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第248章


 
  那矮个儿在房顶上爬了一会儿,然后用脚勾住屋檐,来了个倒挂金钩,轻轻地把头贴近了窗户,然后把一个指头去嘴里伸了一下,轻轻地捅破了窗纸,睁眼靠近小孔儿往里看。 
  但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 
  就在这时,那矮个儿突然一惊,禁不住小声“啊”了一声,“扑嗵”一声重重掉在地上,他赶紧从地上一骨碌站了起来,用手往左肩上一摸,粘糊糊的。 
  他心知不好,却已晚了。 
  就见窗户猛地打开,一个人“突”地窜了出来,手中持着明晃晃的宝剑,照矮个儿就直刺过来。 
  就在这一刹那间,满院一片大亮,灯笼火把到处都是,墙上,房顶上,院子里,殿堂内,都是亮如白昼。 
  爬在房顶上的那三个人,一听到“扑嗵”的一声时,就情知不妙,欲待飞身跃下逃跑,也已来不及了。到处都是手持刀、枪、剑的御前护卫,紧紧地包围了他们。 
  他们四个人今晚要想活着出去,势比登天还难! 
  原来,自从吴三桂兵变一起,康熙就对整个京城加强了戒备,但由于前方战争维艰,大部军兵全都派往了前线,整个京城也不过几千人马。这些人马日夜不停地巡逻,保卫,难免有打盹儿的一刻,这伙刺客也就利用了这个难得的机缘才得以深入腹心。 
  其实,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对宫廷的环境,房屋布置,以及皇帝的起居都相当了解。 
  就在他们一路顺风地直到养心殿外时,御前护卫都还没觉察到,这主要是因为这伙人机警过人,太熟悉地形的缘故。 
  当时,宫廷里的护卫,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别重要的宫中守卫,一个太皇太后的住所,一个是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其余地方的守卫就松得多了。 
  就说这养心殿吧。殿外看上去似乎毫无戒备,但围墙以内就非同寻常了。宫墙上全部是细线,这些细线的尽头都挂着小铃铛,一直延伸到侍卫的房中,以及殿内,一旦这细线受到轻微的震动,铃铛就会骤响起来,但室外的人却无从听见。 
  更为神奇的是,一旦这儿的铃铛响起,周围宫殿中的护卫也会知晓,并迅速从宫墙外把整座宫殿全部包围起来! 
  这么严密的警卫系统,再加上护卫中高手如云,不管刺客有天大的本事,要想活着逃出去,那真是难上加难! 
  今晚也是如此。 
  今晚守在康熙身边的侍卫是一品护卫魏东亭,此人武艺超群,在众护卫中是顶尖的高手。那四个飞跃上墙的一瞬,他就警觉了,凭着他超常的敏锐的感觉,对房顶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就在他伺机冲出时,猛地感觉到窗户上有人,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劲,冲着窗外就是一剑,然后破窗而出。 
  因为这警报系统是一体的,就在魏东亭这一刺一冲的眨眼间,整个宫中的侍卫就都做出了相应的反应。 
  大内高手迅速缩小包围圈,把他们四人紧紧围在核心。 
  魏东亭早已和那个矮个儿战在一起。二人都是闪、展、腾、挪,动作干净利索,其余三人眼看走不了,也和众侍卫拼杀在一起。 
  这四个刺客手段也真了不得。 
  以魏东亭为首的众侍卫一直把他们逼到院中,四面围定,悍斗在一起。 
  刺客虽悍勇无比,怎奈人少势孤,心理上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因为他们根本没料到局面会是这样。 
  时间一长,四个人就明显地显出了败迹,动作都相继慢了下来。 
  众护卫却越战越勇,尽管不时有人伤之,但围的人却是越聚越多。 
  四个人早已浑身是血,身上都是多处受伤,但他们仍不愿甘休。 
  这时,魏东亭看出了对方已难以支撑多久,于是,大喊一声: 
  “抓活的!” 
  这一喊,众侍卫的攻势就慢了下来,都怕失手伤了他们。 
  四个人趁这一间歇,互相对视了一下,随机探手入怀,掏了一件东西塞进了嘴里。然后挥剑拼命向外冲去。 
  但那是徒然! 
