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二号人物

第47章


  其次,最大限度地孤立嘉庆皇帝,让嘉庆皇帝孤掌难鸣。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庆的羽翼和心腹,控制并摒除一切接近嘉庆皇帝的人;同时,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小胜。
  第三个回合,和珅选择了“硬”。
  此时的嘉庆皇帝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和珅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还居然敢去军机处察看奏折。结果呢?身为军机大臣的福长安(和珅手下的第二号人物)急忙飞报和珅,和珅又向乾隆太上皇启奏。嘉庆皇帝因此不但受到乾隆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
  虽然受了一次训斥,可嘉庆皇帝还没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下了一道谕旨,要冬季举行大阅兵典礼。和珅又启奏乾隆太上皇,乾隆太上皇降旨:“今川东、川北教匪虽将次剿灭完竣,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阅兵暂行停止。”
  就这样,嘉庆皇帝每遇到一次挫折,就会把对于和珅的不满记在心里一次。但是,嘉庆皇帝知道自己现在撼不动和珅这棵大树,因为和珅太善于揣摩太上皇的心意了。因此,嘉庆皇帝就慢慢地等待时机。
  而和珅呢,他每战胜一次嘉庆皇帝,就会高兴上很多天。他高兴地想,我还是很有办法的,连嘉庆皇帝都拿我没辙。
  这个回合,和珅一方是大获全胜。
  可惜,他低估了嘉庆皇帝,而这恰恰是致命的一次低估。因为,嘉庆皇帝与和珅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嘉庆皇帝与和珅的较量,又经历了如下四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欲擒故纵的战术。嘉庆皇帝继位后,乾隆太上皇还健在。他面对一个老谋深算并深受乾隆太上皇宠爱的和珅,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评和珅,嘉庆皇帝说:“我还准备让和珅帮我治理国家呢!”嘉庆皇帝向乾隆太上皇奏报的一些军国大事,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通过这种方式稳住了和珅。
  第二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调虎离山的战术。乾隆太上皇驾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经逼近。当天,嘉庆皇帝一方面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国丧大事,一方面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初四日,嘉庆皇帝发出上谕,谴责在四川前线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玩嬉冒功,并借此解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嘉庆皇帝命和珅与福长安昼夜守灵,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这实际上是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和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第三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突然出击的战术。正月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庆皇帝宣布将和珅革职,逮捕入狱,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之后,嘉庆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如初八日,嘉庆皇帝命令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军机处不得再抄录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嘉庆皇帝并命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分别掌握军政大权。
  第四个回合,嘉庆皇帝选择了制造舆论的战术。嘉庆皇帝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皇帝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嘉庆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经过上述四个回合的较量,嘉庆皇帝已经大获全胜。此后的嘉庆皇帝,开始加快了惩办和珅的步伐。初九日,在公布乾隆太上皇遗诏的同时,他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又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皇帝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二十条要命的罪状
  嘉庆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刑部大牢里的和珅更加哀愁和凄凉,想想此前何等辉煌,而今日又何等凄惨。月下的和珅不由得发出了感叹,写下了《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
  其一: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其二: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
  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随后,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下旨抄家,赐和珅三尺白绫自杀。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如下: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遁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遁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其大罪六。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闲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手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上年十二月,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
  皇考升遐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槭土升之称,其大罪十四。
  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赀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嘉庆皇帝为什么要如此迅速地杀掉和珅呢?
  有人说是因为和珅“富可敌国”,扳倒和珅,可以缓解嘉庆皇帝面临的财政压力。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杀掉和珅是为了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民变,清军连连失利。嘉庆三年(1798年),清军抓住四川农民军首领王三槐,王三槐的口供说“官逼民反”。嘉庆皇帝意识到,正是因为地方官吏皆如和珅似的贪暴,所以屡屡激起民变。嘉庆皇帝总结说:“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又说:“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实为其贻误军国重务。”所以,嘉庆皇帝杀和珅,以谢天下。
  有人说杀掉和珅是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和珅“权高震主”。嘉庆皇帝曾说:“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他甚至怀疑和珅蓄意谋反,所以要杀掉和珅。当相权威胁到君权的时候,君主必然采取行动。
  也有人说这是清朝历代皇帝的传统。清朝以来,无论顺治、康熙,还是雍正、乾隆,都有新皇帝即位后便杀前朝重臣的传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