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心理学

第33章


《兵法·谋攻篇》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必然每战必败。
2.看透之后再出手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怎样才能做到你知我知相当重要。这就是说,看透对方,才能不至于陷入误区,才能行之有效地处理棘手的问题。巧妙应对是为人处世时绝对不能少的手段,不可视之为可有可无。有些事情之成败,全在于你应对的灵敏度。较量是大智与小智之间的碰撞。我们知道,明暗之区别在于一道看不见的神秘线,这道线是两股势力对抗的战场。人与人之间,冲突与竞争在所难免,面对竞争,你应当学会站在明处,冷眼旁观,以静制动;面对冲突,你要学会照样站在暗处,以动制静,善于击中对手的薄弱环节。这叫在明暗之中较量高低。有些时候,在明暗中较量高低绝不可少!天下事总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如找不到关键,发现不了其动机,是很难得手的,与人打交道其理相同。
3.心中有数,攻守有度
就心力高低的区别而言,不在于能不能做什么事,而在于能否做应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你做了,即使很巧妙,也只能证明你心力低下;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即使显得无所作为,也是心力高超。唯有在纷繁复杂的事变面前,清楚地知道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方为智者。荀况曾说过:“知所为知所不为,则天地官而万物役也。”老子也说过“无为而无不为”。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无所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
攻守转换之计体现在一个“度”字上,不可过急过缓,要掌握既求渐进,又求激进的奥妙。处理好“攻”与“守”的关系,需要高明的攻守转换的手段。攻守转换,就是使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物或定式按自己设定的模式和方向运行;攻守转换,是一种强力意志的贯彻,是摧毁之后的重建;攻守转换,是一种武功,也是一种文治。
我们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眼光和能力,把攻守转换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让可用的人真心产生佩服感。
第三十二章 深藏若虚,让你随时变被动为主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高于群,人必妒之。这是人性丛林中的法则,生于世上的人不得不面对。通常看来,“深藏若虚”的处世之道,会给人造成一种深不可测之惑,其中隐含着忽明忽暗的道理,可以让人随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起到“翻盘”的作用。
心理策略 85 :懂得适时收敛,以免弄巧成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运,应该对自己的时运心中有数,并不宜滥用阴谋,以免弄巧成拙。冷静、清醒的头脑是“黑白大师”所推崇的素养。耐心等待自己时来运转,不可轻举妄动。
以下这些建议可以让你懂得收敛,更好地解决人际冲突。
1.保留着自己的底牌
为人处世应设法保持自己的神秘,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让别人按牌来攻,肯定会输掉。混得再不好,也不要向别人诉苦,而要尽量做出成功的样子。即使很成功也不要亮底曝光,出人意料更能使人心悦诚服。
在公司中,因为人多,难免会有争权夺利、钩心斗角的事情发生。而有许多人正是善于钻营奔走、挑拨离间,每逢公司有人事上的升迁调动时,不仅流言满天飞,同事见面亦是言不由衷,尴尬万分。何以会有这种情形?当然是有人泄露了人事上的机密,于是乎加油添醋,以讹传讹,搞得人心惶惶,既破坏了公司的和谐,更影响了士气。
要做到严守底牌的最好办法是以静制动,或是干脆置之不理。如果说你的地位重要到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心理,此种情况更是如此。即使你必须亮出真相,也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把你里里外外一览无余,小心谨慎是靠小心缄默来维持的。
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披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如果事后结局不佳,则你更易遭到双倍的不幸。
2.不要抱怨诉苦
恶意中伤总是瞄准我们的痛处或者软肋,而这些人肯定是你亲近的人。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只会引得别人拿你取笑。心怀恶意的家伙总是想方设法惹你生气,他们想尽办法来刺痛你已结痂的伤口。
聪明人应当对不怀好意的人置之不理,并且深藏起你个人的烦恼或家庭的忧虑,因为即使是命运女神有时也喜欢往你的痛处下手。你的那些好事或不好的事,都应深藏不露,以免前者不胫而走,后者烟消云散。
3.应当懂得收敛
