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而无奈的帝国:两宋王朝

第20章


赵范接着说道。
  赵范反对与蒙古结盟之事已如前述。他的弟弟赵葵也表示意见道:“蒙古人有弱肉强食的蛮风。既然要出兵,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动员大军。”
  朱扬祖和林拓两人被任命为谒陵使,即日启程。北上军由于准备动员大军,所以在编制上需要一段时日。
  派遣大军至北方——做这个主张的是赵范这些反对与蒙古结盟的人。赞成与蒙古结盟的史嵩之则反对如此匆促出兵。
  “我们是以同盟军形式攻打蔡州的,理应先取得对方的同意。收复故地,这也需要经过交涉吧!” 
                  
敌友翻脸间(2)
  “我们在自己的领土内派遣国军,为什么需要和别人交涉呢?”赵范、赵葵兄弟异口同声地主张不需要与蒙古交涉。
  “说是要收复开封,实际上攻打金军、攻陷开封的却是蒙古军。洛阳的情形也一样。不先取得对方的谅解,以后会成为问题的。”史嵩之强调的是必须经过交涉才可以出兵。
  “我们实际上以两万兵和三十万石粮食支援与金军打仗。蒙古军因这批粮食而没有饿死,凭这一点他们就应该感谢我国呀!他们有什么权利干涉我国收复故地?”赵范以此对史嵩之反驳。
  “何况蒙古已经主动退兵,把开封交给金国降将管理。”赵葵更以此补充哥哥的反对言论。金国降将乃指崔立这个人物而言。崔立在开封被蒙古军包围时发动政变,杀死开封留守首脑归降蒙古,但原本就声名狼藉的这个人,毫不容情地杀死了所有反对自己的人。这类情报早已传到南宋。
  “这个叫作崔立的人,一点人望都没有。我军抵达时,一定没有人会给他协助。因此,我们获得胜利以及收复国都是毫无疑义之事。坐失这个机会,可以说是不忠之举。”赵葵出此重话之后,史嵩之只有沉默一途。依据宋朝理学的观念,“不忠”指的是“不是人”。
  据说,南宋动员的北上军兵力有二十万之多。开封在毫不费力的情形之下收复。这是无血入城。由于崔立毫无人望,在得到南宋军北上的情报后,人们就发动叛乱,崔立因而被杀。杀死崔立的李伯渊归降南宋军,所以形式上成为无血入城。第一个进入开封的是南宋全子才所率领的军队。
  全子才进入开封城后,才知道当初蒙古军攻打这一带时的情形。知道蒙古军发布“抵抗者全杀”的铁则时,他实在不敢轻举妄动。
  洛阳就在附近,而蒙古军同样攻陷洛阳后,如风一般地逸去。如果现在攻打洛阳,等于侵占蒙古的地盘,似乎很有可能因此遭受严厉报复。
  “且静观其变,因为不知道蒙古的态度如何。”顺利进入开封的全子才,决定静观情势一段时间。
  这时候,南宋主战论急先锋赵葵率领五万兵来到开封。
  “为何不派兵指向洛阳,攻打潼关,取得长安?我不是说过,坐失这个机会,等于是不忠之举吗?”赵葵拍着桌子,当面责难全子才。
  “在下因为不知道蒙古的态度……”全子才辩白道。
  “这里是我大宋领土,为何需要看蒙古人的脸色?”赵葵和哥哥赵范一样,非常讨厌蒙古人。他们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里。女真族是野蛮民族,而他们认为蒙古族是程度更差的野蛮人。他们之所以反对主张与蒙古人交涉的史嵩之,主要理由也是认为不懂道理的蒙古人根本不值得一谈。
  这和在开封听到许多有关蒙古情报的全子才,在想法上有很大的差异。
  “那我们就攻打洛阳啰?”全子才遂同意对洛阳发动攻击。实际上,全子才早就得到洛阳已形同一座空城的情报。
  “你看!事情不是易如反掌吗?”洛阳城一下子就被攻陷。说来也怪——因为洛阳只剩三百户住民。
  攻陷故都开封和洛阳的南宋军,意气昂扬到了极点。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和蒙古军交锋过。虽然如此,持中华思想至上的赵葵等人,压根儿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里。
  赵葵等南宋军受到的冲击,反倒是河南荒芜到极点的现况。这一点证明南宋的情报活动不够彻底。由于在仓促中动员二十万大军出兵,因此,他们是准备到达当地后才征调粮食等东西。
  “连今天的粮食都不够——”进入洛阳的第二天,听到部下这个报告时,赵葵愕然失色。
  河南乃宋之旧领土。赵葵以为南宋军所到之处,住民一定会高声喊着“王师来了”而乐意提供粮食。但实际上的情形是,由于历经金兵蒙古的战斗,住民已到疲惫之极的程度。而北伐前来的南宋军队,却以倨傲的态度对待住民。 
                  
