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

第26章


停停打打并非诡计,因台湾当局拒绝和谈,所以要谈就谈,要打便打,中国政府有充分准备。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的主权,美国、联合国都无权过问。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
  这道妙趣横生的命令,也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从古至今中外战争,敌我双方作战,哪里见过,给敌方种种便利,要其固守的?因为人们不知内情,毛泽东的这道命令不仅震动了台湾,也震动了全世界!
  华盛顿对北京继续停止对金门、马祖炮击两周,误认为北京默认了美国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提出的“协定草案”,遂借口金、马两地实际上“已停火”,再次要蒋后撤,同中共脱离接触。10月14日杜勒斯会见台湾“驻美大使”叶公超,怂恿叶巧妙地向蒋介石提出从金、马撤军问题。蒋介石得知此事,利用接见记者的机会,对此予以反驳:“我政府决不撤退,决不姑息,准备随时以更坚强的反击对付武力的攻击!”当然这番言论使华盛顿非常恼火。为了劝说和拉拢蒋介石从金、马撤军,调解日渐加深的美台矛盾,华盛顿声称:“如果中共恢复炮击,美国将恢复护航。”美国国防部也跟着发表声明,信誓旦旦地向台湾当局保证:“美国军舰为海军船只护航至大陆沿海3海里外的政策不会改变。如果中共再打,美国将增加在台湾的兵力。”10月19日美国为国民党海军运输舰恢复护航,与此同时,美国务卿杜勒斯准备亲赴台湾,逼蒋就范。
  北京得此情报,当10月20日下午5时30分杜勒斯抵达阿拉斯加准备前往台湾时,前线接到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立即恢复对金、马炮击,两小时中,共射炮弹1.1万余发。金门炮声使杜勒斯惊慌失措忙打电话给正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准备前往西海岸作竞选旅行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把他从睡梦中叫醒谈了10分钟,同时,美国务院和艾森豪威尔之间,杜勒斯和刚刚到达台北的助理国务卿罗伯逊之间,进行了多次长途电话商谈。艾森豪威尔决定指示杜勒斯继续前往台北。随后,杜勒斯和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哈格蒂分别就此事发表了声明。杜勒斯以无可奈何的腔调在声明中承认:由于中共恢复对金门蒋军的炮击,预定即将举行的他和蒋介石之间的会谈“不可具有在停火情况下本来可能具有的那种范围和性质”,他在美蒋会谈中的原计划被打乱了!
  事后,毛泽东与他的国际问题秘书林克一次闲谈中,对林克说:“我们现成的方针是援蒋抗美,坚决反对两个中国阴谋。杜勒斯到台湾,如果我们不炮击金门,那实际上是联美压蒋。我们炮击金门,打乱了美国的阴谋,打乱了他的计划。” 
                  