为人处事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含蓄来自于自我控制的黑白转化之功。能够像冰山一样只露出一角,让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但你会自保无虞,而且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要做之事莫讲出,说出的话莫照做,让人无法掌握、透视你的深浅,此为黑白不倒翁之法宝。
聪明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敬的话,就不应该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没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极限,也就没有人感到失望。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显示自己的才能更能获得崇拜。你要不断地培养他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隐瞒你的力量和知识的诀窍是要胸有城府。“黑”的一种基本的形式便是受辱而不惊,也就是说,当别人侮辱自己的时候,能够克制情绪,而不马上觉得自己丢了脸、失了面子,因此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骂,非要把面子争回来不可。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至于以后如何,等等再说。
一定不要和盘托出全部真情,因为吐露真言如从心脏放血,需要极高之技巧。并非所有真相皆可讲。冲动是泄露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在于掩饰之中,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会输掉人生的很多机会。
心理策略 86 :“冷”一些反倒有好处
为人处世不能一白到底,一味地对人热情。对人对事有时不妨冷一些,淡一点,没有比漠视更好的报复了。平息流言,面对傲慢,方法之一就是黑下脸来置之不理。为人处世,当然应该热情些。但是,人和人不一样,情境和情境不一样,有时,“冷”一些反倒有好处。
1.对不合理要求,不妨冷漠置之
对不合理的要求,不妨冷漠些。这类人分两种:一种是明知不合理,欺你软弱,你给他一寸,他就要求一尺;另外一种是没有自知之明者,这种人,你冷漠些,他就会仔细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恰当。
2.对闲言碎语,不妨当做耳边风
小刚大学刚毕业时,充满了工作热情和交际热情,这种热情引起了很多同事和上司的好感,也让一些同事开始背后说闲话,什么“真能溜”啊,什么“八面玲珑”啊,什么“真能显”啊。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与对方展开舌战吗?把那些闲言碎语当成耳边风好了,只要自己能静思一下是否有这些错误,有则改之。
3.对那些冷眼视人者,不妨冷淡些
大多数人,你对他热情,他也对你热情,你对他笑脸相迎,他也会对你满面春风。也有些人,你越是主动与之交往,他就越是拿腔拿调摆架子,对待这种人,不妨冷淡些。
冷处理在交际中的作用远不止上述几条。但要在交际实践中尝试和运用这种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素养来保证。
◇ 要有涵养。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是人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生活素养决定的,是一种文明的体现。这种涵养表现为对人要力求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为泄自己一时之气愤而忘乎所以;遇事三思而行,不冒冒失失地草率从事。所有这些实际上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面前自我处理的内功,具备了这种内功,才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 要有忍性。“忍”是指对方气势汹汹地兴师问罪时,要有很强的忍耐性,要吃得住挑衅,要耐得住对方采用各种形式带来的刺激。《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在诸葛亮的戏弄面前忍得住性子,才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周瑜正因为缺少忍性,才气得口吐鲜血。这种忍只是一种策略,绝不意味着对方打左脸一个巴掌,马上把右脸转过去让他再打,那样是丧失气节。
◇ 要以静代动。挑起事端的一方常常是有备而来,必须要弄清对方来意与其最薄弱的地方是什么,然后才能确定进攻的突破口,从而一举制服对方。要采取“静”的策略,让对方出击,哪怕是狂轰滥炸也要泰然处之,待对方“三鼓而竭”之后,针对在静中侦察到的突破口,猛击对方痛处,方可使对方败下阵去。
◇ 要以守为攻。防守尽管是消极的策略,但在防守时也可以采取进攻的态势,只不过这种出击仍是建立在守的基础上的。面对情绪激动的一方,不失时机地插上一两句话,使对方火上浇油,尽情发泄;面对咄咄逼人的对方,抛出一两句切中要害的话,对对方进行火力侦察,面对锋芒毕露的对手,边应付边弄清对方来意,设计反击的方案,摸准对方的要害之后,边周旋边选择最有战斗力的“炮弹”……采取这些方针,貌似防守,其实却在组织和酝酿着成功的进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