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遇深雪

第164章


从亚洲起步,红色记号笔围绕太平洋沿岸划出一个大圈,把日、韩、朝、华、港、台、新、马、泰、菲、印度等二十来个国家包裹,写下两组词:
    “亚太”“影帝”。
    ——亚太电影节,亚洲影响面最广的地区性电影节。
    亚洲区内又用黑笔画了很多小圈。
    日本,“东京影节”“1/9”“参展”。
    ——东京国际电影节,9大a类电影节之一。
    港岛“国际”“金像”“影评学会”,宝岛“金马”,剩下还有釜山,新加坡,曼谷,迪拜,一网打尽。比起亚洲区因地理优势划满的圈,向欧洲迈进的线条开始变得稀疏,首当其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作为无数电影人心中的圣地,欧洲三大殿堂。
    力透纸背的字写出“金棕榈”“金熊”“金狮”三词,后面跟进的却统统都是“参展”。
    ——这三地具有强烈排他性,规定参赛作品不可在原产国外的任何地方进行商业性发行,不得在其他影节参赛,本节世界首映才优先考虑。
    法国以东,意大利以北,陆绅再次停笔,在捷克写下“卡罗维发利”“参赛”。
    ——这个影展的影响力遍布中欧、东欧,最妙的是传承了*精神,华夏之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总是比较吃香。
    再往大洋洲走,悉尼画圈。然后是是非洲,美洲,“金球奖”“金像奖”,被陆绅双双画叉。
    ——这里不排他,却更严重,它排外,就像是美国人自娱自乐的盛宴,跟春晚一样具有政治色彩,华夏未曾有一位演员能获得奥斯卡影帝,能立足的奖项唯有最佳外语片,这个奖与艺术没多大关系,只看受欢迎程度,但要知道,字幕君永远是美国人选择外语片最头痛的大敌。
    每个月都有电影节活动,陆绅排列好大时间,又在一些小地方勾画——小地方指一些成立短的新电影节,他们会很乐意把奖项颁给当红艺人,用名人效应带动电影节的名气,但这些就不必要告诉付丞雪了,陆绅所要甄选的,也只是排除掉虚有其表的那些,留下有潜力的。
    陆绅为此绞尽脑汁时,付丞雪却在踩点。
    手上的打印纸是付誉整理出京都远郊的各场所,烂尾楼,废弃工厂,荒置农田,都是价格低廉的地皮,用于建造营销大楼。
    五月初,电影与大楼同时开幕。
    无数教主粉坐在影院观看电影。
    开幕是夕阳斜照的街道,左下角轮播着出品团队,橘色的光影中幼时的兄弟牵手回家,蝉鸣鸟叫中响起两个稚嫩的声音,交流着梦想。
    哥哥:“你长大想当什么?”
    弟弟:“当个好人。”
    哥哥嘴角扬起奇怪地弧度,嗤笑,“……你真是个奇怪的孩子。”
    宽厚的弟弟并不计较哥哥的嘲弄,看着哥哥,用非常天真又孺慕的语气说:“那哥哥你呢?”
    哥哥转回头,看着被落日染红的街道,面部轮廓都被模糊。
    “当个有钱人。”
    兄弟两人渐行渐远,染红的街道逐渐被黑暗吞噬,电影名字跃然而出:《泼墨》
    剧情的一开始,就是让观众措手不及的画面。
    警笛鸣叫声响彻影院,一辆警车停靠在警察局,这时的画面还只在脚部停留,镜头里来来往往的都是警裤与皮靴,然后是警车轮胎,车门打开,迈出一双大长腿,镜头上移,笔直的西裤,潇洒的风衣,细长的手摘下的墨镜,露出底下略显疲倦的黑眸。
    ——正是二十来岁的模特柏颀,也是扮老的付丞雪。
    影院里响起粉丝低低地嚎叫,“我大教主长大的样子太帅了!”
    柏颀跟着办案人员做笔录,进到一间房间。
    一个只照到下巴的警察:“嗨,又是你啊。”
    柏颀笑得温文尔雅:“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警察:“这次你又想说什么?”
    柏颀:“看警官您想问什么?”
    警察咬牙切齿:“怎么每个案子都有你?”
    柏颀一脸纯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找上的男女朋友,每个都牵着进命案里……”
    警察:“你这样已经很可疑了!”
    柏颀耸耸肩有些无奈:“难道您找我来,不就是因为我很可疑?”