海峡间一场胜负之外的特殊战争(11)
  面临美国紧逼的蒋介石得知金门的炮声改变了杜勒斯访台所讨论的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心中大喜,他私下对陈诚说:“毛泽东是有原则的,这次他可帮了我们的大忙。”当10月21日杜勒斯抵台,蒋介石眉开眼笑,热烈欢迎。经多次会谈之后,双方对驻守金门、马祖和武力攻击大陆等问题各自作了妥协和让步。
  10月23日,美台双方发表了所谓《中美联合公报》。公报宣称:“双方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金门、马祖与台湾、澎湖在防卫上有密切的关连。”“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恢复大陆人民之自由及其神圣使命,并相信此一使命之基础,建立在中国人民之人心,而达成这一使命主要途径,为实现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而非凭借武力。”
  上述表明,美国放弃了逼蒋撤出金门、马祖的主张;而当局自此开始,放弃了“反攻大陆”的口号,改为“光复大陆”,并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台湾经济建设方面。
  为了增加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力度,继续使蒋介石持有不撤军的理由,进一步缓和海峡两岸局势和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10月25日北京针对美台公报,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了《再告台湾同胞书》,提出:
  “中国的事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可以从长计议。美国的政治掮客杜勒斯,爱管闲事,想从国共两党历史纠纷这件事中间插进一只手来,命令中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的利益,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就是说第一步是孤立台湾,第二步是托管台湾,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来。我们劝你们当心一点。我劝你们不要过于寄人篱下,让人家把一切权柄都拿走了。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前线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队,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果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化敌为友,此其时矣。我们希望你们团结,以便一致对外。世界中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实现的。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一切爱国者都有出路,不要怕什么帝国主义者。当然我们并不劝你们马上同美国决裂,这样想是不现实的。我们只希望你们不要屈服美国人的压力,随人仰俯,丧失主权,最后走到存身无地,被人丢到大海里去。”
  文中提出了“化敌为友”的措施,还主动表示帮助台湾当局“长期固守”金门、马祖。
  此文也是毛泽东的手笔。
  至此,金门炮战基本结束。
  此次炮战是海峡两岸长期对峙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台湾国民党当局“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使其不敢对祖国大陆轻举妄动。
  后来一位外国军事评论家评论此役,以赞赏的笔调写道:中共以“打打停停,半打半停,时打时停,打而不登,封而不死,攻而不进”的奇特战争方式,争取台湾国民党当局的配合,使美国“划峡而治”,“搞两个中国”的阴谋,无论在中美会谈还是台美会谈中均未能得逞。
  毛泽东在1959年2月中共召开的中央省市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谈到台湾问题而自信地笑道:“台湾可以10年、20年不去进行改革,还是三民主义,搞特务、反共,尽他去反,只要你这个葫芦是挂在我的腰上,不挂在美国的腰上。”
  因此,这次金门炮战是大陆和台湾隔海武装冲突的最高点,也是由军事抗衡转为冷战对峙的转折点。
  据当时法新社及台湾记者发出的消息说:台湾当局在炮战之后“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以美国在这场危机中所作所为,清醒地看出美国只是要台湾、澎湖成为美国的永久性军事基地,而害怕与中共发生朝鲜战争那样的战争,是不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致使早就对美国心怀不满的蒋经国气愤地说:“台湾随时存在着被出卖的可能性。”当杜勒斯要蒋介石公开声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不与中共和谈”,这位老谋深算曾被西方称为“东方拿破仑”的铁腕当权者却默不作声。这透露出他对北京的呼唤在内心深处并非无动于衷。 
                  
海峡间一场胜负之外的特殊战争(12)
  在以后的岁月中,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按单日炮击金门时,都打到无人的海滩上,金门、马祖国民党守军回击时也心照不宣,双方都打“和平炮”,后来双方的炮击又改打“宣传炮”——用大炮发射宣传品。但北京是有原则的,当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粉碎中共和谈阴谋实施计划要点》,当日人民解放军即猛击金门,发炮1万多发。其中的含意,台湾当局的心里自然是明白的。
  久而久之,西方一些明眼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金门那隆隆的炮声,是北京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一种特殊的对话形式。
  据说毛泽东得知此事,习惯地吮吮下唇,笑道:“此话不假。我们每逢单日朝金门打几炮,好呀,是居安思危,提醒全国人民不要忘了台湾还没解放哩,祖国统一还没实现,我们还任重道远啰,同志们仍需继续努力!” 
                  
历史留下了遗憾(1)
  打归打,谈归谈。金门炮战之后,北京始终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台工作。
  作为肩负国共双方实现新一轮和谈重任的秘密使者曹聚仁,虽自1959年以后,再也没北回大陆,但他仍然在为海峡两岸的统一而奔波,国民党和共产党都需要他为两党重开谈判尽力。对此,曹聚仁曾在给家人的信中谈道:“……本来,我应该回国了,但此事体大。北京和那边都不让我放手。前几年,我把局面拖住,可以说是对得起国家了。”“……这两年,我一直向北京请求回国去,但就为了那件事,非叫我留在香港不可……”
  台湾对重开国共谈判既不让曹聚仁撒手,也不作具体的表态,这样一拖就是好几年。
  其实,那“好几年”人民的新中国历经了严峻的考验,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从1959年开始,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年和1960、1961年后来合称为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其中最困难的是粮食的短缺。1959年粮食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跃进”的浮夸风导致了1959年耕地面积的减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