敌友翻脸间(3)
  “是我们把你们从女真族金国以及蒙古族的统治下解放的。你们应该要表示感激!快把所有的粮食捐出来!这是你们唯一表达感谢之意的方法。你们快回家把粮食拿来!”采取高压态度的南宋军自视为住民的“解放军”,并且要求“谢礼”。
  住民们愤怒到极点。他们感觉到,南宋军似乎是在指责住民向女真族和蒙古族归降是罪不可赦之举。“不像话的不是他们自己吗?我们之所以受金和蒙古的虐待,不是因为他们上面的人统统夹着尾巴逃向南方的结果吗?他们应该跪在地上向我们道歉才对!”“对!对!……他们不但没有这样做,还叫我们对他们表示感激,还要拿粮食送给他们,这不是放他妈的狗屁吗?”
  住民们确实都保存了一些粮食,并且妥善地隐藏起来,这是他们赖以维系生命的重要粮食,当然是留给自己和家人用的。为了要隐藏这些东西,他们不知费了多少苦心。而南宋军却无视于这一点,以高压态度要他们交出所隐藏的粮食,以表示感谢之意。
  “大家记住,连一粒麦子都不要拿出来,他们的态度如此倨傲,谁愿意帮助他们呢?”住民们全都没有协助南宋军。
  南宋军从收复洛阳的第二天起就没有粮食吃。在与蒙古联合出兵的行动中,蒙古军曾经带着三十万石粮食。这次由于期待能得到住民的协助而在仓促中出兵,所以没有粮食。住民却全然没有协助的意思。
  南宋军对有关蒙古军的情报可以说是一无所知。野蛮人——他们对蒙古人只有这个认识。
  这个野蛮人的民族,现在对南宋的北进大为震怒了。对游牧国家蒙古而言,一旦占领而置统治官员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地盘。因此,南宋派遣大军到这个地方,是明显地违反盟约之举。
  这批军队必须消灭!——集结在潼关的蒙古军,以汹涌之势扫向东方。对辗转各地、几乎席卷世界之一半的蒙古铁骑而言,攻打南宋军易如反掌,何况南宋军连粮食都欠缺。
  这是仅仅事隔半年的事情。半年前,南宋曾经带着三十万石粮食援助蒙古军;现在,南宋军在蒙古军的攻打之下,全在洛阳和开封饿倒了。好不容易缔结的盟约,在这一年内就破裂。
  这时候,南宋为何没有与蒙古就处理中原的问题进行交涉呢?最大原因在于视对方为野蛮人的中华思想。后世史家批评赵范、赵葵兄弟不许争论式的出兵为“妇人之谋”。意思是说,一点不研究对方的情形而一味出兵,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女人的歇斯底里症。现代女性听到这句话,想必会竖起柳眉吧? 
                  
暗中的媾和(1)
  “贾似道应该会急欲立功……”忽必烈做这个判断道:“认为立大功的机会来到的人,不可能不接受媾和。关于这一点,你有何计策?”“只有收买一途。”
  蒙古与南宋之间的长期战争,至此拉开序幕。虽然蒙古较占优势,南宋却也相当善战。于蔡州之役与蒙古军联手夹攻金的孟珙,在对蒙古作战时也非常活跃。
  正因为宋王朝的鼻祖是军阀出身的关系,所以对军阀的出现异常的神经质。因此,宋王朝实施的是彻底的文治主义。潜心研读、通过困难重重的科举考试的进士们,居于政治中枢。这个风气可以用“进士至上主义”称呼。
  孟珙是武门出身的人。他的四世祖先孟安,曾经以岳飞部将身份驰骋战场;他的父亲孟宗政留下二万“忠顺军”给他。读者或许会以为有这等兵力的人,在南宋政界一定举足轻重,事实却不然。这是一个“不是进士不算人”的时代。
  虽然拥有两万兵力,武将毕竟只是武将——他受到这样的蔑视。实际上,孟珙具有比任何进士更卓越的学识。他对佛法有极深的造诣,撤走军队时,一定会在该地焚香祷告,可以说是品格高尚的武将。此外,他也精通易学六十四卦。或许正因为不是进士,他才有在这方面钻研的兴致吧?
  嘉熙元年(1237年),他就任京西湖北安抚副使这个要职。这一年六月,他击退了攻击黄州的蒙古军。“我们的慈父来了!”黄州居民以此欢声迎接孟珙。
  翌年,孟珙成为京湖制置使,于十月从蒙古手中夺回郢州荆门军,更于翌年嘉熙三年收复襄阳,这里是孟珙的故乡。
  “干得好!”首都杭州为之沸腾。从三国时代起,襄阳就是天下要冲。收复襄阳的孟珙向朝廷奏文道:
  取得襄阳并不难,难处在于如何固守,至少需要十万精锐。盼朝廷有所觉悟。
  他这是提醒朝廷,不可因战胜而得意忘形。
  孟珙以四川宣抚使身份防御蒙古对四川的进袭,并且兼任江陵首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