  几乎就在同时,四个人先后相继倒在地上,有的被砍下了一条胳膊,有的被劈了一条腿,有的胸脯中剑,有的被刺中了肩膀和屁股。 
  众侍卫迅速把他们捆绑了起来。 
  这时,康熙在众护卫的簇拥下,早站在了檐下,看到刺客被擒,禁不住微微一笑。 
  魏东亭令侍卫们把四人五花大绑地扔在了康熙面前的台阶。 
  康熙命令把他们脸上的黑布扯下来,魏东亭等高手看了半天却不认识。 
  就在这一瞬间,四个脸上忽然扭曲变形,难看得很,身上也一阵阵抽搐,很快,四人双眼一闭.脑袋一歪“扑嗵”、“扑嗵”一连四声,四人倒地不动了。 
  魏东亭上前一一看过,都已死了。 
  众人一看,也都傻眼了。 
  康熙也是一愣,随即一笑,道: 
  “看来,这四人来刺杀朕,是受什么人指使的。但他们提前已做好了要死的准备,这真是死无对证!妙!妙!妙!魏东亭,这事就到这儿吧,把他们找个地方埋了,另外,派人再好好搜查一下宫中,看是否还有别的刺客,你陪朕往太皇太后那儿看看”。 
  吴三桂的这次谋划,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失败了。 
  刺杀岳乐的那批人,结局也一样。 
  吴三桂听到两处失败的消息,顿感前途暗淡。 
  但他心里却仍存着侥幸。 
                  
衡山谶语
  衡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它因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历来的军事重镇。衡州位于广东、广西、贵州之间,是沟通三省的要道,是进入广东、广西、贵州的咽喉之地,同时,也成为扼守三省的天然屏障,是南下、北上的门户。 
  衡州城由于它的重要性,城墙经历代的加筑,修建是非常坚固,外套条石,内填青块和石灰,显得浑厚,凝重,宛如一名刀枪不入的铁将军。这座州城不但城墙高厚,而且依山而立,四面青山耸立,绿水环绕,景色忧美。城的前面,是四通八达的官道。衡州城周围美丽的风光,自然美景,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游人行道;同时它的关隘地位,使之附近又驻扎很多军队。通向四方的道路又为商贾提供了经商的机会。所以,衡州城商人云集,店铺林立,一片繁华景像。 
  然而,自从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开始,吴三桂大军进击湖南以来,衡州的局面就此衰落、凋敝了下来。 
  首先是来这里游览观光的人大大减少了。紧接着南来北往的商贩也都因少主顾而迁移他方。同时,弥漫的血腥气息和烽火硝烟,使得北方的商人骑队、驮队不敢涉足此地。只剩下附近的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四省的零星商贩们胆战心惊地留下来,做点用以维持生计的小生意,开个小茶馆,抑或开个小饭店,以供北往南去的人们打打尖,喝点水,在这休息片刻。 
  吴三桂为了多敛聚些财物,屡次下令在衡州所属的府、行恢复通商往来。无商不富,不富就没有钱,没有钱也就没充军的粮饷。吴三桂看着这种景像,心痛又着急。吴三桂的着急、命令都没有用,这里依然是不住地衰败下去,到了凋零之至的地步。时而来到这里的为数很少的几个人,大都怀着凭吊的心理,来观赏一下衡州古城的衰败,寻找那种“彼黍离离,行路糜糜”的感觉和心情。 
  没有了人,没有了商业,必然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沉默和萧条的结果。没有了人口的流动,商业的催发,这座城市也就没有了生气。 
  衡州最好不过的一点是:没有打过攻防战!没有像萍乡、醴陵那样被血和火洗劫,一切都被摧毁。萧条虽然是很萧条,但旧日的面貌还依然存在着。衡州依旧矗立在那里,尽管是有些无精打采。 
  现在,衡州又喧闹起来。 
  但是,不是行人和商贾,他们全是兵。 
  吴三桂从长沙,从岳麓山退守到了这里。吴三桂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 
  大周王吴三桂的王宫就设在衡州知府官城和衙门里。只不过经过了一番的改造和修整。这里算得上是衡州最好的建筑了,但是依然很窄小,窄小得令人气闷。 
  虽说以前衡州多大商贾,但是他们只是把这里作为敛财聚宝的地方。在这里捞取大笔大笔的财富,可是他们没一个把这个地方当作老死之地。他们的头脑都很清醒,这样的地方,不适合永久的住下去。因此,他们都把家,把富丽堂皇的庄园安放在一处比较稳妥的地方,安放在一个既可以退,又可以进,适合保存生命和财宝的地方。这里是工场、作坊和店铺,不是家! 
  因此,朝廷的衙门和知府的官邸成为衡州最好的建筑物,“气气派派”地挺立在那里。如今的吴三桂也顾不得那许多,反正是临时的,于是便将就地住下了。 
  吴三桂由岳麓山退守到衡山,不仅是要在此指挥打仗,控制湖南的战局;同时,他也要完成心中的一个秘密。 
  湖南战场的失利,是吴三桂戎马生涯之中的第一次失败,而且是几十年来败得最为惨痛的一次。吴三桂的军事洞察能力极强,对战场上的诸如毛发般微小的变化都有极其敏感的直觉,当其他将领还没有能够看出来的时候,吴三桂却是已经了然于心了。这是他几十年的战斗生活的磨砺所赐予他的最大,也是最好的东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