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

第31章


人们享受着火山带来的好处,却对它的危险浑然不知。
  涂鸦在庞贝非常流行,考古发现了6000多处,其作用近似于今天的微博,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一个人诅咒另一个人:“啊!杰斯,愿你溃烂的脓包再次裂开,比上次疼得还要厉害。”表示感谢的人写道:“祝愿请我吃午饭的人身体健康!”每年7月,是庞贝的大选月。这时候,人们只要中意某个候选人,就用红色颜料在那个人的住宅墙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市政人员随时把结果记录下来,并往墙上刷石灰,抹掉没用的字迹,由于庞贝人实在太爱涂鸦了,市政人员时常要加夜班刷石灰。除了政治方面的涂鸦,爱情话题所占的比例最大。有人写下这样的话:“别忘记我,心肝宝贝,以维纳斯的名义请求你!”一个起了疑心的情郎悲愤地写道:“无疑,我的心爱之人罗米拉在此与她的情人幽会。”
  虽然庞贝时代的角斗士大都是犯人、战俘、奴隶或者欠债无法偿还的人,但他们同时又是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身体健壮的战士,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明星。庞贝城的墙壁上经常能看到“粉丝”们表达爱慕的字句。《庞贝末日》的男主角就是一名英俊健壮的角斗士,与贵族家庭的女儿上演了一场倾城之恋。灾难和爱情,是完美搭档,俗点也不怕。在庞贝所有的涂鸦中,最诙谐的一笔是:“啊!墙壁,我实在感到惊奇,在你身上如此多的涂鸦后,你还屹立在原处。”
  涂鸦不能毁掉墙壁,火山能。
  活着还是死去:末日降临
  公元97年8月24日下午1点,维苏威火山复活了。它留给庞贝人的逃生时间,只有17个小时。
  伴随着剧烈的震动,熔岩和气体形成了高达15公里的喷发柱,直冲云霄。那不勒斯沿岸所有城市的居民都被这一景象惊呆了。火山灰很快笼罩住了整个庞贝城,遮天蔽日。喷发的岩浆与空气混合、冷却、凝固,形成布满孔洞的小浮石,如雨点般落下。同时落下的还有质地紧密的碎岩石,时速高达200公里,随时准备暗算庞贝的居民。人们开始四散逃窜,一部分人逃了出去,幸免于难。7小时后,庞贝街头空无一人。留下的人们或被倒下的房梁砸死,或被困在屋内,这种情况持续了12个小时。庞贝城被死神接管了。
  盖尤斯·普林尼很可能是当时罗马最有知识的人,他住在那不勒斯沿岸的米塞努姆城,撰写了37卷有关自然世界的百科全书,他认为自己对世上的一切无所不知。同时,他还是一支庞大舰队的指挥官,人们惊诧于他旺盛的精力,据说他用于睡眠的时间非常少,被视为当时罗马精神的典范。
  普林尼对火山有所了解,但这样规模的火山喷发仍然让他感到震惊和兴奋。当信差将庞贝城的情况快马来报,他立刻决定带领几艘战舰去搭救庞贝城的居民。普林尼没有子女,他收养了姐姐的儿子小普林尼,正是小普林尼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火山爆发的记载。
  舰队首先到达了庞贝城北边的赫库兰尼姆,海岸上挤满了呼叫求援的人们,但普林尼没有停下来,而是选择在黑暗中向着庞贝继续前行。很快,火山形成的碎屑流向赫库兰尼姆海岸袭来,时速高达160公里,温度是开水的5倍,所到之处一片焦土。海滩上的难民被烫成焦炭,随后,被掩埋在7米深的火山碎屑下。第一波灼热的火山碎屑流也冲向了庞贝,却在城墙边停了下来。伴随而来的含有盐酸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庞贝城的居民们痛苦不堪。死神在敲门,有人选择了自杀。
  由于海浪太大,普林尼的舰队没能停靠在庞贝海岸。海风把他们带到了庞贝城以南的斯塔比亚。船员们都惊恐万分,但见多识广的普林尼并不惊慌,他借住在朋友彭帕蒂亚斯家中,等待第二天风向改变。那是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夜晚,次日早上六点,维苏威火山第六次喷发,普林尼因为吸入毒气死在了海滩上。
  袭击庞贝城的第二波火山碎屑流来得更快也更凶猛,瞬间吞没了整个城市和所有绝望的人们。尸体被火山灰包裹固化,躯体腐化后,成为一个空壳。1860年,考古学家向空壳里注入石膏,重现了他们生前的最后一幕。有一名孕妇在众多家人的陪伴中死去,有人与爱人紧紧相拥,有人惊恐地缩在墙角,有人紧紧抓着金币,还有一伙盗贼身上装满了财物,正准备到隔壁房间去……在一间角斗士的营房中,人们发现了一位来自贵族阶层的女人,佩戴着昂贵的珍珠和戒指。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来到这个不属于她的群体中?是浪漫的幽会还是临死的告别?这激发了后世人们丰富的想象,也可视之为电影《庞贝末日》的故事原型。影片的结尾是男女主角在火山喷发的背景下,拥吻在一起。男主角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想把最后的时间用于逃跑。”他是对的,因为跑也跑不掉。
