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第14章


正所谓,再强劲的弓箭,到精疲力竭之时,连最薄的丝绸也穿不过去。曹军目前,正当强弩之末,遭遇挫败,那是一定的!”诸葛亮眼里闪着异常锐利的光泽,“何况,北方人不善水战,荆州军民投降曹操,大多是为武力所迫,并非真心归顺。假若将军能命一位上将统率三军,与我主合力并进,便胜券在握!”
“哦……好!一位上将!”
“将军,我所说预言,才刚刚开始。”
“什么?”
“曹军兵败,必然返回北方,如此一来,荆州、江东的势力便强大了,三足鼎立之势,也就此形成!”
诸葛亮一口气说完。
他在等待又一次惊讶,他一直喜欢收获他人的惊讶和赞叹,就像收获荣誉与胜利,就像他一直喜欢仰起面,感觉金子般的阳光洒到脸上,暖融融的叫人快活。然而这一回,孙权将目光转到鲁肃脸上,诧异地说:“子敬,孔明之语,岂不与你暗合?记得你我初次相见,你便向我提出三分天下之说。”
诸葛亮一惊!鲁肃?!
“那不一样,”鲁肃很好脾气地笑道,“我只是猜测,主公与曹操将各有三分之一,至于第三个人,我估量不到;而今才知,原来玄德公就是第三人。”
谦虚——是诸葛亮此夜得到的最丰饶的财富,尽管它之得来,以了一种令他无奈到失落的形式:原来三足鼎立,鲁肃也曾想到。世上绝不只有一个人,拥有至高的智慧,上天会安排与你势均力敌的对手,叫人为之煞费苦心、战战兢兢。鲁肃不是对手,他是个善良的提醒。
“孔明……孔明?”
从礼贤馆走出,诸葛亮一直有点心不在焉。鲁肃唤了他好几声,他才停下脚步,掉头朝鲁肃笑笑。
第26节:周郎赤壁(6)
“孔明,”鲁肃怔怔的,“你……”
“怎么?”诸葛亮问。
“你没事吧?”
“没有哇。”
“孔明笑得……古怪,”鲁肃叹道,“与往日不同。”
“有何不同?”诸葛亮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往日一笑,锋芒毕露;今日么,”鲁肃笑着指指天上,“正似此月。”
天空中悬着一轮月,月影朦胧在云彩里,但见微微的、潮湿的光线,从云层飘荡下来,弥漫天地。今夜月亮是极好的,尽管被遮蔽住,光芒却丝毫未减,反倒更显可亲、可爱。
诸葛亮会心一笑,说:“子敬兄谬赞了。哦,有事么?”
“我还有一事不明。”
“请讲。”
鲁肃拱拱手,皱眉道:“孔明方才对我主所言,大多很有道理,只有一句,称曹军不善水战,无法与江东匹敌。然而……”他眉头越皱越紧,“荆州水军,绝不逊色于江东!曹操既能以武力迫令刘琮投降,就必定能以武力迫令荆州水军出战。目下,长江天堑已被打破,敌众我寡,相差悬殊,我恐怕要想取胜,并没有孔明说的那样……简单。”
好个子敬!孔明暗赞了声。他笑吟地望着鲁肃,说:“是的。”
“是的?”鲁肃原以为诸葛亮会给个更好的解释,没料他只淡淡一句“是的”。“如此说,孔明是有意欺瞒?”鲁肃不禁生气。
“据我所知,江东文臣,只有子敬兄力主与曹操一战。”诸葛亮悠然道,“亮那么说,正为坚固孙将军的战心,不正与子敬兄殊途同归吗?你何必怪我?”
“这……”被拿来和诸葛亮的“欺骗”相提并论,鲁肃脸都红了。“孔明不该诓骗我主。”他坚持道。
诸葛亮没说话,他在心里说:谈不上诓骗,曹操一定会失败,他将在江东遭遇败绩,他将落荒而逃,令我三足鼎立的心愿从纸里、口里搬演到大地上!因为曹操少了个人,一个才华足够与“那个人”媲美的谋臣。那个人……诸葛亮轻叹一声,他很多次想过他的样子,想像他十八披发为将,纵横江东、所向披靡!想像他在众人羡慕的目光里,与孙策扬鞭打马,将传说最美丽的一双姐妹娶回家。想像他风雅绝伦,妙解乐律,即便醉意陶然,也能回眸一顾,辨出席上乐师细微的错误。那个人,仿佛一出生,就注定接受天下的爱慕、赞叹,一面承担起最巨大的责任,一面享受着最耀眼的荣光。他是不凡的,想到很快就能见到他,诸葛亮也禁不住心动。
“孔明!”这时鲁肃拦住诸葛亮,“你不如重回馆内,向我主澄清。”
“澄清?哈哈……不必了。”诸葛亮大笑,“子敬兄,就算你不信我,有一人你总该相信。”
“谁?”
