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刘文典

第13章


程勉被学潮闹得心烦意乱,只想着早点回到稳定状态,同时也想在蒋介石表个姿态,于是回答道:"只求保障学校安宁,学生得以安心上学,其他的就不计较了。"
  蒋介石点点头,转过头来问刘文典:"你打算如何处理肇事的学生?"刘文典并不理会,兀自冷冷地回答:"此事内容复杂,尚有黑幕,在事情尚未调查清楚之前,我不能严惩肇事学生。"
  看到刘文典这副态度,蒋介石气得"腾"地站起身,拍着桌子,勃然发怒:"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夜毁女校,破坏北伐秩序,是你这新学阀横行,不对你撤职查办,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
  刘文典也毫不含糊,"嗖"地站了起来,与之直面相对,语调依然是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提起总理,我和他在东京闹革命时,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呢。青年学生虽说风华正茂,但不等于理性成熟,些微细事,不要用小题目做大文章。如果说我是新学阀的话,那你就一定是新军阀!"
  关于这段"巅峰对决",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是由时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指导委员会秘书石慧庐回忆记录的,与前者略有细节不同:
  蒋当时盛怒之下,大骂安大学生代表们,骂了又坐下,稍停一下,站起来又开骂,训了学生一顿之后,转过来便责备两校的校长。女师校长程勉,是安徽教育界老辈程筱苏的儿子,他坐在那里恭听责备,一言不发。蒋又转向安大校长刘叔雅大加责难,说他对学生管教无方。叔雅和蒋对话间发生冲突,在座的都为之色变。蒋指着刘怒斥:"看你这个样子,简直像个土豪劣绅!"刘也大声反骂:"看你这个样子,简直就是一个新军阀!"蒋立时火气冲天,大声地喊叫:"看我能不能枪毙你!"此时刘站起来一跺脚:"你就不敢!凭什么!"蒋大吼:"来人,把他扣押起来!"立即冲进来两个卫兵,把刘拖下。
  第32节:痛斥蒋介石(14)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在会见现场,无论蒋介石讲什么话,刘文典都不屑回答,只是仰头吐着烟圈,然后以极度鄙夷的神情,轻轻哼一哼。蒋介石见此情状,气得浑身直哆嗦,顺手就给了刘文典两记巴掌,然后叫人将他扣押了起来。这种说法有点戏剧化、脸谱化,蒋介石是国家元首,一般不会亲自动手打人,打刘文典两记耳光的是其随从还差不多。
  当然,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具体细节到底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刘文典一介书生,竟然置国家元首的尊严于不顾,与之公然分庭抗礼,面临生死选择亦无所畏惧,这种纯粹的知识分子独立精神,又令多少人追慕景仰!
  由此,"刘文典痛斥蒋介石"遂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传诵至今。
  且说蒋介石怒不可遏,当即传谕安庆市公安局王绍曾局长带领四名警员,将刘文典带局收押,关在省政府内的"后乐轩"里。
  消息甫一传出,社会一片哗然。安徽大学的学生和部分市民立即举行游行示威,手持标语,要求保障人权,尽快释放刘文典,并大呼"打倒程勉"等口号。当晚7时许,游行的队伍到达省党务指导委员会门口,正碰到蒋介石在那里公宴安徽各级官员,遂派代表秦培风等进去面见蒋介石。
  蒋介石正在气头上,提到安徽的教育状况,仍是愤愤不已:"我也办过教育,我的学生有十几万人(指黄埔军校),可有一个捣毁女校的?如果有,我给他就地枪决!"再说到刘文典,更是觉得这个人傲慢狂妄、强词夺理,简直不可理喻,于是大声怒斥:"刘文典鼓动学潮,理当严惩不贷!"
  正当此时,几个学生代表走了进来,蒋介石索性借题发挥:"尔等青年,不应替人作工具。刘文典已被我看管了,你们且回去安心读书去吧!"看到代表中还有一名女生,蒋介石更是十分恼火:"女校被男学生捣毁,你们不反抗也就罢了,还要随声附和,成何事体!"说完,将手中的茶杯朝桌上一掼,杯中茶水四溅,背着冲锋枪的卫士马上一拥而上,如临大敌。
  据参与学潮策划的共产党党员钱新嘉回忆,安大学生代表陈处泰气愤得想要站起来辩驳,但被左右同学暗暗摁住。这时候,好汉不吃眼前亏!
  "在祖父坟上挖了个大坑"
  善良的学生们没有想到,其实当权者早已准备对他们动手了,而这正是刘文典坚持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学生毕竟年轻!