  小普林尼及其母亲均得以逃生,但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令他终生难忘,他在给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信中这样写道:“火山爆发的云团像棵松树直入天空,然后从顶端发散分叉,生长出若干枝丫,像树干一样,忽明忽暗,转折相间,其间裹挟着尘土和火山渣……火山中喷涌出的物质,则密密实实地覆盖了地面,几乎每小时递增6英寸……火山一共喷发了6次,25日早晨7点30分是它的第四次喷发;几分钟后,它开始第五次喷发;早上8点,它第六次喷发,当我叔叔从斯塔比亚出来,到达海滩时,发现海浪已被高高卷起,海水逆流……我和母亲在米塞努姆这边,正赶着马车逃生。不知为什么,马车晃来晃去,行也行不稳,停也停不住,后来才发现,海水退潮后,把许多海洋生物都搁浅在陆地上,致使路面打滑。很快,又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使火山灰形成巨大的泥石流,从山顶俯冲下来,只一瞬间,火山脚下的赫库兰尼姆、斯塔比亚城,和庞贝一起无一幸免地成为牺牲品……”
  小普林尼描述的火山喷发场景,因为太诡异了,曾受到了长久的质疑。直到近代,人们才相信那是真的,专家将之称为“普林尼式喷发”。1980年,美国圣海伦火山的喷发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小普林尼记述的真实性。
  休眠还是爆发:不安的等待
  庞贝被火山灰深埋,维苏威火山也停止了愤怒。1600多年,足够人们把那场灾难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1748年,庞贝城才被一位名为安德烈的农民意外发现,重现人世。1827年,俄国绘画大师勃留洛夫随考古队到庞贝考察,出土的遗址使他惊叹不已。他在当时便想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这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勃留洛夫用了6年的时间,反复思考,并进行了长期的资料收集工作,最后决定表现人们在末日到来时的惊恐和亲人间的相互支持。《庞贝城的末日》表现手法夸张,勃留洛夫用鲜红、暗红、黑灰和白的对比,描绘闪电雷光和山崩地裂时的景象,人群中有一个头顶颜色盘和绘画工具的青年人,是画家勃留洛夫的自画像。
  《庞贝城的末日》于1833年完成,1834年在米兰公展,引起轰动,最后被收藏在位于彼得堡市中心的俄罗斯博物馆。这幅画作被俄国绘画界奉为美术史上的一大凯旋,诗人普希金则称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
  时至今日,庞贝遗址成为人们热衷的旅游胜地,一场灾难把它永远凝固在了罗马时间。出土后的庞贝城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700米,城内面积1.8 平方公里。城内4条大街,呈“井”字形交错。
  维苏威火山仍然貌似平静地屹立其侧,但人们却不再被它的假象所迷惑,而是充满警惕。在过去的500年里,维苏威火山多次小规模喷发,熔岩、火山灰、碎屑流、泥石流和致命气体夺去的生命不计其数。1944年3月22日,是它最近一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砾和火山渣高出山顶约200—500米,其景象使得正在山下激战的同盟国军队与纳粹士兵停止了战斗,成千上万的士兵跑去观看这一自然奇观。维苏威火山周围是目前人类人口分布最密集的火山地区。那不勒斯湾沿岸居住的人口,与公元79年相比,增长了100倍,高达350万。地震专家表示,普林尼式喷发每隔2000年一次,维苏威火山的下一次大爆发也许并不遥远。
  维苏威火山观测站建于1845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山观测站。现在,维苏威火山处于现代仪器的24小时监控下,每隔两秒钟就有新的数据产生。但即便如此,科学家们仍无法预言火山喷发的准确时间和类型。庞贝,带给人们的除了对过去的遐想还有对未来的恐惧。
中国人的基因
作者:许倬云 字数:3307
  自古以来,在今天东亚的中国地区,没有形成西方“民族国家”的观念,也就是说,政治共同体是一个天下性的大结构,在这个天下的下层,才有各种其他的区块。这个区块,在没有进入中华圈以前,甚至以后,可能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作为归属,称为某种人。在中华大圈子之内,所谓“百姓”,这“姓”字,其实就是相当于英文中的 “nations”,而不是今天的 “surname”。这种基本观念上的差异,使中国人在讨论民族意识时,常常发生和西文用法不太一致的地方。这是我们讨论中华民族问题时,必须理解的一个大前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