“美周郎。”
周瑜周公瑾。
趁着鲁肃发怔的当口,诸葛亮绕过他,径直往前走去。是的,尽管曹军人数不至有八十万之多,但也绝不会低于三十万。以五万孙刘联军,对抗曹操三十万人马,若说正面交锋,胜算微乎其微。然而,战争不只发生在战场上,它还发生在驻扎里、发生在行军里,发生在粮食和水里,它发生在每个军卒身上,可以很坚强的生命,有时脆弱得不堪一击。火能制敌、水能制敌,长江之上,最无情的不是水火,是另一种东西……唉,九月秋风,竟也如此迫人!诸葛亮紧紧衣衫,感觉到一阵寒意直沁肺腑,叫人难以忍受。残忍、残忍的……他想到了一件事,久居江东的周瑜,应该比他更熟悉和了解这件事,它就一像枚小小的钉子,落下去,便能钉住巨蟒七寸。周瑜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诸葛亮不了解,他想自己很快就会了解,在那个人有所行动之后。
“子敬兄!”诸葛亮猛转身,喊道,“曹军来攻,要路过云梦吗?”
九百里云梦泽,雾霭蒸腾,似真似幻。
云梦,叫人联想到巫山神女,也联想到冤死的韩信。
那里诞生过最温柔的神话,也发生过最残酷的杀戮。
“要的,云梦是必经之路。”鲁肃回答。
这一夜,诸葛亮梦见了云梦,他曾在五年前去过一次云梦,梦里一切都那么清晰、那么妩媚。湿漉漉的青藤从天空垂落,上面盛开着冶红的花朵;翠绿的沼泽地里,冒着一个个咕嘟嘟的泥泡,活像一张张贪婪的嘴;白尾巴的羚羊闪一闪就没了踪影,雾气弥漫处,伸手不见五指。待雾散了些,诸葛亮见到他周围,全是悬浮在半空里的人脸。陌生的,带着惊慌的表情。不知从哪儿传来水声,传来精怪的歌谣。丁冬、丁冬,像有一只白白的、小小的手,套着黑水晶的镯子,正一下下拨你心弦。诸葛亮在梦中便猜到,这只是一个梦,这令他壮着胆子往密林深处、往泉水处走去。传说云梦里住着山鬼,山鬼骑在豹子身上,半裸着身子,腰肢比水更软,上面挂着能发出水声的小铃铛。传说山鬼无论到哪里,便会将灾难带去哪里,带去恐惧、腐烂和死亡。诸葛亮越走越深,藤萝像女人披散的长发,纠缠着、诱惑着、引导着他,直到他见到一个人。这个人背对着他,黑瀑布般的头发随随便便扎在脑后,在这个人身边,竖着一架琴;一领雪白的披风将他包裹,披风上绣着有翅膀的老虎和蛇。泉水在他面前流淌,他弯腰,用透明的、琉璃制的小罐子,往泉里一撩,装了半罐水。然后这个人转过面,恰好一阵云雾来,含糊了他的眉目。诸葛亮盯住他手里的小罐看,只见浅黑的水里,漂浮着一些灰尘般的小虫子。这个人,笑了一下。诸葛亮感觉到他笑了一下,说了两个字;在梦里,诸葛亮没能听真,后来他醒了,回过神去想那两个字,他想到了,那个人说……疾病。
第27节:周郎赤壁(7)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夜深人静,诸葛亮坐起在驿馆窄小的榻上,抱住双膝,将头靠在膝盖上,这个姿势令他冷静、放松、清醒。诸葛亮深深呼吸着,他想他刚刚见到的那个人,是周瑜。
3
曹军一过云梦就闹起病来,早先是寻常的感冒:喷嚏、咳嗽、流鼻涕;只因行程紧迫,军队不敢耽误,忍着往前走;越走越不对劲,生病的人一日比一日多,病症也越发重,腹泻、呕吐、痉挛接踵而来,令曹操头疼不已。他天生多疑,此时再不敢信荆州军医,严令从北方跟来的郎中拿出对策。但那些人非但治不好这种病,见都没怎么见过,直到大军行至赤壁时,军队里开始死人。
起初,下级官吏怕上面怪罪,隐匿不报,直接将尸体扔入水里;但没过多久,尸体浮了上来,个个面目肿大,惨不忍睹;军卒将尸身打捞起来,挖坑埋了。三日后,那些负责打捞、掩埋的军卒,竟都得了同样的病。后来,人们甚至羡慕起最早死去的那批人,因为看情形他们死得不算太痛苦。十月下旬,疾病像发了疯似的肆虐横行,很多身体在活生生地腐烂,从里烂到外,从骨头烂到皮肤,碰一碰就会落下块血肉。将军们再不敢到伤病营去探望,军医也不敢进去;每个还算健康的人都活得战战兢兢、沉默无言,唯恐一张口就要把死亡吞下肚,要从肠子和胃烂起。
死的人太多,没有能力掩埋,因为怕扔入水里又要浮起来,便拿麻袋装了好些尸身,加上几块大石头,往江里一沉!恐慌袭击了整个曹军,以至在沉尸时,往往要将几个染病、却还没断气的人也装进袋子,一则防止他感染别人,二则也正好祭奠江神。然而,疾病没有停止。有时病势会缓一缓,仿佛再捱捱就过去了,但不及曹操松一口气,更迅速的扩散又来了!
这样子,还怎么打仗呢?
曹操夜不能寐,坐在冰凉的月光里思念郭嘉:那是他最有智慧的谋臣,可惜英年早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