?不是,还是念念在想,做梦就是想,有些梦自己知道,有很多梦醒来就忘掉了,以为没有梦,没有想,不对的。甚至睡觉那个境界就是念,我们一切众生如果没有睡眠的习气,没有睡觉这个念,就不会有睡觉这个现象出来。睡眠这个现象也是一念,这一念也就是无明来的。所以真正悟道、证道的大阿罗汉、大菩萨们断除了这一念,自可不必睡觉。你说我们人的心理现象就是念念相续,像流水一样接连不断,烦恼也是一样,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断水水更流。如此‘循环往复’,就像绕圈子似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循环往复’这四个字是从中国的‘易经’里面引用出来的,这个思想观念是中国文化本有,并非从佛学而得。不仅是人的心理状态如此,在太空里的物理现象也是如此,丢出去的东西,绕一圈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
  ‘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因为我们有念头,有贪、嗔、痴、慢、疑等等念头,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厌恶,有取有舍,有些东西丢得开,有些东西则抓得很牢,‘种种取舍’,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于是就形成了轮回。轮回就是在那里转圈子,忽东忽西,此上彼下,昏头转向,没完没了,跳不出来。
  ‘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同流转’。成佛就是跳出这个轮回,不在这个圈子里转了。但是,佛说一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于是迷迷糊糊在圈子里转,而想要了解整个绕圈子的事,怎么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你跳出圈子外面来看,才会了解。没有跳出圈子,即使向你解释,你也无法明白,就如苏东坡描写庐山的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