  在将刘文典扣押后,蒋介石立即面谕省政府代理主席孙棨、省民政厅厅长吴醒亚等人:"一切从严办理!"经过孙棨与韩安等人协商,很快做出了处理决定:参与学潮的学生,一律开除学籍,不许逗留省垣。按照《申报》1928年12月3日的报道,"计开除第一中学校学生邹人孟、秦培风、钱新家、汪经略等四名,六邑中学校学生吴宣汉、吴兴培、金振华等三名,东南中学校学生张思明、王旺之、全俊章、王同第等四名,第一职业学校学生陈继祖、张辅田、阮仲思等三名,安庆女学学生陈汉诚、张德真、艾玉芳等三名"。至于安大的闹事学生,除杨璘等三人交法院讯办外,其余刘树德等十一人一律开除学籍,限令即日离省,不许逗留。
  其后,省政府还贴出一张布告,内容如下:
  为布告事:
  十一月二十三日,本省省立第一女子中学,举行十六周年纪念会,各校友并于晚间举行会餐。讵有安徽大学学生多人,误认该校表演游艺,要求参观。既由女中校当事人员,声明系校友会举行会餐,并无其他表演,该学生等仍强行蜂拥以入,秩序大乱,竟至捣毁礼堂及各处门窗、殴打员役。
  第33节:痛斥蒋介石(15)
  大学学生一举一动,均为社会表率,女校何地,出此毫无意识破坏纪律之行为,虽其时群众杂羼,不尽为大学学生,客另行查明办理。但该校(指安大)既为本省最高学府,该学生即为本省学生领袖,乃一再开会集议,聚众游行,均由该校集合发动,殊属非是。该生等如果反求诸己,以悔自陈,尚可原恕,复于国府主席莅临之日,聚众游行,乱贴标语,乱喊口号,节外生枝,使社会顿呈不安宁状态。
  国府主席目睹现状,详查事实,本爱护青年之心,为整顿学纪之举,手谕安徽大学主任刘文典,办学无方,致学生有破坏纪律之行动,着即免职,听候查办。安徽大学主任,应即由省政府另行派员暂行接办等因。除分别呈报另令办理外,兹查该校为首鼓动滋事学生杨璘、周光宇、侯地芬三名,应交法庭讯办。其余刘树德、陈雯泰、王焕庭、许国瑗、张思明、刘竹菁、刘复彭、刘励根、周振实、汪耀华等十一名,着即开除学籍,限即日离省,不许逗留。一面遴委该校职员,组织临时校务维持会,负责维持督饬全体学生,恪守规则,照常上课,听候整理。
  本省大学,成立匪易,该生等遵父兄之命,负笈而来,为国家培养人才计,为家庭父兄期望计,宜如何努力自爱朝夕潜修,希图上进,想该生等由良心上主张,当能仰体斯意也。嗣后如再有不规则行为发现者,本省政府当即秉承国府主席意旨,依法严办,仰诸生痛改前非,猛力向学,以副国家乐育人才之至意。
  此布。
  布告贴出第三天,孙棨就带着八十名武装齐全的卫兵,"雄赳赳、气昂昂"冲进安大文学院召集全体师生开会,当场宣布开除各校代表的处理决定。被开除的学生限定"即日离皖"。
  对于刘文典,其实很多人都清楚,他不过是同情青年学生而已,非要给他扣上"鼓动闹事,支持共产"的罪名,显然是"抬举"他了。很快,安徽教育界就由第一职校校长毛保恒领衔,向省政府请求暂时保释刘文典。省政府代理主席孙棨一时拿不定主意,只能回话将呈请中央指令,"现在未便准予保释"。
  刘文典被扣押的消息经《申报》、《新闻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国内教育界也引起极大的舆论同情。蔡元培迅即由南京致电蒋介石,言语颇有不满:"文人学士,理当优待。今先生拘叔雅,敢问何由?"蒋梦麟、胡适等学界名流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力保其无他",请求准予释放。
  刘文典接受邀请回乡筹建安大后,夫人张秋华带着家眷,也连忙将家从上海迁往安徽。到了芜湖,发现安徽混乱得不可名状,刘文典进退维谷。全家带着几十个书箱,困在客栈里,狼狈不堪。后来,费了许多事,刘文典才把家眷书籍送到池州老友李辛白家里,暂时安顿下来。
  这下听说刘文典被扣押,夫人张秋华风风火火就赶到了安庆,正好遇到学生们在商议解救办法,于是痛诉政府的昏聩:"叔雅要到安徽来,我反对,不要他来。安徽的教育不是学者办的,是政客办的,所以现在吃亏了。"
  各方舆论,很快传到了蒋介石耳中。蒋介石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昏聩,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刘文典不过一介书生,素来信仰三民主义,诬其"支持共产",不过是找个将他拿办的借口而已,学潮的真正组织者应该另有其人。于是,在安徽方面将有"共党"嫌疑的闹事学生一一开除后,蒋介石电令安徽省政府:"刘文典如果即时离皖,可准令保释。"
  第34节:痛斥蒋介石(16)
  1928年12月5日,刘文典恢复自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