    故事随着案件的调查展开,当红模特柏颀是公开的男女通吃,情史丰富,每任情人都死心塌地,可每次刚进行财产转移,就会遭遇各种暗杀,随着柏颀巨量财产不停累积,受到的怀疑也空前增大。嫌疑人一个个暴露,又一个个否定,柏颀过往的人生也被逐渐挖开,故事回到了最初的源头。
    “第一个死去的是个女人?”
    “对。”
    “你怀疑是你弟弟做的?”
    “……对。”
    旧日里兄弟俩过界的暧昧逐渐在镜头展现,警察追逐着弟弟的蛛丝马迹,却发现了弟弟早已去世的事实。而通过笔记本的线索,发现杀死弟弟的人竟然就是那个本该死去的女人,然后剧情抽丝剥茧,凶手浮出水面,直到准备逮捕时,却发现了那个女人的尸体。
    案件再次进入困局。
    落日的街道上,警察送柏颀回家,天色逐渐被黑暗侵染,站在楼下的两个人也成了模糊的人影,只有下巴的警察也露出了一张脸,在墙边拥吻柏颀。
    柏颀:“这就是你想要的……让我拿到巨额财产却战战兢兢。”
    警察发出比柏汕稍微成熟的音色:“……你不是,也让我变成了虚有其表的‘好人’?”
    ——剧终——
    影院大灯一亮,粉丝们愤恨地想要撕碎影票……留白什么的太可恨了,好好的故事就不能讲完再关闭么?所以,到底是谁杀的人?弟弟假死是咋回事?两人到底为什么分开?最后明明矛头指向女人可以不了了之怎么又冒出了尸体?太矛盾了好不?
    结果翻看影票背面,却发现上面写着一个京郊地址——泼墨主题大楼——敬请揭开电影的谜底。
    搞毛呢?!
    影迷们驱车赶去主题大楼,却发现是类似密室逃脱的角色扮演场所,每半小时只允许100人进入,发放新手耳机。
    大楼有固定npc,可能是杀人凶手也可能是被害者,采取通关的模式,有一、二、三、四杀人现场,审讯室,兄弟俩旧时的家等等,每组进入的游客,将在票中获得线索,有的是道具提示,有的是身份提示。
    比如,如果抽中杀人票。
    杀人者要在耳机里的智能提示下,把队友,或者游荡在楼里的被害者引导到被害现场,不用声色寻获道具,谋杀成功……但这里还未通关,还要进一步破解了杀人者身份才可。
    比如,抽中被害者票。
    就要警惕地提防不知道是谁的加害者,这时耳机也会提供揭穿犯人真身的线索,这里就要拼智商了,看哪方先成功,若揭穿杀人者,则被害者成功脱险。
    寻找道具,如日记本。
    耳机里会有人物的生活提示,可以根据习惯推测,也可以根据屋里的物品摆放推测,或者是刻在桌上的提示:
    【我把阴暗的心思,藏进深沉的梦里,当我转过头,一切就会暴露】
    ——这个提示的谜底是在枕头里。
    寻找道具,如钥匙。
    锁住的房间的门上有着一排缺字的英文,要通过周围的物品填词,然后组成的话就是提示,再通过提示寻找到钥匙的藏匿地点。
    除此之外,还涉及,破解捆绑与绳索,数算,推理,学识,胆量等等趣味性综合比拼,固定三十分钟解密,超过则通关失败,可重复进入,选择不同角度路线分队方法破解,一旦谜底揭露,所有线索道具会重新排布,而谜底揭露,据说就是那些没有搬上荧屏的镜头。
    ——至今,无一人所获。
    报纸版面再次被付丞雪攻占:
    《〈泼墨〉娱乐营销试水成功,热度席卷京都!》
    《脑力风暴,你敢挑战么?——尽在〈泼墨〉主题大楼!》
    《密室文化与电影文化的结合,出奇才能制胜!》
    随着五月各影节电影周开始,参展作品《犯罪者的肖像》瞬间如病毒般席卷全球,精神力表演者的相辅相成震惊了全球,杀人案件的精巧谋划也成为许多人口中的话题,付丞雪开始在飞机上来回奔波,微博里也实时更新了各红毯的英姿,第一个国际影帝奖也震撼亮相。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全世界的民众都能看到那个十五岁的少年举起地球仪奖杯。
    “这里……只是一个起·点。”
    报纸上的风向再次改变:
    《谁说华夏不懂娱乐营销?国外友人飞华挑战〈泼墨〉大楼!》
    《被采访外国友人称:我感觉〈肖像〉不是一个电影,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35、—133番外·关于前世的故事3— ...
  ——【前篇】——
  
  冥婚需要灵媒牵线,秦逸生就请来一个坊间盛名的神婆。
  
  被黑色窗帘拉住的大厅里,显得有些压抑,听完神婆的话,秦逸生沉着脸坐在对面的沙发,不悦地说:“你说什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